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不穿军装的解放军 作者:老例搜集


 

我们是不穿军装的解放军

来源:南宁晚报http://www.nnwb.com/news/2005/0901/ztbd/011815.htm 

 

在十万大山原始森林中伐木建房;在中越边境垦荒种植橡胶树戍守边疆。

                     .

 

说起南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不能不提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广西军区生产师”。这个由1万多名知青组建起来的“生产师”虽然从成立到解散只存在了短短的3年时间,但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时期,它与现在威名远播的“新疆建设兵团”齐名。而在“生产师”“屯垦戍边”中,南宁知青发挥了中坚骨干作用。

 

挖大坑种橡胶树
  女知青挑起重担

讲述人:知青庞秀萍
    生产师二团二营八连副连长。广西农垦医院党委书记(已退休)。

1971年3月,20岁的庞秀萍响应党的号召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广西军区生产师第二团二营八连到中越边境“屯垦戍边”。此前,她已在邕宁那城插队3年。当时和她第一批编入生产师的大约有800多人,都是曾插过队的老三届,经历过“贫下中农再教育”。

“生产师”虽然绝大部分人员是知青,主要工作是“屯垦戍边”种植橡胶树,但完全是按正规部队编制,共设五个团、五个独立营,其中一团在龙州,二团在东兴,三团在合浦,四团在浦北,五团在博白,师部设在浦北县张黄公社。师长是李靖,河南人;政委叫孙敬芳。“当年我们出差开出的介绍信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广西军区生产师’,文件由广西军区直接下发。”人员平时从事生产种植橡胶,但拉出来随时都可以投入战斗。

庞秀萍所在的二团二营八连驻扎在滩散镇,旁边是北仑河,隔河便是越南。

“生产师”的重点工作是开荒种植橡胶树。按要求,一个种植橡胶树的树坑要有一米宽、一米长、一米深。知青们的工作是先开荒,然后把山坡平整成梯田,再挖树坑,这工作干起来异常辛苦。当时的任务是每天要挖3个坑,不少体弱的女知青需要他人帮助才能完成工作任务。当年的庞秀萍却是个例外,她虽是一个女知青,但身板结实,最高纪录是一天能挖10个大树坑,能挑180斤的担子,她的体能比许多男知青要好。

从1971年开始,庞秀萍所在的八连126人开了整整两年荒山,开垦了1000多亩荒地,种植了4万多棵橡胶树。因表现出色,庞秀萍被任命为连队的副连长,成为生产师二团中第一个提干入党的知青。

 

十万大山里伐木
  鞋里滚出山蚂蟥

讲述人:吴立新
    生产师二团二营五连班长。现为自治区检察院干部。

吴立新所在的连队在东兴县那良镇5队,当年他才19岁。全班4女7男共11人,吴立新是班内唯一的南宁知青,也是唯一有过插青经历的中专毕业生。其他的都是来自桂林的初中毕业生,吴立新年龄最大,面对班内每一项工作,作为班长他必须挑起大梁。

队伍拉到目的地,当务之急必须先上山伐木兴建知青房。十万大山山峰陡峭,山上覆盖着千百年未曾开发过的原始森林。大山内山高林密,抬头不见天日,要从山上伐下木头谈何容易!

吴立新他们首先要面对的是树上到处悬挂的山蚂蟥及毒蛇“金包铁”、“银包铁”。最恐怖的是山蚂蟥,它们静悄悄地挂在树上,见到有人走过,就悄无声息地弹到人的身上,然后吸血。山蚂蟥的唾液中含有特别成分,它吸血时人不但毫无感觉,而且吸食后伤口不会立刻凝固,一直血流不止。

刚进山时,有一次吴立新感觉到水鞋里滑溜溜的,脱掉鞋子一看,头都懵了:鞋子里滚出10多条大拇指粗的山蚂蟥,个个吸饱血后胀鼓鼓的,鞋子里面全是血。此后,为防止山蚂蟥在鞋子内吸血无法发觉,知青们都不敢穿鞋子。在与山蚂蟥的斗争中,知青们形成了一个常人难以理解的习惯:干活都不穿内衣内裤,以方便清理爬到身上的数以十计的山蚂蟥。

森林里不缺所要的木材,但要把树放倒运到山下,难度叫人无法想象。吴立新说,砍断一棵碗口粗的树大约需要半个小时,但要把树放倒往往需要几个小时。这是一项很危险的工作。树砍断了,但树夹在树丛中并不倒下。这时需要人爬上去把被伐断的树枝砍掉,只留下所需要的树干。吴立新必须小心翼翼地爬到另一棵树上小心地挥动斧子,直到伐断的树木慢慢倒地。刚开始,树伐倒了,人也跟着断树落地,人被树干擦伤是常有的事。直到后来,他们伐的树多了,才逐渐总结出经验:先把要伐的树的树枝砍掉,然后正式砍树,这样才把伐树的风险降了下来。

砍倒树,要把树运出山外也是一件很费劲的事。他们要先在森林中劈出道路,让树滑下山去到达河谷,方可抬出山外。从高山悬崖上向下滚木,望一眼脚下的万丈深渊,伐木知青会感到头昏目眩。

伐木工作异常艰苦,工作效率也非常低,为了筹集到建房用的木材,吴立新他们带米上山整整伐木一个月,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才完成这项工作。

1973年“生产师”解散,吴立新留在荣光农场继续工作,直到1979年,他才正式返回南宁。

 

当了师长警卫员
  首长到哪跟到哪

讲述人:周国安
    “生产师”师长贴身警卫。柳州市工行干部(已退休)。

和许多在“生产师”劳动的知青相比,周国安的经历可以说充满了传奇色彩。

周国安最初的分配去向并不是师部,和普通的知青一样,他是去“生产师”二团二营五连。他在连队种了三个月的橡胶树,一天中午吃饭的时候,连长找到他:“不要上工了,收拾行李坐手扶拖拉机去营部报到。周国安一头雾水跑到营部,营部又命令他火速到二团团部报到。随后,他被编入武装连进行军事训练、站岗、伐木。刚干3个月,他又接到调令到“生产师”师部报到,成了师部通讯二班的一名通讯员。半年后,他才正式调到师部警卫岗位,成为师长的一名贴身警卫。不到一年时间,从基层劳动岗位经历6次变动最后成为一个整天握枪保卫首长的警卫战士,这在当年生产师的众多知青中是绝无仅有的。

保卫首长的工作虽然比种橡胶树轻松许多,但要求非常严格,警卫战士要手脚非常灵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关键时刻要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生命保证首长的安全。

当时正值抗美援越,中越边境并不太平,晚上有特务活动,美国的飞机飞到中国边境俯冲。作为警卫人员,周国安和他的伙伴为首长提供24小时不间断保护。首长睡觉,他们就睡在首长隔壁的房间,保证随叫随到。

3年时间,就在这样紧张又不乏刺激中度过。周国安是知青,与正规部队战士不同,他的生活用品如被窝等都是自带。周国安的被子很薄,虽然叠得也很整齐,但与其他警卫战士的被子比起来明显小了许多,冬天也不暖和。这个细节给首长发现了,首长知道他家经济困难,一次视察之后不久,周国安被通知到司令部领取30元补助金,以换一床新的厚实棉被。当时,30元钱等于他两个月的工资!

周国安后来拿着首长发放的补助金到灵山县买回了一床大棉被,但他一直舍不得拿出来盖。直到1979年结婚,这床棉被才在大喜之日开始使用。后来生活条件好了,这床棉被又被周国安重新洗涤好,妥善收藏至今。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