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美术馆 “站着的中国人”馆藏作品专题展 作者:戈弋


 

   广东美术馆 “站着的中国人”馆藏作品专题展


    第一部分 解放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国人近百年的屈辱史,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新时期人民当家作主的现实环境促使了普通大众的自我觉醒,艺术家们的创作也得到了充分保障。他们通过手中的画笔,激情饱满地描绘了人民群众昂扬向上的风貌。在这些作品中,既有对普通个体具体细致的刻画,又有对激情澎湃的群众生活的描绘,这显示出艺术家对于普通人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符罗飞 土改分农具 1951年  素描 13.5×20cm

      符罗飞 土改民兵 1951年   素描  25×23cm

      符罗飞 土改庆翻身 1951年  素描  15×12cm

      韩志光 万众欢腾庆解放(广东汕头) 1949年  摄影(能放大)36×48cm 

      黄志坚 腰鼓  1949年 国画 128×57cm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949年 283×132cm


   第二部分 建设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祖国的建设事业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从建国初期以重工业为主的的发展格局,到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实现全面快速的发展。每一次的进步,都渗透着每一代中国人的理想和心血。艺术家们用各种绘画语言,再现了各个时期中国人民在建设家园时的那种豪迈气概和壮志情怀。表现了艺术家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和欣赏,以及对于人的力量的讴歌和赞美。

      陈锦怀 广东海丰 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社员们“土法上马”用独轮板车运石料围海造田 1975年 摄影  50.3×59.2cm

      关山月  龙羊峡 1979年   国画 153×150cm

      胡一川  南海油田  1983年 油画 81×51cm

      梁照堂、李醒滔  腾飞吧,特区 1984年  宣传画 83×108cm

      袁苓   安徽蚌埠 在治淮工程蚌埠固堤工地上 1951年  摄影 51×34cm


   第三部分 气象
   
    建国初期,全国上下一派新的气象,人民的激情被这个新的时代点燃,艺术家们也被这个火热的时代深深感染着,他们创作了大量表现新时期人民新面貌、新气象的作品。可以看到,农民形象,农业丰收场面,工人、军人是艺术家们经常表现的新题材。在这些饱含理想主义激情的作品中,我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特有的风貌。

      林宏基  步步高 1984年 油画 148×149cm

      欧洋  新课堂 1973年 国画 153×83cm

      潘鹤、梁明诚、唐大禧  创业者 1973年 国画 117×28.5cm

      邵增虎   螺号响了  1972年 油画 150×120cm

      汤文选  海防前哨  1956年 67.2×48.4cm

      彦涵  青春  1983年 版画  33×41.5cm

      杨之光 矿山新兵(草图) 1971年 素描  131×101cm

      杨之光 雪夜送饭  1959年 国画  292×120cm


   第四部分 反思
   
    反思是前进的动力。“文革”结束以后,随着思想的解放,新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形成了中国此时期新的局面。集体反思的出现和国外思想的涌入,都为艺术界的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艺术家又重新回到了现实,回归到对生活、对普通人的关注。那种文革时期在“主题性创作”指导下的作品已经鲜见,画面中的人不再是一种抽象的精神代表,而成为一个个有血有肉、鲜活丰满的个体,这种通过反映人性的美以及人的尊严来反思文革和赞美新生活的作品开始大量涌现。宽松的创作环境使得艺术家们将更多的个人因素融入作品,开启了以后多元化创作的局面。

      雷坦  故乡行  1979年 油画 101×90cm

      廖冰兄  自嘲  1979年 漫画 135×68cm

      欧洋  送总理  1978年 油画  61×53cm

      唐大禧 猛士——献给为真理而斗争的人 1979年 雕塑  125×172×50cm

      王广义  大批判——时代  1998年 油画  200×300cm

      吴凡   羽  1976年 版画 43×34cm

      张晓刚 一家人 年代不详 版画 57×72cm


   第五部分 日子
   
    人的尊严不一定要大是大非的立场和可歌可泣的事迹才能体现,有时尊严可以是一个人的幸福生活,可以是一个人的自我追求和自我满足。本部分的作品主要选取了表现中国人日常生活的绘画和摄影作品,想从这样一个角度来展现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对于自身尊严的追求和体现。早期作品非常强烈的反应了时代特色,比如那些关于农民幸福生活的作品,可以说是艺术创作中“为工农兵服务”这一时代要求的体现。改革开放以后,美术界出现了较多描绘市井生活的作品,艺术家的表现手法和题材也多元化起来,总的说来,这时期的作品强调了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状态和体验。

      陈政明  冬日融融  1989年 国画 131×136cm

      崔全成  好日子  2004年 油画  195×180cm

      黄小兵  北京  在胡同里边走边转呼啦圈的女孩   1989年 摄影  51×34cm

      林丰俗 公社假日  1972年  国画 76×68cm

      刘斯奋  一个人的车站  2002年 国画  118×53cm

      南海烈日(组画之十) 1981年 木版  27.8×19cm

      张宗俊  歌舞到田间 1958年 版画  25×36cm


   第六部分 精神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讲求精神追求的国度,而艺术创作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承载精神的重任。新中国的艺术家们描绘了各个时期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我们从中可了解国人心路发展的历程。早期的作品表现了一种简单激昂的状态,文革时的人物多是抽象的精神代表,80年代以后,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创作环境的宽松,使艺术家得以更加独立和自主进行艺术创作。各种主义和潮流并行,美术作品中的观念和表现手法更加趋向于多元化,构成了一部丰富而厚实的国人精神美术文本。

      黄新波 创世纪 1979年 版画 30×40cm

      黄一瀚 中国卡通一代:流行家族 1999年 纸本水墨设色 270cm×220cm

      黎明  龙脊  1994年 雕塑 152×39×42cm

      收割中的两个男人  2002年 摄影 91×61cm

      汤小铭  让智慧发光 1979年 油画 86×122cm

     王玉珏 冉冉 1989年 国画 78×56cm

         许钦松 心花 1991年 版画  76×79cm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