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求同存异,如何?
作者:老例
|
|||||
前些日子,大坛硝烟弥漫,令不少网友意兴阑姗,我也退避三舍,过了好一阵散发弄扁舟的闲云野鹤日子。自去年进知青网坛以来,已经历过好几次类似的战火硝烟,虽有各自不同的原因,但大都皆因不同政见之争而起。 在当今时代,要回避政治是不可能的,要在知青网坛不谈政治也是不可能的,而要强求政见一致更是不可能的。能做到的是“如何谈”。我的意见很简单----求同存异。 如何“存异”?简单说是对事不对人,讨论观点而尽量不涉及观点提出者。也就是始终立足於理性的立场,有理性有分寸地就事论事,绝不可人身攻击、不可辱骂、讥嘲对方,诸如 “贼”、“奸”、“徒”、“棍”、“狗”、“浅薄”、“下贱”之类的词语绝不当用。若任由感性泛滥,激扬文字指斥方遒固然逞一时之快,然理性的基石一旦崩溃,岂不沦为街头的骂战、酒肆的喧嚣?概言之,“存异”,就是允许有不同看法,允许讨论、争论,但不应有骂战。若一方不能冷静怎办?回避,冷处理。一个巴掌拍不响。 或曰,这不是无原则的一团和气吗?我不以为然!我认为,原则是尊重人、尊重人格、尊重生命,否则,什么正义、主义都是虚佞之谈。 经过文革,我不再会为了意识形态而不尊重人、尤其不会因不同政见伤害朋友。我并非放弃意识形态、并非没有政见,相反,很执著,不屈不挠无怨无悔;只不过若谈论政见会伤朋友和气,我宁可不谈。於是,我的朋友间不同政见者大有人在,却并不妨碍我们成为朋友。或许是种瓜得瓜吧,12年前,当我已被内定为“黑手”,盛传已入市公安局“黑名单”之际,仍在被所在大学“广大群众”评选为“优秀班主任”--在那非常时期,不是“政治思想做得好”能有此殊荣?誉之者云“正义的胜利”,讽之者曰“会做人”。我虽感激朋友的赞誉,却更认同“会做人”的讥评。也就是我这个“人”字功夫做好了。事实上,支持我获奖,以及我“获奖”后向我握手祝贺的人就有不少政见针锋相对的朋友。在文革乃至文革前,政见不同,别说朋友就连一家人也会怒目相对、分崩离析。由此可说,政见和友情不相悖,应是时代的进步。 於是我更努力尊重人、尤其尊重不同政见(而认真)的人。我私底下更甚为敬重那些能敬重政敌的人。新加坡的李光耀先生,素来以敢说敢为著称,但这只是一般政治家的表现,他能引起我特别注意的是在前几年,新加坡一位一直坚持共产主义理想的政治活动家逝世,李光耀不仅表示哀悼,还给予该活动家的人品人格甚高的评价。开始我还怀疑是“作秀”,是胜利者对失败者的廉价安慰,直到有一天我在大学图书馆找资料时,无意中在残旧书架上翻出一本60年代出版的小册子,都是李光耀评论当时政治的文章,其中有他对其行动党同志的谈话,高度评价当时共产党人的“为人”品格之高尚、为事业献身精神之崇高,号召行动党的同志向这些共产党人看齐并超于他们,这才能取得胜利。须知,60年代正是李光耀跟共产党人进行你死我活殊死斗争的年代!从此,我彻底佩服李光耀! 说半天,都是说“异”,那么何为“同”者?请看:“只要你是知青,身心都有类似的疤痕和烙印;只要你是知青,无论走到天涯海角,都似曾相识……我们不约而同,彼此有了一种家人的感觉,有了营造自己家园的愿望。”(华知网工作室《关于我们》) “欢乐、悲伤、奋斗、彷徨、理想、失望刻写在我们曾经涌动着的青春的血液中……”(老三届网站刊头《蹉跎岁月》)“有一种缘份使人渴望,有一种理解不可企及,有一种牵挂天长地久,有一种感觉无法说出……”( 老三届网站刊头《情感碎片》)一句话,一笔写不出的“知青”!还不够“同”吗?知青网站,是我们共同的心灵的栖息地、精神的家园呵!觉得酸吗?换一句“寡味”点的:大伙活得都挺累的,来这就别再折腾了。风花雪月固然怡情,把酒论道、品茗清谈不亦人生乐事? 总而言之,我期望:政见是坦率的,友情是真挚的;讨论是心平气和的,交往是肝胆相照的。痴人说梦吗?不见得,在我的现实生活中不乏这样的朋友,相信在网上亦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