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沧海(及关于“曾经沧海”的对话)
作者:老例
|
|||||
曾经沧海
其实,大凡当过知青者,多少会有“曾经沧海”的感觉,我就是从一个“曾经知青”的角度,体会到“曾经沧海”应该有比现行辞典的解释更多点儿的涵义的。干脆,咱就跳出本本,从自个的感受出发,谈谈《知青辞典》(虚拟)中“曾经沧海”的涵义吧。 然而,“曾经沧海”的知青,又大多有较为开阔的胸襟,说通俗点就是凡事大多较能想得开、看的远,不太把事儿当事儿:“那时候都能过来了,这算什么?”所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引申义便当是如此(原意为男女恋情)。就我自己来说,每每事业、情绪低落时,便翻看往日的知青日记(现在还可进知青网),自我“忆苦思甜”(或称自我激励)一番,这么一来,总有纾释郁结、调节情绪的作用。当然这是很个人的经验。从另一方面看,若能在“开阔胸襟”上有更为积极表现者,便大抵在事业上会有较好的发展,并对未来有较高的追求,《辞海》所说的“眼界特高”或许就是这个意思罢。 从更广泛的现实层面看,“曾经沧海”的知青,不少有一种包融的心态。“包”者,即包容、宽容、大度、非鸡肠肚子;“融”者,即通融、圆融、冲和、非榆木脑袋。于是,或可平和沉静、或可嬉笑怒骂;不排斥激进、又不喜交恶;往往在平和中显热情,在调侃中见真挚;风花雪月与铁马金戈交映,女儿长情与英雄壮志并存;虽有歧见,仍可一语通心曲;偶遇冲突,亦能一笑泯恩仇。这都由于共同是“曾经知青”的背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古训”,在这个层面得到更为深刻而广博的诠释与发挥。或许正是如此,知青网坛尤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热闹而不失平和,辛辣仍不无温馨,冷静亦不乏激情,严肃却不斥幽默的帖子比比皆是。与其说这是和稀泥式的一团和气,毋宁说是知青们那种“曾经沧海”而拥有的包融心态使然。 沧桑的情怀,开阔的胸襟,包融的心态--这就是我们这一代“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知青风貌。
作雅 / 老例 虽然人以群分,但也不必总是套牢在一种状况里如古玩没完没了把玩之。无论何年的长袍马挂都脱不了满衣的樟脑味。曾经的沧海其实在很大意义上已然不曾经了,谁还要去里面游泳?那些历史的烙印不说也在那里,何况被说成什么必由之路,什么……换言之,那些被惨遭涂炭的青春年华一次一地被寸草不生的土地无情地阉割,又怎么说,你还拿什么去热爱?拿什么去欣赏。我却很是赞赏时尚的就是个性的的箴言,因为它才是正在进行时当下发生的。 我去看了你的文集和作品,很是敬佩!你的文笔也很精彩,但是每个人都是他那人群里的别一个,对一个群落的长久不变称谓令人厌倦,尤其是在莫名的标榜一种久远的亲和力的时候。你可以雄辩地说它是历史的,是不容篡改的云云,但我更相信以什么什么自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优秀的才是最好的。更何况“知青”完全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运动的畸形产儿,有什么自豪的?在那片荒地上流走了多少时光?又流走了多少无辜的年轻生命?我们还有什么心情故作风雅。这句是对历史的,不是对你本人的。顺致暑安!别在意我在你李后主后面的一席话。大家都不过是偶尔在此擦肩而过。只想和你说把曾经掩埋!
2001年2月7日
作雅: 很感谢你坦率的回帖。我想说明的是: 一,我的想法、说法是很个人的,并非有为整个知青群体“代言”的企图,行文上的“我们”之类的语气,大概都能理解为习惯用语。故,各人感受有不同是正常的,必然的。 二,我对“无悔”的说法是有异议的(但不反对别人说),也不至于以为知青是“光荣”历史,更不会以为那场运动是伟大的光荣正确的(你在这方面的看法我十分赞成)。但我对自己的知青经历,确实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怀。我珍惜,是我个人的体验。另外,这也确实是一段不以个人好恶为转移的历史存在。于是我说:“当我们面对往事时,无论是褒是贬、是毁是誉,总免不了掺杂着那一种难以言喻的沧桑情怀。”当然,如果你能做到心如止水,我是很佩服的。 三,你说“把‘曾经’掩埋”,不知是如何“掩埋”?忘掉吗?我不知道你能否做到(如果你是知青的话),我想你不那么容易。你自己就说:“那些历史的烙印不说也在那里。”既然如此,还忘得了吗(我指潜意识)?我想我所说的“无须强记,难以忘怀,那是一个自我的人生,一个群体的记忆,一个历史的沉积,一个时代的烙印”,跟你所说的并没有什么不同。其实,从你回帖对知青历史的精辟评价看,你还是忘不了的,是吗? 四,事实上,无论是执着或忘记过去,我想都不应该对今天及未来产生什么根本性的影响。从我个人来说,我勿忘过去,并不防碍我脚踏实地于今日,奋发图强于未来。而且可以说,其效果恰好是相反。 社会是多彩的,人生是多彩的,对社会对人生的理解也应该是多彩的。对吗? 再次感谢你坦诚的交流!希望今后依然如此。
2001年2月7日
天地间的影子 —以老例为原形的想象 ·作雅·
一些血液的沸腾 赤旗的岁月 青色 文字有伤痕吗
天地间的影子(说明) ·作雅· 1、站在很远的地方看过去的一段有关知青的历史。那时他们去的那个地方是一片贫瘠的土地:有泛着泥腥的黑色的河经过(黑色,是寓意),泥路上有马车的木轮细窄的车辙。那些大雪掩盖了知青告别亲人的呜咽。他们不知所以飘来荡去的眼神望向灰暗的天际,严格说那种豪情壮志后面的迷茫连他们本人都没有察觉。 2、一些壮志未酬年轻沸腾的血液,他们真想做点什么。但是生活是艰苦的,哦,那些凝固的落寂,孤单的笑跳到土墙上没有回声,墙角的那只蜘蛛在结网,它们的家,是否有新生命诞生。(上面这一段通过一些形单影只的描述表现灵魂的寂寥,连蜘蛛都不如,徒然的羡慕起那小生命)。很多年以后,当你出国读书的时候才发现:大洋彼岸的又一种寂寞,那种静静的凝视与很旧以前的寂寞几乎一脉相承。 3、赤旗的岁月,那场革命运动染红壮丽的千山万壑,造就了多少热血青年,连空气中都飞着夸大的理想,而作为生物的人成长激素的松果体几乎停滞不分泌(寓意人性本身的压抑),身体在不自知的梦魇里游走(那些革命热情如梦游般不自知)。长夜漫漫(旷日持久)。风鼓动着卷起云的衣裳(想看清楚什么,但)看不见赤诚的结果(指上山下乡的意义何在?)。睁着眼睛,泪来的时候并不知道(失望的心情)。 4、青色,是碧草吗?能知道什么的岁月(由知青2字想到的),一路盛开的蝴蝶篮,那瘦马的筋骨,历历。(视觉场景的描述)。可姑娘已经长大,梦里千姿百态(女孩在那里度过青春期),衣服染着少女的香,晾晒成透明织物(阳光里晾洗的衣服的美丽想象)。 5、文字有伤痕吗(指伤痕文学时期),时势变迁离开的时候,早霞中的列车,划过晨雾。离开的时候时间就在背后,半推半就(对已逝岁月的复杂心情)。没办法停下脚步,妈妈等在那里很久了(思念),经过那么旧,你已经长大成人了,你似乎找到了目的,你甚至知道为什么活,怎样去死,你甚至写好了墓志铭,你说,你对你走过的路和你的一生无怨无悔。你怀抱着自己的墓志铭,告诉自己天地之间移动的影子,那就是我,是我!(世界很大,你依然很小,你依然是沧海一粟)。 (老例,这样可以了吗?诗歌所有的字都在说明里。另外这首隐藏再深的寓意只好你自己去体会,我喜欢诗歌的出乎意料)
·老例·
我不是老三屆,只是在年齡意義上可算是小三屆,因而我遠沒有老三屆那種深厚的知識根底、深刻的人生思考、深邃的歷史眼光,然而,對苦難的體驗似乎更敏感、更直接,儘管也更浮躁、更膚淺。以“知青”的名義,我在三線、農村奮鬥過、掙扎過六年,因此可說,在“知青”的共同平臺上,我們擁有了共同的生命基因。本月中旬在武漢與武漢一中老三屆知青聚會時,獲贈一中老三屆知青集體撰寫的回憶錄,書名便赫然是“曾經滄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