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姆斯特丹的河流(旅欧琐记之三)
梧桐更兼细雨,淅淅沥沥下了一夜。这雨没能改变我们的既定方针——开车去荷兰。
一
出埃森城,我们沿着3号公路向北驰去。3号公路是贯穿德国南北的重要交通干线,很宽很平,足以起落飞机。其南部直达德奥边界的帕骚——希特勒度过童年的城市,北部进入荷兰后改称12号公路。二战前,希特勒以“建立和北海联系的新通道”为由修建了这条公路(当时叫作A-A公路)。二战初期,荷宣布中立。1940年5月10日,德国的党卫军第一装甲师——阿道夫·希特勒师?,沿这条公路长驱直抵阿姆斯特丹。荷兰失守,王室成员和政府流亡英国、加拿大。半个多世纪过去,这条路的路面依然完好,可见当时修建质量之高。
车行一个多小时,公路中间出现了类似国内高速公路收费站的建筑物,还有红黄两色郁金香的图案。维光说这就是德荷边境了。我们没有停车继续向前驶去。欧洲国家边界开放,出国旅游无需签证,极为方便。
雨时停时下,大团的乌云和白云在公路尽头的地平线上缠绕着,翻滚着。偶尔,从白云和乌云的缝隙中会露出高远明净的一角蓝天。太阳并不露面,可它把一束束扇形的光柱穿透云层,神奇地投向地面,仿佛伸手可触。这瑰美壮丽的自然景观深深地震撼着我。
进入荷兰境内,高速公路两边黑色的森林、绿色的屏障渐渐消失,展现在面前的是辽阔的田野。牧场芳草如茵,像是一块黄绿相间的大地毯,当有乌云掠过时就会象魔方般地变幻着色彩。黑白花色的乳牛在雨中悠闲地吃着草,橘黄、银红色的秋叶点缀在绿树丛中,簇拥着一幢幢红顶白墙的农家小院。
我们经过的第一个荷兰城市是阿纳姆。冷雨飘零,大地宁静依旧。但是,宁静的大地不会忘记,57年前这里曾经发生过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死人最多最残酷的一场空降作战。
1944年6月,美英军队横渡英吉利海峡到欧洲大陆对德-意法西斯作战,史称诺曼底登陆。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同年8月25日,盟军在法国抵抗力量和巴黎市民的配合下解放巴黎。次日,戴高乐将军宣告法国临时政府成立。9月11日,法国全部解放,比利时的大部解放。
9月17日,盟军为打通进攻柏林的道路,以“市场-花园行动”为代号,发动了阿纳姆战役。由英国第2集团军和加拿大第1集团军组成的地面部队以及美国第82、第101空降师?,英国第1空降师和波兰第1伞兵旅组成的空降部队,共出动运输机5,500余架次,空降35,000人?、火炮568门,车辆1,927辆。在10天的战斗中,空降部队受到了党卫军第一装甲师——阿道夫·希特勒师为主力的德军的顽强抵抗,盟军消灭了德军3,300人,自己却损失了14,700人,其中美军第82和第101空降师伤亡9,000余人。
次年,东、西对进的苏、美军队在易北河会师。苏军攻克柏林,希特勒自杀,法西斯德国灭亡。但是,那些年轻的士兵再也无法回到父母、妻子和孩子的身边,而是长眠在这片异乡的土地上。
据当地报载,9.11美国遭恐怖袭击之后,许多荷兰人自发地来到这里的美军墓地,默默地向长眠在此的美国人献上鲜花,一如当年,向从天而降的盟军战士献上水果、香槟、白兰地和牛奶。
二
荷兰位于欧洲西部,西、北两面濒北海、东临德国、南接比利时,素有“欧洲海上大门”之称。它的面积有四万多平方公里,与台湾大抵相同,约为湖北省的五分之一。“荷兰”意即低地。也许与“低地”有关,在荷兰的高速公路上,就象站在山上向下眺望一样,视野特别开阔。它的国名很怪,我们说话时用的是“荷兰”(Holland),而地图上却是“尼德兰”(Nederland)。荷兰的三个城市更有趣,阿姆斯特丹是首都,中央政府所在地却在海牙;全世界吞吐量最大的港口、新欧亚大陆桥的欧洲终点和荷兰的工业中心又是鹿特丹。海牙还是各国使团和许多世界性组织的办事机构――如国际法院――的所在地。
如果说德国人颇以为自豪的是上帝给了他们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他们从来不用修水利,可以说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种什么长什么;而荷兰人引为自豪的则是他们与大自然抗争的精神。荷兰有句谚语说:“当上帝创造世界时,把荷兰忘记了,因此荷兰人不得不自己创造出一个荷兰来。”在他们看来,没有任何东西是可以不劳而获的。荷兰人属日耳曼种族,相传从公元五世纪时就来到这里。那时河流泛滥,海水倒灌,遍地沼泽,生存环境十分恶劣。荷兰人的祖先披着海豹皮,捕鱼狩猎,九死一生地拼命劳作,通过筑堤治水,开河造船,办工业,兴贸易,到17世纪使荷兰成了海上强国,如今更是将自己的国家打造得物埠民丰。
值得一提的是荷兰的农业。针对人口密度大,可耕地少,全年日照时间短的环境条件,荷兰从二战后开始重新确定农业发展战略,由农产品进口国成为农产品输出国。在最近十年里,荷兰农牧业产品出口总值保持在140亿美元/年以上的水平,占世界贸易额的7.5%—10%,始终位于世界第三(美国第一,法国第二).他们的作法,我觉得在我们刚刚迎来入世,各个行业特别是农业亟待接轨转型之际,有许多可资借鉴之处。
一是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和布局,避开需要大量光照和销售价位低下的谷物生产,充分利用地势平坦、牧草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畜牧业和附加值高的园艺作物,尤其是出口农产品和蔬菜有60%以上已被加工成高质量?、高附加值的最终产品。而在这一点上有的国家如澳大利亚的出口量虽然超过荷兰,出口值却低于荷兰。
二是通过银行贷款、政府补贴等手段,强力推行温室农业,使农业得以摆脱自然条件束缚,采用集约化专营化的大规模生产方式,具有了高度的工业化特征。例如“西红柿种植公司”等家专营企业,垄断了荷兰西红柿市场的90%,使农产品的经营通过寻求独到的市场实现经济利益,创造了农业企业也有专业特色的成功经验,反之亦牵动了农业机械、温室工程等相关工业和农业科研的发展。
三是规范有序的市场经营模式。荷兰农产品的销售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集卖市场(花卉拍卖市场、蔬菜拍卖市场、机具和专用产品市场等)为这个体系提供了生产信息及产品质量标准,并且调节市场供需,控制市场进程。荷兰农产品均标有生产厂家、注册商标和产品品牌,消费者通过品牌从市场上购买商品。同时,政府积极参与欧洲事务,使整个欧洲都成为荷兰的农产品市场,荷兰也由此获得“欧洲菜篮子”的美称。
四是充分保护农户利益的农业合作组织与农业协会。荷兰的农业生产主体是家庭私有农场,有大约110,000个农牧企业。农业合作组织是农户的自愿组合,有的是为本合作社的农户出售同类商品服务的非赢利性组织;还有的则由不同地区同类农产品的生产农户组成,为社员提供从产前筹备资金、采购生产资料直至产品深加工与销售的全程服务。由生产者、工业委员会和商业委员会组成的农业协会是政府与农业企业合作的重要形式。农业协会不仅是生产者和交易者的桥梁,而且还是双方相互利益的保证人。农业协会还在产业发展中积极涉足农业科普工作,起着政府和农民中间人的重要角色。
三
“风车、木鞋、郁金香、钻石、奶酪”号称荷兰五宝,它概括了荷兰丰富的物产,独特的风俗和美丽的景观。荷兰自古多湿地,木鞋是荷兰人的生活必需品。通过一千多年来的筑堤治水,荷兰的湿地在锐减,有人预言说木鞋将成为纪念品而退出荷兰人的生活。的确,16世纪荷兰人建起的拦海大坝,曾经给当地人带来了农业的丰收,充足的灌溉用水,挡住了肆虐的洪水,它雄伟壮观,像英雄般矗立在河岸前沿。据说美国的宇航员在月球上看地球,所能够看到的只有中国的万里长城和荷兰的拦海大坝。但是,现在它已经消失了!就在不久前,荷兰人把自己亲手建造起来的那些功勋卓著的大坝都炸掉了。这里面有一个人与自然之间相互抗争和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的过程。
荷兰人逐渐发现,在人们用大坝挡住洪水的同时,也阻断了大自然的生态连接。河流与地下水之间的动态关系消失,地下水位降低,鱼类生殖繁衍需要的生态环境被破坏。于是,在拦海大坝建造500年以后,荷兰人作出了正确的选择。
大坝被炸毁后,一片片河岸边的湿地恢复了,每当洪水退去,那里就是茂盛的草场和河滩、池塘,是动物和水鸟的天堂。国家拿出大量资金买下这些农田的使用权,这些新的自然保护区很快产生了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洪水也不再成为堤坝的威胁,而是舒缓乖顺地顺着人们放开的口子流入宽阔的湿地,在那里沉落泥沙,而清水继续前行,回到河道,再次裹挟走河里的泥沙,按照人的设计向前流去。
它让我想到了黄河、滇池,也想到了四川的都江堰。都江堰本是我们祖先治水的智慧结晶,它在自己的国度几乎被遗忘了,而重现于荷兰。?
在荷兰的田野上和城市近郊,矗立着一座座高大的风车。车身的基座粗壮高大,有三四层楼那么高,下面的两层住人,第三层是仓库,最顶层才是风车的机房。风车的车翼像是巨人平伸的手臂,转动的轴心装在塔顶,在秋风里缓缓转动,充满着中世纪的古韵,也令人感觉到了塞万提斯笔下那位向风车挑战的堂·吉诃德先生是多么徒劳而悲壮。荷兰是世界上风力最大的地区,所以风车在荷兰发展经济的历史上是功臣。在每年的“风车节”那天,全国的风车都被修葺一新,装饰着鲜花,挂上国旗,一齐开动,供游人参观。(图)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在荷兰国土上又出现了不少现代的金属结构风车,其造型简单,线条明快,成为荷兰国土上的另一道风景线。今年,荷兰政府计划在北方的堤坝上新建200个新型风车?,以满足风能发电的需要。但是,荷兰鸟类保护组织为此向政府正式提交了一项申诉,反对新建风车,理由是这些风车会对沿海的候鸟生命构成威胁。该组织的发言人汉斯·皮特斯解释说,荷兰北方堤坝附近每年都要有近800万只候鸟来此栖息?。夜晚或是天气不好的时候,候鸟在飞行中往往不能及时发现风车的存在,很容易飞得过近而被风车旋转时产生的气流吸进去。他指出,荷兰其它地方的风车每年都要因此而伤害数千只小鸟的生命。因此,该组织认为应该控制和减少新建风车的数量。要风车还是要小鸟?这目前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荷兰的国花是郁金香。据资料记载,郁金香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百合科?,有红、黄、白、紫?、黑等单色,也有金边银边套色。原产于小亚细亚,17世纪初传入荷兰。由于土壤气候的关系,荷兰反倒成了它的主要生息之地。最好的花期据说是五月,我所来非时,但仍然感受到了那海一般的美不胜收,还听到了关于郁金香的动人故事。(图)
那是在二战期间,荷兰沦陷,朱莉安娜公主一家去到加拿大的首都渥太华避难。1943年1月,朱莉安娜公主即将临产。加拿大国籍法采取的是出生地主义,即凡出生在加拿大境内的人,自出生就自动成为加拿大公民?。而荷兰王室却恰恰不允许王室成员成为外国公民?。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加拿大破例通过了一项法案,把渥太华市民医院的一间产房临时划归荷兰所有,使朱莉安娜公主在“自己的领土”上顺利生下了荷兰王室首位没有出生在本土的成员――玛格丽特。战争结束后,荷兰政府为表达对加拿大人民热情接待荷兰王储和对加拿大军队英勇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衷心感激,送给加拿大10万株郁金香。同年,荷兰议会通过法案,将渥太华市民医院那间产房的荷兰领土主权归还加拿大。1948年,朱莉安娜公主荣登王位,下令从此开始每年赠送加拿大渥太华一万株郁金香。这个故事让我感动的是,如果人与人、国家与国家之间都这样友好相处,世界将多么美好!
除了木鞋、风车、郁金香、钻石和奶酪,荷兰还有许多个“世界第一”使它引人瞩目:它是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又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十六世纪中叶的"尼德兰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是世界上第一个股份公司;第一个通过允许"安乐死"法律的国家;第一个批准同性恋者“结婚”的国家;第一个允许大麻的种植与买卖合法化的国家(在它之后,德国、瑞士、比利时、澳大利亚等一些国家相继通过了相类似的的法律)。继2000年率先通过了承认妓院合法化的法律之后,现在据说又即将成为第一个成立妓女行业工会的国家,这意味着色情业的从业人员有了通过自己的组织走上政治舞台的准入证。
也许是历史上的生存压力使荷兰人形成了与生俱来的务实精神?也许是生存环境的潮湿低温使他们神经松驰,性格冷静?总之整体稳健的人生观,使荷兰成为一个宽容的国家。他们重商,但并不极端;崇尚完美,但并不狂热。荷兰足球从克鲁伊夫时代就代表着世界足球最先进最前卫的潮流,但是荷兰人中永远也出不了英国那样的球迷。自十六、十七世纪始,荷兰就是世界历史上思想最自由、言论最开放、宗教最宽容的地方,西方许多著名的思想家如笛卡尔、洛克、斯宾诺莎等等都曾在荷兰生活或寻求庇护。荷兰还诞生过许多世界级的画家,如鲁本斯,如伦勃朗,如凡高。此外,它的博物馆密度之大在全世界首屈一指。荷兰男人平均身高一米八三,女人平均身高一米七一,如同他们国家的地势之低一样,也都是世界之最!
不过在如此宽容和自由的国度也会有不和谐的声音,荷兰以“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的姿态容留了那么多异端人士,却在本国王子的婚事上表现得很偏执。报载,荷兰女王的长子威廉·亚历山大王子与阿根廷姑娘马克西马恋爱的消息遭到荷兰议会一些议员的强烈反对,理由是马克西马的父亲曾于20世纪70年代在阿根廷军政府任职。而且荷兰王室信仰基督教新教,而马克西马是天主教徒。当地的一些报纸甚至提出建议,王子如要娶马克西马为妻,就应宣布放弃王位继承权。幸亏荷兰女王作为母亲支持了儿子自己的选择,才没有使王子在江山美人之间难作熊掌和鱼之取舍。
四
我的另一位老朋友多多居住在荷兰的来顿,并且娶了一位研究汉学的荷兰姑娘为妻。那天正是中秋?。我特意带了盒月饼作为礼物?,但没把握多多是否会喜欢。也许,出国多年的他已经“全盘西化”,只过洋节了。
多多是中国当代最早的“朦胧”诗人之一,又是画家,记得从前还学过声乐。三十年不见,他的头发已经白了大半,脸上也有了许多苍桑。但是话题一开,我立刻感到这还是当年那个“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多多。不久前,他刚刚出了一本新的诗集――《阿姆斯特丹的河流》。
多多带我和维光游览了阿姆斯特丹。
阿姆斯特丹是一座古老的历史名城。市内有众多的博物馆,收藏着伦勃朗等艺术大师的优秀作品。这里是哲学家斯宾诺莎的故乡,还有梵高纪念馆等等。荷兰王宫位于市中心的达姆广场,不过女王平时并不住在这里,而是住在海牙。广场上有为两次世界大战死难者建立的纪念碑。走进商业街,不时可见到中文的招牌(图)。电车是阿姆斯特丹最大众化的公共交通工具。阿姆斯特丹市民对其情有独钟,以至于把它作为宣泻情感、交流信息的载体,在上面涂满了千奇百怪的字句,例如:“?爱你!”“?想吃马铃薯吗?”“欧,我的艾丽丝!”等等。当然想要在上面写字也是要收费的。
电车站附近经常有人在演奏乐曲(图)。
久居中国的人,看所有的外国人都长得模样差不多,我看欧洲几个国家的建筑风格?也都?大同小异。尖顶的是教堂(图),斜顶的是民居,墙面上装饰着各种各样的浮雕、短柱和回廊。不过阿姆斯特丹好像显得更古老,而且极有味道。所有三层和四层的小楼房被蓝色、粉色、绿色、金色和红色精心地装饰着,如同可爱的玩偶之家。有趣的是这些楼房的门都非常狭小,有时仅能容得一个人走进。多多说,古时这里曾有过一条奇怪的法律,门越大交纳的税就越多。无奈的人们只好将门尽量做小,却把窗户做得很大,凡是大件物品如家具什么的都从窗口吊进吊出。所以在这些小楼房的顶部,都有一个个伸出来的铁钩子,以固定吊运物品所用的绳索。这条法律当然现在早已不存在了,但是楼房的风格却被保存了下来?。看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也不独是中国特色。
印象最深的是河。城市的水平面低于海拔1-5米,纵横交错到处都是人工河流。
几乎每条街道都有河水流过,每条路上都架着桥,河里不时有船驶过(图),使阿姆斯特丹赢得了“北方威尼斯”的美称。市内共有90个小岛,160条运河,和令人惊异的1281座桥梁!市区的道路多而不乱,层次井然,船只可以在市区运河中自由航行到市区的任何地方。
我想起多多的诗集,便问他:哪一条是你所写阿姆斯特丹的河流?
多多回答我:阿姆斯特丹的河流有许多条,哪一条都不属于我――这里没有我的河流。他的话里有一点淡淡的乡愁。
这次旅欧,我接触了好几位在欧洲定居的同胞。这些朋友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对中国文化,对中国,怀着深深的――比我要深得多的――眷恋。
维光好茶,每天必饮,有客人来时,更把品好茶视为一大乐事。还好京剧,尤爱马派和程派?,有时在highway上开着车都要放一段张学津和李世济的《甘露寺》,兴头上还跟着瞎哼哼几句。他的书架上,摆放着《文苑英华》、《人间词话》、《随园诗话》等国学典籍随时备查,得空就好为人师地教几名和他住在同一个城市的中国孩子诗词和书法……在近期完成的《爱因斯坦语录》中文本译后记中他专门谈到民族认同的问题:“爱因斯坦出生在德国。在青少年时代,他曾经因为渴望思想自由而离开德国,在中年时代,他被迫逃离德国,其后,他坚决不再返回德国,并且不能原谅任何曾经遭受德国迫害,后又重新返回德国的科学家。……‘四人帮’时曾批判爱因斯坦‘三易其主(国籍)’,然而爱因斯坦有着非常深刻的民族认同,对犹太民族文化传统中积极因素的认同。认同问题实际是一个和‘爱’相联系的问题,是一个你是否有‘爱’的问题,而不是如2000年那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所说是个‘伪问题’。当然,你可以没有爱,但是动物尚有舔犊和反哺之情,没有爱也就禽兽不如了。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中,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但是也有爱因斯坦这样的人选择这样的生活,?‘?……献身社会,找到那实际上短暂而充满风险的一生的意义。(爱因斯坦,1949年)’”
维光夫妇目前生活得很好。但他非常坚定地对我说,无论海外生活如何,他们最终一定要返回中国的学界。
巴黎有我新近认识的一位女友,原来在国内教法语,后来嫁给法国人。她先生对中国文化非常有兴趣,中国话也说得不错。如今孩子已经14岁了,生活过得满舒适?。她带我去巴黎街头吃海鲜?,陪我观光巴黎的拉丁区和拉雪兹神父墓地。我感激不尽地许愿说将来等她回北京也要请她吃饭?,她说?,那就炸酱面吧,就想这一口呢。说到婚姻,我戏称她是在“和番”,她总是淡淡地笑。女人之间推心置腹的时候,我问:感情的交流……会不会有文化方面的障碍?她用很好听的声音和一口纯正的北京话说,首先是自信自己的法语已经到了比一些法国人都强的和母语一样精通熟练的至臻之境;再就是她的先生喜欢中国和中国文化,尊重她,和她是平等的,从不让她有自己是外族人的感觉,这是基础。她再一次强调?:这是最根本的。她在家一直和孩子讲中文,还打算明年暑假送孩子回国学中文。她说,不能想像我的孩子将来不会讲中文!
“十八拍兮曲虽终,响有余兮思无穷……”我祝她在异国生活得愉快。
多多的书房里,四壁挂满了书法和他自己的画。他特别请我们注意其中的一幅字,不无得意地介绍说那是他当年在白洋淀的“插友”,现在很有名的书法家卢中南所书: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喑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图)
作为文革中地下诗歌的前卫,曾经有人这样评价多多:“?他最初是以荒诞的诗句表达自己对错位现实的控诉与抗争,以实现对人性丧失的救赎。”当年他有过这样的诗句:"一度我们是真诚的/就因为无知的样子很纯真/就因为我们还未学会扮演别人?/?还不了解价格?/?还不了解善良?/?是?一种最不经久的商品……"还记得他当年最热爱的诗人是茨维塔耶娃?,他在自己的创作中借鉴了中外近现代诗人的精华,加之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灵感,呵神骂鬼,惊世骇俗。他的诗曾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是现在的多多更理性,更富于思考,有一种对历史,对祖国的强烈的宗教的赎罪情结。他对我说,我并不期盼中国发生剧烈的动荡和变故,也不期望自己能从中得到什么。只愿我们自青年时代以来所做的一切,能够引起一些人的注意和思考,使中国变得好起来。
“秋雨过后/那爬满蜗牛的屋顶/――我的祖国//从阿姆斯特丹的河上,缓缓驶过……(多多:《阿姆斯丹的河流》)”
五
天色渐暗,阿姆斯特丹的街头亮了。我们漫步来到唐人街,走进一家中国餐馆,点了几样中国菜。老板和服务员都是中国人,生意不坏,也看得出他们做得很辛苦,让我想到“跋涉”这两个字。
紧邻唐人街就是阿姆斯特丹最有特色的一景:“红灯区”。欧洲的大都市里差不多都有“红灯区”,但是阿姆斯特丹在这方面的彻底与开放别具一格。街头的橱窗里展出的全是裸体演员的性表演照片,触目惊心。妓女们穿着少得不能再少的衣服一本正经地坐在落地橱窗里,有的还裸露着上身后背朝外骚首弄姿,当有人要谈生意时她就转过身来。时常看见有人拉开门探头问话,大概是在砍价。谁家的橱窗拉上了帘子,就说明生意谈成了。橱窗里的女人都绝对算得上年轻美貌,但是不象荷兰人而象东欧人,因为荷兰人没有那么漂亮。我只见到了一位亚洲人模样的女子?。在那些偏僻的小巷还可见到有色人种的女人?,丰硕、健壮,象是鲁本斯的笔下的裸女画。街道上不断有风化警察来回巡逻,据说客人如果受到敲诈,可以向警察投诉。在这条街上往来的有各色人等,其中相当多的是中国人?,有些一看就是来公费考察的?,穿得笔管条直,拎着公文包,一副非礼勿视的样子。据当地的统计,在光顾红灯区生意的人中,中国人占到一半以上。在那些性表演场所,主要观众都是中国人。甚至有评论说如果中国停止改革开放,受到打击最大的将是西方的色情业。这种话让我半信半疑?。不过红灯区的那些“门童”,那些在门前拉拢主顾的人,与过往的中国导游都是熟人,是一看便知的。
荷兰的卖淫业被认为是最发达、最规范、管理最科学、价格最公道和最法制化的。按照去年通过的新法律,所有妓院和色情俱乐部必须申请营业执照,政府根据法定标准审批。与此同时,全国各市镇均不能再以道德为由,拒绝在其土地上办妓院(当然,各城市以地方性立法的方式,以“安居”、“教育”、“交通”和“健康”等为由,仍然可以禁止在一些区域内禁办妓院)。目前,荷兰20%的城市已经允许卖淫。新法律还规定妓院要缴纳企业税,遵守卫生条例和劳工法。妓院的工作房间面积至少不低于5平米?,要有达标的卫生设备;妓院老板若有犯罪前科,不得开业,不得雇佣欧盟成员国之外的女子“就业”,不得雇佣未成年人卖淫。在新法律中,妓女享受劳工法保护,妓院老板不得强制卖淫女频繁接客,禁止在不受保护的情况下发生性关系。对于强迫卖淫者,过去最高刑期只有1年,现在则提高到6年。法律还首次规定,玩弄雏妓的嫖客要受惩处。荷兰官方表示,新法律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更有力地打击行业犯罪,打击贩卖妇女、使用童工,强迫卖淫等违法现象。荷兰社会问题专家科克尔指出?,大多数国家都从道德角度对待卖淫问题;荷兰却对此采取更加实际的态度:既然无法取消卖淫?,就让它溶入社会体系?,用法律来限制。媒体说,新卖淫法生效,荷兰的妓院可能会减少,因为一旦公开透明,就不能再混水摸鱼了。
记得曾经见过关于这方面的报道,说是性开放会带来性犯罪减少的正面结果。维光反驳我说,德国也有妓院,也性开放,但是经常(频率可达每月数起!)能在电视上看到少女失踪的消息,一旦破案,多是性犯罪。就是在前两天还发生过。所以他认为性犯罪和性开放之间并无直接的因果关系。多多是从诗人的角度抒发感慨:“年轻的时候我们向往爱情,异性对于我们有一种神秘的吸引力,这也是当时我们写诗的重要动力和源泉。而现在性从爱情中完完全全地分离出来了,一点神秘感都没有,还会有好诗人吗?”我则默默地在想,那些居住在红灯区里的普通家庭尤其是少年儿童,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中,他们会有正常的性心理吗?再者,有报道说现在国内许多大学已经在学生宿舍安放了避孕用品的自动发放装置,这与“红灯区”之间是泾与渭抑或是五十步与百步的关系?也许,我这都是杞人之忧。
在荷兰,凡是招牌上画着大麻叶的咖啡馆,均出售大麻之类的软毒品,瘾君子可以不受限制地进去吸食。那天我在这个街区黝暗的一隅,就看见有些人影在晃动,如鬼影幢幢。多多说那就是吸毒的人。远处停着一辆漆着红十字的“伊维克”模样的汽车,据说是在向免费向吸毒者发放一次性针管,防止他们因注射毒剂而交叉感染上艾滋病,给政府增加麻烦。果然,一些面色枯槁的吸毒者正在排队领取免费针管,随即便消失在夜幕之中。
这就是所谓的自由和高福利?大概,每个人,每个国家都应该有选择自己行为方式的权利。从积极的方面看,荷兰人“敢为天下先”的立法行为表明荷兰的立法者对民意有充分的尊重;另一方面,又说明这种“体现大多数人意愿”的立法有着屈从民众不良嗜好、满足人们低级趣味的无奈。但是无论如何,荷兰的立法中所蕴含的尊重民意的价值是应当给予充分肯定的。
荷兰,真是一个耐人寻味的国度!
离开红灯区,我们走上了一条灯火阑珊的小街,漫无边际地边走边谈。突然一辆飞驰的摩托车和我擦身而过。开车的是一名“暴走族”模样的年轻人,他回头吐出一串荷兰话,看得出是在骂人。原来我在不经意中走上了摩托车道――阿姆斯特丹的摩托车道是在我们通常意义上的“马路牙子”上,和我们的步行道一样。维光说,在欧洲经常会遇见这种事?,如果你是外国人?,尤其是亚洲人,那么别说你走错了路,就是完全是他的错,他也会责备你?――?每当这时候,我都忍不住想起《四郎探母》,觉得还是杨延辉在番邦活得威风,还是杨延辉的那一声“叫小番――”令人回肠荡气。
我想我能理解他的话。
月亮,在阿姆斯特丹的天空升起来了,把一样的清辉洒向我们。多多说:“回家吧,家里还有你带来的月饼呢。――月饼,是要和自己家的亲人一起吃的!”
六
离开荷兰的那天下着大雨。在我的执意坚持下,维光绕道带我去了海牙。“海牙”这个名字也不知是根据什么翻译的?,我在公路的路标上见到的是“?Den?Haag”。
雄伟巍峨的和平宫(图)是联合国国际法院所在地,各国领导人频繁在这里聚会,以探讨全球任何地方冲突的解决办法。雨中的和平宫显得格外庄重、幽静。
我们还专门看了审判米洛舍维奇的国际法院审判法庭。
(图)
2000年7月3日,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前总统洛博丹.米洛舍维奇在这里出庭接受刑事审讯。他被指控犯有多项反人类罪行。联合国安理会任命的法官将对他进行判决。
一个主权国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脑被外国或国际法庭进行刑事审判,始于一战后的1919年。当时就有人提出德皇凯瑟.?威廉应对这次战争负责并受到审判,但并无结果。二战结束后,以美、英、苏、中为首的同盟国于?1945?至1947年分别在纽伦堡和东京组成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并处死了包括日本前首相东条英机、德国前外交部长里宾特洛夫等数十名战争罪犯。这是20世纪国际法庭对一国的首脑、政府高级官员和军队高级将领进行国际性刑事审判的成功范例。
此后,外国或国际法庭审判了多个国家的多名在职或者离职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这类审判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案例:2000年,南斯拉夫的一家法院以对该国进行侵略为由,对美国总统克林顿、英国首相布来尔、法国总统希拉克、德国总理施罗德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秘书长等十几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缺席审判并定罪量刑。1998年10月,英国政府应西班牙一地方法院法官的请求,将在伦敦治病的智利前总统奥古斯特.?皮诺切特.?乌拉特以有多项侵害人权方面的犯罪逮捕,拘押了1年半。1997年,卢旺达前总理让.坎班达因涉嫌屠杀数十万该国图西族人而被国际法庭以种族灭绝等罪关押、审判。1990年海湾战争后,科威特、比利时和美国曾分别尝试在其本国审判伊拉克总统萨达姆,追究萨达姆的刑事责任。还有,1980年以来,联合国和国际社会都一直在试图通过国际法庭,对屠杀了上百万柬埔寨人的红色高棉领导人进行审判,等等。其中尤其应该指出的是,1997年米洛舍维奇本人作为南斯拉夫总统,就曾向国际法庭引渡过被控犯罪的塞尔维亚族将军。他的这一作法,恰恰表明他对国际法庭的合法性和权威性的承认,为他自己今天的受审架起了阶梯。
按照传统的国际法原则,一国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能否享有刑事豁免权,一直是国际法上未成定论的问题。但是自二战以来,随着国际社会日益重视对公民的民主自由等政治权利和经济权利的保护,先后制定并实施了诸如《联合国关于公民政治和经济权利公约》等一系列保护民族权利、禁止种族屠杀、迫害和其他严重违反人权行为――包括政府行为和个人行为――的国际公约。冷战结束十年来,随着东西方敌对状态的结束,国际主流社会和联合国更加重视人权,并提出了在一定条件下人权高于国家主权的新干预主义。对这一主张,虽然不能完全排除西方国家以此为借口干预第三世界国家内部事务的可能性,但是也应该看到,如果没有西非多国部队的武装介入,卢旺达胡图政府对图西族的野蛮种族屠杀就不能被制止;没有北约等国的武装干预,科索沃的种族灭绝悲剧也很难避免。如果以国家主权和司法豁免权为唯一原则,联合国和国际社会对残酷、血腥的种族灭绝和屠杀将无所作为,无数人的生命和尊严将被践踏而不复存在。因此联合国和国际社会对那些奉行反人类政策,实施种族迫害,严重违反人权的政府进行干预是完全必要的。我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事务中一贯认真履行《联合国》规定的职责,积极致力于维护世界及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对于联合国关于成立审判米洛舍维奇国际法庭的决议,我国(以及俄罗斯)并未持反对态度。此前我国政府曾参与了国际社会对南非、罗得西亚(?现津巴布韦?)和西南非洲(现纳米比亚)种族歧视政策的全面干预,于1989年9月正式申请加入联合国纳米尔亚过渡时期协助团,派军事观察员帮助纳米比亚实现从南非独立的进程,为迫使这三国政府放弃他们反人类的政策作出过贡献。根据联合国的要求,我国政府还于1992年?3月派遣47名军事观察员和由?400名军事工程人员组成的军事工程大队,前往柬埔寨参加了联合国驻柬维和行动;从2000年?1月至今,向联合国东帝汶过渡行政当局派遣了十五名民事警察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
雨还在下。望着雨中肃穆的审判法庭,我想,这是个多元的世界,对每一件事都会有不同的意见和主张。但是,这一审判毕竟进行了。这本身就是保护人类文明和进步的充分体现?。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先生所说:“?这一天值得铭记,不是为了报复,而是为了正义。”
本文参考书目:
艾丽斯·卡拉普赖斯:《爱因斯坦语录》(仲维光、还学文译,许良英校)
多多:《阿姆斯特丹的河流》
肯奈斯·麦卡西:《致命的失误》
崔长琦:《世界百年空战纪实》
鸣谢:
okok——提供有关二战及荷兰环境保护的资料
莘莘、宇鹏——图片扫描
冒冒——文字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