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海宽


今天在一个学习汉语的留学生的论坛上看到这样一段话:

I still remember the first time I was able to read a newspaper. There was a momentary thrill that years of study had paid off - and then the realization that it was totally not worth it. The news there is dull, boring, and largely useless.

“我仍然记得我初次读懂中文报纸的那一刻。最初,我曾经有短暂的兴奋和惊喜,我为此已经付出了多年的努力。但是,很快我就发现我的努力完全是浪费。那报纸上的东西,大部分枯燥,无趣,且大多无用。”

他读报纸,很失望。

我读他,很伤心。

附:为中国的学童们感到悲哀

近两天手边没有特别紧迫的事情,自我放纵了一下,调出布什与克里三次辩论的视频,跳着浏览一遍,顺便把民主共和两党全国代表大会的发言也挑着看了一些。

可以说,两党大会和总统候选人的竞选辩论,都是语言艺术享受的盛宴。可以想象,多数发言人的发言都是有备而来,一些发言中还汇集了专家顾问的集体智慧。听这些发言人的发言,是一种语言艺术的享受。多数发言人和他们的顾问们都深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语言艺术,努力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多数发言人和他们的顾问们也知道语言的魅力在于创新,在于个性,在于“语出惊人”,在于“独具一格”。他们知道“第一个把姑娘比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把姑娘比作花的是蠢才”。

作为一个心理学教师,我深知语言能力是最重要的核心能力之一,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到一个人的工作和学习效率,影响到一个人的职业成就。语言能力的发展,固然需要通过课内系统有序的学习,也需要通过课外潜移默化的熏陶。

想到美国学童与中国学童所处的不同的语言学习环境,我内心感到淡淡的悲哀。今天,电视已经成为儿童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对儿童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可是,我们的儿童从电视中得到的是怎样的熏陶呢?言之无物的假话、空话,套话充斥着我们的电视屏幕。观众只能从打情骂俏、家长里短、市井琐事中去体味语言的艺术和技巧,观众难得见到正面“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语言艺术展示。

记得几年前学校曾经组织我们到人民大会堂听当时一位中共政治局常委的报告。从长达两个小时的报告中,可以感觉到报告人良好的智力品质、广博的学识和不错的语言能力。但是,整场报告中报告人给人一种战战兢兢的感觉,许多问题欲言又止,似乎生怕讲错话。在这种气氛中,当然谈不到“晓人以理、动人以情”,使人根本感受不到报告人的风采。高居政治局常委要职者尚且如此,其人之下的其他人,自不待言。

在公开场合难得一见的侃侃而谈,在不公开的会议上和酒席上却时有所见。从处长到部长,许多人的真知灼见和语言艺术都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心中常常升起“中国有人、中国有望”的感慨。但是,在公开场合和电视中却难得见到这种有思想、有信息、有语言艺术的表达。我们的儿童,我们的学生,又哪里有机会去接触这些展现汉语魅力的表达呢?

中国不是自然资源大国,却是人力资源大国。中国的希望在于开发自己的人力资源,开发中国人的智力。语言能力的培养是智力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数千年历史的汉语不缺少魅力,具有十数亿人口的中国也不缺乏语言天才。所缺的,是语言天才得以展现汉语魅力的制度环境。我担心,在“不争论”的环境中,受到影响的不仅是中国学童“争论能力”的发展,还有母语能力的发展和智力的发展。我期盼着,能够早日在中国的电视屏幕上看到汉语魅力的正面展示。我期盼着,中国的儿童也能像美国的儿童那样,有更多机会欣赏和领略自己母语的正面表达艺术。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