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记实 作者:南国嘉木


昆 明 记 实

云南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一直让我向往,8.18我和女儿终于踏上这块美丽的土地。

从c氏30多度的闷热的成都一下来到20度以下凉快清爽的昆明,下火车后的一感觉便是——爽!

到昆明是早上8:30,还有点微雨,昆明火车站很旧,当时火车站进城的路塞车厉害,并没有感觉到城市本身有什么好。来接我的大学老同学说,除了这一段,昆明真的很好,你待几天就知道了!老同学是重庆人,现在热爱昆明超过重庆,这一定有他的道理。

来去云南,中间在大理和丽江4夜3天,我们这次因为是自助旅游,在昆明待的时间便有了整4个白天,不算长,但也走马观花看到了一些,尤其是有昆帮网友的热心指点,离开昆明时,我知道我也喜欢上了昆明!

8.18笛韵如水和她的书屋 . 圆通寺 . FB上半场 网友——笛韵如水

我的旅游活动由在昆明旅游学校做校长的老同学安排从8.9正式开始,这是因为我想用8.18见见昆帮网友。 在遇到这些知青网友前,我的网友都是虚拟的,春节期间的上海聚会第一次见到如此真实和亲切的网友。后来在老三届聊天室和论坛酒吧里又熟悉了一些网友,大家有共同的经历兴趣爱好便都成了好友。昆帮网友最近频频接待国内外网友,也很累了,尽管如此我到昆明不能不去打搅他们,因为与老地、孙伟、笛韵如水在网上已经熟悉,成了朋友,希望有机会一睹“真”容。 老地在成都已见过一次,离开成都前又向孙伟、笛韵要了手机号。

到宾馆安顿好就快10点了,先拨老地电话,被告之没开机;再拨笛韵电话,也没开机。一想头天是周五,这帮夜猫子肯定在聊天室执了长夜班!再拨孙伟电话,通了!听到话筒里传来孙伟爽朗热情的话语,心里一阵高兴,向他问好的同时也向他控诉老地主们居然都关了机,孙伟说:“是吗?昨天他还嘱咐我们今天别关机呢。好,今天晚上我们一起斗地主!哈哈哈!” 接着孙伟说老地安排大家下午三点在笛韵书屋集合,问我有什么意见。我说这之前我想去看看市内的圆通寺,孙伟问我要烧香吗?我说不是,是对这寺庙有兴趣。他立即说,那我陪你们去吧!老地这边我负责联系。然后约好12点他来和我碰头。

老地电话很快来了,我这才知道孙伟原来正在打点滴,改由笛韵如水12点来接我们。 接着笛韵电话也来了。 12点,笛韵准时到了,因为只有她一人,不用辨认便知是她了。 网上神交已久,自然一见如故。一阵寒暄后我和女儿便跟笛韵一起出门向圆通寺一路走去,也一路聊去。 笛韵如水的文和名很相宜。笛韵有文集在网上,我有空时也去看看,她的文章优美、温婉、细腻、明澈、流畅且有韵有致恰如峡谷小溪流水,读起来让人有纯美享受,又禁不住随之情感跌宕。 笛韵其人更与她的另一个网名“女侠”贴切。她长得圆圆胖胖的,脸上总是带着笑意,给人以豁达之感,网上网下看她也是一位仗义之人;她在聊天室麦里的声音细而柔,唱歌很好听,当面说话时更多的感觉是其声朗朗,透着爽快和风趣,不时夹着欢快笑声,很阳光。 记得看过其它网友文描述现实中的笛韵话少,但我们一路直到下午、晚上一直聊个不停,好象总有各种话题聊个没完,本来离开昆明前还想再聊一次,可惜没有了时间。昆帮网友中我和笛韵孙伟年龄相近,都是不够格的老三届,可能这也是我们共同语言较多的原因。
笛韵的义诚书屋是下午去的,照片大家都已看见,是一个风格简洁明快的小书屋,书屋还在起步阶段,还待完善和发展。 起步做一件事是艰难的,压力很大。我和笛韵、孙伟曾聊到这个话题,有一共识:做自己想做的事,有压力,但是不压抑,压力本身也恰恰是做事的动力。 笛韵是位既聪明有心,又能吃得苦的老板。我和她在网上聊天就是从书屋开始的,这也是我有心想去看看她的书屋的原因。笛韵总是抓住机会向各方人士求教,听取意见,集思广益。有网络这样广阔的天地和这样多的朋友,加上笛韵的努力,相信她的书屋能越做越好。

圆通寺

孙伟坚持说他没事,打完点滴就来(后来才知道他根本就没打完点滴,当晚FB以后回家又继续发烧了)。我们等着他来一起吃了著名的云南过桥米线,真奇怪,这玩意儿在成都也吃过,就是没有昆明当地的好吃。 关于孙伟,这次和他接触最多,因为孙伟从一开始到最后一直是我们在昆明市的最好导游,所以将他放在最后来说。

关于圆通寺网上有这样的介绍: “圆通寺位于昆明市北螺峰山下,最早建于唐代,是云南优秀的古代建筑之一,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圆通寺与其他佛寺不同的是,进山门后不是上坡,而是要沿着中轴线一直下坡,大雄宝殿地处寺院的最低点。大雄宝殿又叫圆通宝殿,其结构和佛像都具有元、明建筑风格。大殿正面内柱上,彩塑有两条盘柱聆听佛祖讲经的飞龙,形神兼备,活灵活现,是我国佛寺中的上乘泥塑珍品。

民间传说此二龙曾在清嘉庆年间飞出殿外,与翠湖九龙池的九条白龙格斗,斗得难解难分,天昏地暗。大殿前有一大水池,池边有假山回廊,池中央有一小岛,岛上有一庄严典雅的八角亭,亭内供有金身佛像。大殿后的石崖上,有历代文人墨客的摩崖石刻、诗词题对。在峭壁下的圆亭旁,有一砖砌高台,叫“咒蛟台”。相传在元代,晋宁盘龙寺的开山和尚觉照云游昆明,发现圆通洞蛟龙作怪,乃筑台诵经咒蛟并降服了蛟龙,故名“咒蛟台”。清乾隆年间,撰写大观楼长联的著名诗人孙髯翁晚年贫困,曾在咒蛟台卖卦算卜,自号“蛟台老人”。咒蛟台旁有一精巧典雅、风格别致的泰式建筑,里面供奉着泰国友人赠送的铜制佛像,故名铜佛殿,游人都喜欢前去参观,留影纪念。

圆通寺坊表壮丽,殿宇巍峨,佛像庄严,楼台阁独特,山石嶙峋,削壁千仞,林木苍翠,吸引历代诗人墨客留下了许许多多赞美的诗名,并被誉为“螺峰拥翠”、“螺峰叠翠”,一直是昆明的八景之一。现在经过大修,更显其风采,如同一座漂亮的江南水乡园林。从建筑学上讲,它闹中求静,以小见大,并借背后螺峰山之景,形成别具一格的水院佛寺,在中国的造园艺术中具有独特的风格。圆通地是省佛教协会所在地,又是城内唯一的佛寺,常年游人众多,香火鼎盛。特别是清明、初一、十五等节日更提拥挤异常。” 如文所述,圆通寺确实值得一去。

其实圆通寺还有一重要特点,不知为何我在介绍它的文章中都不见提起。 何为圆通有各种解释,这里我理解其重要的一点在于包容。云南是中国有名的多民族省份,杂居的民族世代和睦相处,民风朴实尤喜客,语言、服饰、建筑都具有多民族文化合壁的特点,这里边体现了一种大包容。昆明圆通寺集大乘、小乘、藏传佛教于一寺,建筑集汉、藏、泰于一园,这在国内绝无仅有,这也是大包容。因此才有这上文中描写的精彩,圆通寺文化是集中体现了云南特色文化,以小见大,这便是我想要去看看它的原因。 我们去时,大雄宝殿正在修缮,没能进去,尽管如此依然香火旺盛人气升腾。

寺后的北螺峰山是孙伟笛韵他们小时经常玩耍的地方,可惜与寺间通道已阻断,没能上去,其它地方均依次参观了。 有趣的是放生池边爬满的大大小小的乌龟,池中的红鲤鱼一群群又肥又大清晰可见。池周环廊或坐或立挤满了等待法事的居士香客。 两点半左右鼓声响起,众居士香客纷纷起身更衣,秩序井然的集中在右侧殿集中,随着阵阵诵经声,整个寺庙不再熙嚷而气氛显得有些肃穆了。 我们也参观完毕出得寺来,一行人打的去笛韵书屋了。

FB上半场 . 网友——金马鹿、天心

这个标题写出来,我就不敢写下去,要不,昨天就写了。 问为何?8.18当夜,孙伟、金马鹿的快报就在论坛出炉了。而昨天我帖前两段时已经非常心虚,帖了后,立即加一“附片”:迟到总比不到好。结果还是招来孙伟“见面”一句:晚报罚款!还有一帖:晚报晚报,正宗晚报! 不过这还不是原因,金、孙二人的帖子写得哪个精彩啊,早就引起轰动效应。关于白族名菜“吹肝”的回帖就有一大页,其中连正宗菜谱上的正宗做法都查了出来,详细研讨过。还有老地主因为孙伟一句:“嘉木访滇,地主倒床”而赢得国内外广泛关注,姐姐妹妹的亲切慰问让老地主头晕了一个星期,孙伟为此牙酸了一个星期。所以我真不敢写了,只是为了我这记实的完整性,硬着头皮记几句,各位看时最好跳过。

金马鹿、天心大姐到了笛韵书屋一挂电话才知道原来老地生病倒床了,著名的昆帮美人晨曦姐姐出差未归,松云姐上班要到晚上八点。能来的有金马鹿和天心。 金马鹿在网上跟过我帖:南国嘉木的根原来在北国?所以有印象。不过看他和微风姐关于关照女儿的对话,那个细心劲我一直以为是一位JJ。知道金马鹿原来是位GG着实让我吃了一惊,成了访滇笑话之一。 金马鹿来了后大家一说起性别问题,他直解释:少数民族称金马鹿的都是男的,金凤凰才是女的!哈哈~~~~~~~~~

不过金马鹿先生说话慢条斯理,举止斯斯文文加上肤白眼近的,一介书生模样,看起来比较年轻不象老三届。和猴子、地主在一起时,三位昆帮才子真是外貌气质个性迥异,加上同样外貌气质个性迥异的昆帮才女,才有这精彩之极大名远扬的知青昆帮网友。

金马鹿真是心细手快,每次聚会完毕的当夜都可及时看到他的“快报”,其实应该说是“详报”,无论是人、天气、菜谱都详细有写,让我等懒散拖沓分子万分佩服!不过正是因为有他在前边挡驾,才令我有喘息之机啊。

天心大姐的电话频频就是迟迟不见人影,原来她驾新车出门一圈不能识路又折回放下车重乘公共汽车来。听说她还有个笑话是有一次昆帮聚会,地点正在她当时办事所在地与她家之间,可是她硬说必须回到家门口重新出来才认识路,结果多花了一个多小时先回到家门口再重新返回才顺利到达聚会地点。她自嘲是“路痴”,哈哈!

不过可别以为这昆帮著名才女是书呆子啊,见面就知天心大姐原来是一干练女士。天心大姐声音一到人也到了,一时间书屋里欢声笑语又一路撒向大理风味餐馆。 天心大姐一位上海籍娇娇女,在西藏一待24年,将自己的青春与一半的生命都献给了世界屋脊。让人敬佩! 说到这事,大姐说:二十几年来,以前人人听说她在西藏工作都是以惊诧、不解、怜悯的语气说:你怎么不想法回来?太惨了!只有近几年大家才开始理解、尊敬、甚至羡慕她这一生能有这样的经历。

大姐自己为自己的经历感到非常骄傲,她说: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在西藏这样的地方工作24年的。而在上海、在内地工作一辈子,谁都能做到!
大姐的论坛很有名气叫做:康巴情浓。 天心大姐是昆帮的老大姐,也是个子最高最苗条的女士。因为常年的高原日照和风雨在她的皮肤上留下不腿的色素和皱纹,也写有生活、岁月的沧桑,但从身材五官仍然可知年轻时的她是位清秀娇小的南方女子,但她的性格则有了高原人的特点,开朗、豪爽、直率且办事麻利,谈锋甚健。 天心大姐的文我看得不多,她的论坛我则悄悄进去过多次,主要是因为那“康巴情浓”是我喜欢的主题,还有那蓝天白云的背景把人一下子就带进向往已久的美丽西藏。

对我在昆明的感叹:云南的云太美了!大姐总是笑道:“这算什么?你去西藏看看!”那自豪劲!! 她论坛的网友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和老三届所有网友一样,大姐童心依然,加上有过丰富的生活经历、扎实的学识基础、聪慧敏捷的才思,赢得了这帮晚辈的喜爱和敬重,成了大家的知心姐姐。

在昆明的最后一天,我有兴亲历昆帮议事现场,昆帮的凝聚力和办事效率都让人佩服,除了帮主老地主领导有方,众才子才女整体素质高而外,天心大姐的个人魅力与办事风格在其中的核心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我的观察是,天心大姐能说能做还能指挥能组织。 一个新议题,议事形式松散,老地很快进入领导主持角色,但作风民主;众人争相发言各抒己见,出谋策划场面热烈;而天心大姐一阵归纳组织,三下五去二,大纲、内容、什么时间出什么活,谁谁负责做什么活几下交代分配清楚。天心,真乃一女将才也!佩服!

难忘FB

FB是华夏知青网和老三届论坛的圈里用语,专指指网友聚会。聚会就免不了要“吃一顿”,“吃”或者说“大吃大喝”就有些“腐败”迹象,“腐败”简称“FB”。 关于FB吃什么,这里偷懒引用孙伟和金马鹿的文,主要目的是备忘。 孙伟文: 晚饭吃的是大理白族风味,身着白族服饰的姑娘小伙依次端上乳饼、乳扇、沙锅、螺蛳、饵块、卷蹄、吹肝、白参……涎水滚滚不能写了,看官,您呢?知青网友相聚,一见如故,席间谈笑风生,都是常情,按下不表。而餐馆赠送的一盘白族酱青椒,却把小可可给辣懵了,云南辣椒辣倒了四川人。

好笑之余,不禁想起在网上以嘴辣而著称的由于,若这小女子敢来云南,非以此菜辣她个俯首称臣,老地菜地里有他从插队的傣乡移植来的“涮涮辣”,据说能把大象都辣叫了,何况由于乎? 金马鹿文: “金花”们给上了火腿乳饼、沙锅豆腐、炸乳扇、炒田螺、牛肝菌、还有一个拼盘,内有吹肝、卷蹄和凉米线。最后又送来一碟剁辣椒,说是赠送的。这应该是四川人爱吃的吧,但是可可吃了两口,就捂着腮帮子直吸气,我们赶快用米饭、啤酒给她缓解。孙伟得意地说:“咱们云南的辣椒把四川人给辣着了!”不过他自己吃了两口,也做出斗鸡眼的鬼脸,受不了啦,我和天心更是望辣兴叹,只有笛韵这位正宗的昆明人吃得津津有味。可惜老呆没来,不然可以测试一下,云南人和湖南人谁更不怕辣!孙伟还咬着牙说:“等由于来,我就拿这道菜招待她,看她还敢不敢踢我!” 备注:孙伟虽然刚打了点滴,吃起饭来胃口依然不减,大口吃菜大碗喝酒,连辣椒都自不量力的大呷一口,结果被辣得先是变斗鸡眼,后两眼翻白差点不醒人事.

各位早就看到,这些菜名真是闻所未问,那个好吃啊,那个新鲜啊,哪个刺激啊~~~~~~~托昆帮的福,真让我大快朵颐!

金马碧鸡坊 . 护国起义纪念碑

8.23日上午我们从丽江、大理一夜火车又回到昆明,中午由老同学请客吃的是云南腾冲风味的饭菜,非常好吃,暂时不提了,嘴馋者自己去吧。 下午游览了著名的世博园,感觉相当不错,据说正是这世博会的召开使昆明的发展提前了5—10年。到昆明的人无不去观光,关于这方面的文字记载也太多了,就不浪费笔墨。

下午5:30左右,世博园出来,虽然已经走的很累,但对我这野猫子来说晚上大好时光不利用实在可惜,征求女儿意见,也同意吃饭休息后还能继续走。便给孙伟拨个电话,请教市内有那些地方值得一看,孙伟说:还要看?嘉木你就真的不累啊?我忙说:不累,还行!孙伟说,那就去金马碧鸡坊吧!又说:要不要我陪你们去转转?我也不管人家孙伟累不累,厚着脸皮说:那好啊!最后约定7:00以后在金马碧鸡坊见面。

我和女儿决定就到金马碧鸡坊附近找个地方随便吃点啥。路上出租车司机告诉我们那是昆明的标志性建筑,有些历史了。 到金马碧鸡坊面前下车一看,正是夕阳西下时,白云、蓝天夕阳与金碧辉煌的金马碧鸡两座门坊交相辉映,华美壮观,令人赞叹! 说来昆明对我们真是优待,我们一到就刚好雨过天晴,看金马鹿老地的帖子,我们前脚走,后脚就下雨,神了! 听说金马碧鸡坊就是要在夕阳下观赏,正好这旁边就有一个规模不小的米线餐馆,又正好餐馆外有一廊可以就坐一边吃米线一边欣赏渐渐下落的夕阳和夕阳之下越来越有神秘美感的金马碧鸡坊。我和女儿便在这里享受美食美景观看行人过客等候孙伟到来,真是赛神仙啊!

关于金马碧鸡坊资料上这样记载: “昆明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远在三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随着历史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昆明留下许多文物古迹和人文景观,其中,金马碧鸡坊就是著名一景。该坊始建于明朝宣德年间,至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金马壁鸡坊历史悠久,民族特色突出,被誉为昆明的象征。

金马碧鸡坊位于昆明金碧路中段的金马、碧鸡坊,始建于明朝宣德年间,历史上曾有“金碧交辉”之说。高12米,宽18米,具有昆明民俗特色,雕梁画栋,精美绝伦,东坊临金马山而名为金马坊,西坊靠壁鸡山而名为碧鸡坊。北与纪念赛典赤的“忠爱坊”相配,合称“品字三”,成为昆明闹市胜景;南与建于南诏的东西寺塔相映,显示了昆明古老的文明。

金马碧鸡坊的独特之处,在于某个特定的时候,会出现“金碧交辉”的奇景。就是有那么一天,太阳将落未落,金色的余辉从西边照射碧鸡坊,它的倒影投到东面街上;同时,月亮则刚从东方升起,银色的光芒照射金马坊,将它的倒影投到西边街面上;两个牌坊的影子,渐移渐近,最后互相交接。这就是“金碧交辉”。相传,清道光年间有一年,中秋之日恰逢秋分。晴空一碧,万里无云。傍晚,许多群众在三市街口等待,到时,果真两坊影子见于街面,不一会靠拢相交,至此,日落月升,交辉奇景逐步消失。但是,这组宏伟壮丽而又奇特的建筑,在问世以后的五百六十多年里,曾于一六五七年、一八五七年和一九六六年三次被毁。文革结束后,昆明市民纷纷呼吁重建金马、碧鸡坊,并于一九八八年为重建两坊捐赠了二百八十万元人民币。 据说,由于地球、月亮、太阳运转的角度关系,这样的奇景,要60年才能出现一次。而这种奇景的设计,反映了古代云南各族人民把数学、天文学和建筑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高度智能。秀丽的滇池之滨,奔腾奋进的金马、象征吉祥如意的碧鸡将在云南人民的心灵中闪射出新的光辉。” 我们虽然没看到金碧交辉时,却也充分领略了夕阳照耀下金马碧鸡坊的壮丽风采,可惜只带了个傻瓜相机,也没有滤色镜把这壮丽景观真实的记录下来。

孙伟来了后带我们在这广场前前后后转了一圈,也用傻瓜相机拍了几张照片,回家后拿给我老爸看到,先是很兴奋地叫了声:金马碧鸡坊!让我仔细看看!带着老花眼镜细细看过后很失望的说:可惜,这金马、碧鸡四个字变了,以前多好的字啊!没有了。这是后话。

在金马坊前广场角上有拉琴买唱的,孙伟开玩笑说:嘉木看见了吗,我以后下岗后的位置都找好了。他指指碧鸡坊那边对称的位置说:也来拉琴卖唱。大家一阵笑,笑过心里竟有点心酸。

经孙伟带着一路指点我们看见了“忠爱坊”,再朝护国纪念碑走去,到那里天已经黑了,孙伟为我们介绍了月光下的象一把利剑直刺如云霄的护国起义纪念碑,这是为了纪念当年蔡锷将军讨袁护国起义而建的。旁边的两道铁门,据说是当时云南省政府的大门,有意思的是它的铸造的图案是仿照云南地方特色的木门做的,上边还有窗格。马路对面是护国桥,具说当年蔡锷将军带领起义部队就是从这里出发,从桥上走过,而桥面和街面在一平面,下面的河早已干涸,被填平,是这几年扩路时去掉周围建筑才发现被保护起来的。

关于这段历史有这样记载: 蔡锷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邵阳人。出身于清贫的农村家庭。近代杰出的军事家和爱国主义者。他的少年时代是在邵阳度过的,然而其政治生涯中最主要的活动是在云南进行的。他领导了云南重九起义和护国起义,被称为“讨袁名将”、“护国军神”,在人们心目中享有极高的威望。 1911年,蔡锷调任云南新军第19镇37协协统(旅长)……二次革命爆发时,奉袁世凯之命派兵入川围剿宣布独立的川军第五师师长熊克武,但未参战。末后,被袁调到北京,授以陆军部编译处副总裁、全国经界局督办等虚衔,暗中却受到监视。1915年,袁世凯酝酿复辟称帝,他伪装意志消沉,混迹于妓院,麻痹袁世凯,随后摆脱袁的 特务的监视,经天津赴日本,再经香港、安南(今越南)海防,回到云南。12月 25日,和云南将军唐继尧等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 发动讨袁的护国战争。蔡任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1916年1月,蔡锷率领护国第一军主力,由昆明出发攻占川南叙州、泸州一带。川军第二师师长刘存厚在纳溪起义响应,护国军声威大振。袁世凯闻警派遣曹锟所部的北洋军进行反扑。二、三月间,护国军在装备缺、给养差的情况下,与数倍与己的北洋军激战于泸州之南。这是中国内战史上著名的恶战,纳溪三次易手,叙州得而复失。在护国军处境十分困难之时,广西宣布独立,蔡抓住有利时机,于3月17日发动总反攻,连占江安、南溪等地,重夺纳溪,直插北洋军第七师师长张敬尧的大本营泸州,迫使他请求停战议和。护国战争促进了反袁斗争形势的发展,四川前线停战后,各地纷纷独立,袁世凯众叛亲离,被迫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6月6日惊恨而死。”

离开昆明的那天早晨,我带着女儿浴着朝阳再次瞻仰了护国纪念碑和护国桥,补牌了几张照片。 望着利剑状的纪念碑好象看到当年蔡锷将军扬眉剑出鞘的英姿,走在护国桥上似乎听见当年一代为理想而战的护国将士们铿锵脚步声,往事如烟……很遗憾的是,当时我们因为同时走了几个地方,来时有些转向,问了好几个昆明人:护国起义纪念碑怎么走,遇到的却是迷惑的眼神和一声“不知道”的回答,历史,就这样容易被人遗忘吗?

翠湖夜色 . 帮主老地

在护国桥边,我们已经走得是疲疲塌塌,孙伟说:我看你们是走不动了,带你们去一个地方吧。然后给老地打电话,其实老地家就在金马碧鸡坊旁边,开始和他联系时他有事走不开。这时听着孙伟用昆明话在说:地主啊!我现在准备带嘉木她们ke(去)翠湖公园喝茶,就是上次请三叶虫吃饭那里,你晓得嘛?我们先ke,在那里等你哈!让人忍俊不禁。 特别是可可每次听见孙伟叫:地主啊!就忍不住直笑,孙伟还解释,等他来了你就知道了,他是不是象地主。

我们到了翠湖边上,在临湖的露天茶座的一角坐下,要来一壶菊花茶,还有爆米花和配有几种小点。遥望翠湖柳堤,月色、彩灯、树影倒映湖中,影影绰绰,鳞波点点,那光、那色、那景,夜色迷幻中韵味无穷。 孙伟对景大发感叹:看见没有,虽然是光影,颜色的效果,同样也能感觉到韵律,韵律感!确实是这样,同感。 可惜我们没有时间看到翠湖白天的景色了,有文介绍: “翠湖公园在昆明城西南,是市内群众举步及至的游览佳地。园中两道长堤相互绵亘,分湖为四,堤畔遍植柳树,湖内多种荷花,“翠堤春晓”为昆明一景。园内碧波涟漪,杨柳拖青,雕梁画栋,姹紫嫣红,给人以清新秀丽、怡静幽雅之感。翠湖面积21.6公顷,其中水面15公顷,是一个以水体为主的古典建筑园林。翠湖公园由水月轩、西南岛、金鱼岛、海心亭、观鱼楼、九龙池等景点组成。 1985年,西北利亚海鸥不知何故飞临翠湖与人为友,从此年年必至,年复一年,至今已有15年光景。在高原的闹市中心,这一群从天而降的精灵,给昆明带来了生气,也给翠湖平添了奇景。“ 海鸥没看到,因为季节不对。但坐在那里,却能看到有野鸭子呼的一下从天上射入湖中,一会儿又有自湖中呼的一下飞进夜空不知去向,仔细一看,水中还有数只悠闲的游着。 据后来老地介绍说就在几年前开始不知哪里飞来一只野母鸭在翠湖一处下了一窝蛋孵在那里,被人发现后成了新闻。好客的昆明人仔细的把它保护起来,还有媒体追踪报道,直到小野鸭孵出来,一代代繁殖至今已形成一野鸭群。 看来这些年昆明的生态环境确实得到很大改善,才有这些人类的朋友放心客居此地。

正说话间,老地踏着四平八稳的步子来了,孙伟忙对可可说:看,地主来了,快点想象一下,就他这样,带上瓜皮帽,穿上一件中式大褂,再拿上个烟斗,象地主不?就是一个标准的地主模样嘛! 经他这一说,再看地主长团脸,笑咪咪,很有福气的样子,如果加上孙伟描述的包装,果然象!哈哈~~~~~~

几人在这里正笑,地主走近来,握手、招呼、寒暄、就坐。这里叫可可叫他声“老地伯伯”大家又笑,又想起上次叫金马鹿是“金伯伯”,哈哈~~~~~~~~

老地主成都见过一次,和善、稳重、说话不紧不慢的,很有帮主风度。还有他自己说话时,和听人说话是总是面带微笑,这微笑就是那享誉全球的昆帮“蒙”式微笑。

在网上第一次接触老地主是我刚进老三届发帖,因为“老马”,老打错字,有人就说,嘉木小心,老地主有戒尺准备着打人,你刚来,他还客气,再有几次就得挨打!越说我越错,只好自己先叫:地主饶命!这时斑竹老地主出来了,彬彬有理地跟一帖:嘉木请进,有要事商量。进去一看:最近戒尺用完,能否给点好木料做戒尺用?赶紧回帖:岷江里漂着很多,请自己去捞。

因为地主幽默,平易近人,有时在聊天室也开开玩笑,也就熟了。 老地主的文章,印象最深的是:《无谓的牺牲—知青在缅甸。》让我们有机会较详细、真实的了解了一段知青史上鲜为人知的历史。 有姐姐告诉过我,老地主也是知青网有名的才子。到华知老地文集遛过,有记实,随笔、散文、议论,看起来文笔幽默、风趣如其人。但仔细读觉得老地有思想且感情丰富,还有一点用俺北方话说是:其实心思较重。这只是我个人的感觉吧。

坐在翠湖边上,老地和孙伟不约而同的想起自己的童年少年时代的家都在这附近,孙伟的琴就是每天在翠湖公园练成的。而老地说:这附近几条街没有不认识我的!原来这样稳重有涵养的老地主小时侯竟然是个小痞子王(可能形容有些夸张),厉害极了,没人敢惹他!真看不出来,难怪这从小就是小地主!

不知不觉说到文革,老地主在我和孙伟面前摆起老资格,说:那时你们才多大?知道个什么啊!便滔滔不绝的将起他了解的文革和他的经历来。没料到第二天FB下半场时,天心大姐发言了:文革?你知道什么啊!你初中的小毛孩子在小学的小毛孩面前逞能!说实话吧,我们这帮高中生那时也都是跟在大学生后边瞎嚷嚷,自己还没搞清楚啥就都成了替罪羊被赶到乡下去了。 往事不堪回首……而现在呢?情况也不乐观。知青中的大多数人都活得很艰难。

FB下半场时老地说了他上半场没来的原因不仅因为身体不好,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心情不好,因为一位老知青战友因事故突然去世。这故事天心大姐已经做了详细记述,这里就不多说。只依稀记得老地主当时神色凝重,谈到:到那位战友家里去看看,一家人挤在20多平方的房子里,一贫如洗,家里还有个上中学的孩子和没有工作的老婆,不知道以后日子该怎么过……大家去看看,能帮点就帮点,也解决不了多少问题。那人工作的厂子快垮了,那里还有许多这样的家庭……看到他们,我自己虽然过得也不富裕,但觉得该满足了。

到后来,大家开始讨论要在网上为云南知青做点事……有心人天心大姐后来把老地讲的事详细的记录下来帖到论坛,引起众多老三届网友的关注。 这就是这一代人啊,忍辱负重一辈子,而责任、使命感总是驱使着他们想做点什么。理想主义一直在他们的心中和行动中,后来人常常嘲笑这代人的执着,可是我们知道,这是一种真诚的执着,令人敬佩的执着。这就是曾经知青的一代人!

天下奇观.九乡溶洞

九乡溶洞是昆明一大奇观,也是天下一大奇观。游览石林和九乡溶洞是我们去大理前一天。 游览完石林回来的路上我们特意绕到九乡,是因为几位从昆明回来的朋友介绍说这是一定要去的地方。

地上石林,地下九乡,尽管这里没有石林有名,但比石林还值得看,是因为这里的奇异会让你感到震撼。身入其境,果然如此,不知该用什么词来形容,险、幽、雄、奇、叹为观止!

九乡位于昆明宜良县九乡彝族回族乡,离宜良县城40公里远,以溶洞著称,已经发现大大小小的各类溶洞一百多个,新的还在不断的在发现,目前基本上被公认为全国最大的溶洞群之一。现在已经开发出来给游人参观的主要景点有荫翠峡、惊魂峡、古河洞、神女宫、雄狮厅、双飞瀑(雌雄瀑)、神田、彝家寨、蝙蝠洞、倒石林等等。

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从惊魂峡起到双飞瀑(雌雄瀑),峻峡峭壁间一条气势磅礴的古河奔腾而下,在震耳的咆哮声中穿过长长的洞穴最后形成银珠飞溅、激情四溢又情缠意绵雌雄双飞瀑布高高跌落下来,而这雄伟壮观惊心动魄的过程从头至尾都在深山峡谷的地底下进行着。 我想从天上俯瞰下来,这里的高山群峰可能就象一位沉稳的巨人,谁也不知他的心中蕴藏着这样的激情,竟能掀起这样的惊涛骇浪。

然而,就在雌雄瀑布一过,洞穴豁然开阔,竟然是一片如梯田般从高到底的层层叠叠的五彩水池,水流到了这里是缓缓绵绵静默无声的漫过一个个水池从高往底流去,这便是称为神来之笔的洞中神田。 这让人联想到一对恋人经过如火如荼的热恋终成眷属而开始了平静而温馨的家庭的生活。
再往后走有溶洞的常见景观钟乳石形成的雄师厅,蝙蝠洞、倒石林,时而开阔,时而狭窄,时而平坦、时而陡峭,其中雄师厅的奇异在于宽阔如大会堂的大厅的顶部是一巨大平坦无缝的整石,洞口居然一个矗立着一只高大的张着大口的神形皆备的天然岩石雄狮。 从深暗幽险的蝙蝠洞出来,感觉好象刚刚听过一场激情澎湃的交响乐章,震撼,兴奋的心情久久难已平息。

不由得感叹:昆明有这样的奇异山水,难怪能有象聂耳这样的天才音乐家啊! 因为洞中光线太暗,又没有专业相机,拍的照片效果都不好。只好在网上下图让大家一饱眼福了。

西山聂耳墓

8.24日上午我们去了昆明西山。 “昆明西山森林公园濒临滇池西岸,距昆明市中心15公里。西山又称碧鸡山。北起碧鸡关,南达灰湾,由碧鸡山、华亭山、太华山、太平山、罗汉山等山峰组成,由北向南逶迤升高,海拔约2507.2米,最高的罗汉山高出滇池水面约620多米。 西山森林公园峰峦起伏,林木苍翠,百鸟争鸣,涧堑流泉,云蒸霞蔚。 远眺西山群峰,既象一尊庞大的睡佛,又似一个仰卧的少女,所以,西山称为“卧佛山”,昆明人又称她为“睡美人”……

明嘉靖年间谪滇诗人杨慎在《云南山川志》中赞美西山“苍崖万丈,绿水千寻,月印澄波,云横绝顶,滇中一佳境也。” 琉璃飞檐,雕梁画栋的华亭寺、太华寺、三清阁等古刹殿宇,掩映于碧鸡山茂林修竹深处。……
清人李堂阶题西山联:“南浦绿波西山气爽;春风落日秋水长天。” 西山还是佛教、道教胜地。” 游西山我主要觉得站在西山龙门遥望五百里滇池,天水一色美不胜收。另外西山同样具有云南特色:包容。不象其它名山如峨嵋、嵩山为佛教名山,青城、武当称道教胜地,佛道分得很清楚,而西山却是容佛道于一山。

在西山脚,我们瞻仰了人民音乐家聂耳墓。 聂耳墓在太华寺与三清阁之间,有一片缓坡,松柏森森。他的墓地呈琴状,主体为琴盘,墓穴琴颈,道上七个花台,呈琴品状,象征着七个音阶;道上的24级石阶,示意着他仅活了24岁。琴盘顶部,七块晶莹的墨石上,分两行横书“人民音乐家 聂耳墓”。墓地设计新颖,构思精巧,既富于特点,又显得庄严大方 .
聂耳1912年生于云南昆明玉溪一个清寒医家,自幼喜爱音乐,能奏多种乐器。 1935年,取道日本赴苏联。不幸于7月17日在日本神奈川县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溺水逝世。 聂耳创作的歌曲有《义勇军进行曲》、《前进歌》、《毕业歌》、《开路先锋》、《码头工人歌》、《新的女性》等30余首。 其中,《义勇军进行曲》于1949年9月27日,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郭沫若题《聂耳墓碑文》写道:“闻其声者莫不油然而兴爱国之思,庄然而宏志士之气,毅然而同趣于共同之鹄的。聂耳乎巍巍然,其与国歌并寿而永垂不朽。” 聂耳原葬在高至华亭寺之间公路西侧上方,有徐嘉瑞撰写的碑文。1954年,人民政府进行培修时,由郭沫若重撰碑文。1980年,重建新墓,同年5月13日,迁葬于此。

在墓旁,有聂耳纪念馆,里边有聂耳生前许多照片、创作手迹资料。看到天才音乐家才24岁就不幸遇难,感情丰富的小女可可不禁热泪盈眶,叹息不已。 在目前方松柏林中有聂耳塑像,一30多岁音乐人请我为他在像前拍照后面对塑像,仆地叩头多次,最后头仆地久跪不起,让人为之动容。
离开西山去了大观公园参观了著名的大观楼和大观楼长联,关于大观长联从古到近有许多文章,这里就不费笔墨了。

只是想起上大学时我班一帮小三届男生觉得自己和老三届比显得知识贫乏见识浅薄,于是便掀起一个背诵唐诗宋词,通读中外名著的热潮。还到处显摆,有老三届大哥推荐大观长联让他们背,那几天只见这一帮理科男生人手一份手抄长联,在课件间背得摇头晃脑。还有殷勤者帮我抄了一份送给我让一起背,真是好笑极了。

永垂青史的西南联大

在这近百年的中国教育史上有这样一所大学,在战乱的颠簸流离中,在最简陋的校舍里,在最艰苦的条件下,集中了有史以来人数最多最优秀的师资,培养出一批本世纪最优秀的学生,创造了国际百年教育史上的奇迹!这就是永垂青史的西南联大。

作为大学教师和在大学校园生长的我,来昆明前就计划无论如何要抽时间去看看传奇般的西南联大旧址。 头天孙伟告诉我从大观公园回宾馆的路上就经过原西南联大旧址,现在的云南师大,所以我们在下午3点半匆匆赶回特意去寻找那旧址。

在云南师大的一角我们看到了仅剩的一幢曾经是联大校舍的简陋老平房。 上边有一个牌子,写着“西南联大旧址”。 据说,以前西南联大校舍就是由数座这样的平房组成。 历史资料记载: 1938年至1964年,迫于日本侵华战争,中国三所著名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昆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使一大批中国文化科学精英得以保存。

西南联大由北大、清华、南开三校校长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为常务委员,共主校务;杨振声为秘书主任。 1938年5月4日,西南联大正式上课,分理、工、文、法、师范五学院,共26个系,2个专修科,1个 先修班;学生总数3000人。 联大教授中多为一代宗师和文坛泰斗。

搞社会科学的有闻一多、朱自清、陈寅恪、杨振声、 罗常培、冯友兰、王力、罗庸、向达、陈达、潘光旦、叶公超、 朱光潜、汤用彤、陈序经、吴晗、吴达元、金岳林、陈岱孙、张奚若、钱钟书、刘文典、冯文潜、赵 抟、费孝通、沈从文、 冯至、郑天挺、卞之琳、任继愈、李广田、游国恩、柳无忌、 陈福田、陈梦家、余冠英、张荫麟等,都是我国文坛的著名学者。

从事自科学的有吴有训、周培源、叶企孙、施嘉炀、饶毓泰、华罗庚、江泽涵、杨武之、陈省身、赵访熊、赵忠尧、 赵九章、吴大猷、王竹溪、许宝禄、郑华炽、言毅、刘仙洲、 张文裕、任之恭、杨石先、袁复礼、曾昭抡、李继侗、孙云铸、 庄前鼎、周荫阿、黄子卿、马仁俊、吴韫珍、杜增瑞、沈同、 李辑祥、赵友民、张子高、谢子山、牛满江、黄昆、杨钟健、吴征镒、朱德祥等。

其中,吴有训早在1924年便与美国康普顿 教授合作,证实了近代物理学中有名的康普顿——吴有训效应,使之进一步证实了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导致了近代量子物理 学的诞生和发展。是我国近代物理学杰出的奠基人之一。

而赵忠尧在20年代末、30年代初便发现硬功夫射线在重元素中的反常吸收现象,成为发现正电子的先驱。赵九章是我国最早的《动力气象》讲义的撰写者。任之恭在联大领导清华无线电研究所最早制成国产的电子管等器件。

黄子卿是我国物理化学界的开山元老之一。他早在30年代便测得了当时最精确的水的三相点为0、00981C,为热力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标准数据,受到科学界的重视。1954年的国际温标会议还再次确认黄子卿测定的数据,并以此为标准确定绝对零度为-273、15C。

杰出的数学家华罗庚在联大任课之余,潜心完成专著《堆垒素数论》,并开展了矩阵几何和多复变函数的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数学界的骄子陈省身“独步遥登百丈大楼”的研究工作也是在联大开始的。

联大短短8年间共培养了2522名毕业生:加上投笔从戎以及各种原因中途辍学者,进联大受过教育的学生共达8000余人。其中不少人成为了蜚声中外的第一流科学家,如杨振宁和李政道,他俩因“宇称不守恒定律”,1959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奖。还有为我国的核武器发展呕心沥血,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两弹元勋邓稼先,著名化学家唐敖庆,著名力学家、地球动力学家王仁,著名物理学家严志达,创立了气象学家叶笃正,著名物理学家朱光亚……

又如著名航空动力学家和工程物理学家吴仲华,创立了享誉中外的吴氏通用理论------叶片机械三元流动理论。这一理论为国际所公认,并被现代航空学广泛采用。当今中国科学院的400名学部委员中,就有联大师生128名。

另据台湾《学府纪要》记载,台湾拥有8位国际第一流的工程师,其中竟有7位是毕业于西南联大的。联大学生中许多后来都成为国家栋梁以及各条战线的重要骨干。还有更多的联大师生奋斗在我国教育战线上,为培养新一代英才而作出了难以估价的贡献。

全国震惊的“一二.一”惨案中,联大师一更是英勇斗争,横眉冷对反动派的血腥镇压。潘琰、李鲁连等四烈士用鲜血唤起了更多的民众。 国民党反动派乘三校北返之际,又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李闻惨案”。李公朴先被暗杀,闻一多拍案而起,作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特务又将罪恶的子弹射向了他。闻一多的死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为联大的历史写下了最精彩的绝笔。

联大融汇了北大的 “民主自由”之风,清华的“严谨求实之风”和南开的“活泼 创新”之风,弘扬了三校的科学与民主的优良传统。它留给人们的不仅仅是辉煌的历史还有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联大校址对面就是“121烈士墓和纪念碑”,在云南师大校园里还有闻一多烈士雕像和西南联大校训。

重温西南联大的历史给后人带来许多启示,让我们反思现在的教育。 西南联大的精神应该在我们的孩子身上弘扬。这也是为什么我带女儿旅游不仅仅是游山玩水,亦看重在文化旅游的原因。

下午五点半,昆帮众人集合去北门餐饮一条街继续FB下半场。

FB下半场 余兴未尽 米轨. 福林堂. 胜利堂

8.24的FB下半场到场的人有老地、孙伟、金马鹿、天心、亚林、老山。其中天心的妹妹亚林和老山是第一次见面,晨曦姐姐还在外没回昆明,在聚会时通了电话,笛韵有应酬,松云姐又在值班。好在上半场结束时见到松云姐姐一面,还请她尝到了成都特产的水蜜桃,也算不遗憾了。

下半场的当夜快手金马鹿就做了详细的新闻报导,这里就不多说。 只说说大家对我已经去了那些地方和漏掉那些地方特别关心,七嘴八舌的告诉我还有哪哪哪我必须去,不去可惜了等等,直说得我恨不能就在那里一直呆下去,可惜我26号就要上班了,不得不走。 饭前饭后这段时间,大家是陪着我压马路,一路上指指点点让我目不暇接。

其间,有卖菌子的小贩很有意思,一小口袋一小口袋的各种菌子摆了一排,大家抢着告诉我这些菌子各叫何名,那些是我们FB吃过的,不过我始终没搞清楚,但好在留下照片可考证。

另外,一到“腐败”一条街,首先映入大伙眼帘的就是:胖鱼头,买鱼头、吃鱼头、送鱼头几个字,还有橱窗里摆着的巨大鱼头,又让大家想起小辣椒由于的另一个名字:胖鱼头,引起一阵好笑。

在路上,金马鹿和孙伟指着一条横过马路的窄铁轨告诉我说,这就是法国人当年修的通往越南的小火车轨道,叫做米轨。

原来这就是“云南十八怪,火车没有汽车快”中的中国铁路的老祖宗滇越铁路,因为这条铁路,云南成为我国第一个拥有国际列车的省份。所以也有说法:“云南十八怪,火车不通国内通国外”。

有资料记载: 滇越铁路1901年开工,1910年竣工,历时9年。昆明至海防全线总长854公里。其中:云南境内(昆明至河口)465公里;越南境内(老街到海防)389公里。工程耗资:158466888法郎。筑路工人:6.4万余。滇越铁路迄今已近百年,在这条百年老路上,列车至今仍在隆隆前行,从河口的中越铁路大桥往南行,一路呼啸,一天一夜可直抵越南民主共和国的港口城市海防。

若干年前,我国以铁路和外国直接交通的地方并不多,在北方仅有中俄铁路,而在整个大西南,就只有这条滇越铁路了。

滇越铁路是法国人投巨资修筑的一项浩大工程。这条代表本世纪初铁路工程技术最高水平的铁路,在云南境内的465公里路段,有百分之八十在险恶的崇山绝岭间穿行,坡度大,落差大,从海拔2000多米至912米,有隧道150个,有桥173座,桥梁隧道工程在当时举世无双。其中河口的人字桥工程,在两座绝壁这间以"人"形横空飞架,不用一根支撑墩,令人叹为观止,至今仍在中外铁路工程教科书中列为典范。 滇越铁路的双轨之间的距离为1公尺,俗称"米轨",所用机车与车厢均为法国和德国制造称为"中火车"。 另外"个旧-碧色寨-石屏"的寸轨火车,云南人称之为"小火车"。 "小火车"的铁路是修一条从个旧直抵蒙自碧色寨的铁路,后又处长至石屏县。轨距仅为6公寸,俗称"寸轨"。"中火车"和"小火车","米轨"与"寸轨",两种轨距的铁轨纵横在滇南的绝岭河谷间,穿行于矿山和田畴,连接起城市与乡村,使得滇南在本世纪上半叶就已享受到铁路带来的文明成果,并率先成为云南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据金马鹿说他就曾经乘过寸轨小火车。
第二天的火车是中午一点,我准备早点起床再去转转。大家建议了好几个地方,但时间确实不够,所以先去看了天心强力推荐的百年老字号中药铺“福林堂”。

福林堂始创于清朝咸丰丁已年(1857年),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是云南现存最古老的药店。创始人李玉卿,前清时期随父李德由湖北黄岗到云南。因深谙医道,便在光华街创立了这个药店,并效法三国董奉,为穷苦百姓治病不收诊费,只要求重病愈者在后堂植杏树三棵,轻者一棵,时间一长,逐成杏林,故药店取名"福林堂",意在"福泽杏林"。李氏几代行医卖药,传自李玉卿次子李复初时(民国初年),由于精通医术,为人豪爽,古道热肠,精明强干,经营有方,服务真诚,童叟无欺,药品上乘,疗效实在,其高明的艺术和崇高的医德而广得赞誉。”

天心大姐说福林堂有一首诗,是中药谜语,我去她家偷了来帖这里让大家看看:  “刚逢半夏雨连桥 是日当归路隔遥 雨邑蒙花香续断 风敲淡竹叶飘消 留行共酌菖蒲酒 活乐似火紫苑萧 只实思君怀远志 小回一舍路迢迢 ”

而后匆匆去瞻仰了昆明胜利堂,那里有座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自鸦片战争以来国为民捐躯的烈士。最后又回到护国起义纪念碑前,这次的云南旅行就告结束了。

美猴王孙伟.尾声

在火车启动,缓缓驶出昆明时,我接通了孙伟的电话,对他说一声再见,并衷心致谢。 写到这里还真不知道写什么了,因为整个游记里到处都写有孙伟,已经都写的差不多了,可是想着猴哥天天在那里敦促着我写,不就是为了看他压轴这一下吗?再说了,我从来懒散,游过不少地方,没有一次好好写过这样长的游记,即使写,也常常开个头,或者写一半就算了,这次,有猴哥笛韵等人在等着,有许多jjgg的催着,才赶着写了这么多,怎么着也不能虎头蛇尾。

认识孙伟时间不长,开始是因为云南知青边陲巡回演出的记实文章,知道了昆明有一知青音乐家孙伟。有一次老三届论坛里还帖了孙伟拉琴的一张照片。聊天室里看到孙伟,便和他打了声招呼,告诉他说:看见了你拉琴的照片。没料到孙伟说:是那张没穿袜子的吗?我说:袜子?这倒没注意。孙伟更正道:严格说来是一只脚穿了一只脚没穿,偏偏就只拍到那只没穿袜子的脚。这一更正让我好笑。这时有人就把那照片传进了聊天室,一看孙伟真是一只脚光脚穿着皮鞋,另一只脚给切去了,这一下非对称效果便没了。我问他:怎么会穿一只袜子?他说:走的太急,另一只找不到了,就将就穿了一只。我问:后来找到了吗?他说:找到了,在橱柜里!哈哈~~~~~~~真让我笑翻了!

这样在聊天室里便熟悉了,印象里孙伟特别贫,在聊天室我们老打架,常常挥着木棒打过去打过来的。后来老地说,等嘉木来昆明你们比试比试,网下武斗谁厉害。还故意把嘉木形容成膀大腰圆,孙伟说:这不成了孙二娘了吗?

有一天读到了孙伟的一篇文章《聆听草原》,他对音乐的理解和诠释是那样的深刻而又美妙,充满激情而又有厚重,读起来让人完全融入其中。其时,好象伴随着时而激烈时而舒缓、时而高昂时而低沉的音乐和一幅幅描绘大草原的美丽画面,使自己情不自禁地跟随着作者的情感热血奔腾、热泪盈眶,让人有一种强烈的想回归大自然的愿望,最后很自然的引人进入那天人合一的境界。

后来读孙伟的《青春咏叹》序曲“岁月如歌”和尾声“以知青的名义”都能感受到那种强烈的震撼,同时也能感受到将音乐和画面和谐的融于文字思想之中是孙伟独有的风格。

孙伟的文是那种让人读了一次还想读二次、三次,每读一次都能有新的体验的文章,感染力极强。 孙伟其人,正如他自己所描述,不是太修边幅。看起来黑黑瘦瘦小小,但两眼炯炯,特别有神,而且孙伟说话时面部表情特别丰富,甚至手脚全身都在做辅助运动,加上话语幽默诙谐,活脱脱一孙悟空! 看到孙伟就觉得他是那种生命力特别强的人,他身躯瘦小却激情四射、才华横溢。他不仅文好,琴好,还是乒乓球国家二级教练。我开玩笑说孙伟是能量集中,就象原子核,原子的能量几乎都集中在小小的核中,要不原子弹怎么有这样大的威力?大家都笑起来,孙伟说:哎呀!我晕!

孙伟是那种能给人带来欢乐的人。他很率真,喜怒哀乐言于表,高兴了,他会大声说:我今天高兴!而且走路都在哼歌,情绪不好时,他会很没劲地说:今天我心情不好;他清高,希望尽量避开社会上的许多污浊的东西,甚至不会保护自己,我想可能因为如此他生活得一直坎坷;他真诚待人,你能感觉得到他的为人处世毫无虚假做作,心地澄澈善良。

听孙伟讲故事是要笑疼肚子的,记得那天晚上在笛韵书屋孙伟给我、笛韵和迟来的松云姐讲他在当知青时,赶集买煮鸡蛋,那卖蛋的彝族老乡一边讨价还价,一边让他等等,说等我挪个地方,结果挪出来的地上有一滩热腾腾的屎,原来在讨价还价期间这老乡在圆圆的铺地的白折裙摆遮掩下就地解决了大便,一边说着他还一边比画着,把大家笑得直不起腰来,正吃桃子的松云姐还好没呛着。

记得在一本书上看到《礼记》中的一句话:“乐者,德之华也。”说音乐能使人泯去机心,化除争斗,不机不诈,不争不斗,灵府便平静如镜,人就快乐而少忧。云南地灵人杰,孙伟又如此热爱音乐,所以便造就出这样一风格独特的可爱的美猴王来。

昆明之行结束了,我的《昆明记实》也在这里结束了。再次谢谢热情的昆帮朋友们,我想念你们! 这里借用孙伟《聆听草原》的结尾作为本文的结尾:“当我终于不再问自己:你是谁的时候,我十分地庆幸我是‘边缘人’,我的心中还保有那片绿野的辽阔,我还有肉体的能力心灵的余容,去触及自然的脉搏感受造化的神功倾听人性的欢歌……云蒸霞蔚、春风化雨,一种新的创造性的人生精神随着浓浓绿意向我吹拂……”

2002/9/15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