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杂思录 作者:wenjunq


 

   赣州杂思


    6月30日傍晚车至赣州,住下便到客家路街边大排档吃晚餐,餐毕已是夜幕低垂。赣州是江西的大城市,灯红酒绿的不失中国特色。赣州亦是党史名城,恰逢执政党生日纪念来到这里,亦很巧合。1932年“1.28事变”在上海爆发,执行国民政府既定的方针并已作了充分的物资准备与精神动员的十九路军立即予以还击。已下野的蒋介石立即发表声明:“我十九路军将士既起而为忠勇之自卫,我全军革命将士处此国亡种灭、患迫燃眉之时,皆应为国家争人格,为民族求生存,为革命尽责任,抱宁为玉碎、毋为瓦全之决心,以与此破坏和平、蔑弃信义之暴日相周旋!中正与诸同志久共患难,今日虽在野,犹愿与诸将士誓同生死,尽我天职。”他立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组建第五军由张治中领衔开赴淞沪前线增援十九路军抗击日寇。当时驻扎在江西峡江、吉安、万安三县境内的陈诚第九军亦奉命准备开赴上海增援;当时驻扎在江西上饶的蒋鼎文第九师,奉命限于2月20日以前抵达淞沪前线增援十九路军与第五军。

趁此良机,2月4日,红一方面军开始攻打赣州。于是,本已奉调上海的陈诚部不得不急援赣州;而蒋鼎文部遭赣东北苏区、闽浙赣苏区猛攻,只得且战且走,及至摆脱重围已经3月7日,错过了增援淞沪的最佳时机。大别山的张国焘、徐向前部2月8日亦开始对汤恩伯、曾万钟、张钫等三个师发动总攻;中旬开始苏家埠战役,攻打国军陈调元部,战场延及六安、合肥一线,激战直至5月中旬;然后开展潢川光山战役,攻势作战直至淞沪停战协定签字以后,6月方结束。此战使急调增援淞沪战场的胡宗南部不得不改道绕行,丧失击败日军的战机,然后中共只管大骂老蒋“破坏十九路军抗战”,5月5日签订“卖国的《淞沪停战协议》”。

因赣州久攻不下,陈诚部驰援形成反包围,彭德怀只得于3月7日突围撤军。中共于是改变计划,令红军主力向北发展,夹赣江而下,逐次夺取赣江流域的中心城市,以红三军团实施之;毛亲率红一、五两军团东征福建。毛在长汀发布《训令》:“当红军发展到接近日帝国主义势力的地方,红军首先应消灭与帝国主义勾结的国民党军队;立即动员群众积极参加红军”。借着国军倾力对日作战良机,毛连克武平、长汀、上杭、龙岩,并攻占漳州。同时指责国军从来不进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战争,从未放松攻打红军,“否则,红军早已直接对日作战了。”接着,继续攻占了龙海、长泰、漳浦、云宵、平和、南靖等地。取得江西苏区成立以来最大胜利,当时报纸称:“红军入漳,沿海大震,漳、泉逃厦者,十余万人,言传红军欲攻福州。”毛在漳州致电中央苏区局:“三次战争和日本出兵之后的中国统治势力,尤其是蒋系,已经受到很大的打击,对于我们只能取守势防御的攻击,至于粤军亦是防御攻击性质。绝不应夸大敌人的力量,以为敌人还有像去年三次进攻给中央苏区以大摧残的可能,而且在战略上把自己错误起来,走入错误的道路。”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日本侵略给中共带来的机遇,毛已经有了基本认识。

《彭德怀自述》称:“当时处在‘一.二八’事变的形势下,应当高举抗日民族革命战争旗帜,以停止内战,开赴抗日战争前线为号召,改变某些具体政策,适应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打赣州不仅没有利用‘一.二八’事变,高举抗日旗帜,在政治上打击蒋介石国民党,反而给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找了借口。”这大约是毛后来说老彭“三十年不合作”的根由,彭没法摆脱民族大义的束缚,这大概就是他当年强毛所难打了一场“百团大战”的根本。及至挨整之后,还检讨“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之中共方面因素,可见其党性立场不够坚定。

而御用党史专家们在这段史实里看见的是老毛路线的英明,各种讴歌连篇累牍。确实,此乃抗战以前中共空前的发展时段,但说毛的路线如何怕未必。此前不久,中共中央抓住“918事变”发生,国民政府内外交困穷于应付之机,于9月22日发布《中央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命令全党:“抓住广大群众对于国民党的失望与愤怒,而组织他们引导他们走向消灭国民党统治的斗争。”“同时必须指出只有推翻地主资产阶级的国民党政府,才能真正地进行革命的民族战争,使武装群众的口号很密切地与武装暴动口号的宣传密切的联系起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31,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版,第446页)随即又于9月30日发布《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第二次宣言》:“日本侵掠东三省的事变,不但丝毫不能减轻中国共产党向国民党统治的进攻,而且却正相反,正因为丝毫不能减轻中国共产党向国民党统治的进攻,而且却正相反,正因为这些事件,中国共产党将加倍努力去推翻帝国主义的工具中国国民党在中国的统治。”(同上书,第452页。)这正是王明1931年1月担任中共首脑后、10月去苏联之前所为,要记功也得记到王明的功劳薄里。

正是执行了王明中央的指示,9月下旬,也即“918事变”尚未结束,朱毛红军率先开始攻占会昌、寻邬、安远、石城等县,连续作战四个月,使赣南、闽西连成一片,军力扩张至30余县境,11月7日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按照苏俄旨意毛任主席;同日,鄂豫皖苏区率先完成红四方面军的组建,张国焘领衔并立即开始攻势作战,10日发起黄安战役,攻打国军第69师驻地黄安县城,激战至12月22日攻克黄安;在江西苏区这边,12月14日,王明中央派到原冯玉祥西北军第26路军的共产党人刘振亚、袁汉澄、王名五等组织了哗变,该军在宁都哗变加入红一方面军成为第5军团。哗变成功的重要因素是国军其余各部皆因“918事变”奉调北上抵御日军,仅留该部孤军监视苏区导致官兵不满。1932年1月,贺龙所部第2军团(后称红3军)发动襄北攻势,在夺占多个县、镇之后,20日展开应城县陈家河、龙王集战役。其余各大小根据地亦陆续开始攻势作战,胜况空前,且并无毛路线涉及。党史专家们所描述的毛与苏区中央局的分歧其实仅在于打哪里而非打不打的矛盾,毛也是奉王明中央命令行事的。

历史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八卦图”:日军一入侵,红军即大发展。“918事变”以后王明中央发动的首次大规模攻势作战,战果辉煌;说什么毛路线导致胜败纯属转移视线,根本不知毛路线为何物的各根据地全都大发展,张国焘的鄂豫皖盛况还优于江西苏区。根本在于日本入侵帮了大忙。及至“1.28事变”停战,日军入侵暂停,红军很快面临严峻形势,各根据地相继丧失,党史称“损失达90%”。即便长征抵达陕北,日子依旧难乎为继。张闻天致电莫斯科催要钱款:“你们多推迟一天,则红军的冻死饿毙即多增加一人,此非革命之福!”毛也说“牢狱的状况”。及至日军再次大举入侵中国,红军随即开始更大发展。若说毛路线的辉煌,也就是不为国难所动,坚定不移地配合外敌打垮本国政府借以夺取政权罢了。这也是张闻天在洛川会议上所强调的列宁的主张,并非老毛原创。

次日,也即中共建党纪念日,离开酒店驱车南下,行前在赣州市区内转悠一圈。阳光照耀下,这座历史名城尽显其辉煌,几乎所见之高楼大厦皆为新建,步履似乎并不亚于国内其他城市。忽记得有国际旅游协会的主席曾经打趣,说中国人为使外国游客省钱,城市都建得千篇一律,去过一个就不用去其他。看来所言非虚。尽管只是第一次来这里,却感觉很熟悉,没有什么自己的特色,甚至吸引停车驻足的闪耀都没发现,连拍张照片的雅兴也没调动出来,只好驱车离去,奔另一个更熟悉的城市――深圳。


                                                             (2009-7-28,首发凯迪史海)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