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杰帕:英雄还是奸贼 作者:xpf


 

   马杰帕:英雄还是奸贼

 

(1)

最近在中国美术馆开国际年展,当然这也是配合奥运的文化活动。其中一幅叫《马杰帕与查理十二世的见面》的乌克兰的油画吸引了我。这画显然是在歌颂马杰帕,使我顿生疑惑,因为在俄国历史书中马杰帕一向是叛逆和奸雄。

                   

上图马杰帕与查理十二世的见面作者【乌克兰】Mykhailo Guida(米开罗古以达)/  2005布面油画/ 180 * 230

初次读到马杰帕,是通过普希金的长诗《波尔塔瓦》,他被描写成一个城府很深的奸雄。

原来,这位乌克兰的首领(盖特曼)对彼得一世俯首听命,在彼得的历次扩张中都积极配合,深得后者赏识与信任。

马杰帕作为一个政治家,韬晦和逢迎是免不了的,但骨子里他却是主张乌克兰独立,避免被俄罗斯兼并。他作为乌克兰的首领(盖特曼)秘密与俄国的敌人波兰谈判,这件事被臣下告发到彼得那里,但是后者对马杰帕坚信不疑,并把告密者交给他处置,任其被斩首(普希金诗里还描写了一位乌克兰所的贵族少女,倾城倾国,追慕者无数,但她不爱少年爱英雄,迷上糟老头子马杰帕,而且背叛了她的父兄。另外,作曲家柴科夫斯基依据普希金的诗篇谱写了著名歌剧《马杰帕》)。

但是让彼得大帝意想不到的是,在俄罗斯和瑞典争雄的关键时刻马杰帕突然反水。狂怒之余,一世命令作战部队,凡攻下马杰帕的城池无论军民乃至老弱妇孺一律屠杀干净。

马杰帕为什么挑选这样的时机和俄罗斯摊牌呢?

彼得大帝的扩张在北面波罗的海方向和瑞典查理十二世的扩张撞了车。

这个瑞典国王冷酷、野心勃勃,仗着欧式军队的优势,让当时相对落后的俄罗斯屡战屡败。这大大地刺激了彼得,下决心推行粗暴的改革,彻底向欧洲学习。

 

(2)

俄瑞战争前乌克兰尚未被俄罗斯兼并,俄罗斯和乌克兰是通过契约建立联盟的。那时候乌克兰自身也不统一,常常是多个盖特曼割据,最主要的割据态势是以第聂伯河为界,分为左右两个乌克兰。哪个盖特曼支持彼得的扩张,彼得就支持他在分裂的乌克兰中的强势地位,以及对其他盖特曼的兼并。

马杰帕也只是众盖特曼之一,他逢迎彼得以取得统一乌克兰的强势,扫平其他对手。这种内部纷争中与外来虎狼为伍的策略,其困难在于最后不被引进的虎狼吃掉。但历史没让马杰帕躲过最后的劫难。

俄瑞战争爆发后,乌克兰不得不加入这场反对查理十二世的战争,并派出军队。但是,俄国将军根本不把乌克兰军人当人看待,后勤和弹药供应不足,加上俄国将领胡乱指挥造成很大伤亡。

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一直以协议维持关系,但是俄瑞战争期间俄国不顾条约的约束,直接对乌克兰发号施令征讨物资和人力。俄派驻乌克兰的代表把这块土地当作了俄罗斯的一个行省。

马杰帕看到乌克兰为俄国作出了重大牺牲却换不来俄国对自己的一点尊重,而且这头北极熊胃口越来越大行为越来越轻慢嚣张,以致要起到自己的脖子上。因此,起了联合波兰和瑞典打败彼得的心。于是和俄国的两个敌人暗通款曲,直到和查理士二世会面订立反对彼得同盟。

但是,马杰帕此人行事好走上层路线,从没有把自己民族独立的主张向中下层表白,以图取得乌克兰社会的广泛的支持。因此,他和瑞典同盟对抗俄国的行为没有得到人民的理解和支持。很快波尔塔瓦战役以后,瑞典一败涂地,马杰帕也逃亡国外,不久抑郁客死他乡。

最后彼得战胜了查理十二世,而波尔塔瓦战役是扭转局势的关键,瑞典损失惨重,元帅和将军们大量被俘,国王也带着重伤逃回,不久归西。这一仗是使得俄罗斯成为欧洲大国,瑞典从此一蹶不振。此后,彼得在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建立彼得堡。

这场战争后俄罗斯正式吞并乌克兰,并作为一个行省。

 

(3)

我们现在翻开新编的乌克兰史,对于马杰帕的评价完全和以前苏联版的俄国史不同。现在的史家认为,对马杰帕的评价的角度和口径,一直受到彼得一世以来俄罗斯的影响。苏联时期几乎完全秉承了这种传统。

彼得一世固然是一个改革者,但他又是一个十足的暴君。不要说他在血腥的宫廷政变中的表现了,那是上层的争斗(画家苏里柯夫画了一些涉及彼得一世的历史画,其中《近卫军临刑》表现了人性在残酷制度下的痛苦,特别是中下层人民的悲惨境地,此画展出时,沙皇尼古拉二世也参观了,看到这幅画很是不快,诘问道:“为什么要画那些叛逆?”)。

前几年,俄罗斯庆祝彼得堡建城300年,这座城市确实美丽壮观,当初这里是一片岸边沼泽,夏天是烂泥和蚊虫,冬天地比铁硬,农奴和军兵要把地基挖开填埋石料,成万的人在此劳累冻馁而死,彼得堡每块基石下至少有一个冤魂。以前读到的苏版俄国史几乎没有提到这些。

彼得大帝的谥号来自其扩张成果,也意味着对于周边落后民族的无情杀戮和奴役(包括他的后继者叶卡捷琳娜、尼古拉一世、以致于苏联时期的斯大林)。如果,没有和其他帝国主义强国撞车,俄国的扩张恐怕是没有边际的。蚕食奥斯曼土耳其,和英法撞了车,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向西扩张大体到头,否则博斯普鲁斯海峡就会纳入其版图。1904年,日俄战争失败,向东的扩张才大体打住,但是这以前中国已经被吞噬了近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对中国来说,伤害和耻辱尚未结束,二战期间,斯大林的苏联又让外蒙独立成为缓冲国,中国又丧失三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国土。俄国在吞并中国东北领土时对原住民进行大规模的血洗,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的大屠杀把黑龙江染红。

(参见《海兰泡大屠杀和江东六十四屯血案105周年祭》网址: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history2/06/11027560/20051205/12914910.html

 

(4)

现在回头来看苏联的解体,仅仅说社会主义的失败是不够的。原来铁桶般的的大一统,为什么瞬间变成松散的独联体呢?

回顾近代殖民主义的历史,宗主国起初侵占了比自己大几倍的土地。如果把这些殖民地比喻成“切割下来的肉”的话,最终,由于殖民地人民闹独立,这种“切割下来的肉”几乎没有多少能长到宗主国的身上,这对于海上扩张的殖民主义适用,对陆地上扩张的列强也适用。

苏联之解体,更深层的原因是这个联盟是扩张的结果,缺乏民族和解,不放弃旧俄国的扩张传统,最后一定要缩水,“切割下来的肉”是不能在俄罗斯的肌体上生长的。

由于不是在遥远的海外扩张,俄国侵占的地盘脱离宗主国的过程也较为特殊。

十月革命以后,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成立,斯大林骨子里和彼得大帝、伊凡雷帝(史称恐怖伊凡,斯大林在二战期间,国家物资极其困难得条件下组织拍摄了歌颂伊凡雷帝的电影,把他描绘成抗击外敌的英雄)一样。本来大家以为社会主义能够成为欧亚民族的大熔炉,可在实践上斯大林的民族政策相当残酷,他用暴力搞民族大迁徙,把非俄罗斯民族玩弄于股掌,这其中积压下了巨大的仇恨。当然,应该承认,一些深受伤害的弱小民族,特别是其上层,或者在十月革命后参与了白军,或者在二战期间借助虎豹的力量来拒斥豺狼,或站到德国方面或被德国胁迫,整个民族战后都受到俄罗斯的系统性的报复(席慕蓉的祖上就遭此类厄运,因此她的诗歌中流露的对祖先和故乡的怀念,以及流浪者的情怀盖与此相关)。西方国家明知很多小民族要遭斯大林的蹂躏,但是为了二战大局也睁一眼闭一眼。

苏联利用二战在周边大搞附庸国和缓冲国,它和西方的交往中牺牲周边实力相对较弱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比如和德国秘密订立瓜分波兰协议,出兵占领芬兰,从中国切割外蒙等等)。

苏联的扩张和沙俄有了一些变化,往往打着推行社会主义的旗号,领土扩张在沙皇时代就基本被迫停下来了,但是控制他国,和以维护社会主义的名义出兵一直没停止。

沙俄时代克里米亚战争导致农奴制无法维持,苏联时期阿富汗战争动摇了社会主义体制,在其改革难以为继时,80年代末,突然,东边邻居家里发生“风波”,让东欧和苏联的老百姓在电视前领略了这体制疯狂血腥的一面,让他们仅存的一点耐心消耗殆尽,随后“苏东波”的多米诺效应中柏林墙倒塌。

那个阵营解体后,其中波兰,因几百年来深受俄罗斯之害,今天她在支持美国方面比北约还要积极和坚决。这实在是一种报应。

但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是否放弃了扩张的传统呢?从普京的表现来看,这传统依然根深蒂固。现在普京搞“俄罗斯统一党”,而且公开批评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其矛头指向就是这二人使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创下的基业毁于一旦。

这次格鲁吉亚事件,使得独联体名存实亡,迫使前苏联成员国倒向北约的愿望更为强烈,前东欧伙伴受到刺激,其中波兰立即和美国签署反导条约。

 

(5)

作为马杰帕的后代,乌克兰也对俄国出兵格鲁吉亚持反对态度。乌克兰在苏联时期就在联合国有席位,它在独联体内地位非常重要,一旦退出,独联体等于崩溃。(例如网上报道:“在俄格冲突及波美达成反导协议的背景下,乌克兰先是宣布限制俄黑海舰队的活动,接着又表示要与西方国家进行导弹防御合作。俄罗斯对乌方的一系列亲西方举措反应强烈。有分析认为,俄乌都是独联体的重要成员国,俄乌关系的新变数使独联体内部裂痕加深,独联体的未来也因此面临着危机。”,引自网址:http://gb.cri.cn/19224/2008/08/19/3245s2200627.htm

因为俄罗斯自己也感到了独联体的危机,最近拉上白俄罗斯,订立导弹防空系统的协议,以此回敬舆论中关于独联体名存实亡的说法。

在沙俄和苏联时期,在乌克兰有“马杰帕分子”之说,他们就像彼得留拉分子一样,是反动派和分离主义分子的别称。现在乌克兰摆脱了彼得一世以来的影响,把马杰帕奉为民族英雄。

对于俄国的历史,我们以前囿于见闻,有错误的认识。苏联解体后,很多被屏蔽的信息都冒了出来。对于俄罗斯的扩张,我们现在有机会听一听那些被兼并、压制、迫害的民族自己的感受和说法了。

冷战已经结束,我们是否还是抱着冷战时的思维方式来划分世界。而把相对弱小民族的利益置于这个大局下来思考,而不顾这些民族人民自己的感受呢?

既然人权高于主权的思想逐渐为人们接受。对于国际和地区冲突中,忽视平民的生命安全的做法是不是应该受到谴责?我们注意到了格鲁吉亚冲突中,各方都“有无区别轰炸”行为,这里可能有武器落后的因素,但是这绝对不是让平民遭受劫难的理由。

民族要自决,但是在一个地区,自决的民族不能倚仗多数去欺压当地少数异族。这个问题在民主政体中也很重要,民主体制中重大问题依靠多数形成决议,但是,这里有一个边界,这个决议不能是以多压少,侵害少数人的利益,否则无效。一个民族不能保护少数,那这个世界就不会安宁。

走笔至此,有人会质问鄙人:现在开发商在谴责多数人侵害他们的利益,民主政体是不是该保护他们?

当然,在我们这里民主政体在难产中,整个社会生活在相当程度上被少数操纵,常常少数侵害多数利益在先,一旦多数人有机会呼吁校正,或者作出决议进行矫正,少数权贵立即会大喊“我们的利益受到侵害,你们在搞多数专政!”,更有甚者他们会依靠自己控制力来制造混乱,比如囤积居奇,哄抬价格,制造短缺和失业等等,让普通百姓人心惶惶。可见在目前的体制下,整个社会运转的逻辑与正常社会相悖逆。这难道是一种“特色”吗?我们觉得这确是一种“特色”,当一个社会具备了发生危机的种种条件,但是还缺少触发危机的契机就会呈现这种“特色”。

 

   资料: 

欣赏一段李斯特的著名的练习曲(12首)中第4首,标题就是《马杰帕》。李斯特还写过交响诗《马杰帕》。
 
    除了李斯特外,我们知道英国的著名诗人拜伦一直在致力于帮助希腊民族摆脱奥斯曼帝国的解放斗争,他也同情乌克兰摆脱沙皇俄国的斗争,写过名为《马杰帕》的诗篇。
 
    就像尼德兰人把艾格蒙特奉为反对西班牙统治的英雄一样。贝多芬为那位尼德兰人写了《艾格蒙特序曲》,而李斯特也为马杰帕写了钢琴曲。作为匈牙利人李斯特显然同情马杰帕,这和普希金以至柴科夫斯基的态度截然相反的。

这段视频的地址是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IP6e2lvXyNs/


    柴科夫斯基的歌剧《马杰帕》的相关资料地址:

http://en.wikipedia.org/wiki/Mazeppa_(opera)


                                                                       (写于2008年中)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