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史》再版
作者:盐贩子搜集
|
|||||
《中国知青史》再版 《中国知青史》曾与1998年出版,大仙鹤曾传过《初澜》和《大潮》。这次再版于2009年一月,中新网对此报道说: “《中国知青史》与市场上大多数出版物反映的是精英知青的声音不同。作者客观、翔实、全面反映了那些大部分只能从事普通的熟练劳动、成为中国社会金字塔底座的广大知青的辛酸路。” ——引自 http://www.chinanews.com.cn/cul/news/2009/03-16/1603477.shtml -------------------------------------------------------------------------------- 据凤凰网:2009年3月8日,北京中关村图书大厦五层进行了《中国知青史》作品研讨会 与会嘉宾有: 定宜庄 《中国知青史-初潮》作者 研讨会发言 刘小萌 《中国知青史-大潮》作者 研讨会发言 吴思 《炎黄春秋》主编 研讨会发言 刘小佈 华能集团新能源公司 研讨会发言 杲文川 中国社科院 研讨会发言 关纪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所《民族文学》主编 研讨会发言 印红标 北京大学教授 研讨会发言 岳建一 《工人日报》出版社编辑 研讨会发言 毕奥南 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中心研究员 郭沂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编审 李南 自由撰稿人 卢晓蓉 作家,《无声的群落》主编之一 马波(笔名老鬼,《血色黄昏》作者) 奇文瑛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 史卫民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研究员,《中国生产建设兵团史》作者 斯琴高娃 中央民族大学音乐系副教授 塔拉 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演员 谢小庆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考试中心主任,《草原恋》知青网站负责人 张华 作家,《羊油灯》作者 朱冰 中国自然科学史所副研究员 ——引自http://book.ifeng.com/psl/sh/200903/0311_3556_1056435.shtml -------------------------------------------------------------------------------- 《大潮》作者刘小萌发言: ……我们老一代的人都知道林彪,文化大革命他一句名言,文化大革命是成绩最大最大,损失最小最小,可是我想套用他说的一句话,文化大革命损失最大最大,我们得到的教训最小最小,这种和现在对历史的认识是不成比例的……在十年前我们出这本书的时候,知青当时是五十来岁,我们好多个知青还对未来抱有某种希望和幻想,可是当十年以后我们这一千七百万人的绝大多数,已经完成了他们的历史使命,用海外的一个知青研究者的话,就是概括了知青一代的一生,用五个字来概括,“从下乡到下岗”,这个是我们这一代人付出的沉重代价…… ——http://book.ifeng.com/psl/sh/200903/0311_3556_1056435_1.shtml -------------------------------------------------------------------------------- 《初澜》作者定宜庄发言: ……因为我是做社会史的,我就亲眼见到好多的人群是这样消失的,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我们现在,包括我们,也包括我们的年轻人,尤其在电视里,大家现在也都成天去看电视,我们就以为历史就是帝王将相的丰功伟绩,就是宫廷里的阴谋斗争,就是太监宫女的厌世,我们以为历史就是那样的,历史上有多少人付出多少代价,付出了多少血泪没有人知道,永远的消失了。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这是我们做史家的责任,也是我们这一代学者,包括很多知青的责任…… 定宜庄认为:……因为这本书(初澜)写的主要是文化革命以前,是这个政策的起因,我现在想强调的就是,实际上能和以前的上山下乡,和文革后的上山下乡是一体,它是很多很多政策最后的失败酿成的一个果实,而不是单独的政治原因。如果我们不是从开始就去讨论这个问题,而是从文化革命的时候再来讨论它的起因的话,很容易就把它变成一个政治的原因。所以我强调它是一体…… ——http://book.ifeng.com/psl/sh/200903/0311_3556_1056435_2.shtml -------------------------------------------------------------------------------- 《炎黄春秋》主编吴思发言: 我在1992年的时候,写完了《学大寨》也曾经想写知青……后来干了一半我就把这事儿放下了,因为我觉得我越来越深的卷入一个自我神圣化的过程,知青容易神圣化自己的经历,我读的那些书,我搜罗的书也有一种自我深化的倾向,我觉得情绪不对,这活干不好了,所以就放下了……我觉得知青生活对我们每个人都有非常深的影响,卷进去容易,跳出来不容易……把事情的经济、政治的原因,作为一个各项政策失败的综合结果,这么冷静的看这个事,我觉得这个眼光和态度都是很令人敬佩的…… ——http://book.ifeng.com/psl/sh/200903/0311_3556_1056435_4.shtml -------------------------------------------------------------------------------- 中国社科院杲文川:(网载的全部内容,奇文共欣赏,看看每句话的主语,看看逻辑关系,有辱社科院的……) “上千万的知青,形成了一股力量,冲击了传统势力” 我在中国社科院工作,我是1967年下乡的北京知青,我做义务知青工作已经做了27年,从知青来说它是一个很大的团体,刚才说是1700万,这个数字也有说2200万,反正是不少,每个知青又连带了很多自己的家庭,亲属,所以跟知青相关的人应该在一亿人上下,所以它的影响是很大的。在国际上也有影响,我曾经接待过一个美国来的博士,自费来研究知青,所以它是很有影响的一个事情。 知青里分很多层次,一般的知青来说保持了一种很亲密的真挚情感,因为上山下乡这个运动客观上是,总的来说是不好的,中断人家上大学的学业,把国家的事业中断,但客观上使很多知青深刻的认识了我国国情,走到了人民群众中,所以知青做干部以后,他相对来说对中国的国情更了解。同时,这是一个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和知青贫下中农再教育是相关的,因为知青把先进文化带到了乡下,也给封闭的传统的乡下带去了一些新的东西,所以使当地改变了他的生活方式。如果是一两个知青下去,他很快的就被传统势力给吞噬掉了,不会发生作用。因为是上千万的知青,形成了一股力量,冲击了传统势力,所以把一些知青的影响影响了当地,使当地的很多建设向城市看齐,向文明发展,所以它是双向的教育,在客观上有了一些积极的作用。 一般知青还是对那些下乡的地方,这些难道做了很多很多的善事,好事,使这些曾经下乡过的地方得到了知青的一些帮助。知青在一起有时候喝大酒,一些叙叙旧,这是低层次的。写这本书的先生都是高层次的,他们很冷静、很细致的在很多角度上进行了调研,对历史材料进行了分析,最后写成了这样的书,我代表这些知青非常感谢他们,把这一代人记录下来。所以这个事情是越往后它的作用越明显,说到这儿。 ——http://book.ifeng.com/psl/sh/200903/0311_3556_1056435_5.shtml -------------------------------------------------------------------------------- 北京大学教授印红标发言: ……现在我们这代人大概都有这种感觉,就是我们应该对历史上有个交代,对这一代人所做的各种各样事情,实际上有很多错的,非常荒谬的,甚至是罪过的事情,像“红卫兵”的这一段历史。目前的情况下知青这个是研究、开放比较多的一个领域,所以我觉得这个领域还算是幸运的,还有不幸运的其他的研究,就是受的限制比较多…… ——http://book.ifeng.com/psl/sh/200903/0311_3556_1056435_6.shtml -------------------------------------------------------------------------------- 《民族文学》主编关纪新发言: ……我说没有什么知青无悔,我说肠子都悔青了。知青这样一个过程,牵扯了中国那么多的家,牵扯到那么多的人数,现在好像所有参加过知青那个过程的人,都是一个浑浑噩噩的梦,就稀里煳涂的被赶下农村去了,然后又哭着喊着很不光彩的,或者说是稍微光彩一点的,又胜利大逃亡回到了城市。而且到今天为止,谁也没有给我们答案,可怜的是连我们自己都没给自己答案……http://book.ifeng.com/psl/sh/200903/0311_3556_1056435_7.shtml -------------------------------------------------------------------------------- 华能集团新能源公司刘小佈发言: ……这一代人产生的是什么?没有出科学家,出不了了,岁数太大了,出的都是学者,你看最后回来都有悲天悯人的情怀,都想救世……悲剧是怎么产生的……国家经济的失误,……动荡都造成了就业问题解决不了……编一个故事让你下去,大风大浪,很有必要,要锻炼新人,实际上结果确实锻炼了极少数的精英,毁了一代人……我们以后不要张嘴知青,闭嘴知青,应该讲到广大的基层劳动人民,我们讲他们,这些居民,基层的人民他们是我们最应该悲天悯人的人。 ——http://book.ifeng.com/psl/sh/200903/0311_3556_1056435_8.shtml -------------------------------------------------------------------------------- 中国知青民间备忘文本策划 编辑岳建一发言: ……看到这两本书我也同时感到很深切的一个悲哀……这样一个大的历史事件,这样一段历史,它本来要由一代人,我们所说一千七百万知青也好,两千多万知青也好,由一代人来集体的担当和完成,没有,我们恰恰是由两个搞青代史的专家,这还不是他们的本职专业,由他们来完成的。 ——http://book.ifeng.com/psl/sh/200903/0311_3556_1056435_9.shtml -------------------------------------------------------------------------------- 这本书的绝大部分内容已经发表在新浪读书,地址是: http://vip.book.sina.com.cn/book/index_85808.html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