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之旅—哈尔滨 作者:河水


 

  怀旧之旅—哈尔滨


    从苏州出发,第一站哈尔滨,行程约2500公里,我们的怀旧之旅开始了。

我喜欢坐火车旅行,虽然坐飞机又快又舒适,但坐飞机没有过程,因而少了一份乐趣。当我坐在火车上,看着车窗外闪过的田野树林、河流湖泊,以及城市和乡村,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和感慨,车轮与铁轨发出的碰撞声,在我听来比催眠曲还动听。所以,当妻子要求乘飞机出行时,被我坚决否定,既然这次可以自己选择交通工具,我要大过火车瘾。

哈尔滨曾去过多次,对这个美丽的城市有很好的印象,尤其是中央大街和松花江。这次是路过哈尔滨,因妻子没有来过,她说多逗留一天,想看看松花江和圣索菲亚教堂,于是我们在行程里加了一天——哈尔滨观光。

火车到达哈尔滨车站时已是晚上八时,晚点一个半小时还多。虽已夜晚,站前的秩序还相当不错,我们很容易上了出租,直驶目的地——果戈里宾馆。

宾馆是我在网上预订的,因对哈尔滨住宿情况不熟习,为了把握就先预定了,有备无患嘛。果然,我们一踏进宾馆大堂,就发现里面挤满了人,看来是一个刚刚到达的团队,叽叽喳喳地在安排房间。往宾馆的路上,司机听说是到果戈里宾馆,便问我们预定没有,如果没有预定他可以送我们到另外的地方去,说这个宾馆地处闹市,房间紧张得很,没有预定很难入住。

到总台办理手续,服务生说没有房间了,我赶紧说有预定,她让我报出预定号,经确认后马上给我安排了房间,事先预定多么英明啊!

之所以定果戈里宾馆缘于这个俄罗斯作家的名气,过去读过他的《死魂灵》、《钦差大臣》等,那时虽半懂不懂,作者名字却记得牢牢的。

第二天早上,我们按晚上商定的线路,出发观光,第一站是圣索菲亚教堂。服务生说马路对面就有直达教堂的公交车,我们想既然这么方便能省还是省省吧,一路开支还大着呢。

凡第一次看到圣索菲亚教堂的人,无不被她的富丽堂皇、典雅超俗又具有浓郁的异国情调所折服,我都奇怪,第一次来哈尔滨时,竟然不知道参观这么一个好地方?原来,属于拜占庭建筑风格的圣•索菲亚教堂始建于1907年,后来几经重建成为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堂,而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这么美丽的教堂竟被当作堆放杂物的仓库,周边也私建滥建了各色粗劣的房屋建筑,生生地将她淹没了。

我跟妻子说,教堂里有哈尔滨的老照片,反映了这个城市的由来与发展,值得一看,于是我们来到教堂大门。门口有个漂亮女士,看来是管理员,她正在给两个衣着艳丽的老年妇女解释着什么,看得出来,这两个老年妇女不是韩国来的就是朝鲜族的,她们想进去看看。我在一旁听来,是在解释什么样的对象可以免费入内参观,原来这两个人已经到了免费入内的年龄,可她们没有带身份证,按规定是不能免费进去的。不知怎地,管理员最后不是被说服了就是被两人的执着感动了,就放她们进去了。

我问“我们也可以免费进去吗?”她说可以,如果年龄到了的话,但要看看身份证,并一再解释不是因为我们长得老,而是有些老年人长得年轻把握不准年龄。我和妻子相视一笑,决定还是去买票:虽然人家讲得比较委婉,可我们长得恐怕还是够老的了!好在门票也不贵,两张票才三十块钱。

因为我已经参观过几次,略为浏览一番,就靠在廊柱旁休息。妻子则因腿脚刚刚恢复正常,也不能长时间站立,所以我们在教堂里面时间不长就出来了。

教堂外四周是广场,那是1997年6月进行综合治理,将周边住宅楼、商铺拆除,让圣•索菲亚教堂恢复历史原貌,再几经扩建,才有了现今宽敞的广场。

太阳底下,广场上格外生气勃勃,到处鲜花绿草,人们在散步、跳舞、拍照、喂鸽子……。我们坐在树荫下的椅子上,看着这一派和平景象,深感社会进步给人们带来的福祉,庆幸有生之年还能见到这样的生活,这样的环境。

中午回到果戈里宾馆,在宾馆的地下室餐厅,有我们喜爱吃的东北饺子,就点了一盘三鲜的,一盘白菜的,又要了一瓶哈啤,都是好东西,妻子不想喝酒,我就着饺子喝啤酒,美美地享受了一番

原以为这个时候到哈尔滨应该是能够享受凉爽的,没有想到居然比江南还要热,感觉达到摄氏32度以上,街面柏油马路上的温度可能更高些。本想好好逛逛中央大街,细细观赏她异国情调的建筑,可因天热,只好粗略看一看,再说也没有以前冬天来时的感觉美好。那时,因树叶落完,路两旁的建筑全部露出来,因此看得清楚完整,而夏天树叶茂盛,将这些建筑掩盖了,感觉不出街道的整体风格。

我们在步行街的一个路口休息,凉棚下有好多人在品尝小吃或冷饮,我也要了一大杯冰镇哈尔滨啤酒,坐在那慢慢地啜。不愧问为中国第一啤,就这几块钱一大杯的散装啤酒,味道比我喝过的任何啤酒都好,肚子如果装得下的话,我还想来上一杯。

也许的确是太热了,也许哈尔滨人没有抵御酷暑的思想准备,路上许多行人很不雅观地掀起衣服,露出肚皮以图凉快。更有一个在闹市卖冷饮的小伙子竟然光着膀子,一边做生意,一边听mp3,一副放松悠然的样子。松花江边,许多人在嬉水,一些大人或孩子和衣泡在江水里,很是受用,再一些人索性下到水里游泳,这也是天太热的缘故,我伸手试试,江水果然凉爽。

下午,我们的时间很宽裕,因行程的下一个目的地佳木斯的火车要21:08时发车,我们还可以在哈尔滨待上八、九个小时。来时就发现在宾馆旁边有一个很漂亮的教堂,觉得应该一看。于是我们稍事休息后就拿了相机下楼,几步路就到了教堂门口。

这是一个东正教堂,名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是日俄战争时期的产物,1907年从吉林的公主岭迁来哈尔滨。原为木结构,1930年10月建造砖石结构教堂,由俄国建筑师尤·符·米尔诺夫设计,1935年10月6日落成,现为哈尔滨天主教爱国会。今天,仍有许多俄国人旧地重游,来此参观。我们欲入内,但大门紧闭,绕到边上一小门,刚要进去,一女子告曰:不开放。问怎么才能进去参观?她嘟囔了几句也没有听清,悻悻然退出,绕着教堂拍了不少照片作罢。

据说,哈尔滨原有各种各色教堂几十座,而最负盛名的是圣·尼古拉教堂,位于现在的南岗区中心广场,该教堂在俄国圣彼得堡设计,经沙皇尼古拉二世批准修建,以沙皇的名字命名。据说它“最具特色和文化价值……它的外观庄严,内部雕琢精美无比,轮廓、形式、比例,每一笔线条都精确完美到无可挑剔。”可惜,如此精美的文化遗迹竟毁于文革红卫兵之手,只能一声叹息了。

一般城市都会有几幢值得观赏的优美建筑,而如哈尔滨曾经拥有那么多如此精美绝伦教堂的城市却不是很多,不是时间和精力有限,真应该挨个将哈尔滨所有教堂都欣赏一遍。

                     

                     2

               3

                          4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