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采风:十八王公庙 作者:隐于市井


 

台湾采风:十八王公庙

 

沿着淡水往金山的海边公路向前行,风光绮丽、碧海蓝天的台湾西北海岸景色尽收眼底。车过石门不久,车速不得不减慢,只见大大小小的车辆穿梭交错,许多都转向一侧岔道,「十八王公庙」招牌矗立在路旁,长久以来十八王公的传说就在这些慕名而来的善男信女中传播。

相传清同治年间有十七位福州乡绅及狗一只,搭船赴台湾寻亲创业,十七乡绅途中遭海难而丧生,仅狗幸存;后被冲到阿里磅(今台北县石门乡乾華村),狗狂吠引附近村民注意。村民见状于心不忍,将十七尸骨殓而合葬。下葬之时,狗忠主不二,毅然跃入墓穴,村民赞为义犬,遂将十八骸骨一同埋葬,成为今天老少熟悉的"十八王公庙"。

熙嚷人群围绕着一间外观不甚起眼的建筑,从卖粽子、油饭的摊点中间挤过去,才到得跟前。这庙比起山间的土地庙大不了多少,奇特之处在于正殿居然在地下室。原来,这十八王公本是草草埋了,海边一座野坟而已,墳上用与路面一样的砂土筑成。后来某些从事特殊行业的人,怕野鬼作祟,便时常前来祭拜。久而久之,说是拜过十八王公的,还真灵。于是香火愈旺,于是龟型的墳上加贴了马赛克,于是墳上盖起了一间小拜亭。民国五十九年(一九七零年),核电一厂选址附近,要拓宽沿海公路,需将当时的「十八王公庙」坟墓迁移,但工作人员开动挖土机至该墓地正欲拆迁时,忽然发生链条断裂,另一名员工当场得急性阑尾炎。工作人员得到该庙不能迁移的「启示」。所以,十八王公庙不但没有拆除,反而在台湾众多寺庙里占有一席之地。但是道路修筑,地面填高,居然高出庙的屋顶,怎么办?于是就拆了小拜亭,在原址上用钢筋水泥盖起灵骨塔,塔的二楼真好与填高了的地面平齐,且于楼上施设与原坟相同之墓型,专门接受香火。原来的正殿就成了地下室,要膜拜要捐助的,还需拾阶而下。

一诺神坛庙宇,免不了就有一些令人称奇的故事。据传,阿里磅村于日据时期(一八九五至一九四五在台湾称为日据时期,我们抗战时,那里是日军后方,粮糖基地)从未遭遇盟军一炮一弹的轰击,说是每当盟军空袭时,就听到狗对着盟军的飞机叫,令驾驶员心生畏惧,逐掉头就走。

廿四小时均见善男信女前来拜拜是该庙最大特色,尤其入夜后,香火更是鼎沸,因此才会有该庙是特种行业人流连的传说,在庙里帮人解释签意的师傅说,之前,政府曾有某些行业夜间最晚时间规定,因这些从事特种行业的人无处去,逐选择交通便利且风景不错的十八王公庙兜风杀时间,就这样慢慢的被传开来。还有"大家乐"及"六合彩"盛行的时候,亦有许多人前来求"明牌",师傅说,每逢六合彩开奖前的周一及周三晚上,拜拜的人就会明显增加,他说,并未真正统计灵验与否,但据前来还愿的香客表示,大部分都有求必应,而每逢暑假考试期间,也会有许多家长带着小孩来此求得好考运。事实上社会各行各业的人都会前来拜拜,据说李登辉尚未当总统时就曾来过,总统府资政孙运璇亦来过好几次,其它如地方父母官、影歌星等知名人物中不乏十八王公庙的常客,不论达官显要亦或贩夫走卒,来到这里都只是上香祈福的人罢了。

通常香客都会以麻油鸡及油饭或粽子祭拜,据说比较灵,以前讨海的人生活虽清苦,但来庙里拜拜时就会带比较补的麻油鸡及油饭或粽子,以示敬神,沿袭以久,就成了惯例。如今,庙的附近,这类小吃店应运而生,形成一条一、二华里长的街市。渐渐地,十八王公庙粽子、十八王公庙麻油鸡,也就成了有名的地方小吃。

传说十八王公嗜烟,所以香案前常见一根根竖立的白色长寿烟,也算是该庙的一种景观吧。

十八王公庙供奉的就是那椭圆的龟背型的坟包和坟包一侧一条大黑狗的塑像。游客来此,一边摸着大黑狗的塑像,一边跟着以台语念:"摸狗嘴,大富贵,摸狗头,起大楼;摸狗耳,顺心顺意,摸狗肚,好头路"。

台湾人相信拜拜,台湾庙也多,有敬神、敬鬼、敬人、敬畜生的。这十八王公庙与其说是祭客死他乡的野鬼的,毋宁说是敬畜生的。

最近听说山后较为开阔处,有开一间"新十八王公庙",规模大了,香火却还是老的旺。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