◇ 古典与自然之五:水 作者:老例



“山水”,自古以来似乎就是个颇为稳态的词组,我们说“大自然”就往往想到“山水”。但叫起真来,这“水”(当然是指江河湖海之类的“大水”了)跟“山”还真有不同,孔夫子就说过:“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可见孔夫子是将二者分而论之的,“山”如何?以后再说。至于这“水”吧,孔夫子似乎将它定位为关乎生命或生命意识的涵义,于是,就有了他老人家站在水边感叹的那句名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水流一去不回头,这是大伙都懂得的大白话常识啊,但从孔夫子嘴里说出,就经典了。以后呢,“临川感流以叹逝兮,登山怀远以悼近”,潘岳《秋兴赋》这样说就深沉了;“逝水与流光,飘忽不相待”,李白《古风》这样说就哲理了;“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后主《浪淘沙》这样说就沉痛了……要之,都是看到那水啊,就很高层次地生发出对人生、生命的感喟。你我这等凡夫俗子会这样思想到么? 

由此还衍生出更苍茫深邃的历史沧桑感来:“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勃《滕王阁诗》)“浮世已随尘劫换,空江仍入大荒流。”(戒显《登黄鹤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争得便如岩下水,从他兴废自潺潺。”(吴融《武关》)那神情有旷达、有哀伤、有豪迈、有潇洒,但都同样是水漉漉湿淋淋的。在这里,“水”是个亦正亦邪的角色,它千古长流,象征着恒定不变,见证了历史古往今来;但它又川流不息,意味着变化多端,伴随着时间一去不返。在它身上,凝结了永恒与短暂,亘古与瞬息。 

  
这“水”于古人还有一个令我们羡慕的实用价值--归隐之所。归隐,就是你在人世上活得没滋味了又不想“挂”那么快,就找个去处远远地离开人世躲开去。古人脑子灵,会说话,管这叫“归隐”,还有叫更雅致的--“野鹤闲云”。实际中的归隐大都是到深山老林,但说起这归隐的历史却又还真跟水有关,当年孔夫子发牢骚就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论语/公冶长》)就是叫嚷要坐木排子到海上漂流去啦。为什么要到海上?大抵是大海一派苍茫,无际无涯,漂进去踪迹难寻吧。 

 
稍后有个叫范蠡的对这漂海归隐的传统进行了改良。说是这范蠡佐越王勾践灭吴后,功成身退带上爱人西施漂进五湖去隐居了。不漂海啦,改漂湖。为什么?大海风恶浪凶啊,很不好玩呐,何况还有个西施是MM呐!漂湖就不同了,就看后来漂湖归隐者的描绘吧:“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朱敦儒《好事近/渔父词》)真正人间仙境啊!着实令人神往!难怪日后人们说归隐大都关涉五湖:“自笑天涯无定准,飘然到处迟留。兴阑却上五湖舟。”(叶梦得《临江仙》)“世路任渠险,襟抱五湖宽。”(李曾伯《水调歌头》)“三湘梦,五湖心,云水苍茫处。”(陈允平《蓦山溪》)“即问渔翁何所有?一壶清酒一竿风。山月与鸥长作伴,五湖中。”(《浣溪沙/敦煌曲子词》)潇洒得紧啊!但俺也挺纳闷,整日介在湖上漂流,没电脑上网不闷得慌? 

“水”被古代文人广泛运用的另一场合就是在抒情之际了。水的形态变化万千,正适宜摹拟人复杂多变的感情状态,于是,在抒情时,人们就往往跟水联系上了:“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这是以江海的磅礴感发广阔的胸襟。“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白居易《长相思》)“离情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沙行》)“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这是以流水的绵长,比喻愁怨的不绝。“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羁旅别离相思眷恋,也都少不了这水那水的浸泡沾溽。 

当然,仅从审美角度看,“水”在古典文学中就可大展光彩:“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谢灵运《登江中孤屿》)“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无论江、河、湖、海,皆可尽显其千姿百态的天然美景。这里有一个特点是很明显的:成功的“水”意象,大都体现在描写南方自然山水的作品中。其缘故应该是很好解说的,南方是水泽之乡,江河纵横,湖泊遍布,海洋环绕,而且气候湿润,雨水繁多;这么一来啊,文人写景,可就处处是近水楼台啦,作品中波光水影的表现就更显要也更重要--日色霞辉跟波光水影交映,倍增旖旎光彩;花草山树跟波光水影相衬,更见绰约妍姿;风烟雾霭跟波光水影融汇,尤显氤氲境界……万般风物皆因“水”的滋润,而曲尽其妙地显现其晶莹清丽之美了。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