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标志城 作者:wenjunq


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栏目最近组织了一次“PK”,把支持与反对山东济宁府搞“中华文化标志城”的人们弄到一起辩论,挺热闹。

这件事情已经筹划了许多年,直至今年3月1日山东省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委员会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面向全球公开征集中华文化标志城创意规划方案,此事始公诸于世。受聘为标志城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2004年曾经做过一次预算,数目是300亿元人民币。但许嘉璐也认为,那次预算并不科学,因为当时和现在的物价指数都不一样,他肯定地说:“300亿不够。”接着,在3月9日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政协主席孙淑义作了一篇题为《推进中华文化标志城建设,打造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发言。发言中阐述了建设该城的目的:“本世纪初,由中央和地方有关领导、69位‘两院’院士及社会各界有识之士联合发起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的倡议,以集中展示丰富多彩、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文化……打造体现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形成的核心价值观、核心精神理念和核心道德信仰的东方文化圣城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然而此事立即引发争议。据出席“一虎一席谈”的全国政协委员介绍,当时已是上交提案的最后一天,在众多委员的强烈要求下,会议批准延期一日,结果,以国家文物局世界遗产委员会副组长安家瑶为首的115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反对建立这座劳民伤财的“标志性建筑”。我们又知道,济宁市张市长告诉记者:“允许有争议,但标志城肯定要建。”据做规法方案的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对《新民周刊》记者贺莉丹说:“市长说‘不批准也要建’”。不难看出我们这个官僚体制内的人物所具有的那种傲慢,以及“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的脾气。葛教授在《一虎一席谈》现场展示了一本“文件资料集”,但上有“机密”二字,不准看。据葛教授介绍,这个项目是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批示了的,否则他不会参与做规划方案。既然“机密”,不知葛教授带到现场展示它有何用意,从他以“最高领导”打压提出异议的年轻人的口气看,大概想以此震慑不同意见。我们不知道,既然百余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这件事,丝毫不能影响一位地级市市长,反倒让人家当头泼了盆冷水,全国政协这个机构,到底能参多少政,委实令人怀疑。我们似乎应该明白为什么西方那一套民主体制不能照搬来中国了,因为按照那一套体制,官府做这类财政耗资巨大的事情都必须经过议会批准才行。而议会又是民意表达机构,有时甚至连民间也得卷入讨论,远不如我们的体制来得爽快,我们的长官可以随心所欲地集中财力物力,做他们想做的事情。

所谓“中华文化”,从来就没有一个定论,一位参与了论证的全过程并推动了该项目进程的专家告诉记者:山东省这个项目“盲目拔高中华文化标志城的地位和意义。‘东方文化圣城’和‘文化副都’的概念,十分虚妄,不利于中华民族文化多元一体化的和谐。”应该说是切中时弊的。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证明,中国的文化本来就是多元的,是由众多不同的族裔文化构成的。即使是汉文化,它也是由诸多不同方面组合而成的,山东济宁不过是儒家文化发祥者孔子、孟子故里,在孔孟故里建造“中华文化标志城”,此举本身就彰显着要把孔孟之道打造成“中华文化标志”的意图。参与争辩的当地一所大学教授明白无误地宣称:中华文化的惟一代表人物只有孔子。

众所周知,即便从汉武帝时“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孔孟之道统治中国文化已经两千一百多年了,一直把中国折腾到“落后挨打”的地步。连李鸿章都知道:“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强久矣,何待今日?”试想,当初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乃至南巡讲话,都没提及孔子或者儒学,只讲改革开放。大家都把孔子和儒学忘记了,中国这才取得巨大的经济增长,有了现在这样的成就。所谓“饱暖思淫欲”,日子过得好了,孔子的孝子贤孙们纷纷从阴沟里爬出来,大声疾呼企图恢复儒学的统治地位。所谓“中华文化标志城”,就是这类折腾之最热闹的举措,这些人,不把中国折腾回到“一穷二白”的地步,他们是不可能善罢甘休的。

胡一虎介绍说:济宁市已经开始征地了。官府的能量已经有所体现,花全体纳税人的钱,他们都是慷慨大方的,举国上下究竟有多少这样的“政绩工程”?又有多少贪官正是靠这类工程敛财的?不得而知。我倒是想,既然这些人如此热爱“中华文化”,无妨让他们自己捐款好啦!台湾有座台中禅寺,超级巨大,富丽堂皇,据说耗资几百亿台币。那钱都是善男信女们募捐来的,连买地钱都是他们掏的。谁也不能说三道四。为了排除葛教授所谓“语言暴力”,也为了避免贪官有染指民脂民膏的机遇,还是请济宁市张市长带头,带头捐掉自己一半的工资,捐它一两年。既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官员们带头捐,拥趸们跟着献,别说“三百亿”,就算“五百亿”也凑得齐,还有什么“标志城”建不起来?别乱动纳税人的血汗钱!试想,全国还有多少千万贫困家庭的孩子上不起学?还有多少贫困人口看不起病、住不起房?国家资助他们上得了学,看得了病,住得起房,恐怕这更有利于“中华文化标志”的。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