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最后的盛宴(二) 作者:banjin


  呼伦贝尔——最后的盛宴(二)


   走出新巴尔虎右旗。


     这里是它的“查干苏鲁锭”旗门。“查干”汉语“白”的意思,“苏鲁锭”是汉语“纛”的意思。(不知道这个字对不对,是“大旗”的意思?) 苏鲁锭是蒙古军旗、国旗的统称,是战神的标志,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作战兵器,也是成吉思汗的权杖,更是蒙古民族崇拜的神圣器物。苏鲁锭分黑白两种,黑苏鲁锭象征战争,白苏鲁锭象征和平。传说中它凝聚着蒙古铁血勇士们的灵魂,可以统一他们的意志,号令群雄,护佑蒙古勇士战无不胜。...据说成吉思汗那时候就有这风俗了... 和它接壤的就是陈巴尔虎旗了。


    巴尔虎是蒙古族历史最为悠久的部落之一,公元206年,蒙古部落被匈奴打败后,迁徙到呼伦贝尔,把自己叫“柔然”。到公元4世纪时,巴尔虎已形成了富裕、强盛的部族,其首领称之为“巴尔虎”(从古代一种毛长、动作快捷的野狗的名称而来,意思是杰出、英勇)。“巴尔虎”这个名称从此开始闻名,后成了部族名称。千百年的历史更迭中,众多北方游牧民族从这里走上了世界历史舞台,其间经历了无数次国家的兴旺,民族的消失,唯有巴尔虎人始终展转生活在呼伦贝尔地区,巴尔虎草原也是因到这里驻牧的巴尔虎蒙古部而得名。现在巴尔虎人聚居于呼伦贝尔市巴尔虎三个旗、鄂温克旗锡尼河地区和布里亚特共和国。由于巴尔虎蒙古人迁至呼伦贝尔的时间不同,故称先来为陈巴尔虎,后来者为新巴尔虎。

呼伦贝尔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被称为世界上最好的草原。而其中的巴尔虎草原是呼伦贝尔最好的天然牧场,1666—1689年贝加尔湖至呼伦贝尔一带游牧的巴尔虎人,一部分归附清朝;另一部分归入沙皇俄国;还有一部分投奔了喀尔喀。1732年,归附清朝的部分巴尔虎人单独建了一个旗——陈巴尔虎旗。1734年,投奔喀尔喀的巴尔虎人迁往呼伦贝尔后,编为两翼八旗——现在的新巴尔虎左旗和右旗。

     S203的0公里

                
      终于来到了满洲里的'国门'

     俄罗斯运进来的多数是化工原料,包括石油.一路上络绎不绝的就是运油的罐车.这也从某方面证实了中石油/石化买的并非高品质的北海石油,却用它的价格掩人耳目作为涨价的借口...

     从我方的国门上用变焦镜拉过来的俄罗斯士兵.我对Z3的防抖和长焦是十分满意的.尽管色彩方面屡受批评.

                       
     驻马国门第一关.这回套袖请七天假和我同行,好处是沿途有人照料饮食起居,过的有些人样儿;坏处是时间限制使俺无法再次穿越兴安岭直达莫河.给下次留个理由吧!(这银胖了不少吧?)

     沿途多是拉草的车.是由于定居圈养造成的?我不知道定居圈养倒底好不好,觉得起码牲畜冬季抗风雪的能力强些了?再不会有'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悲剧出现了?

    路遇牧民的羊群.据说在内蒙是不能穿行人家的牲畜群的,否则会被认为是对主人的不恭.看看对面等待的军车,这说法应该是正确的.

   这样的草该能达到'风吹草低见牛羊'了??

            
  草原盛宴已近尾声,整个草原都被'打包'了...

   见到的大敖包.我把一条自西藏带来的哈达系在上面.一位蒙古MM是我的导演:上去吧,男人是可以爬上去的.她自己则双手合什饶着敖包转圈.问了'敖包相会'原来是说,当祭祀时节举行赛马射箭摔跤歌舞活动时,青年男女溜出人群互诉爱意,约会来日,并非是先打电话约会在哪个敖包相见哦.

满洲里到海拉尔之间的G301在全线扩建.工程规模很大.新路基础足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那么宽.竣工定在2007年,那时候就好走了.我们基本上是在草原上跑过来的,偶尔一段是可以上那可怜的前G301.

    额尔古纳的当家人,一个当年坚持不引进任何影响生态环境的女市长如今自豪地说:我要让人们老远老远来这里,喘一口鲜美的空气,付钱;看一眼美丽的天空,付钱! 很忧虑那几根冒黑烟的烟囱...

由于额尔古纳离海拉尔只有120多公里,我们决定继续赶路当晚住额尔古纳...

一早从额尔古纳出发,很快就到了黑山头叉路,上了“904边”。这是一车宽的边防沙石路,需经过一座上铺木板的铁桥。不巧的是正在施工换钢板的桥面,只好先到黑山头口岸去乘舟荡界河额尔古纳河。这里由边防武警部队守门,用记者证免费进入。稍等了片刻,当地国税接待广西国税某处长一行的队伍到了,30圆一票上了船。河中心有一小岛,两面有桥连接。

    额尔古纳河是条不大的河,水平无波,对岸是一俄罗斯村庄,据开船的说天热时经常有边民在河里洗澡。

              
  河对岸的俄罗斯村庄和居民。见过拉达车的朋友会感到很亲切吧?

额尔古纳草原

               
                    
    沿途看到的牛。草原上的溜哒牛可比圈养的干净多了。

     车到草原无需路。广袤就是说这种感觉吧?那草堆都有一人高,再看看后面的拖拉机,就该知道这里有多宽广远大了。。。

   站在界河桥上远眺额尔古纳河上游

    对面那座尚未完工的桥是俄方的。据介绍是由我们施工他们出钱,停工的原因居然也是国内流行的“资金未到位”!

   我们的额尔古纳河大桥,这是一座界桥,只能在我方桥头上浏览。

经过口岸的时候一军校刚毕业的小准尉搭上了俺的车。这孩子是俄罗斯族,全国共六千余在额尔古纳就有四千多,我们一同先去黑山头古城。

   黑山头古城遗址

“黑山头古城因在额尔古纳市黑山头而得名。古城在黑山头西北约10公里处,古城分内城和外城,城墙均为土筑。

    外城呈方形,周长2.35公里,占地346290平方米。城墙残高1-2米,最高处在4米以上;墙体顶宽2米,底宽6米。城墙外有护城壕,壕底宽5-9米,深1-2米。四面均设有城门,门垣宽9-12米。门外设瓮城,城墙外每隔100米左右有一马面,城墙拐角处有高大的角楼突出于墙垣之外。

   内城处于外城中间偏西偏北位置,呈长方形,周长560米,占地18871平方米,有东西两座小门,城外亦有壕。整个建筑呈“干”字状,址内花岗岩圆形柱础排列有序,间距4米,址内琉璃瓦、青砖、龙纹瓦当和绿釉覆盆残片俯拾皆是。

外城西城里北侧有一内方外圆建筑,外围墙顶宽2米,有一座宽5米的南门。外城东北角有子城一座,有水井一口,现已坍塌;外城北墙内有一连串小型居址。”

上面是资料介绍的黑山头古城。不知为什么我想起了木兰词中那句“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来了,虽然明知道此黑山头非彼黑山头耶。

      典型的湿地地貌。在四川红原见到的也是这么疙瘩溜丘的地貌。

    古城就在路边,稍不留意就会错过。看那敌台马面真是麻雀虽小五臓俱全啊。城址被用铁丝网圈起来了,大门虚掩,我们就不请自入了。

33南门遗址,可以想见当年的威武。。。

 内城墩台上的柱础,看其圆周规模不小。

   古城的现住民警惕着我们这批入侵者。

   这种鸟好像不会飞?只见它跳来跳去钻草丛。。。据观鸟专家毛毛虫请教了某博士,说它就是大名鼎鼎的百灵,您意外么?

   遗址东门外是个居民点,生活过的有滋有味。我在牧区就没见过猪,看来熊GG的草原猪才是最大的立邦,也从侧面见证了,他老银家其实是在一批汉民圈子里打了个滚儿!

遗址内有种草绿色的昆虫,(比瞎虻小些)凶悍无比.它们一个盘旋找准目标就像日本神风队一样一窝风俯冲下来...套袖胳膊上着了一只,俺立马打杀一滴黄豆大的血已经喷出来!这家伙原来是拿着杀牛刀来袭击我们哦!

一伙人被咬的直蹦,无奈只好狼狈逃窜.难怪成吉思汗老汗王横扫欧洲时没见他老银家使用过空军部队,原来这支空军被他派来留守老营了啊!路上统计一哈,此战消灭敌空军三四架,被袭击倒有数十处!厉害!

                
       
        归程在俄罗斯族准尉的指引下,我们爬上了额尔古纳郊外的电视塔山,从这里可以鸟瞰整个根河河谷。。。美的很哦。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