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时报》:胡发云演讲会:深刻·震撼·精彩
作者:林子搜集
|
|||||
《多维时报》:胡发云演讲会:深刻·震撼·精彩 作者:岑岚、伍加、杂翁
胡发云是来自中国武汉的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如焉@sars.come》。这部小说还未正式出版即在网络上陡然走红,海外、大陆和港台的网民都争相传看,热烈讨论。在北京民间自印的打印本居然卖到了40元人民币一本——比正式出版的书还贵。“如此全方位的涉及当代中国社会生活尤其是政治生活,在当代文坛本不多见。而其间表现出的有力度的思考,在新世纪文学中更是独树一帜(刘川鄂语)。”其他一些重量级的作家、评论家、学者如章诒和、丁东、傅国涌、徐友渔、邓晓芒等等都给予相当高的评价。其实,胡发云早在多年前就有一系列的力作发表,如《老海失踪》、《死于合唱》、《隐匿者》等等。其作品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对生活、人生和人性的洞察,对人的内心深处的把握和描述都非常深刻,犀利,令人震撼。正如《隐匿者》一书的封面语所说:“当代作家,很多人的作品你可以不读。但你不可以不读胡发云。”胡发云老师的人文功底和艺术修养非常深厚,演讲也独树一帜。其演讲深思敢言,语言生动风趣,精彩纷呈,在中国大陆各地特别是在大学里广受欢迎,素有盛名。2009年岁末能在亚特兰大有幸聆听胡发云的演讲,真是令人期待令人兴奋。 作家演讲之前,以笔会会员为主,加上武大校友会和湖北同乡会的会员组成的朗诵小组十余人即兴朗诵了胡发云献给母校武汉大学校庆110周年的诗作《一个诗人和一座山》。这是大家为胡发云老师准备的一个惊喜,一个小礼物。武大校友郭彦文连天辛苦,挑选武汉大学的校景照片和闻一多先生的照片及合适的背景音乐,做好了幻灯片作为朗诵时的背景。虽然时间很短,朗诵小组几乎没有集体排练,只在演讲会之前,对了两遍词,由亚城著名的男中音歌唱家宋新程先生作现场艺术指导。朗诵小组成员在宋老师的点拨下,悟性很高,朗诵非常有激情,发挥出色,很好地体现了作品的意境,得到听众们的掌声鼓励,也得到作者胡发云的表扬。他夸奖说朗诵得很好,在亚特兰大听此诗,比当年听乔臻、丁建华朗诵还要心情激动。他引用诗中的一句话:“有一种缘分,会让我们相见”来形容今天与亚城写作爱好者、文学爱好者相见是一种缘分。这句话,得到听众们的热烈反响和共鸣,一下就把相互的心理感应距离拉近了。 胡发云老师身板结实,头发蓬松浓密,身着大红色马甲、花格衬衣、牛仔裤,显得格外潇洒、格外精神。挺直的鼻梁上架着一副宽边黑框眼镜,镜片后是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他一开口,磁性、阳刚的男低音传遍全室,具有难以抵挡的魅力和穿透力。 胡发云演讲的主题是《从〈如焉〉谈起,关于一个世纪的历史和一个世纪的文学》。 他开门见山地指出:回顾百年以来的书写的中国文学、中国历史,其空白之处太多。中国几代人为了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付出的努力比其他国家的人民要多得多,可收获却少得多。同样,中国的百年历史如此波澜壮阔,可歌可泣,却至今没能留下足够数量的可以传世的佳作,这是为什么?以二战为例,美国参与二战只有四年,可做足了文章,单讲电影,在半个世纪中,二战成了好莱坞从不枯竭的题材,出了多少大片!前苏联的二战作品,无论文学和电影在力度和深度也都超过中国。中国经过八年浴血抗战,我们这代人能记得起来的只有《地雷战》《小兵张嘎》等。1949-1999年之间依然有很多禁区。有很多曾经打动过青少年的我们的作品如《林海雪原》、《三家巷》、《暴风骤雨》、《欧阳海之歌》、《艳阳天》等等,有的印数达到百万册、千万册,但现在看来,在多大的程度上忠于了历史,包括了作者的独立思考?不言而喻,这些作品都有着重大的缺憾。百年中华,多少苦难,多少沉痛,多少变异,多少扭曲,多少令国人们痛定思痛,深刻反思的问题呵!在经历了这所有的一切后,只有一个敢于“回首不堪”正视历史的民族才能拨乱反正,实现自救;只有一个敢于反思,深刻反思的社会才能辩明根源,纠正错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奠基造福。胡发云举了一个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的片段来说明一个民族需要有不畏风险,敢于反思敢于先行的几个人或者一群人,后来者才能觉醒跟上。当达到一定数量的民众跟上时,也就是中国政治体制大踏步改革和真正的民主制度建立之时。而有良心有社会责任感、正义感的作家就应该是领头先行的人之一。 胡发云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文学与生活、现实与历史的关系。他强调说,只有真实的东西才有生命力。一个作品需要有史实作为背景,要与当前的生活紧密相关,这样的作品才会真正打动人心。改革开放初期深圳曾有流行语说“英雄不问来路”,其原因就是在那个时期许多人的第一桶金多是来路不明的,或者说是不光彩的,所以他们需要把自己发财的真实历史掩盖起来。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作家在作品里要有历史的追问,对社会的观察和思考,展现这一个人物的人生轨迹,只有来路清楚的人才能把握住他的言行举止,提高人物塑造的真实可信度。读者也才能看清和理解人物,认可作品。 胡发云老师还介绍了《如焉》的写作和出版经过。由于《如焉》在大陆的出版本有所删节,应听众的要求,胡发云老师答应将《如焉》的全本文稿发给亚特兰大华人笔会,笔会将会在今日华讯网的文学原创论坛的“胡发云作品和评论”专辑中陆续贴出,供大家欣赏阅读。请感兴趣者稍后访问文学原创论坛:/PHPWind/upload/thread.php?fid=50胡发云老师的演讲如行云流水,潇洒自如,以悦耳的男低音侃侃而谈。叙述语言恰如他的作品文字,简洁明快,条理清晰,思维严谨;在与听众互动问答时,则处处表现出他的深厚人文艺术修养,且反应机敏、睿智和风趣幽默,深深吸引着全场的听众。 演讲结束后的互动时间,听众们有太多的问题要问。在胡发云访问亚城前一个月,经作家授权,亚特兰大华人笔会在今日华讯网的文学原创论坛建立了胡发云作品和评论专辑,发表了胡发云的《死于合唱》、《老海失踪》、《隐匿者》、《老同学白汉生之死》、《老傻》等中篇小说和散文,还有刘安海、蔡朝阳、邓晓芒等著名评论家的文章及亚特兰大华人笔会会员习书旖和玉舟的读后感等。有许多读者访问了该专辑,或者通过其他途径阅读了他的作品,对他的作品有了相当的了解,因此提问的深度和广度也是自亚特兰大华人笔会举办作家和专家演讲以来所未有的。 笔会会员韩玲玲提问:作家是否一定要带着沉重的社会责任感去创作?胡发云老师解释说,那也不尽然。作家一般都写自己熟悉的领域和感兴趣的话题。许多作家善于描写风花雪月,花鸟虫鱼,声色犬马,从读者群和发行量而论,他们非常成功。但是,鉴于中国的情形,我们今天缺少的不是这一类作品,而是缺少具有深刻思想性的作品,缺少令人震撼的力作。 作为生活在海外的华人,中文不是当地的主要语言,中文作品的读者群很有限,在这种情况下,中文写作爱好者如何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顺利前进?胡发云老师带着对海外华人写作者的热情鼓励回答了问题:首先,海外华人没有任何条条框框的禁忌,在截然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发展,眼界和视角都发生了变化,既没有体制的约束,又没有生活的压力和风险,应该更深刻地思考、更真实地描写。其次,海外中文作者可以把国内读者作为主要的读者群,把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作为有意义的选题,创作出优秀的作品。第三,近年已有不少海外作者发表了很多有份量的作品,事实证明海外作家有其自身的优势。 转眼近三个小时过去,听众们仍然保持踊跃提问的势头。由于图书馆将于6点钟关门,主持会议的笔会会长岑岚只好抱歉地打断听众的提问,宣布演讲会结束。她代表笔会将《亚特兰大笔会文集2008》一书赠送给胡发云老师,请他对笔会会员的作品多多指教。亚特兰大华人笔会副会长王晓衡将他精心拟就的嵌名联赠送给胡发云老师,武汉大学校友会会长方浩和湖北同乡会会长郭彦文也向校友和老乡胡发云赠送了礼品。随后是留影和签名时间。集体合影及各种组合的留影之后,大家纷纷排队请胡发云老师签名留念。笔会事先准备的30本胡发云著作《如焉》和《隐匿者》销售一空。还有的听众带着家里已有的胡发云著作前来请他签名。胡发云老师很有书法功底,字也写得十分漂亮。 随后,组办者在中国城的福临门海鲜酒楼举办晚餐会,邀请听众们一起与胡发云老师共进晚餐,一起聊天畅谈。餐后,一群歌唱爱好者又转去东方之声合唱团团长陈明泉家。在那里,大家见识了胡发云老师的多才多艺。他不仅是一位很好的男低音歌手,还弹得一手好钢琴。大家聆听了他的出色的自弹自唱后,随着他的钢琴,任意唱着各种老歌,一展歌喉,痛快淋漓,尽欢而散。
(郭彦文、黄建中摄影)
武大校友会部分成员朗诵《一个诗人和一座山》 和部分亚特兰大华文笔会会员合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