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象之浮光掠影
作者:董浩
|
|||||
北京印象之浮光掠影
一、北京印象之皇家气派 到北京,首先想到的是去看皇城建筑,因此早上一起来就直奔前门。在还没到前门时就远远被前门的气势所震慑。 但是一想,就奇怪了,过去对前门的印象仅从大前门香烟的烟标上看到,现在到了实地一看,怎么有2座城门? 走到城门前,更是被它的宏伟气魄所折服。 这还不算,等进入城门洞,才看见更让人咋舌的是城门中轴线下的巨大的大理石块铺成的路。 这些巨大的大理石块本身就是文物啊,但是如果把这些大理石起出来,那它就什么价值也没有了,所以只有当这些大理石与皇家建筑合在一起时,才能显示出它们的价值,由此,联想到人的价值,人的价值只有在互相融合心心相印时才能体现。 当然,这是我个人的看法,别人尽管可以赞美它雄伟壮观。事实上,作为皇家建筑也不会渺小猥琐的,是不是? 神武门前就是护城河,护城河很是静谧,水面如镜,由于是早上,我站立的位置正好逆光,所以就为拍照留下了倒影,突然想到,曾经看到这样一幅照片,解说是夕阳老鸦 角楼,照片构图十分美,这次到实地一看,原来这拍摄者是个骗子,要拍角楼的倒影是不可能有夕阳的。 神武门宫墙外是一排柳数,远远看去,绿意盎然。我突然明白了什么叫宫墙柳。以前读书时只会傻背“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还自以为对这词很理解了,看到这生意盎然的柳树和冷森的宫墙所形成的强烈对比,这会儿才真明白陆游心里对爱情的追求和礼教的愤懑之情。——懂了,明白了,可是我已经是小老头了。惜乎? 从这个角度看过去,角楼、宫墙柳、神武门尽收眼底,真是美景,常引发人们思古之幽情。这个时间大约是上午10点左右。 护城河围堤不高,堤外是一条小道,没标名称,我建议起名为护城河甬道十分贴切。经过奥运,北京干净多了,比十几年前去时干净多了。如果说对奥运的评价有很多种,有褒有贬,但至少使北京干净了这条是没人反对的。 看完皇家宫廷,对面就是皇家庭园,现在叫北海公园,于是顺便就遛弯过去瞧瞧。进门就是著名的瀛洲,也叫瀛台,即光绪被软禁的地方。
北海公园边上就是景山公园,我觉得北海公园和景山公园本来就是一个完整的庭园,是被后人故意分为2个公园,也许有人想分一杯羹?小Z说,崇祯皇帝上吊的煤山就在景山公园里,要我去看,但是我被这种人为地把一个园子分为2个作法,使我游兴全无,那就公园门前照一张吧,也算到此一游。
北京是一座很有特点的城市,它不象其他城市——比如上海——完全追求西化,假如空投一个蒙眼人到北京,他只要一看建筑,就知道到了哪里,那么这城市就是北京。 前门大街正在改建成步行街。道路铺设已经完成而两边商铺则空着等待老字号回迁,因此显得比较冷清。 说到这里,就觉得应该表扬北京一下,在城市的建设中,北京对市容保护的很好,所有在建项目都用画布蒙上,且这种画布颇具艺术匠心,虽然上海闹市区的在建项目也这样,但比北京粗糙多了。 看电影《十面埋伏》对盲小妹跳的妖艳优美的盲鼓舞实在是令人惊叹,舞蹈中道具——鼓,只是一直不知道这鼓来自何方,这次在前门大街上看到了,原来就是这竖立在前门大街边上的拨浪鼓。 与拨浪鼓相隔十几米,就是另一个街景——鸟笼,鸟笼和拨浪鼓构成了典型的老北京的风貌。 走在前门大街上,总觉得少了些绿化,如果要布置绿化,那什么树为好? 进入琉璃厂西街,顿感时光停止了,整个西街显得十分安静,槐树成荫,在安静透出一派浓郁的文化气息,要不是路边的这几辆汽车和霓虹灯店招,似乎真不知今朝是何朝。
西街大致走完,就折向东街,琉璃厂东街相对比西街热闹和嘈杂,一点没有西街的静谧,更少了西街独有的氛围。
一些常在关于老北京的电视剧上听到的店铺名在这里都一一看见了。 还有这里,说是“中国电影发祥地”的“大观楼”。奇怪,不是说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发端吗?看来这又可以引起京沪之争的一个地方。 北京的建筑中很少见到西式的,特别是在文革前建的就更少了,但天安门地区看见一个,看这风格应该是老大哥援建的。 这里还有一个,应该是49年前建的教堂,没来由的使我想起义和团杀传教士的故事。
三、北京印象之光鲜背后
照片上的胡同算是所看见的胡同里极个别比较好的,那些脏乱差的胡同实在是太多了。
在北京跟一个上市公司的高管有过接触,她并不知道北京最低工资线是多少,网上查了,08年北京的最低工资标准是800元/月。800元在北京这个城市生活是很困难的。走马看花,北京物价与上海差不多,而上海最低工资标准是960元/月。所以……
四、北京印象之香山不“香” (这里的香作“红枫”解,意思是香山枫树并不多,以所谓枫叶红,不过是噱头、卖点而已) 稍行,就来到香山寺。 寺门两侧,有二株遒劲挺拔,枝叶繁茂的古松,状如听法,故名。令人啧啧称奇的这2棵松树是从石阶里长出来的,而且是那么茁壮。 四周散立的名叫佛门圣树“娑罗树”。 边上有一碑,是风流皇帝乾隆题写的《香山寺娑罗树歌》,诗云:“娑罗珍木不易得,此树唯庄月中植。想见初来西域移,山中有人多末识……” 游香山最大的感受是香山多古木,那种参天古木是随处可见。说来在云南多年,原始森林也见过不少,但是南北的树木以及格调却是如此的不同。云南的树木质多比较松软,而北方的木质感觉上多很挺拔虬劲。 又比如这巨大的银杏古树,我想,在别的地方是很少见的。听说潭柘寺的银杏树更巨大。银杏树在江南叫白果树,小时候常听老人说,白果有毒,老的白果树根下常有巩聚集,一旦白果树挖起,那水银就流失了。也不知道真假。 本来去香山有2个目的,一是看红枫,二是体会沧桑,兜了一大圈,没见到什么红枫,连枫都很少见,但沧桑感倒是实在感受到了。 登高不多会儿,偶尔回眸,从2峰之间形成的豁口中北京一角映入眼帘。端详小Z的构图,还是很有点艺术细胞的,特别是照片右边的那棵松树,宛如迎客,通过这松树,把历史的沧桑和现实繁华连接起来。 看,这提示牌,又是香山的败笔。
五、北京印象之北京名吃 到了一个地方,除了游览外就是吃了。这也是顺理成章的是不是?游饿了自然要吃;吃又是游的内容之一,吃也可以吃出当地文化来,是不是? 来到长安街上的东来顺,东来顺号称天下第一涮?也许吧,也许在过去是?其实吃“涮食”决不是北京领先的,比如四川也有火锅,孰早孰晚抑或是味道孰好孰差?没办法比较,全凭食客个人喜好。就我的感觉看,要说刺激,那当属四川火锅,北京的火锅味道相对平和。 进入店堂,就看见一个花纹盘子,这是什么文字或者什么意思?也许是古董。 向领班小姐虚心求教东来顺涮食的特点。 小姐说,四川火锅都是用气烧的,东来顺用的是炭暖锅,所以味道是不一样的,燃气火锅太燥,炭暖锅性温和。云云。可惜我不是食客,吃东西不懂品尝,填饱肚子就可以了。 这次去北京,感到北京相对变化不大的还是商业。一直以来,生活在商业高度发达的上海,没觉得什么,一出上海就感到了商业对生活的重要,所以觉得北京商业还是不怎么发达,当然这是相对的。但是感觉比较强烈的是北京电子商务很不发达。许多吃食店营业面积很大,但却不能刷卡,带的信用卡跟本没用上,而上海即使饭店规模没那么大,也通行电子商务,是啊,刷卡至少有3个方便,1、避免假钞,2、不用找零,3、方便(促进)消费,尤其在眼下金融危机时期,国家不一直在号召拉动内需吗? 没想到小Z竟调皮至此,居然悍然偷拍我的面对羊蝎子的吃相,是可忍,孰不可忍,但只得忍,谁让这是北京呢,在人家地盘等不忍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