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名山沟里的知青组成11个特殊的家庭
作者:业务员
|
|||||
我的好朋友、当然是生死之交的好友了,当年、他也是他们青年点的点长,我们是同学、一起下乡、一起回城。所不同的就是:他们青年点是我们公社的落后典型,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可能也是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所致。因为在这个山沟里唯一的乐趣就是男女之间的那点事。所以22名知青最后组成了11个特殊的家庭,也就不奇怪了。 他们青年点坐落在安民公社最东边的山沟里,也是辽宁省的最边上,翻过山头那边就是吉林省的梨树。在两座山的下面狭长沟里、一百多年前几户山东逃荒的人定居在这里,当然是清政府的腐败没落,已经没有能力去经管这个慈禧太后的狩猎场了,所以逃荒的人才选择了这里。他们又招来了亲戚朋友,朋友又招来了朋友,人家一点一点的多了,这就自然的形成了一个自然村。在这里没有地主,更没有恶霸,人们都在耕耘着自己辛辛苦苦开出来的,贫瘠的山坡地。 解放了、合作化以后日子反倒一天不如一天。知青上山下乡又给这个村子带来了不小的轰动,小小的村子一下子分来22名知青,这还了得。知青个个生龙活虎的,女青年是花枝招展,男青年是细腿裤子三紧夹克,让这个山沟里的年轻人是大开了眼界,原来这衣服还有这么多新鲜样。 原本就不多的地,劳动力已经过剩,现在又来了22个壮劳力,不知是高兴还是忧虑,不过都得摆出个样啊,杀猪宰羊先招待一番再说。 我要说的就是这22名知青,来到这山沟里没新鲜两天就够了。且不说没水没电,一到晚上真的是难熬啊,除了狗叫什么动静都没有,那是绝对单纯的生活,那才叫艰难的熬岁月。第一年还行、国家拨给每个知青80元生活费,管你干不干活都有饭吃,生产队给派的炊事员、一天三顿饭一饨不差。可到了第二年就了不得了,分值年终结算10分工两毛钱,不用说青年,就是当地的壮劳力都欠队里的,国家给的生活费没了,炊事员队里也撤了,大家开始轮番做饭。可后来什么都没有了,你还做什么?那年月老天也欺负人,天天零下40来度天气特别的冷啊,吃的喝的没了、柴火没了,这日子怎么过啊!大家都在面临着生存的严峻考验。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的好友、就是这个青年点的点长、召集大家开了一个会,开会的中心议题就是:今后大家怎么活法。大家的意见很快形成了统一:谁也不能离开青年点,不但要活还要活的有意思,要用自身的力量战胜困难,度过难关。刚好青年点22名同学,11名男生11名女生,不是狼多肉少,而是正合适,房间也是11间真是老天做美,就象是谁特意安排的一样。当时的青年点是中间一间是厨房、两边分别是五间,在老乡的帮助下,这回都把它间壁上了前边开个门,变成了11个单间,同学自愿组合两个人一对,这就形成了11个特殊的家庭。这些大男大女们、原始的本能和对爱的追求同时得到了满足。房间小了取暖也好解决了,上下工的道上拣点柴火就能把炕烧热,和同学要好的老乡想帮谁也好帮了,吃的喝的都好解决了,另外两个人睡在一个被窝里自然就能互相温暖了。新的小家组成以后。大家的干劲也上来了,纷纷回沈阳购置了生活必需品,这11个小家当然的又是一番互相吃请燎锅底,酒过之后当然的又是一番狂侃,从此笑声歌声又重新回到了青年点。据说村子里的小孩,想要气球了就到青年点的后窗外拣,天天有。 大家一定想知道、这些同学以后怎么样了?72年我的好友和我一起回的沈阳,首先他和他的女友就断了,他回沈阳不久他的女友也离开了西丰到朝阳投奔了亲属,其他同学也随着不断的抽调而陆续的分手。 这11对同学最后只有三对维持到了最后,现在还生活在一起。 我写到这、心里不由然的有些伤感,今天我把这件尘封了近40的、发生在当年知青身上的特例讲给大家,我丝毫没有诋毁我患难与共的同学的意思。我要讲的是:不是我的同学无情而是命运无情,是历史无情,是命运捉弄了他们。可以说当年他们睡在一个被窝里、完全是为了活下去、是生活的需要,是最原始的生理本能的需要,实在是别无须选择。面对零下四〇多度冰冷的世界,没有粮食、没有蔬菜,夜幕降临除了狗叫没有一点声响,更没有一丁点的文化生活,简直能把人逼疯。记得在我们青年点,我一个人弹吉他,就能把大家弹的泪流满面,那情节真是终生难忘。 一晃40来年过去了,今天这一切都已成为历史,同学聚会时大家依然有说有笑,当年睡在一个被窝里的他们,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而有的依然是对当年那一段真情的深切怀念,时间可以冲淡一切,但依然是难忘啊。 我感谢毛主席他老人家的上山下乡,上山下乡让我得到了一位贤慧的老伴,上山下乡锻炼了我的意志,让我学会了吃苦、学会了劳动。然而如果还有上山下乡的话,我是绝不会让我的孩子去的,我会为她承担一切,哪怕拼上我的老命!
2008.1.1日 业务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