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绍兴 作者:郁琪


 

   古城绍兴


一、

古城绍兴是我久已仰慕的地方!

绍兴是现代文学大师鲁迅的故乡,鲁迅在这里度过少年时代,又留下了多少以绍兴为典型环境的作品。绍兴又是近代著名女革命家秋瑾生活、革命、就义的地方,留下了多少近代英豪,为推翻封建王朝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古典文学历史长廊之中,又有多少故事、诗文与山阴、会稽(绍兴别称)紧密相关!

到绍兴如同每到一处,先买张地图。选定王羲之的兰亭,为我古城绍兴游览的第一站。

兰亭,以越王勾践种兰得名,又以书圣王羲之会友闻名,古往今来,倾倒多少文人墨客书法大家。靓之书,墨宝馨香;美之文,词藻匠心。兰亭是千年醇酒,魅力永存,而且愈久愈甘冽!

下了汽车,远远望见两面墙壁八字形敞开,分别书写着,“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兰亭真像一位历史老人,伸展热情双臂,开阔宽厚胸襟,迎接远方客人。

绍兴地处江南古越国,而兰亭距离绍兴又有十几公里。在交通发达的今天,我们乘坐飞机、火车、大巴,转辗几千里,好不容易才步入兰亭胜地。一位友人曾经告诉我,文革中到绍兴,在文明毁于一旦的年代,竟没有寻访到兰亭踪影!1600多年前,41位文人墨客,靠什么交通工具,用了多少时间,又经历了怎样的艰难,才聚集到这里?怎能不令人感慨!

踱步修竹夹道的兰亭阡陌,踏上那群贤行经的小路,融入那时间酿成的肃穆氛围,我步履缓慢,觉得自己修了圣者,成了贤人!

在古朴的“曲水流觞”石碑旁,一米左右宽的一弯小溪,令我驻足流连。丛丛茂竹掩映的溪水夹岸,似乎是随意摆放着无丝毫雕砌的石凳石几。昔人已去,此地空余。我的思绪飘飞到公元353年,农历三月三。酌满美酒的羽觞,从溪流上游放出,随水势漂漂摇摇;两岸列坐的文人墨客兴致勃勃,神采随杯杓飞扬。觥环酒驻,即席赋诗,文思如溪,汩汩不绝,那是怎样一种情致啊!我坐溪边,似乎聆听着古人抑扬吟咏,看着他们觥筹交错,不由得摸出随身携带的“小二”,呷了几口,顿添几多舞文弄墨雅兴。

不远处就是古香古色的“流觞亭”。三个雄健大字似流觞曲水,十分潇洒。流觞亭,长窗,环廊,木雕石砌,飞檐高啄,钩心翘角。亭内是曲水流觞图: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无丝竹管弦,一觞一咏,畅叙幽情。仰观宇宙,俯察品类,游目骋怀,放浪形骸。情态种种,神情毕现。

流觞亭后有御碑亭,亭内石碑镌刻康熙摹写《兰亭集序》,并赋七律,“向慕山阴镜里行,清游得胜惬平生,风华自昔称佳地,觞咏于今纪胜名……”,康熙当年览胜之惬意,岂不是古往今来所有身临者之心境。

右侧小兰亭内,“兰亭”二字也为康熙御笔,文革破“四旧”被毁,几经修补。至今,亭字缺头,兰字缺尾,也算增添了历史积淀吧。

曲水流觞古迹右面是王右丞祠,祠前石桥两侧芙蓉高过人头。我欲花祠合影,不论如何转换视角,“王右丞祠”几个大字,还是躲到屋檐下面去了。祠内,四面墙壁是后人所书当年诗句,虽然无法与书圣论伯仲,在我看来均为墨宝。碑林之下,环列会于兰亭41位名士的竹椅,摸一摸,坐一坐,遐思迩想,此情此景,真是不可多得。

亭中间是墨池,顾名思义,洗毫之处。王羲之不正是勤于书法,洗黑一池池清水而为圣者的吗?池中是墨华亭,亭中设一几案,我步到案前,举枝为毫,跃跃欲试,留下一趣影。

镂空石栏曲曲折折,古木一抹浓浓淡淡。幽僻的池水,清亮的鸟鸣,我漫步来到鹅池畔。正凝神畅想,一阵鹅声。抽回思绪,抬眼望去,一群白鹅摇摇晃晃,被鹅官驱赶,正从鹅池碑前穿过,急忙打开相机,为时已迟!再看同游者的摄像镜头,正随那群白鹅移动!

鹅碑之上,“鹅池”两个俊美楷书大字,王羲之父子,大小书圣羲之、献之各书一字,父子合璧!据说父亲刚写好一字,圣旨传下,不得不搁笔;儿子书另一字,完成“鹅池”。这不是千载佳话吗?

那日,前来这溪水茂林之胜处、名士雅集之兰亭的游人并不多。于我,这正是难得的饱览沉醉之极致。

下午来到市内的鲁迅故居,正在修葺,我有点扫兴。然而一位热心长者告诉我,尽管进去参观就是了,还说转到后面有观戏台。几十元门票省却了,又不误参观,像阿Q似的,步子迈得格外轻松,格外高远。

我仰慕鲁迅先生源于他的文字,我喜欢他的小说、古体诗、散文诗等。一些作品,数读不厌。读先生作品,好比饮浓咖啡,嗅之浓香,品之百味。鲁迅在文学长廊留下的艺术形象,我难以忘怀;主题深刻隽永,表达又是那样生动简洁。

我非常欣赏以近代女杰秋瑾为题材的短篇《药》,小说开篇便渲染了悲凉气氛,“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在一天中最黑暗的时刻,在“什么都睡着”的黎明之前,主人公便去买“人血馒头”,给患痨病的儿子治病。那滴滴鲜血正是秋瑾等革命志士,为中华而抛洒的一腔热血!小说在暗线中,用寥寥数笔勾勒出了秋瑾等志士,为理想赴汤蹈火、始终不渝的超群形象。小说以《药》为名,隐含先生疗救民族疾患之苦心。

秋瑾就义的古轩亭口,正如小说所描写,在一个丁字路口。马路正中赫然屹立秋瑾就义纪念碑。左侧墙上五个金色大字:“巾帼英雄”,前面矗立烈士汉白玉雕像,周围大小花坛盛开祭奠烈士的鲜花,右侧是标志“古轩亭口”的牌坊。

“鉴湖女侠”秋瑾,可谓智勇双全,德才兼备,女中豪杰,非她莫属。我不由得回味起她的几首诗作。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

不惜千斤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万里乘风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拼得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可歌可泣的故事,肝胆相照的诗篇,千山长啸,虹霓化碧,万涛肃穆,感天动地!

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自古以来,民族脊梁,为民请命,舍生取义,前赴后继,浩然诗篇,万古永存!

《  狂人日记》中提及的,心肝被“狼子村”人们炒着吃了的秋瑾同志,仁人志士徐锡林,也曾在绍兴讲学。而著名史学家范文澜,曾在徐锡林任教的蕺山书院就读。

穷愁潦倒的孔乙己几乎是人人皆知。在今日的咸亨酒店门前有一尊孔乙己塑像,他一边用竹枝般干瘦手掌遮捂茴香豆,一边似乎操着文人腔调,“多乎哉,不多也”,情态毕现。肖像滑稽可笑,却令人心情沉重;我忍俊不禁,又苦涩难堪。

鲁迅著名小说《祝福》以鲁镇为背景,鲁镇应该是鲁迅熟悉的绍兴城缩影吧。被压榨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妇女祥林嫂,是由鲁迅所熟悉的鲁镇命运悲惨的妇女们塑造而成的。小说对辛亥革命后十年,对代表旧中国江南水乡的鲁镇,描写得十分真切。封建习俗,男尊女卑,贫富悬殊等。作者在《狂人日记》中把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用“吃人”两个字作了高度概括,不能不令人叫绝。

在《呐喊自序》中,先生写到自己不能忘怀的年轻时“三场梦”,先生毅然决然弃医从文,我们可以清晰触摸到一位对故园、对华夏深沉挚爱的青年脉搏。他为民族而“上下求索”,夜不能寐,“每每院中冰冷的槐蚕”,坠落到脖颈里。在那城头变换大王旗,风雨如磐暗故园,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的岁月,他企盼地下的烈火,焚毁几千年的人肉筵宴!

鲁迅身着黑色长袍的塑像,在青松翠柏护卫之下,永远屹立在绍兴大地之上。他的睿智,他的深邃,他对自己、对民族的剖析,将永远启迪着他所深爱的人民。

在绍兴以“孔乙己”命名的商店、餐馆不少,以祥林嫂命名的却没有见到,想来孔乙己的“茴香豆”,小说的场面“咸亨酒店”,可以带来改革年代的商机。寻到正宗的咸亨酒店,至今保持小说中原貌。走进咸亨酒店,柜台里菜肴颜色不鲜亮,像茴香豆那样干巴巴,南味特色腊制食品不能引起我、一个长途跋涉北方人的食欲。我终于落座附近一家小笼包子馄饨馆,完成绍兴第一餐的任务。包子上桌似乎也是干巴巴,雪白喧腾的包子是不可能的了,只怪自己那日食运不济。不过,填饱了肚子出来,毕竟有了几分观察的灵感。

站在餐馆外面小桥上,眼前呈现出饥肠辘辘时所忽视的一幅绝妙图画:一道潺潺流水,两岸拥挤着盛夏蓊蓊郁郁的树木,葱茏丰满得像团团发酵欲绽的面坯。在这凝固的酽绿清流图中,点缀着一只“轻舟八尺”乌篷船,棚子遮蔽着大半船身,此情此真使我拍案叫绝!不知船老大是在舱内酣眠,还是在岸上畅饮。小舟无人自横,悄静悄静的,显得孤独而寂寞,似乎只在等待我,而且等待多时了,等待我摄下古城绍兴的典型一景。

联想到小说中祥林嫂,她从鲁镇被劫持,大概就是被塞进这种严实的乌篷船;《阿Q正传》中,举人老爷避难装运家财的,也一定用这种船。

我决计找到船主。驾叶扁舟,满溢匏樽,自斟自酌,凭水瞻景,饱览会稽,惬意平生。

夜晚,漫步到一条街上,我眼前一亮,好大一个场面!夜市大排档灯火次地亮起,好鲜活待烹制的菜肴延一条街铺开,涎水欲滴。然而,眼馋肚饱,慨叹无消受之福分!不由得想起汉口大排档。那日,专程从武昌赶往闻名遐迩的汉口夜市,鲜美的武昌鱼,饱了口福;点歌点乐,饱了耳福。


二、

第二天一大早,便去镜湖。

镜湖,是我在绍兴寻觅之最苦辛的,应了王安石那句话,“非常之观,常在险远”。尽管地图清晰标示着“镜湖风景区”;然而,旅馆服务员、司机、售票员、路人等,都不清楚镜湖在何处。按地图和路牌上了汽车,茫然地被指示在“柯岩”下了车。

“镜湖在哪里?”一次次打问,一米米往深远处量着步子。大概因为时间过早,进入风景区后,没有其他代步交通工具。“镜湖在柯岩内”,按路人再次指点,我们毫不犹豫买了价格不菲的“柯岩”门票。

夏日高升,足下探汤,步履沉沉,道路漫漫。“柯岩”迎面,“天下第一岩”几个大字赫然。我见过张家界座座奇峰,云南、贵州旱石林、水石林块块巨石,今日所见竟然是天下第一岩,我无心考证,一心企盼镜湖。

“镜湖在哪里?”左转右弯,终于路遇一位大学生模样游人,说镜湖遗迹确确实实在柯岩景区之外!呜呼,心急步箭,又匆匆出了柯岩检票口!

终于来到了镜湖遗迹之前,寻之愈艰难,观之愈迫切。唯恐镜湖再从我视线中逃匿,抓住她不放手,一口气拍了数张像片!

四柱大型牌坊突兀呈现,赫然屹立。中间两柱横檐之上,雕琢着“稽山镜水”四个红色大字,石柱镌刻稽山骄子陆游诗句,千金无须买画图,听我长歌歌鉴湖!

想起李白吟咏洞庭湖的诗句,“淡扫明湖开玉镜”,移用于此也是恰到好处的。镜湖文静如淑女,明丽如玉镜,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牌坊后面,在一围考究的石柱、石廊护卫下,乾隆大帝御笔“镜湖”石碑屹然矗立。碑冠雕琢精美二龙戏珠图案,正中下方雕琢篆字玉玺:乾隆御笔。石碑左下方一纵小字亦为“乾隆御笔”。古迹的大背景便是稽山镜水风景图了。

徜徉在镜湖畔,水乡泽国一览无余。碧波浩淼,树影横斜,村落掩映,风光旖旎。对面湖岸高低错落的尖顶塔松,置根于绿茵之上,又镶嵌在湖水之中。湖岸是对称轴,地面一个世界,水中一个世界。一切凝固在湖水之上,一切又漂泊在湖水之中,绝妙得无以摹状,是既淡雅又浓烈的水墨间油彩画卷!

浪漫诗人李白的“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为镜湖蒙上神秘色彩,也是我多年迷恋镜湖的缘由。她久以潜藏我心,挥之不能;如今镜湖真的呈现面前,恍如梦境一般。松排稽山千重翠,扁舟波心一颗珠。烟波浩淼,水天相接,一碧万顷,这不又是老杜诗句“景色如画,舟行画里”吗?八百湖光此地收,长桥水接鉴湖流!鉴者,镜也。我不由得篡改了孟浩然的洞庭湖诗句,七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古越国,波绕绍兴城。

“镜湖三百里,风止镜面平”,古时湖面甚广,镜湖曾为绍兴城别称。我忽然明白路人为什么说不清镜湖在哪里了,绍兴处处是镜湖,镜湖时时是绍兴。

离开镜湖,赶往禹祠。大禹祠堂,把我带回到三黄五帝之后的夏禹时代。

《山海经》记载着鲧禹治水的故事,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史迁曾“上会稽,探禹穴”。他在《史记》中写道:禹伤先人父,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卑宫室,以开九州,通九道。

汽车驶进禹陵区,远远望见青山之上大禹铜像,铸成一种治水劳作貌。他居高临下,安然慈祥地俯瞰着他的臣民们,视野所及,欣欣向荣。

禹陵是我所见年代最久远的陵墓吧,它撩拨着我的心绪,牵动着我的足迹。可歌可泣的的远古英杰,承载着悠悠三千年风云。

在平坦的甬道上,青铜大鼎赫然入目,那是历代帝王祭奠先禹之处。拾级而上是碑亭,石碑之上,“大禹陵”三字笔力苍劲,使我驻足凝视。附近的禹陵碑廊,有始皇东巡时,丞相李斯撰书“会稽石刻”,他曾为大秦帝国呕心沥血,又被诛灭九族,世事无常啊。

如同不少古代祠堂,禹祠在那松柏森森的幽僻之处。叠砌的石阶上,苔藓自夏碧;荫蔽的道路边,芳草空人寂。祠堂给人庄严肃穆、古朴粗犷之感,这便是栉风沐雨,克己为民英雄的千载风韵。祠中书写“大禹治水,记功封赏”。

禹像,数米之高,神情庄重,透出睿者的焦思苦虑。大殿屋脊,雕龙画凤,龙背斜披利剑,那是大禹与险风恶水搏击的雄姿。两侧梁柱之上是“江淮河汉思明德,精一危微见道心”的楹联。大圣孔子称颂夏禹,菲饮食,恶衣服,卑宫室。这是古今一切贤哲,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忧,其不改乐,生活理念的写照。

大禹治水后划定天下为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这应该是中国最早的行政区划。越国绍兴,并非九州之列。然而,大禹平定洪水后,在此大会诸侯;为帝后又巡狩大越,呕心沥血,病故绍兴,长眠会稽。可见,禹帝切切心系绍兴,眷眷思恋古越啊。

大禹平定九州,功彪史册,为华夏之始祖,民族之象征。华夏后裔,他乡游子,心系禹陵,寻根思源,瞻仰凭吊,几千年来禹祠香火不绝。

古人以钟罄为乐,我有幸在禹祠看到编钟和石罄。

越中名园,宋代古园,陆游的沈园,也是我期盼绍兴之行的缘由之一。

遗恨不见中原复,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是南宋爱国主义文学主流的著名作家,一生为侵略者铁蹄蹂躏的遗民情命奋争。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冰河入梦来。沈园陆骑铁马,仍然昂首长嘶,奋踢欲奔,苦觅主人,为之鸣恨。壮心未与年俱危,死后犹能作鬼雄。

陆游一首脍炙人口的《钗头凤》,那凄婉的爱情故事,似那东流的一江春水,近千年来,掀动着人们几多同情与感伤。

花木依依,流水涓涓,亭台幽雅,云石古朴,沈园的立体画卷,处处是无声的诗篇。问梅槛,我且借用梅妻鹤子林逋的名句,暗香浮动月黄昏,众芳摇落独暄妍。陆游酷爱梅,一枝梅花一放翁。孤鹤轩,孤鹤哀鸣,放翁自喻。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痛失爱侣,知音难觅。铮铮刚烈男儿,一腔热血志士,却无法禁受“拆鸳鸯两下里”的煎熬。本来白头偕老,恩爱终生,却“不如意事常万千”!身异处,情相依,春如旧,人空瘦,愁肠断,嗟声叹。

沈园再遇知音,却无从互通情愫,便纵有千种心绪,更与何人诉说。红酥手,黄藤酒,磐石坚,蒲苇韧,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父母命,错!错!错!“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横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恨千秋索。角声寒,夜阑珊”。

雕栏小亭犹在,却处处离人泣!鸟鸣声声凄切,哪堪多情泪眼。冠芳楼不再冠芳馨,连理园未能结连理,木石花卉默默记下旦旦誓言,芙蓉莲藕至今讲述钟鼓乐,琴瑟欢。越天沉沉烟波,良辰美景虚设。园中葫形水池,假山,老井,均保持当年风貌。词家所书《钗头凤》的墙碑,临池所建的冷香亭,碧水之上的曲木桥,古老的乔木,连年的灌木,斑驳陆离的残垣断壁,按时光顾的羽燕,追逐嬉戏的飞蝶……一切都铭记着、述说着兄妹携手漫步,卿卿我我。

唐妹郁郁早逝,陆郎伤痛终生,“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石碑镌刻泣涕零如雨。陆兄幽思心绪凝练成的诗句,更令人伤感不已。46岁的《重阳》,“照江丹叶一林霜,折得黄花更断肠,商洛此时须痛饮,细腰宫畔过重阳。”——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相思泪。63岁凄然有感,“乘得黄花作枕囊,曲屏深幌闷幽香,换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染寒烟衰草萋迷,下西风折损并头莲。68岁怅然吟道,“枫叶初丹槲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愁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75岁的《沈园》,“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一鞭瑟瑟残照里,三生幽幽离人泪。陆游82岁的《城南》,“城南亭榭锁闲坊,孤鹤归飞只自伤,尘渍苔侵数行墨,而来谁为拂颓垣。”——可怜两情尽相思,痛心墙柳漫千古。83岁的《禹祠》,“团扇卖时春渐晚,夹衣换后日初长,故人零落今何在,空吊颓垣墨数行。”——暮霭沉沉越天阔,夕阳残照凄凉地。83岁的《春游》,“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幽大匆匆。”——钗眉多少断肠泪,沈家园里草木悲!

生而不得形影相依,呜呼哀哉!死而才可魂魄相随,悠悠苍天!在天定为比翼鸟,在地必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会稽为古越之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为国雪耻的故事,在历史长河之中,曾经激励多少仁人志士。他的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又为多少代文史家传扬。绍兴的越王台、越王殿、越王陵墓等古迹,亦令我心驰神往。周总理祖籍绍兴,抗战时期曾在绍兴激励同胞赴国难,“会稽乃报仇雪恨之乡,吾为越人,未忘斯义”。

越王施美人计的西子,曾在绍兴城东五云门外习歌舞三年。西子美貌倾城倾国,她为国深入虎穴龙潭,心灵亦唯美吧。

登青山绿水之城,临名人荟萃之都,美我之愿,填我之欲;慰我之情,醉我之感。古城绍兴啊,承载太多太多,观览不完,书写不尽。

 


                                                                  (发表于《文化月刊》)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