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四十年前的足迹
作者:金马鹿
|
|||||
寻找四十年前的足迹
今年,大家总算都退休了,于是就盘算起行程。除了到寨子里寻旧,也想饱览边疆的美丽风光。几个人原来都是企业职工,收入不高。既要精打细算,又要玩得舒服。我们提前在网上预订了飞机票,票价还不到四折,比起豪华大巴票贵不了多少,要知道,咱们之中还有两位同学没坐过飞机呢! 我们下乡到同一个寨子,在一个锅里开伙的十个同学,除了一个女生一直没联系到(她不是我们同班的同学),一个男生在外地定居赶不过来,一个男生身体欠佳不能出行外,其余七个人全体出动。 出发前两天,昆明气温骤降,那天早上还下起了雨夹雪。还好,没有影响飞机起飞,到了高空,上面阳光灿烂,蓝天如洗,下面云海茫茫,直接天际,预示着我们的滇西之行一路顺利。 腾冲位于高黎贡山以西,69年下乡时,带队的老师在翻山的前夜就叮嘱我们:“明天要过贡山了,大家多穿点!” 带拖斗的大卡车慢慢哼着爬上了山顶,又风驰电掣地转过一个个弯道下了山。进腾冲时我曾感叹道:“怪不得叫腾冲,原来真是腾云驾雾冲下来的!” 腾冲机场建在城南十多公里外的一片高地上,但和高黎贡山比起来还是太矮了,飞机是从两山之间降下去的,从窗口往外看,感觉山峰离翅膀很近,多少有些惊险。看看表,只用了五十分钟,我们下乡时,可是整整走了五天呢! 在腾冲,我们游览了热海、和顺古镇和抗战纪念馆。本来还有好些景点可以去,但是思“乡”心切,只待了两天便迫不及待地登上了去盈江的客车。 腾冲到陇川的公路正在改造为二级路,很多地方在施工,给这段行程添加了不少麻烦。从梁河到盈江更是要从老弹石路绕行,路难走,却给我们创造了一个怀旧的机会,四十年前,我们正是从这条路进盈江坝子的。 在弯弯曲曲的盘山老公路上转了半个多小时,我们终于见到了久违的盈江坝子。魂牵梦萦第二故乡啊,当年的知青又回来了! 坝子里的公路很平整,全是柏油路。路上汽车来来往往,不像四十年前,走半天路也见不到一辆汽车。那时候,全县十三万人,只有十来辆车,分属于农场和糖厂。后来云南汽车厂生产出“昆明”牌大卡车,才给县里分了几辆,成立了县汽车队。如今,县内交通方便多了,以前主要的交通工具—马车反而见不到了。 客车很快到达去县城的三岔路口,我们转乘面包车,到达了弄璋镇。 我们来到镇上的姜家,姜家大哥是以前我们在农村就认识的。他那时经常到我们寨子旁的江边钓鱼,我们上街时也常去他家里歇息,还见到过他精心培育的昙花开放。 遗憾的是,姜大哥前年因肺癌去世了。姜大嫂和女儿儿媳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布置好了客房,一定要留我们住下。盛情难却,我们也只有客随主便了。 吃过午饭,姜大嫂给我们找了辆车,送我们到三公里以外的冈相寨子。在柏油路上行驶了一段后,车子转下了一条乡村道路,这条路和它旁边的那条河都是四十年前那次泥石流后重新修建的。路旁一片片农田,一丛丛竹林掠过,多么熟悉的景色啊! 车到一片房子旁停了下来,我们一看,这哪有当年村寨的半点影子?以前竹墙草顶的农家,已经变成了砖墙瓦顶。寨子里非常热闹,空地上摆放了很多桌子,妇女们忙出忙进,小孩子围着桌子嬉闹。一打听,原来今天正办喜事呢! 终于见到一位以前熟识的大嫂,从她那里得知,老会计还健在!四十年前,就是老会计推着小车,到镇上把我们接到寨子里的。 我们马上去到他家,把正在午休的老会计从床上拉起来。老人家已经77岁了,精神还挺好,只是听他说,血压有点高。 我们热烈地聊着,女生们把带来的几大包小食品分成小袋送给各家。我们没有预料到的是:寨子里的家庭已经从十四户增加到了四十四户!分到每家的礼物实在太少,真是不好意思。 听说我们回来的消息,以前熟识的老乡们纷纷赶过来。波买贵大爹拄着拐棍来了;当年的复员军人三保大哥来了,这位棒小伙已经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原来一起放牛的小弟弟们已经成长为中年汉子;而那个爱和我们开玩笑,清清秀秀的小卜少相栓,变得又黑又瘦,牙都掉光了… 老会计家的小院立刻变得热闹起来,我们谈到寨子里这些年来的变化,谈到原来熟悉的一些老乡家的情况,也谈到知青们的工作、生活。 寨子里最大的好事是:家家都通了自来水!以前那口混浊的水井已经不存在了。想当年,我们收工后就要挑着水桶到井旁,用大竹瓢把黄色的水舀到桶里,回去要倒入水缸,澄清后才能用来煮饭。大嫂们要腌笋子都得到一里外的另一个寨子去挑水来用。现在好了,每个院子里都有了水龙头,流出来的是山边的清泉水,可甜呢! 我们还遗憾地得知,以前和我们相处很好,比我们大不了几岁的新会计,前几年因车祸去世了,好在见到了他的儿子相因。我们在时相因才学走路,现在女儿都在县城上高三了,希望她能成为寨子里的第一个大学生! 我们又走访了几户人家,他们大都住上了高大的瓦房,屋里有了电视机,有的家庭还买了拖拉机和摩托车。但总的来说还不富裕,有的家庭因为各种原因比较贫穷。比如相栓,丈夫岩细(也是原来和我们一起劳动的小卜冒)因为吸毒进了戒毒所,儿子也不孝顺。前天她胃痛要钱看病,儿子只给了五块钱。我们一位女同学听说后,马上塞给她一百元。 婚宴开始了,乡亲们热情地邀请我们入席,席上可以看出边疆这些年的变化。首先是穿着,特别是妇女。以前不管老少,一律是黑布包头,只是形状有所不同。现在只有老奶奶才用黑布,中年妇女都用毛巾包,而年轻的小卜少则完全是汉族打扮,连新娘都穿汉族衣服,实在叫人遗憾。 其次是菜肴,以前傣族人不大会炒菜。平时上工就是用芭蕉叶子包个饭团,里面塞些酸菜之类。有点好菜就是一锅煮,什么酸笋煮鸡,煮鱼,牛扒乎,最高档的菜就是火烧猪,皮子烧焦了,里面还半生不熟的。现在宴席是的菜也像模像样了,八宝饭、炸鱼,当然,火烧猪还是少不了的,喝的也变成可乐了。 饭后时间还早,我们漫步到了江边。夕阳映照着宽阔的水面,江水缓缓向西流去,一群老鹳(鹭鸶)在对岸边叫边飞,一切还和四十年前没有区别。不由得想起我们当年在江边唱的歌:“我站在盈江边想家乡,滚滚的盈江水,奔流向何方。好久没有收到家中的来信,不知我的爹娘如今怎么样?”时过境迁,如今的心情是大不一样了。 江岸还是有变化的,前些年发大水,很多靠江的田地都被淹了,不少寨子也进了水。九十年代,政府安排修建了江堤,再也不怕洪水了。只是今年天干,江水大部分只齐膝深,卷卷裤脚就能涉过去。 直到太阳落山,我们才恋恋不舍地返回住处。 离开盈江的头天,我们又回到寨子和乡亲们告别。大家沿着当年经常步行的小路,穿过密密的竹林,路过另外几个寨子。见到了多次在梦中出现的小石桥,我们常常钓鱼洗衣的小河。以前的知青小院已经变成了住家,就连我们的自留地和小河那边的树林如今也盖了房子。 乡亲们刚刚做完佛事,看见我们,又亲切地围了过来,接着,就是聊不完的话题。 看看时候不早,我们因为和姜大嫂约好,便起身告别了。这下老乡们不干了,非要我们留下来吃饭。大爹大嫂拉着我们的手,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以前只在小说电视上看过这种情景,没想到今天身历其境。遗憾的是没有一位摄影师记录下当时的场面,我自己也被几个人围住,相机都掏不出来了… 最后他们见我们执意要走,就纷纷回家拿来大米,你一包,我一包,一会儿就装满了两大口袋,足有好几十公斤!相因又回去开来了拖拉机,波买贵大爹的孙子,现任会计一直把我们送到镇上。 姜大嫂一家对我们更是象亲人一样,女儿是专门调了休假,从芒市的单位上赶回来接待我们。儿媳要看管商店,进货送货,照顾还在上学的小孩,还早早跑去买菜,变着花样给我们做各种特色菜。而当我们提出要付食宿费时,她们坚决不收,反而拿了水果给我们在路上吃。 姜大嫂又帮我们联系了车子,送我们到瑞丽、芒市旅游。 再见了!美丽的盈江。再见了!热情的乡亲们。我们还要再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