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G伏枥 一个知青子女的真实故事 作者:莲溪


□看了网友金马鹿的女儿大学毕业的帖子,为他高兴之余,不由想起了另一个同龄的女孩小G,仅仅因为她的父母没有象大多数知青那样幸运的办回城去,所以她的求学生涯跌宕起伏,曲折坎坷,有时让人很心疼!

喏,就是她——

□打入另册的学生:借读借了十一年84年春,小G的父母自己打碎铁饭碗回城,当时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孩子的教育,因为她已经到了读书的年龄。

小G的姐姐按政策解决了户口,也进了一间区重点小学。可其余三口就成了累赘,大城市里没有户口几乎是寸步难行,虽然知青子女允许借读,可是重点学校理直气壮地把孩子拒之门外了。不过,只要有学上,他们知足!

就在她小学毕业的90年夏天,对解决户口、住房和工作关系失去了最后信心的小G父母,终于决定闯海南,再次踏上漂泊的漫漫长路。

海口作为全国最大的特区,宽容地接纳了这一家。海南华侨中学(省重点)也向幸运的小G敞开了大门,同学中新移民不少,对于有无户口老师和同学都不是很在意,三年初中就这样愉快地读了下来。“高中还考侨中!”小G说,她很喜欢她的学校。

那年中考,她顺利考取了侨中,但是可惜与那里的书桌无缘了!因为祸从天降,93年初发生了一次与电影情节雷同的绑架小G父亲的案件,五个绑匪中虽有三人被抓,可另两人逃跑了。劫后的日子里,小G母亲耳边天天响着歹徒电话里的声音“我们知道你女儿在哪里读书,别想躲得过!”……

高中同学从几千里外伸出了援手,于是那个夏天两个小女孩自己回到老家,在父母的母校住校借读。好几位返城的同学在那儿工作,小G的班主任就是父母同一届的老同学。

转年初,海南在经济退潮后萧条了。小G父母也惦记两个孩子,于是也回到了家乡。四年潮起潮落风风雨雨,他们已经筋疲力尽,象飘摇的小船一样渴望进港避风,想等小G高考结束后再扬帆远航。

这一年,小G上高二。

□国际学校的陷阱:不能回头了不市五所重点中学之一的学校在报纸上刊登了大幅广告:与外资合作办学的国际学校招生,其中的大学预科班读两年后直接出国留学。

在黑色的七月里,这消息不啻一个重磅炸弹,激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几个热心亲友几乎同时把电话打到小G家。赶去咨询的结果是高二的也收。虽然学费高,可是去异地办学籍上课考试也不会少花银子啊,说不定还真是曲径通幽呢!父母要小G关在房间里思考,有没有勇气接受挑战?一周后孩子说:“我想好了,我必须自己努力……”开学前的一个暑假,小G自愿闭门读书,把《走遍美国》自学了两遍。

如果不出问题,结局似乎乐观,但是办学的双方从一开始就战事频仍,学校差一点还没开学就夭折,家长们一再努力才使它残喘了一年,96年10月终于轰然而倒,一百多孩子做鸟兽散,除了争来的一纸重点中学的高中毕业证之外,对小G来说,原来没有的高考机会更渺茫了!

□新东方一丝曙光:40天炼狱没学上了!小G和父母一片茫然。绝望中忽然想起了在中关村看到的新东方招生处人头攥动的场景,小G,咱试试考托福自己出去上学,行吗?父母问。

因为国际学校一直风雨飘摇,所以曾经动过考托福的念头,可是孩子们抗议说:你们以为托福是那么好考的吗?人家大学毕业水平都打怵呢!想想也是,没听说有中学生尝试的先例。

现在,已经没有了退路,抱着“反正不上也没书念”的想法,小G被父母送到了香山鹫峰脚下“新东方学校”第一期住宿的托福班,果然,所有的学员都是准备出国读研的应届或往届大本毕业生,甚至研究生,至于高中生,听那位副校长说,在这里小G算头一个。

第二天,电话打过去,小G的声音很伤心,原来头一课就是过去考题的模拟摸底考,她得了470分,“老师说,没想到这个班里还有530以下的学生!”问她如何打算,她说再坚持几天看,并且说不要在晚上12点以前给她打电话。

一个星期后,小G打电话回家,要父母帮她去外语学院报名1月份的托福考试。信心来自哪里?电话里不好多问。一个月的强化班结束了,她要求留在鹫峰再自学10天,学校同意了。

40天后,黑瘦好多的小G回家了,满面倦容的孩子感触极深地讲述了那里的学习生活:她崇拜的校长俞敏洪,自强不息的学哥学姐,一天500单词的强记,每天靠咖啡支撑的晚睡早起,“我们走4里地去山下的小铺,害得他们咖啡脱销了!”小G说。

97年1月,小G参加了托福考,两月后分数寄到——居然是577分!

这就是小G和她的学兄学姐跟校长俞敏洪。正是这些热心的朋友们言传身教,使小G建立了自信。这段经历对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的影响是相当巨大的。

□北京打工生涯:上下求索求学路小G的托福成绩已经达到了国外大多数学校的报名标准,可是路该怎么走呢?除了通过中介公司外,没有先例可以借鉴。春节过后的一个周末,已经自信许多的小G去了北京。

四天后,才接到小G电话,告诉焦灼不安的父母,因为没有找到民族大学的同学,所以在北大人大流浪了两日找其他同学,已经在清华北门外和一个江苏女孩合租了间房子,在新东方报名了一个口语班,找到了一份每周三次在商场外发放广告的兼职工作。小G此时的目标已经锁定了出国上大学,所以还要打工,是因为“托福班的大哥大姐都说,不能老花父母的钱!”小G的求学之歌就这样以打工与读书的和声开始了。先报了一个美国的语言课程,后来终于被小G退掉了,理由学费是太贵了。继而,又开始申请国际学校当初承诺的学校,半年后以“移民倾向”的理由被拒签。

9月份,高教部有关部门办的“澳大利亚留学展”在京广中心举办,现场招生。小G和父母赶去参加,通过交谈和材料,当时就有新南威尔士大学、西悉尼大学等几个学校向小G发出邀请,只有墨尔本皇家理工学院因为托福3分之差建议她重考,西悉尼大学一位白发长者还为小G拍了照片,叮嘱到校后直接去找他。看到这么多知名大学欢迎她,小G很激动,可是回家冷静一想,这么高的学费和生活费怎么负担得了呢?虽然后来澳大利亚的资料纷纷寄到,小G还是不无遗憾地放弃了。

那段时间,小G去北京图书馆和网上寻找,向几十所不同国家的不同学校发信,从此,小G家的信箱总是满满的,三四十个学校的资料和报名表寄来了,母亲就把里面介绍的学校所在地、学费生活费、托福分数等信息逐一写在信封上,等小G周末回家时仔细阅读比较。9月末得到拒签通知后,已经另有准备的小G又开始从头来过,这次是荷兰的哥罗宁根,因为荷兰的数学教学出名,更主要是每年学费不到2500盾(约1200美元)。

求学是和找工作同时进行的,小G到处去登记求职,就在发广告后时间不长,一个语言学校的外籍老师需要助理,小G争到了这个职位,学校提供宿舍和午餐,工资是1400元,而且英语口语能力提高更快了。半年后更自信的她去国展中心的招聘会找机会,又被朝外关东店一个外资企业从三十多个应聘者中选中,做了经理助理,负责培训员工英语的工作,她说面试那天好悬,因为只有她一个人穿着牛仔裤,经理不解地说,你没有职业装么?这个职位的工资是3000元,还有医疗保险等待遇,亲戚朋友都劝她,多好的工作啊,别人想都不敢想,别走了!小G却斩钉截铁地说:不,我要上大学!

老天不负苦心人,小G的理想终于实现了!1998年2月15日,她登上北欧航空公司的班机,经哥本哈根飞往阿姆斯特丹。第一次出国,没有同伴没有熟悉的朋友,送行的外国女孩掉了眼泪,可是小G没哭!

□漂泊的留学生活:没试过怎么知道呢初到异国,小G用了近1个月的时间才适应了环境。那里的中国学生很少,一切都要自己问或做。好在外国同学都很热情,开始的困难一一克服了。

都说留学生是不能打工的,要做只能是黑工,小G不认头,没试过怎么知道呢?她通过努力居然注册到税号,争取到了合法的工作身份,而且找到一份不错的兼职:每周五天每天1。75小时每小时13多盾,令很多海外学生刮目相看。给同学补课是她另一个赚取外快的渠道,因为她的功课还不错,尤其数学。

小G买了一辆旧单车,可是补车胎太贵,于是她自己学着做,还帮助别人修车,一来二去的,俨然成了“师傅”。电话里她和妈妈说:“如果我将来回国找不到工作,我就开个修车铺!”第一年暑假,她通过网络找到了一份工作,在美国亚特兰大附近山区的一个夏令营,算了一下,除去往返机票所剩无几,但小G说暑期的生活费省了,最主要的是这个锻炼机会和一种经历。

第二年,优异的成绩使小G争取到去国外一年读双学位的名额,这机会每年只有两个,不增加时间和学费,本来想提前毕业的她改变了主意。为了机票便宜她选择了临近的英国,而英国秋季开学和她有半年时间差,于是她决定把半年的实习期提前。

学校安排的实习地点有爱尔兰、德国、澳门等,也可以自己联系。小G又是一通忙碌,在网上查资料找线索,终于和纽约曼哈顿的一个公司取得了联系,她把请求的信函直接发给公司的CEO,陈述自己的经历和优势,那家公司友好地同意了,告诉她月薪2400美圆,并负责提供签证所需的文件。2000年2月,她到了纽约。

这个专做媒体审计的美国公司对于年轻人的信任和培养,真叫人由衷钦佩,不但认真培训还提供了多个不同岗位短期工作机会,将实习的内容丰富到极至,其间小G还跟随负责人参加企业年会,出差到芝加哥接待中国新闻署代表团,参观时代华纳等著名企业。最令小G感动的是在7月份公司年度表彰大会上,她竟然被宣布为8名先进员工之一,“当时,我吃惊得张大了嘴,半天闭不上!”小G事后在电话里这样说。

这样一张奖状,1000美圆奖金,更重要的是这段难忘的经历,9月初,小G带着八千多美圆的积蓄和依依惜别的心情离开纽约,经荷兰回国探亲。

□回国探亲的日子:时间不能浪费本来计划的英国学习因为政府部门的原因发生变化,在美国时小G就得到了学校的通知,她不愿再拖一年,所以改去新西兰的奥克兰理工学院,可是澳洲却是2月开始新学年,又出了半年的空闲时间,于是决定回国探亲。小G的思维方式已经有了不小的变化,她极珍惜时间和机会,很想利用探亲的机会找个工打,她向在芝家哥开会时结识的一间香港公司老板发信,希望得到一个短期的工作,这是个负责美国《时代》和《财富》杂志在亚洲发行的公司。在纽约小G很快得到回复:香港、台北、北京三个分公司任你挑吧!

征求父母意见,妈妈说去香港台湾跟没回来一样,而且台湾的签证也麻烦,还是来北京吧。9月中,小G回国了。月底,就赶到北京上班,公司就在崇文门外新世界广场。

不久,一个小G策划的行销方案被上层通过开始实施,12月香港北京等地员工聚集上海召开年度总结会,会后小G被公司留在上海代表处一周,协助他们实施她提出的行销计划。1月末,她结束了这段依然难忘的工作经历,春节没过,就踏上了新的里程。这四个多月,她每月工资5000元,除缴税、租房子、吃饭以及往返回家度周末外,余下的钱买去新西兰的机票绰绰有余,而在美国实习的节余就成了她后一年多的开销,父母很欣慰,女儿真的长大了!

□锻炼的方法太多:几乎没乘过直航航班毕竟有点钱,能为孩子提供一个读书的机会,小G父母不敢说小G是“穷人的孩子”,但他们并不宽裕,所以压力也是孩子能“早当家”的条件。

小G知道父母的苦心,理解他们克勤克从来不去外面吃饭和几年不买新衣服的原因,她用自己的努力自己的形式向父母汇报。

第一次出国,小G跟父母去北京招商局旅行社买机票,只有南方航空公司直飞阿姆斯特丹的航班,票价5300多,“还有北欧航空公司的,你们肯定不要,在丹麦哥本哈根转机,停两个多小时。”一位大姐一边赞叹小G年岁小一边说,“可就是便宜。”当小G听说连税才3750元,忙说就要这个航班吧。

那天,从阿姆斯特丹机场小G打来电话,“感觉挺好,不但没用别人帮助,还帮助了一个去比利时的男孩转机呢!”她在托福班的学兄学姐拿着鲜花到机场接她,第一次长途飞行很圆满。

自此,为了便宜的机票,她几乎没乘过直航的班机。从荷兰飞亚特兰大经停伦敦等;从北京飞奥克兰在曼谷呆了一天,还要经停悉尼;从新西兰飞荷兰经停吉隆坡。用她的话说,想锻炼吗?方法多了去了!

说到这里,有的朋友可能已经猜到了,这小G不是别人,就是俺的小女儿啊!还有几个月就25岁的她,此时此刻可能象彻夜辗转不眠的妈妈一样激动——因为再过十几个小时,荷兰时间明天(12日)下午1点,小G的毕业典礼将在哥罗宁根举行,她如愿得到了荷兰和新西兰两个学士学位。大女儿早些时候已经去了欧洲,代表我们出席她的加冕盛典。

你们说,俺小G身上有没有咱知青的影子呢?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