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纤 作者:梅建国


 

   
  
    每当我听到“纤夫的爱”中“妹妹你坐船头,哥哥在岸上走”的歌词时,脑海中就会不由自主地出现39年前自己亲身经历“拉纤”的情景。
  那是1969年初,我响应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来到当时的盐城县葛武公社张村大队插队。那时的农村生产力还非常落后,地处西乡的葛武,没有公路,到处是沟河港叉,出门只有小路,走不多远就要过河。别说汽车了,村子里的人大部分连自行车也未见过,多数年长的老人一辈子也没看过汽车,要是出远门主要是靠船。
  记得那年夏季,正是水稻生长旺季而急需肥料的时候,那时的化肥还非常紧张,全凭计划供应。生产队长找到我们知青,问我们有没有门路到城里想办法买一些大粪或者是氨水回来给稻田施肥。我正好有一小学同学的父亲在化肥厂做副厂长,而且他家也曾是我家的邻居,就答应帮助生产队购买氨水。联系好后,队长就派我们三个知青和一个农民大伯拉着一条载重量约七、八吨的水泥船出发了。
  一路上,正好遇上顶风,不能靠张蓬攘风,只好苦了我们三个知青在岸上拉纤。那真是“农民大伯坐船尾(掌舵),我们知青在岸上走”。我们三个十六、七岁的知青穿着短裤,赤着脚(因为途中遇到小河时要直接从河中走过去),挎上纤板,拉着纤绳,在先人们踩出的纤道上“嗨唷”、“嗨唷”,有节奏地哼着,一步一叩首地朝着盐城的方向艰难地向前移动。开始拉纤时还觉得有点好玩,没感觉多累,可拉了十几里路后,脚上就像灌了铅,速度也越走越慢,炎热的骄阳烤在背上,汗水像断线的珍珠直向下掉,而那麻制的纤绳更是磨得肩头火辣辣地痛,真恨不得能弃纤上船,找个有树影的地方歇一下。那时还没有“纤夫的爱”这首歌,但如果有个妹妹坐船头,我想,在咬着牙,弓着腰,顶着烈日手脚并用拉纤时,是没有心思,也没力气和她对歌的。在拉纤的途中,我们不知不觉地学会了怎么过桥,怎么过迁途中的小河,怎么与相对而行的拉纤船进行纤绳挥档。同时,我们也深切地体会到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的道理。当夜幕降临,到处升起袅袅炊烟的时候,我们爬上了船,喝了二碗大伯早就煮好的米粥,找了一个靠近庄子的河边准备夜宿了。夜里,我们睡在船尾的仓里,听着涛声水音,念叨着纤途中之劳苦,行程之艰难,很快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中午时,我们终于走完了第一次拉纤的艰难历程,将船拉到了盐城化肥厂码头。后来的几年,我们曾多次拉纤来盐城装过氨水,买过大粪,用小麦到盐城面粉厂换过面粉。说实话,那时候我们知青都很喜欢这样的“美差”,一是因为我们还小,很是想家,想父母和自己的兄妹;二是虽然路上辛苦一点,但到了盐城后我们可以待在家里一个星期左右,好过在生产队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累。而且在家时生产队每天也给记十个小时(0.8个工,约合0.5元)的工分。
  40年过去,弹指一挥间。现在我们江苏境内,早就看不到拉纤的船了,放眼望去,河里航行的都是挂浆机船和轮船头拖的铁驳船队。在漫漫人生路上,有许多终生难忘的事。有的大喜而深植于胸;有的大悲而牢记于怀;有的大奇而铭刻于心。而插队农村拉纤到盐城的经历,则成了我终生受用的一笔财富,使我懂得了生存的艰辛与奋进的乐趣,也使我增加了克服人生困难的勇气。

 

                                                                            岁月留痕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