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看红歌 作者:董浩


 

   俺看红歌

 
    什么是红色经典?什么是好的红色经典?等等问题犹如莎士比亚的生与死的问题。要说这个问题还真难?这“红色”有好的吗?如果“红色”能正而八经地称为“经典”,就不会加上“红色”2字了。把“红色”称为经典的本身就包含着极大的嘲弄和调侃。谓之不信?那是否有白色或者其他颜色的“经典”?可有听说专门就颜色来划分经典或非经典的?因此,可以认定,凡是红色的都经典,要不哪位举个红色的非经典的无论什么形式的文艺表现形式?

以素有专家之称的孙伟,也一定不敢站出来的。倘若孙伟敢站出来,那我是一定要与他大战一场的,可以断定,赢的一定是我。(当然,最好别站出来,否则与孙伟大战是要吃饱人参才行,还得正宗的野生高丽棒子)

这时间过的也忒快,真是白驹过隙啊,眨眼间几十年过去了。原来的红色经典渐渐地脱去愚蠢的外衣而成为人们娱乐对象。前几年,以北京的唐朝乐队为首的摇滚乐队就是扒下那厮们外衣的先行者。他们几乎摇滚了全部中国人民熟悉的所有音乐。后来,有2首乐曲被禁止摇滚。哪2首?就是《义勇军进行曲》、《国际歌》。再后来,后者允许摇滚,前者还没有开禁。

现在一有大型文艺演出,必有“红色经典”粉墨登场,翘手弄姿、娇揉做作一番以娱众。这里是知青论坛,所以不免要说一些知青的事。

知青们下岗了,失业了,这下岗失业的脚步是何等的沉重?且慢!倘若配上红色经典的节奏或者鼓点,是不是有点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是不是有种虚幻的精神胜利?“咱们那时可是挥斥方遒的一代”!知青们下岗了,失业了,但精力颇旺,为迎合这种市场的需要,为响应和谐社会的号召,要化知青们的愤满为怀旧,化集会游行为趴下、化发泄为疏导(听说成都前段时间就有?重庆也有特钢事件?)。

于是,当局心里暗忖:一定要把知青的活动限制起来,能招安最好,暂时由于经费问题而不能招安的,那至少要限制在可控的范围内。于是一些不甘寂寞的好事之徒深揞主子的意图,谀笑着向主子拍胸。这谀媚的背后的小算盘可就打得劈啪直响。这好处至少有三: 1、符合主流的和谐思想;2、指望着领一些小费,期货也行;3、万一队伍拉出来了,则更是名利大大地,君不见那“女子十二乐坊”乎?但是这得要有人响应不是?

于是打着知青怀旧的旗号。这“天下知青是一家”的口号有着极大的煽动性。然而正因为这口号是全称的,所以地无分南北,人无分男女,都在“知青”旗号下集合起来。各种知青演出团体如雨后的飞机草似的呼啦拉地起来了。

胡传奎唱:“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拢共才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 好。队伍有了,现在要打点节目了。这下,组织者个人的境界、心态、思想、审美等诸种不为人所知的开始慢慢显露出来。《拿起笔做刀枪》、《老子革命儿接班》这种经典垃圾居然也有市场?

且慢,经典垃圾也是“经典”不是?这垃圾能混到“经典”这顶帽子也实在是不易。记得嘿嘿兄曾经有言“这几十年来有那么多歌颂的曲目,熟门熟路的”(大意)。这话经典。列位听黑鸭子吗?听刘欢的《70年代生人》吗?全是。奇怪,他们怎么就不演绎《拿起笔做刀枪》、《老子革命儿接班》?那谁谁?要不去呼吁一下?要不也摇滚一回?呜呼,我容易吗,我?

哲学家有格言:“一滴水反映太阳的光辉”,那么一滴黄腻腻的鼻涕呢?反映什么?我想,一定反映淌涕者的肮脏。可是疑问来了,与之对应的是“曾经沧海难为水”,又怎么理解?这区区2首声嘶力竭的干吼有怎么能让组织者过瘾?固,足见组织者心理的阴暗。

一个人的思想左也罢右也好,旁人是不能干涉的,但如果你是真心的,那么就正大光明,堂堂正正。作啥鬼有鬼脑地要拉着大旗呢?民主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绝对郑重你的话语权”。好,鼻涕者,有没有主张呢?没有,也不敢有。有一个全称判断:所有右派都来自左派,都曾是左派的中坚。这话好,即便所有的坚定左派,也是令人尊敬的。可问题在于,喂,鼻涕,你敢亮出你的旗号而不在纯洁的知青情节中塞私货吗?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