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鬼:《烈火中的青春:69位兵团烈士寻访纪实》 作者:林子搜集


 烈火中的青春:69位兵团烈士寻访纪实


                           

作者: 老鬼
    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定价: 38元
    出版日期: 2009-07
    版次: 1
    标签: 锡林格勒大火 烈士 老鬼 知青 兵团战士 内蒙知青 
    所属分类: 正史•杂谈 纪实
 
 

 老鬼:

1972年5月5日,我正在内蒙古西乌旗高力罕(原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五师四十一团)一连的石头山打石头。突然听说四十三团着大火,为救火牺牲了69名兵团战士。  当晚,我站在石头山顶,遥望东南方向的夜空,小半边天都呈现着暗色的红光,那是熊熊大火还在继续燃烧。猛然觉得这暗红的夜空是年轻战士们的鲜血染成。当时就暗暗下定决心,将来有机会一定为牺牲的这些战友写本书。

 

 作者简历:
   
    马波,笔名老鬼(插队时外号),1947年生于河北,1966年高中毕业。1968年赴内蒙古锡林格勒盟插队落户,1976年离开草原到山西大同矿机厂当工人。1977年底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1982年大学毕业,曾先后在文艺出版社、《法制日报》社工作。现为自由写作者。其代表作《血色黄昏》影响甚大。
   
    老鬼作品系列--
   
《血色黄昏》(1987年)
   
《血与铁》 (1998年)
   
《母亲杨沫》(2005年)
   
《烈火中的青春:69位兵团烈士寻访纪实》(2009年)

 

【本书简介】

1972年5月5日,内蒙古锡林格勒草原上的一场大火夺去了69位兵团战士的生命。当年插队落户就在火场附近的知青老鬼,亲眼目睹惨烈场景,内心受到极大震撼,认定这些为抢险救灾而献身的青年人,是可歌可泣的英雄。当时就暗下决心,有一天一定为他们写本书,将他们载入史册。30多年之后,老鬼克服重重困难,逐一寻访了69位烈士家属中的66位。他搜集了烈士的照片、书信、简历等资料,饱含情感地记述他们短暂的一生。全书秉承老鬼的一贯风格,真实可信地再现了40年前内蒙兵团战士的英貌。尽管年代已久,资料有限,但这部极具冲击力和感染力的新作,终于使被烈火吞噬的英魂得以再生,谱写了一曲悲壮的青春之歌。

 

1972年5月5日救火事件经过
   
    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关于五师四十三团发生火灾及善后工作的情况报告》以及众多亲历过这次救火的兵团战友们的描述,经过大致如下:
   
    1972年5月5日清晨,在四十三团二连驻地东约5公里处,执行采石任务的该连六班战士杨树生、杜根村将4日烧剩的炉灰倒出蒙古包外的防火坑内,因灰热,坑内有枯草,至11时40分,死灰复燃,引起草原着火。六班战士虽奋力扑救,有的同志用身滚扑,但因位于风口,风力达7级以上,未能扑灭,火势迅速向东蔓延。
   
    位于火势东南方向的四连,12时30分发现火情,指导员何龙光立即紧急集合队伍,经简要动员和分工后,分两路奔赴火场。当指导员何龙光和副指导员杜恒昌带的一路进入1059高地脚下时,南侧烈火猛然袭来,加之风大草深,风向突变,旋风烈火将部队包围。在这紧急关头,指导员何龙光下令撤退,但为时已晚。有的同志看见了他的手势,迅速撤离,多数走在前面的同志们却已陷身火海。副指导员杜恒昌和三班长胡国利等部分同志经奋力拼搏,冲了出来,进入麦地,但见到还有同志留在火海,又奋不顾身返回去抢救战友,结果一去不返。整个过程仅半个小时即有66名同志壮烈牺牲,负重伤16名,轻伤11名。其中3名重伤员在抢救治疗中不治身亡。总共69名同志在烈火中英勇献身。
   
    火灾发生后,国务院、中央军委、北京军区、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军区都非常重视。周总理作了电话指示,总参派来了直升机,北京军区派来了医疗队,自治区党委召开了紧急会议,区党委第一书记尤太忠等同志亲临现场视察。
   
    遵照自治区党委关于“要做好善后工作”的指示,四十三团于5月7日在团部西侧掩埋了烈士遗体,16日召开了全团追悼大会。牺牲的69名同志被内蒙古自治区革命委员会授予革命烈士称号,并拨款16万元筹建烈士陵园。
   
    与此同时,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和五师组成了专门的善后班子,派出5个工作组,分赴呼市、唐山、集宁、赤峰、锡林浩特等地,做好烈士家属的安抚工作,按国家优抚标准,发放了烈士证和抚恤金。


  立功名单
 
一等功4名
    杜恒昌 胡国利 吴炳义 王占祥
   
二等功12名
    曹荣芝 高志新 刘 慧 刘 孝 舒宝立 唐亚志 王爱民
    王凤英 吴淑琴 毅 强 尹国茹 张金来
   
三等功53名
    敖 敦 查日斯 畅孟记 陈敏英 陈 勇 陈玉玲 樊淑琴
    龚占岐 郭增喜 韩学良 何丽华 金双全 赖玉琴 力 丁
    李春侠 李富才 李瑞琴 李玉香 刘长海 刘建国 刘建平
    刘玉功 马福洪 马志明 聂建新 宁田田 齐远平 青 春
    任凤彩 苏小存 王洪远 王继光 王 锦 王绍武 王 孝
    王孝忠 王学尧 吴富贵 徐克俭 燕 亮 杨红原 杨丽华
    云金平 张富春 张国顺 张国通 张 金 张钦弟 张如成
    张振来 赵根柱 赵月秋 赵玉琴

 

  政治部(通知)
  
(73)政组 字 第45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
    北京军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
    政治部(通知)

转发自治区革委会授予杜恒昌等
    六十九名同志烈士称号通知的通知

五师政治部:
    关于你师四十三团杜恒昌等六十九名烈士的有关问题,兵团党委根据师、团党委报告的情况,向自治区党委写了报告,提出了解决的意见。现自治区革委会已正式授予他们烈士称号,并对有关地区发了通知。现将自治区革委会向有关地区发的九份通知,印发给你们,望按通知精神,对兵团战士进行这方面教育,对来访烈士家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附:革字(1973)70、71、72、73、74、75、76、77、78等九份通知。
    此通知
                                          北京军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政治部
                                                                    一九七三年八月十九日

 

  目录
   
北京知青1名
    杜恒昌 · 把生命献给大草原
   
赤峰知青9名
    高志新 · 有一颗仁义的心
    胡国利 · 可敬可佩!
    李瑞琴 · 喜欢算命的兵团战士
    唐亚志 · 有志向的赤峰女孩
    王爱民 · 炊事班长的苦衷
    王洪远 · 我的好哥哥王洪远!
    王 孝 · 哥哥啊,今夜好想你!
    尹国茹 · 永远18岁
    张国顺 · 儿子,你出来吧!
   
唐山知青9名
    陈玉玲 · 用生命换来全家翻身
    李玉香 · 唐山姑娘李玉香
    任凤彩 · “五类分子”的女儿任凤彩
    苏小存 · 委屈你了,苏小存
    王绍武 · 挨批也没垂头丧气
    吴富贵 · 苦干!苦干!再苦干!
    张富春 · 张富春--苦命的孩子
    张金来 · 恪尽职守的拖拉机手
    张振来 · 16岁的炊事兵
   
锡林浩特知青12名
    曹荣芝 · 苦干出来的女生排长
    龚占岐 · 本地农工的小孩
    金双全 · 请转告父母不要难过
    赖玉琴 · 只剩下这块饱经风霜的石碑
    刘长海 · 兵团战士崇尚苦干!
    刘慧 · 让人感叹的女孩
    齐远平 · 16岁还是个初中生哇!
    青力春 · 我们的青春之歌
    王学尧 · 我不是英雄
    王占祥 · 男生排长
    毅强 · 坚毅刚强的一班长
    赵玉琴 · 赵玉琴的最大愿望是入团
   
集宁知青18名
    畅孟记 · 15岁的小孩不该去啊!
    陈勇 · 梦中的同学
    郭增喜 · 死是永生
    韩学良 · 请不要埋怨
    李春侠 · 怀揣4个葱头上路
    李富才 · 穷人的孩子
    刘建国 · 请别忘记我吧
    刘建平 · 让人目瞪口呆
    刘孝 · 刘孝爱养鸽子
    马志明 · 小兵团战士也有精神
    聂建新 · 我真不甘心!
    宁田田 · 你们是死去的我们
    王锦 · 他不是为了让大家记住才去救火
    燕亮 · 好打架的少年勇敢
    杨丽华 · 姐姐呀,真想跟你一起过个年!
    张金 · 母亲的呼唤
    张钦弟 · 烈士是一种精神
    赵根柱 · 兵团战士,好样的!
   
呼和浩特知青20名
    敖敦 · 不幸的漂亮
    查日斯 · 查日斯是栋梁之材
    陈敏英 · 兵团女战士美不可及!
    樊淑琴 · 挺不错的好保管
    何丽华 · 活着干,死了算,扎根边疆意志坚!
    力丁 · 高傲的姑娘
    刘玉功 · 仗义又不声张
    马福洪 · 生命最可贵
    舒宝立 · 舒宝立特会抹墙
    王凤英 · 妈妈,我先睡了
    王继光 · 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坠落了!
    王孝忠 · 烈士
    吴炳义 · 唯一荣获一等功的兵团战士
    吴淑琴 · 可怜的孩子啊,满裤裆的血!
    徐克俭 · 他或许能成为一个艺术家
    杨红原 · 不能落在后面
    云金平 · 善良最美好
    张国通 · 永远让人惋惜
    张如成 · 刚正的小伙子
    赵月秋 · 她一点不孤单
   
后记
   
(采访文章均按地名、人名汉语拼音排序)

 

  引言
   
    1972年5月5日,我正在内蒙古西乌旗高力罕(原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五师四十一团)一连的石头山打石头。突然听说四十三团着大火,为救火牺牲了69名兵团战士。
   
    当晚,我站在石头山顶,遥望东南方向的夜空,小半边天都呈现着暗色的红光,那是熊熊大火还在继续燃烧。猛然觉得这暗红的夜空是年轻战士们的鲜血染成。当时就暗暗下定决心,将来有机会一定为牺牲的这些战友写本书。
   
    2005年夏再次来到烈士陵园,看见荒草丛生,纪念碑残破,铁门锈迹斑斑,人迹罕至,感到这些烈士似乎已被世人遗忘。心情沉重,决心动笔为他们著书。
   
    时隔30多年,寻找69位烈士亲属和战友谈何容易,但这些困难还都能一一克服。最无奈的是我没有诗才文采,写不出一篇篇优美动人的诗文,风靡一时,为那69位年轻的烈士颂扬。我就是个年轻时喜欢摔跤打拳的尚武分子,孤陋寡闻,学识浅薄,只能用秃笔写一本缺少趣味的书,尽尽自己的心意。
   
    现在,给这个影星那个影星出了一本本书;给这个首富那个首富出了一本本书;给这个皇帝那个皇帝出了一本本书,可给为国牺牲的烈士们出的书却寥寥无几。
   
    40年前,曾有千千万万城市青年投身到上山下乡的洪流中,其中涌现出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1972年5月5日发生在内蒙古草原的救火事件,仅仅是知识青年为国捐躯的一个缩影。尽管教训惨重,但兵团战士们一往无前、赴汤蹈火的献身精神却永远值得尊敬。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震撼内蒙古大草原的青春之歌!完全应该给他们树碑立传。
   
    对不起,我的兵团战友们,拖了这么些年才终于完成了这部书稿。
   

                                                    2008年10月15日于秋风呼啸中


  后记
   
    首先感谢兵团战友牙萨宁和锡林郭勒盟盟委书记荣天厚对本书的大力支持,没有第二故乡的热情鼎助,这本书难以出版。
   
    同时也对烈士力丁的妹妹晓真和烈士查日斯的姐姐那日斯捐款资助本书出版表示由衷的谢意。
   
    在采访过程中得到了众多烈士家属的积极配合,还有烈士生前战友塔拉、张实毅、金占坤、王玉芬、刘宝柱、王大堃、崔宝平、徐建华、刘萍、贾瑞莲、刘孝文、张玉润、熊六飞、郑贵媛、万明等人的热情协助,在此深表感谢。
   
    另外,借此机会,还要特别感谢中国知青关爱基金会,他们不说空话,为宝日格斯台烈士陵园雕像慷慨捐资!同时也还要特别感谢烈士杜恒昌的母亲张玉英,她捐款烧制了69位烈士的烤瓷像,使我们的烈士形象得以在陵园里展现。
   
    还有兵团战友丁新民为烈士陵园购置了一块近30吨的巨石,能经住千年的风雨,成全和寄托了我们对战友们永远的怀念之情,令人尊敬。
   
    感谢所有支持我写此书和为烈士陵园做出贡献的人们!
   
    为打火抗灾而献身的兵团战士永垂不朽!
   

                                                 作者
                                                        2009年7月9日

 

  文摘:

  尹国茹•永远18岁
   
    尹国茹(1954-1972)
   
    1954年4月28日出生于林西县城,汉族,1970届初中毕业。1970年8月27日参加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五师四十三团,任四连战士、班长、连队会计,1972年5月5日为扑灭草原大火牺牲,享年18岁,被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授予二等功,追认为共产党员。
   
★采访记录
   
    尹国茹的母亲段素英:
   
    我今年76岁,共有6个孩子,尹国茹排行老大。我和她父亲都在印刷厂当工人。“文革”中我们挨整,都被开除公职,没了经济来源,直到1978年才平反。因为没有钱,离家去兵团时,尹国茹连个相也没有照。这个相片还是她上小学时照的。
   
    她是老大,很小年纪就开始帮助家里干活儿。放学回家,她要搂柴、溜土豆、挖药、做饭。我要去看她父亲,为她父亲的事跑,家里就剩下她,她把家里被褥洗得干干干净净。放学回来,还得照顾弟弟妹妹,给他们洗衣做饭。在节骨眼儿上,因为出身不好,不让升学,她瞒着我,报名去了兵团。那时候,她父亲去沈阳看病。她对我说:妈,我走了。我父亲挨整,跟我没有关系。他有啥问题,我也不知道。反正我要走了,为国出力。

我不乐意让她走,才17岁啊,衣服、鞋啥的全没有。因为我们挨整,生活非常困难,过年连顿饺子都吃不上。平常谁也不敢到咱家来,要来都偷偷来。我在外面还挨过打。

林西县第一批走的人里,家里挨整的多。她父亲爱养花,“文革”中游街,细铁丝勒脖子,可没少受罪啊。那时候,吃饭是最要紧的,能吃饱饭就不错了。连棒子面都常常吃不上。全家11口,就靠我儿子41块钱养活。

体格检查时,尹国茹怕通不过,在裤兜里装块铁。还怕血压高,喝了点醋。当得知体检通过了,她高兴得搂着我脖子说:通过了!通过了!

她走前还挨了父亲一顿打。有个女同学来家里玩儿,她让那个同学在家里住了一夜。过后发现抽屉里的30块钱少了18块。那是一家的饭钱哪!我急得全身哆嗦。父亲狠狠揍了她一顿,把她打到墙角。丢18块钱可不是小事!全家一半的伙食费没了。她父亲气得拿扫帚疙瘩打她脑袋。她抱着头,缩成一团,蹲在地上,哭喊着:“爸,别打了,我保证你不饿肚子,我天天不吃菜,我求求你了!”

也没证据说那个女同学拿了钱,只好把气全撒在国茹身上。

她走的那阵儿,正是家里最困难的时候,中午连饭都没吃就走了。我送她上了车。她高兴得很,以为那边多好呢!我身无分文,正好遇见个赶大车的朋友,借了10块钱,让她带在身上。她打走后,再也没有回来过。我去信让她回家看看。她说:“妈,入不上党,我不回来。父亲就是死了也不回。我要为家庭争口气!”

父亲长期挨整刺激了她,憋着一股劲,非要翻身,混出个人样儿来。她思想进步,常说有国才有家,革命工作至高无上。

走后给家来了不少信。我还曾去草原看过她。那时她在配种站,与北京知青在一起。住棚子,地上铺些芦苇,再盖块大毡。她比在家时瘦了。

第二年把她调回连部当班长。她信上说:给了我7个战士,7把锹,3个水桶,负责盖房子。后来她的腿着凉了,老腿疼,就让她干会计。她腿疼的事,从没有告诉家里。回信从不说苦。

曹副连长曾来家看望,说国茹那丫头现在黑胖黑胖,像个蒙古姑娘。他是为国茹的入党问题来林西外调的。因她父亲挨整,再加上有派性,当地党组织表态,尹国茹的父亲是个叛徒,不同意国茹入党。曹副连长都如实给我们说了,还安慰我们:别着急,慢慢来。

结果5月5日她就牺牲了。

救火时,她拼命向前冲。她咋能不向前冲呢?她这孩子就怕落在别人后面,就想为国而死,为这个不光彩的家庭争一分光荣。

国茹在救火现场的具体情况,咱不知道,都是听说的。她们这几个在外面干活,回到连部看见人家都已经打火去了。饭都没有吃,脱了衣服就上去了。拼全力追赶队伍……

团长亲口对我说:你的这个孩子,可坚强呀!

最初烈士陵园陈列馆里的材料,好多是她的日记和家信。

全家在尹国茹墓前一听说锡盟着了火,根据孩子的脾气,就寻思着她要出事。等正式通知后,我和老伴以及儿子立即去了西乌旗。因为离得近,我们是最早到西乌旗的烈士家属之一。师部不让我们下去。我们自己找个车走了。到了那里,地上黑黑的一层,还冒着热气。尸体正往团部拉,棺材还没有准备齐。有人发现了我们,不让我们靠前。领导陪着我们,反复解释,给我们做工作,我的小孩都不用抱,有人替我抱着。

国茹从没买过衣服,我给她做了个花布衬衣,就胳肢窝下面还有块衣服片,身下有串办公室抽屉的钥匙,根据这个把她给认了出来。

她很惦念家,一个月最少要写两封信。她没事好写信,写日记。她来的家信都保留着,团部拿走了不少材料。她来信说攒了40块钱却怎么也没◆与尹国茹的母亲和弟弟找到,两件好衣服也没了。后来团部给我们补助了40块钱,立二等功又给了80元。

她17岁走的,跟我说过不入党不回来。我是18岁入的党,她也要跟我比试比试。这孩子好强,因为我们长年挨整,孩子吃瓜劳儿,受连累。她就渴望着要在政治上翻身,把组织问题解决,体体面面回来。

她父亲如不挨整,肯定给她在林西解决工作了。父亲不同意她去兵团,她非要去。这孩子太好强,谁也不服,兄妹几个顶数她要强。她从不跟别人比吃比穿。连队生活多艰苦也不怵。工作上特拼命,别看家里穷,穿得不好,工作上可决不让别人拉下。家里挨整挨饿受苦什么的她全在心里装着,外面一点不露。她不认命,就知道好好工作,干出点样子来。

永远18岁

尹国茹家境贫寒,临来兵团前还挨了一顿打。为她把同学带到家,丢了18块钱,直接影响到了全家人的生计,被父亲打得鼻青脸肿,龟缩在墙角又哭又喊。

难怪父亲生气。父母挨整,双双被开除公职,家里几乎断了经济来源,就这么点钱,给丢了一多半,根本坚持不到月底,还得拉下脸皮,四处求人借钱,多让大人心烦啊!

内蒙古兵团来林西招兵时,她特别卖力申请,决心混出个人样,为这个倒霉的家争口气。不信自己就总比别人差!

到兵团后果然表现优秀。劳动时舍得卖力气;加班时不怕疲劳,能连续作战;学习时积极发言,亮私不怕丑;吃饭时不抢不争不挑肥拣瘦。

连队会计本来可以不去救火,有很多业务还等着她干呢。可是,她好强,不肯放弃任何一次重大紧急任务,尤其是救火,在连部安全受威胁的时刻,根本无心再在办公室里做账。她果断地冲了上去,又果断地在火海中涅槃。身上还挂着办公室的钥匙,烧焦的空气里,残留着她18岁的青春气息。

庆幸的是,35年过去,她尹国茹不用忍受衰老疾病的痛苦;不用担心物价涨和工资低;不用经历下岗待业的沉重,不用品尝当一个老妪所面对的种种艰辛。

什么糖尿病,什么乳腺癌,什么高血压,什么心肌梗塞、老年痴呆……全与她无缘!她的生命永远年轻,永远18岁。

 


(来源:搜狐读书http://lz.book.sohu.com/serialize-id-13871.html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