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行记
作者:中条山人
|
|||||
南 行 记
在澳头逛海鲜市场
4月8号,我们从天河客运站出发,乘大巴南下。大概是11点多,到了淡水。淡水是一个县级市,归属惠州,现叫做惠阳市,我的侄女在这里开个小公司做小老板。打通电话之后,我们在立交桥客运站等着,不一会,一辆银灰色本田思域轿车开到我们面前。车窗玻璃落下,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美丽面孔出现了,她笑着冲我们大声喊,高兴极了。四十上下的人了,她还是扎一根马尾小辫,保持着二十多年前的样子,象个小姑娘。 中午吃过饭,侄女就开车带我们去一个叫做澳头的小镇。澳头镇在惠阳的南边偏东一点,处在一个小港湾里面,离大亚湾不远,距惠阳市十多公里。不到20分钟,我们就到了澳头镇。镇里都是二层以上的楼房,可见这里人们生活的富足。 小镇紧邻海边,碧蓝的海水被岸边的小山峰环绕着,在正午阳光的照射下磷光闪闪;岸边泊着十几艘渔船,人们上上下下地忙碌着。海边宽阔的平地上是一个很大的海鲜市场,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一般每个摊位都有五六个大盆,各种各样的海产品在盆里活蹦乱跳,小贩们的蹲在地上或者坐在小板凳上,不厌其烦地向路人介绍着自己的产品。所有的摊位都排得整整齐齐,经营活动井然有序。 市场北边是一爿爿店铺,最多的是饭馆。每个饭馆都做着一项相同的却是当地独有的业务:加工海产品。任何人都可以拿着刚刚从市场上买来的海货到任何一家饭馆里加工。或红烧,或清煮,或油焖,或凉拌,完全按照客人的口味烹制,只收取少量的加工费。 有人说,天津人是属猫的,可是我不吃腥,尤其是海鲜。做为一个天津人不吃海鲜好多人甚至包括我自己都觉得奇怪----据我二姐的回忆是:小时候天津的臭鱼烂虾多得很,也便宜得很,一般是一毛钱一堆---“海鲜”这个词我小时候是从未听说过的---大概是有一次吃顶了,以后便再不吃。几十年过去了,仍然是决不吃腥,坚守阵地。常常有朋友感慨:你这辈子少吃多少好东西啊! 每每听了这话,特别是看到人家提起海鲜就垂涎三尺,搂着一盘盘小龙虾狼吞虎咽的时候,我不禁有些自卑,觉得自己也真是白活一辈子。后来,上海发生了甲肝,据说是吃牡蛎吃的;还听说有的人吃了小龙虾得了肺吸虫病;再后来,北京的一个大饭店卖福寿螺,让许多美食家住进了医院,惹了不少官司……每次听到这类新闻,我总是发自内心地高兴,幸灾乐祸地想:叫---你---们---吃! 其实我虽不吃腥,但是我并不反对别人吃,譬如我太太。我太太也是属猫的,对水产品情有独钟。但是多年来为了就乎我,少吃了许多海鲜。我很矛盾,既希望她享受美味,又不愿她遇到麻烦。所以但凡有机会我一定会让她饱餐,吃顶了算。太太却不示弱,有一次我从天津捎回七只大海蟹,就被她一顿吃光。我期望着那一次会把她吃顶,没想到她却吃上了瘾,一到海蟹上市的季节,她就笑眯眯地问我:你什么时候去天津啊? 我不吃水产品,但特别喜欢看。每当我看到千姿百态五彩斑斓的鱼虾蟹螺蚌,就感叹造物主的伟大神奇。然而以前看到的能够游动的都是供观赏用的,所有供人们食用的都是四仰八叉的死物。谁知这次在澳头,不仅看到供人们食用水产品全是活的,并且见到许多我从未见过的花色品种。 小贩大盆里的水产品都是分门别类的。形形色色的鱼在水中游来游去,有的满身花斑,类似于豚,我们都不认识,连侄女也叫不出名字。我问她:“你在这里,不是经常吃这些东西吗?”她说:“不一定,我们最多是买些皮皮虾回去煮,吃鱼一般都去饭店,我们不会做的。” 果然,市场上最多的就是皮皮虾,在水盆里嬉戏翻腾。在我们那个远离大海的城市,见到的皮皮虾基本都是死的,偶尔看到个把垂死挣扎的虾,一两条腿在轻微抽搐的时候,小贩们就会扯起嗓门大喊:“个个活,个个活啊!” 我忽然看到一只活的大龙虾,身子有尺把长,算上两只钳子,足有半米;胖胖的,象只大火腿,在水中蠕动着。想想我们那里的大排档,人们趴在餐桌上嚼的大汗淋漓的所谓“小龙虾”,充其量只能配做它的曾孙。 这里的螃蟹种类繁多,很大,也是活的。有的壳上星星点点;有的一只钳大,一只钳小;有的长着一幅鬼脸,总之,都是我们没见过的。但这里螃蟹不象渤海湾的那种,壳的两头是尖尖的----而是圆圆的,象是被海水打磨过的卵石。 侄女说:“这些海鲜其实都是人工养殖的,所以才长这么大,现在正在休渔,没有真正海里的。比如说,”她指着一盆鲍鱼,“这么大,这么好的鲍鱼才90多元一斤,要是从大海里捕捞的,哪会有这么便宜?” 我们在市场上逛了两个多小时,最后选了一家最好的皮皮虾,买了五斤,每斤11块。我说,这价格不一定比咱那里便宜。太太说:“在咱们那里,要命也见不到这样好的皮皮虾,要是真有活的卖,他敢要你50块一斤!” 这是我们有生以来第一次来到海边逛水产品市场,第一次看见这么多鲜活的海货。遗憾的是当时没有思想准备,连个相机都没带,没有留下影像资料。不过也不虚此行,毕竟是开了眼界,饱了眼福。
老人孩子,年轻男女,外地的打工者们,提着大包小包,匆匆忙忙地出来进去。有的打着手机,有的大声叫喊着,有的守着几个旅行箱,东张西望,面色焦急好像在等人。人们摩肩接踵,声音嘈杂,沸沸扬扬。地上到处是烟头、水果核、花花绿绿的塑料袋以及喝空了的矿泉水瓶。 车站口前驻满了“摩的”,年轻的“摩的”驾驶员耐心地询问每个刚下车的乘客,“到哪里?上车吧,便宜!”他们都穿着橘黄颜色的马甲,很象我们这里的清洁工人。侄女说这是淡水的一景,政府专门给他们统一制作的服装,并且编了号,公开了投诉电话,所以表面上看他们有些油头滑脑,其实是很守规矩的。而出租车却静静的候在马路边,基本都是桑塔钠。 坐在车里向窗外望去,满街都是高楼大厦:宾馆,饭店,娱乐城,购物中心,一家挨着一家;商业广告,巨幅招贴画随处可见;彩旗飘扬,敲锣打鼓,高音喇叭播放着周杰伦;礼仪小姐们身挎绶带站在人行道上,笑容可掬地给过往行人发优惠卡。给人感觉整个城市有一股热浪迎面扑来,商业气氛非常浓厚。 侄女说,淡水是个消费城市,商业和服务业是很发达的。我们来到一个水果市场,好像走进一个大超市。水果摊子排成几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南国水果。有香蕉,菠萝,甘蔗,杨桃,桂圆,山竹,榴莲,椰子,芒果,火龙果等等,还有一些叫不出名来;也有些北方的水果,如苹果,梨,葡萄,价格较高,大概是从北方运过来的。 南方的水果有些我们是吃不来的,比如杨桃,一股怪味;比如榴莲,一股臭味;比如芒果,一股执拗的甜味;比如火龙果,一股煮萝卜味……侄女坚决要买一个榴莲,她说这是水果之王,但是遭到我俩的强烈反对,她笑了,只好作罢。她买了一箱山竹,二百多块!说是越南进口的,我尝了一个,很甜,虽然有点夸张,但绝对可以接受。侄女说,算你会吃,这是水果之王后啊! 第二天早上睡到大约九点多,侄女带我们去喝早茶。我们说是不是太晚了?她说,不晚,广东人都这样。天气很好,空中弥漫着淡淡的晨雾。走进一个大饭店,在大厦门前四周摆满鲜花的广场里,许多小方桌前三三两两地坐满了吃早茶的人。我们在一张餐桌前刚刚落坐,服务员就马上走过来双手递给我们一份类似菜谱的册子让我们点。不一会,一盘油条,两份甜食和三碗豆浆便摆在我们面前。 这是一家三星级酒店。在沁人心肺的花香里,在广东音乐轻柔的旋律中,在漂亮的遮阳伞的庇护下,我们开始了和侄女平生第一次的广东式早茶,一边吃一边聊天,真惬意啊!这时,我们才明白,所谓“吃早茶”就是在一个温馨的环境里,悠哉悠哉地吃早点----其实并不一定有“茶”。 淡水的商业区不是特别大,集中在几条街上,但由于商业网点的密布,人们的生活非常方便。晚上,我们和侄女漫步在灯火辉煌的马路上,观赏着富丽堂皇的酒店建筑,五彩缤纷的霓虹灯广告和花枝招展的帅哥靓妹,细细品味着南国小城那不可言状的优美韵律。 十点多钟,在北方已经是临近人们入睡的时刻,这里的人们却正是精力最充沛的时候。我们随着成群结队的逛街人流走进一家淡水最大的鞋城。样式新颖,颜色艳丽的女式凉鞋布满了货架,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许多穿着新潮的女孩在聚精会神地挑选着自己的最爱。 太太立即心动不如行动,马上投入到疯狂购物的行列。这里的女式凉鞋足有几百种花色款式,而且价格相当便宜。这里一百多块的已经是很高档了,在我们那里要卖到四五百;便宜的只要几十块,最低的仅仅五十多元。即使价格低,也都有质保卡,并且样式花色决不落伍,在我们那里没有二百元也是拿不下的。 平时对太太购物,我是敢怒而不敢言,然而这次我竟一反常态,鼓励太太多买,因为实在是太便宜了,侄女也给她做参谋,两个女士跑前跑后,选了又放下,放下又拿起来,挑花了眼。最后,太太选定了5双,一结帐,四百多一点,我侄女又赶忙掏出一张优惠卡递给银台,又优惠了10%,只花了380多元,把我们高兴得不得了。侄女也属于购物狂一类,那张优惠卡是在本鞋城购物满3000元以上才发给的,这么便宜的鞋,你说她得买多少双,才能享受这10%的优惠? 侄女告诉我们:在淡水的东北三四十公里的地方,有一个惠东县,是全国最大的女式凉鞋生产基地。那里聚集着全球许多优秀的制鞋企业,先进的生产线马不停蹄,每天都有数以百万计的新产品发往世界和全国的大中小城市。在资本决定一切的现如今,淡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因此才有了如此规模的物美价廉的鞋城。而假如你到了惠东,却反而不一定便宜。 快12点了,马路上仍然灯光绚丽,熙熙攘攘。侄女把车开到一个稍微有些偏僻的地方,让我们看南边的一幢白色的豪华建筑。车前行了百十米停下,一座皇宫展现在我们面前。 这是一幢欧式建筑,雄伟的立柱,浑厚的墙体,生动的浮雕,古朴的纹饰,无一处不体现着古典的雍容华贵和现代的奢侈舒适。宫殿前的广场上巨幅的大理石铺地,周围矗立着几座高大的雕像,大概都是圣经里面的女神,在柔和的灯光照射下,格外美丽而优雅。 侄女说,这是淡水最大的五星级酒店,请香港设计师设计的。老板是山东人,在这里打拼了近30年,才有了这么大的产业。在淡水,有两家五星级,两家四星级,五家三星级。每到星期六,车就海了。许多深圳甚至港澳的老板和白领都来此地消费。因为这里什么都比深圳便宜一半以上,包括小姐。我们听得瞠目结舌,因为在我们生活的地级市,只有两个三星级的酒店,而五星级则闻所未闻。 淡水,顾名思义,是有淡水的地方,有淡水就有生命的源泉。这里距离大亚湾十多公里,距离深圳三十多公里。原来是个小镇,改革开放以来,第三产业迅猛发展,依赖她的地理优势把生意搞得红红火火,使这个小城市独具魅力。朋友们,请记住惠阳----淡水这个地方。到了广东,一定不要错过,相信你不会后悔。
赔光了钱,又借钱从头做,卖装饰材料,慢慢地积累了一些资金,最终代理了一个知名品牌。做到今天,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客户群,成了小老板。 回想创业的艰难,侄女的表情并不凝重,反而似乎充满了乐趣。她说,那时候的淡水是很乱的。有时夜里听到枪响,第二天早上就有消息说,哪儿哪儿又杀了人,我们也害怕,但要生存,生意总要做。 有一天早上七八点钟,这时街上没什么人----广东人起得晚----我有个客户需要安装,我要提前安排一下。我刚刚走到店门口,把钥匙插在锁里,就有一把冷冰冰的尖刀搭在脖子上,我的脑子一片空白,立即闭上眼睛,不由自主地举起双手。接着,同样一个冷冰冰的声音说:“把包里所有的东西都掏出来,放进这个袋子!”我睁眼看了一下,面前伸过一只袋子。我战战兢兢地把包里的钱、文件、手机、甚至连公章都拿了出来,放进他的口袋。袋子迅速地转移到另一个人手里。 此时,我稍微清醒了一点,想起包里还有合同,手机里还有许多资料,就小声说,有的东西……话没说完,对方凶恶地说:不要命啦?还说话!?我只好吞回去后面的话,又闭上眼睛。一会儿,觉得刀子不在了,紧接着,“轰隆隆”,一声摩托车驶离的声音。过了好一会儿,我才睁开眼睛,哭都不会哭了,那一次损失了一万多,更大的损失是为了恢复手机里的资料,十几天里,我几乎什么都没干。 听侄女说得我们浑身发紧,她却咯咯地笑,我当时就怕给杀了,杀了就谁也见不着了。后来,我又被抢了一次,这次吸取了教训,包里只放了三千多块。我说,三千也不算少啊?她说,没办法,身上总得有点钱才行呀,一点没有,怕命就没了。 我问,这么多年有欠账的吗?----当然有,侄女说-----不过我基本上都要回来了。一般我们谈生意的时候,都要谈透。几十元都要写在合同里,元以下不计。广东人比较讲信用,一般不会赖账。但也有个别耍赖的。有一次,一个很有钱的,给他安装完以后,他不按合同付款,而是推托说,钱不够,要缓几天。我让了他一星期,并且写在合同里,双方都签了字。一星期后,还是没给齐。 我就开着车,有空就去找他。那人很没劲,最后剩几十块不给我,我还是去要,他说:几十块就算了,够你油钱吗?我说油钱是油钱,货款是货款,咱们按合同办事,这是两码事。我就是要让他看,我就是赔着油钱也要让他守规矩。一个人在这里,即要和气生财交朋友,又不能让他们看着你好欺负。最后那人说:我算服了你了! 侄女性情豪爽,做事象个男人,对朋友赤诚相待。她现在的住所就是朋友的。她说,这是她非常要好的一个女友,只身一人从杭州来到淡水。几年下来做得也不错,还买了自己的房子,就是现在我住的这套一百多平米的房子。 但生意场上变数大,稍不留神,可能就上当受骗。有一次杭州这女孩子被人家骗了,一文不名,只剩下这套房子。侄女此时便拔刀相助,拿出自己一部分积蓄送了过去。后来女孩回杭州了,这房子就留给了侄女,并几次撺掇她过户。侄女坚决不肯,因为现在房价攀升,该房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当初她对她的资助,她只是暂住,将来还要还给人家。仅此一件事就可以看出侄女的为人,就凭着这一点,侄女在淡水也结交了不少好朋友。加之淡水地方不大,遇到什么小麻烦,只要不触犯法律,基本都能摆平。 我们买水果的那天,她把车停在一家店铺门口,我说,你停这里人家愿意吗?她说,没什么。记得在廊坊我有一次把车停在一家店铺门前去旁边的院里办事,回到家发现车灯被砸碎了。侄女说,他敢砸我的车,我敢把她店砸了!说完,笑了笑又说,广东人没这么坏,他要是不愿意你放车,他会告诉你:“先生,这里不好停车哟!” 在网上,对广东负面报道较多,因此,好多人以为,广东就是坏人的天下,其实不是这样的。有钱人也不一定就多么多么坏,多么多么不讲理。有一次,我吃完饭从饭店出来,倒车的时候,光顾了看后面,没想到前面车的保险杠蹭了停在那里的一辆“大奔”,从车里看去,“大奔”没什么事,可我听见响了,肯定是蹭了。 抬头看看车里,一个中年男子,戴着副墨镜,面无表情,坐在副驾驶的位子上,一支胳膊压着车窗玻璃,一声不吭地望着我。我的车是上了全险的,出了什么事,保险公司都负责。所以我也看着他。对视了一会,那男人冲我摆了摆手,示意让我走。我在车里对他喊了声:“对不起!”就走了。 -----啊,要是在我们那,你惨了!哪能这么轻易让你走? 侄女说,那有什么?,最多不就是给保险公司打个电话嘛?唉,怎么说呢,北方有些人有点钱就犯狂,大奔宝马故意撞人的大多数都发生在北方。在这里,谁知道谁有多少钱?钱太多啦!比如你看,在花园车站,淡水发往深圳的班车,一马的奔驰豪华大巴,15分钟一趟。不管你什么时候去看,总有四五辆在那里排着,走一辆来一辆。那是私人的,而且是三年一淘汰,全部换新车!你再看那司机,售票员个个服务态度都好极了,老板管得特别严! 记得我一个朋友说过:如果让孩子们都去当当个体户,他们的素质肯定会提高。确实是这样的,侄女是从青海的某国家机关辞职来广东的,十几年的历练让她变了一个人。她创建的小公司一年流水两百多万,完全靠市场运作。试想在原来的单位里,按部就班,处处按领导的安排去做,自己不动一点脑筋;别说十几年,就是一辈子,她能变成啥?
到旅行社一问,要500元。怎么这么贵?没办法。我们要上税,其中还有港澳两地签证。那签证费一共不才40元吗?---反正就得花这么多钱!要不你们就等着开办个人游以后再办。我们跟你们团走,证怎么办?一样,还是500。返回问公安局,答曰,我们不收费。又曰,人家旅行社有成本,当然要收费的啦!究竟是什么成本这么高?说不清。最后找了个熟人,要了300,彼此都降低了一点成本。 显然,上税之说难以成立,税务局再猖獗,再不是东西,也不至于让你上50%的税吧?就这样没动地方,两人就花了710元。后来入关,又被中方的官员告知,团队旅游通行证请到外面的旅行社办个手续。果然,距入关处约七八米有个工作台,台上摆着XX旅行社的桌牌。两个旅行社的小姐见我们过来立即拿出一张浅蓝色的纸,轻车熟路地接待我们。----你们还要去澳门?那就每人200,两人400。于是在家里省去的200在这里补足了。 奇怪,港澳回归了,交钱却越来越多了,据我一个退休的领导说,以前花不了多少钱。可现在,找了熟人还花了555元,如果没熟人,就得755,都喊景点门票价格太高,其实都没有港澳的门票高。但把这钱比作门票似乎也不恰当,因为这钱并不是港澳收的,也没有听说港澳方委托中方卖门票。这实在令人费解:你说公安局和海关与旅行社勾结起来敛财吧,你没证据;你说他们是为了控制人流,保护港澳的景观吧,似乎与港澳方的愿望相反;你说为了告诫咱们,别去,少去,省下钱干点有用的吧,这又没人信。唉,他们办点事,想把他们往好地方想,都难! 言归正传。我们这次来,目的十分明确:逛香港商业老街;上大屿山,鸟瞰香港;看香港的高楼;欣赏维多利亚港湾夜景。我侄女把车停放在罗湖口岸,陪我们一起踏上了香港的土地。 我们先是乘火车到了九龙塘。香港是购物天堂果然名不虚传。到了九龙塘不出车站就走进一个超级市场----又一城购物广场,这里是九广东铁与地下铁路的唯一交汇点,又一城购物广场就是位於九龙塘站上盖,广场内有超过200间店铺。这里地方宽敞、舒适简洁,珠宝玉器,服装鞋帽,化妆美容,我们还在一个很大的快餐店吃了顿饭,其他还有什么,没看到,不敢妄言。但是从大陆过来到此商场购物的确方便无比,我侄女说她和她的伙伴们经常到这里来。侄女在这里给朋友代买了一双耐克运动鞋,五百多,她说便宜,因为香港没假货,绝对的原装进口。 侄女说她经常来香港,但只到这里购物,从未到过其他地方,所以我们去哪里玩儿,同样要走一步问一步。她是我们的陪同,但决不是导游。最终我们真的糊里糊涂,不知到哪儿去,也不知来到哪儿。 离开九龙塘,我们乘地铁到了一个很大的广场,周围很多高楼大厦,宽广的马路上汽车疾驰而过。我们没找到坐缆车的地方,侄女说我们坐出租车去吧,那边有很多。来到出租车排队的地方,我们坐上前面的车,一个胖胖的中年女司机立即关上车门,操着普通话问:“请问你们去哪里?”侄女说:“我们去坐缆车。”那司机笑了,说:“坐缆车是不用坐出租车的,你们往那边走,”她指着左手方向,“拐一个弯就看到了。很近的,大概一百多米。”天哪,我们才是真正的老外,把傻气冒到国际大都市来了! 我忽然很感叹,如果在我们那里,恐怕你就有可能碰上一个“热心”的驾驶员,把你东南西北地拉上一圈。然后指着计价器找你要钱。后来才知道,港府对出租车要求相当严,招手揽客都是违法的,轻则罚款,重则要吃官司坐牢!我们每人花了88元港币买了去大屿山的往返票。谁知上了缆车就开始下小雨,好不容易觉得雨停了,却又白茫茫地下起大雾。从大雾里上山,又从大雾中下山,结果什么也没看见。 从大屿山下来,坐出租车,告诉司机去最繁华最热闹最古老的商业区。傍晚时分,出租车把我们送到了九龙的左敦道附近。一下车,才真真切切地感觉到,我们确实到了香港了,就是电影中的那个样子!一条条狭窄热闹的马路,一辆辆形形色色的汽车,一栋栋鳞次栉比的高楼,一爿爿生意兴隆的店铺,一群群肤色各异的游人,一排排五颜六色的彩灯,一幅幅花红柳绿的广告,一片片光怪陆离的霓虹灯……是的,我要看的就是这些。 我小时候,天津的和平路也是这样的,商店林立,游人如织,令人流连忘返。可现如今已经改造得面目全非了。我不禁又感叹:论人口密度,论繁华程度,论旅游热度,天津都比不得香港,而且已经都“步行街”了,却为什么还要拆掉老楼,拓宽马路呢? 据说,香港绝大部分老城区都完整地保留下来,新开发的街区按照新的城市建设规划完全是现代化要求:摩天大楼,宽广的快速路和巨型的广场。老城老样子---满足人们的怀旧心里;新城新面貌---鼓舞人们的追求向往。虽然如此,老城的一切生活设施却仍然是现代化人性化的,比如你在任何地方都能见到路标,见到你所在地区的地图,都能轻而易举地找到卫生间---而且干净得象宾馆一样。 记得2004年在上海旅游,导游笑话说:“北京有高楼么?到上海看看,北京那些建筑还能算楼么?”今天,我站在香港街头,也产生了象他一样的感觉:“上海有高楼么?到香港看看,上海那些建筑还能算楼么?”真的,不信你来看看----香港的大楼高耸入云,金碧辉煌,且比比皆是,随处可见。但是香港建设高楼是为了节约土地,并非纯粹地向世人炫耀财富;联想到我们有些贫困地区的镇政府把办公楼盖成白宫,就很困惑:他们究竟向世人炫耀什么呢? 在香港,走遍广场马路,大街小巷,看不到在我们身边熟视无睹的墙上书法---“办证”。无论是热闹繁华地带,还是偏僻背静之处,墙壁上永远是干干净净,没有任何污渍。很多僻静的街头巷尾,都有政府的警示标牌,大意是“此处禁止兜揽生意,违者将视为违法,有可能受到XXX元以上的罚款”。我想除了证明香港的法律行之有效以外,应该还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在里面。 走在街上,看见一男一女两个全副武装的警察,背着手一左一右地站在路口的便道上,显然是在执勤。偶尔两人说几句话,但目光始终注视着来来往往的行人。据说在闹市区,每隔一两条街就有这样的值勤警察,不论是市民还是游客,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可以向他们求助,决不会遭到拒绝或者推诿。于是,你的安全感就鼓舞着你毫无顾忌地去做自己的事情。 由于没有办理去澳门的签证,在我们入住宾馆以后,侄女就回去了。我们决定先去买到澳门的船票,然后去星光大道,去看维多利亚港湾。我们每见一幅地图就驻足观看一会,决定下一步从哪条路走。 就这样走走看看,看看走走,终于在夜色最美丽的时刻来到位于尖沙嘴的星光大道。漫步在星光大道上,浏览着漫游在维多利亚港湾里的游船,仰望着那天上闪闪烁烁的星星,欣赏着对面港岛山城的灯火辉煌,俯瞰着平静海水中波光粼粼的倒影,思忆着周润发、成龙、张曼玉、张国荣等众多璀璨耀眼的电影明星……此时此刻,我完全沉浸在浩瀚缥缈的思绪中,我不知道我在哪里,我在做什么,在想什么…… 感谢邓小平先生的改革开放,感谢他老人家“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天才设想,让我们见识了资产阶级管理城市的水平和资本主义的庐山真面目。我看到,在香港的天空上写着两个大字---“珍惜”。珍惜土地,珍惜蓝天,珍惜青山,珍惜绿水,珍惜大海,珍惜城市,珍惜财富,珍惜民生,珍惜选举,珍惜现在,珍惜将来,珍惜永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