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队吟》——王巢村追忆(外六题) 作者:許樹錚


 

《插队吟》


    王巢村追忆


      春来燕归何处家,王巢村头旧祠堂。

  掷抛青春虚空里,寒来暑往年复年。

    
      雨雪何能停劳作,不是开会便养蚕。

   肩筐披蓑出门去,巢家村里雨如烟。

   
    村落地名“王巢家”,东为王家,西是巢家,小姓寒族,十户人家。     让知青住在百年老祠堂里,灶后盘大蛇,梁上蛇鼠斗,均亲眼见也。   
    那时,天天要出工,雨雪天气才能歇息,生产队还要喊开会,学习。   
    雨天采桑叶要借农家蓑衣,塑料雨披尚未问世。天寒地冻则要“上    
    河堤”挖渠开河。三年后开始教书。插队七年,日夜盼"上调",何   
    尝一日开心颜。闻说今日农民,半年忙碌半年闲,再也不会“战天    
    斗地学大寨”了。七年光阴哪!什么也做不了。说着从前就怕。

    

    
       访建山插队同窗

     
        行尽乡路越翻山,十八里路指顾间。     
       新炊饭香漫深谷,旧谊无酒也阑阑。
   

  
       满目青翠闻松啸,一片桃红孤村到。   
       山柴烧锅余火旺,胜却平原麦稻草。

  

     记得初下乡时,彼此间尚有心思走动,我们在后巷公社插队的要走十八里
     路,翻山越岭去建山看同班同学。山村桃花盛开,一色青砖瓦房,山草烧
     锅,饭菜喷香。此后,年复一年,面朝黄土背朝天,也就提不起兴趣往来
     了。旧景历历,如在眼前,算来三十六年矣。何得不老乎?

 

    乡村一首

    
        贫如知青也客迓,陋桌摊布瓶插花。
       邻家地里挑新韭,煎饼稀饭蘸乡愁。

   

     每遇言谈投机的知青朋友来访,我喜欢之前小作布置,方桌铺上台布
     (一块家里带来的从前的方格包袱布),采一瓶野花以点缀,这简陋
     的百年老祠堂便有了点优雅的城市气氛。乡间难得杀猪,荤腥是很少
     买到的,上灶摊几块葱油饼,一碗青菜或韭菜,吃吃谈谈,一倾乡愁。
     那时条件就是如此,那时我们多年青!


   
      忆后巷
    
       七年辛苦在后巷,夜夜梦里回家乡。     
      相闻只有知青恨,杨柳春风隔天涯。

    十二月十三日是我们插队纪念日,年年时近此日,都想写点什么,
    又总是怕写,怕去回忆过去。
    


       忆后巷
   

       乡谊友情后巷好,七载丹阳人年少。

      岁岁此日长下泪,衔泥燕子别筑巢。

   
     后巷镇在丹阳以北,其北魏家(村名)已到长江边上,只记得那时
     冬天特别的冷。我生来身单力薄,腊月里上河堤(开河),挑不动
     大土块。农民都很照顾我,让我拆烂泥,也不容易哦,从早到晚站
     在高高的河堤上,北风劲吹,遍体生寒。后巷岁月,终身难忘。

 

    重访后巷有感

     
         楼外春雨正潇潇,明日归看长江潮。

    开箱遍寻旧时衣,重拾青春气亦豪。

    
     我们就要重返插队七年的后巷镇了,连日春雨,正是为我洗尘。
     对后巷的回忆不时清晰地浮上心头,柴草,铺板,水缸,大灶,
     方桌上忽明忽暗一盏油灯。春二三月,青黄不接,那时农家何
     其难。当年的知青,如今都已两鬓染霜,当年的乡亲,年长的
     大都已经作古,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再回后巷,
     我想去长江边上看看,波浪中还有江猪出没吗?那伸向江中的
     旧堤还在吗?。。。。。。燕子声声里,相思年复年。
    

 

      夜梦后巷“十月早”
   

       长忆乡间十月早,糯米菜糰山芋饱。

      忙罢田里上河堤,开河愁无厚棉袄。

    
     十月初一,丹阳人谓之“十月早”,此日早饭,要吃米粉菜糰,
     一锅山芋汤,便算是辛苦大半年最好的餐食了。天冷后,冬季
     农事便是“上河堤”,东开河西挖沟,三十年前,农民苦,插
     队也苦,一年忙到头,多少人家口粮还不够,如今都成历史了。
   


   插队时的几位老同学,后排右一是博主。大约是1969年初夏。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