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寡欲·独善其身
作者:郁琪
|
|||||
淡泊寡欲
最爱王维的诗。 《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简洁明快地营造了春夜,秋暮,空山,那么浓浓的禅味,让人心静,宁静、幽静,恬静。当然这种禅趣,几乎无例外的是在经历了客观的左右之后,求得心理平衡。这恐怕不仅仅是阿Q,而且是上帝的意图。 喜欢王维,也很喜欢诸葛的戒子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几乎等同座右铭。社会变更,自然轮回,家庭变故,比比皆是,淡然平和。 婴孩紧握空空双拳来到人世,走一遭,当散手人寰的时候,张开两只手,告诉上帝,我什么也没拿走。
独善其身
白居易40多岁贬江州司马,在这以前“兼济天下”,后来便是“独善其身”。白居易不到三十岁中进士,后任校书郎、翰林学士等。风华正茂,春风得意,任谏臣左拾遗后,写了大量讽喻诗。社会现实和个人闻见,使他深感有“为民请命”的必要,最高统治者的信任又使他觉得有此可能,于是“兼济天下”,“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他指出百姓的贫困是由于“官吏之纵欲”、“君上之不能节俭”、“财产不均,贫富相并”。他要求统治者“以天下之心为心”,“以百姓之欲为欲”。他建议“立采诗之官,开讽谏之道”,几乎刺痛了所有权豪们的心,使之“切齿、扼腕、变色”。他热心国事非但不被褒奖,反而被说成僭越行为……终于被贬为江州司马。 贬官江州给白居易以沉重打击,“幼稚”的他终于“成熟”了,“换尽旧心肠”。他糅合儒家的“乐天安命”、道家的“知足不辱”和佛家的“四大皆空”,明哲保身。他悔恨自己“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而力求做到“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销尽是非心”。他缄默了,“心中销尽不平事,耳中不闻冻馁声”,填平胸中沟壑。“世间尽不关吾事”、“世事从今口不言”,“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只是老百姓“饥冻”的根源,他再也不去追究和揭露。 白居易毕竟是一个曾经有所作为、积极为民请命的诗人,作品中仍然流露着他的忧国忧民,仍然勤于政事,作了不少好事,解决饮水问题,兴修水利,蓄水灌田……著名的古体诗《琵琶行》是他后期代表作。 记得我曾对学生讲,如果可能,你去“兼济天下”,否则便独善其身。 “独善其身”难能,且不惹别人生气,别人不惹你生气,不烦不恼,心气平和;牢骚不盛,其乐融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