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不完的知青情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2日 00:30  中华工商时报

  

表不完的知青情
女画家邢仪的《曾经走过黄土地——纪念知识青年上山下乡40周年·特别献给曾上山下乡的同代人》油画展将于2009年1月4日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展出。此次画展将展出她的100幅知青和陕北题材的油画作品。据悉,创作知青题材是曾经有过知青经历的女画家邢仪30多年绘画生涯的唯一主题。

  40年前一个口号造就了一代知青,40年后的今天,当年的朝气蓬勃的知青已然走进“不惑”,知青的记忆已成为青春的回忆,而这份回忆几乎成为所有有过知青经历的画家笔下不能失去的创作。女画家邢仪当年在延安插队4年后考入西安美术学院,毕业后她没有借此回北京反而又回到陕北工作,前后10年。邢仪说,20多年后,当她坐在北京的家中,坐在画布前举起画笔的时候,脑海里浮现的全是在陕北插队的生活场景,一幕又一幕让她欲罢不能停不下画笔。曾有段时间,她也尝试画画其它的题材,但在内心深处总有一种牵挂,画着画着,又回去画陕北乡土题材的土油画。有朋友劝她:现在是市场经济,应该与时俱进。但邢仪认为,作为一名老知青出身的画家,本身就不时髦,老知青是过去式,时尚与“老知青”无缘,在历史的人生舞台上每个人只能演好自己的角色。况且,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和艺术,她们这代人不能没有表现自己的艺术家。

  2008年10月18日,邢仪受邀在北京航空艺术馆举办的《走过黄土地》油画个展上,有观众在展厅留言质疑画家在美化上山下乡运动,认为邢仪的知青题材作品是在歌颂那个时代,邢仪却认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整整一代人的集体经历和集体记忆,不管政治家、历史家和社会学家如何评价这段历史现象,这段历史也不应该被遗忘,也值得记述和描绘。画家并不承担解释、评价历史的社会责任,画家只对自己的灵魂和艺术负责。我要真诚的绘制出自己的作品,把我们知青的青春永远留在画布上,告诉人们,我们这代人曾有着一个怎样的青春岁月。”同为曾有过当知青经历的知名画家陈丹青很赞同邢仪的说法,陈丹青说,用西方的话来说,我们可以原谅,但不会忘记。但对个人而言,没有资格谈论什么原谅不原谅的,只能说用记忆来创造和表现。我们美化知青的肉体,但不会美化知青的历史。

  著名美术批评家张晓军认为,邢仪的画作处处充满着感人的细节和感人的力量。知青窑里的挑灯夜读、打夯间的回眸一笑、劳模会上的自豪和欣赏、青春少年的淡淡伤感和惆怅,还有拦羊的、背粪的、纺线的……劳动与生活场景,都被画家收进了时代的画卷之中。画家就是在这些劳动细节中,在乡村间琐碎的日常生活中,发现了一种难得的真、难得的善和难得的美。她用画笔和色彩,进行着富有意义的青春追记和人性的证明。这也许正是画家画作的真正分量和全部意义。通过黄土高原的民风民情,展现出乡土中国的博大、崇高和平和;通过陕北乡民的喜怒哀乐,彰显出中国农民的勤劳智慧、真诚与宽宏;通过知青一代的青春回望,展示出一代人的青春和历史的重负。邢仪以明晰的目光、深邃的思想和富有诗意的画笔,使乡土和青春成为了永久的历史存在,使乡土的美好和人性的美好成为了永久的历史存在。

  邢仪的作品曾多次被国内外友人收藏,她曾于1998年纪念知青上山下乡30周年时,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过知青题材个展,在当时引起很大的反响。2008年5月,邢仪又有5幅作品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知青主题展《青春叙事·中国知青画家油画邀请展》,其作品《三八节留念》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据悉,邢仪《曾经走过黄土地》展览将持续到2009年1月11日。(12K3)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