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记录逝去的年代
作者:戈弋
|
![]() |
![]() | ||
![]() |
![]() | ||||
![]() |
![]() |
记录逝去的年代
总也绕不过他 说起共和国的历史,总也绕不过他,不管你怎样想。这是在长沙湖南大学校园里的他的塑像,不知文革后全国这样的塑像还剩多少(记忆中重庆、贵阳就有),希望大家都拍下来,没准就成绝照,但是越来越多的钞票上全是他。 当年的蒋总统府,现在看来不如发达地区的一个乡政府,可是这里也有他浓浓的一笔—— 钟山风雨起苍黄, 他好像有不进亡国之君府邸的顾忌。 他在这里很风光了,从1949年的那句湖南腔——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到1966年的检阅百万红卫兵……,至今他的画像仍然挂在那里。 1949年9月30日,他执锹破土,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碑心是他的题字,很有气势的。背后是周恩来的题字—— 电影海报上的人物毕竟被他遮掩,现在谁还记得这部电影?他更像这所影院水牌上写的《教父》——他始终是部大片,他也很像教父。
尽管摄影术发明有170年的历史了,但是我有意识地记录历史的时间并不长,拣捡我这十几年照片只有以下几张——
百姓生活 母亲 80年代末,一天单位外出郊游,一位农村妇女远远地坐在一旁等候捡我们喝完饮料的瓶子卖废品。她衣着整洁,不卑不亢,又满脸沧桑。我初次使用长焦拍下,自觉与罗中立的油画《父亲》比肩,那时国家还收农业税,农村母亲真不容易——其沧桑全在她脸上。 希望不仅在田野上 90年代初,在岐山五丈原的一次庙会上我见到一个农妇的工艺品小摊,东西很有民间味,又不贵,买了几件,问了问她的生活。三天的庙会,她就吃住在那里,辛苦,可有收获,更有希望吧。 下岗 90年代末,城市有一股下岗风,影响了不少城市职工生活。一日晚归,见单元门口看楼老太太的座椅放在门口的灯下,拍下来取名“下岗”。常常是这样——又破又旧的岗位,半死不活的生活,究竟有何可留恋的,真不如归去,那一年我主动下了岗。 快乐的菜贩子 城里有了菜贩子,他们为城市居民带来方便,也给家乡的亲人增加收入,自己也成了城里人。他们很早从批发市场批来各种蔬菜,整理好,零售给市民。没生意时,他们穿着暖和的草窝窝,在太阳底下下棋,也乐哉悠哉。
经常在家里看西安,也拍了一些片子,放在一起就看出变化来—— 第一张大概是十年前用胶片拍的,那时还没有数码相机。 后来的是2009年6月2日19时拍的,放到一起,就看出西安长高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