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的鲁豫之约 作者:河水


一、

小城的电视台好久不转播凤凰卫视节目了,又不让装“小耳朵”,所以,如果不出差,就看不到凤凰卫视,当然无缘于“鲁豫有约”。但谁料想不久前,我和妻子居然到凤凰卫视北京基地做了一次“鲁豫有约”的嘉宾。

那是一段令人意外和愉快的经历。

参加广州庆祝“老三届”建站六周年聚会后,回来便参加市机关一年一度的乒乓赛,本人“老当益壮”,既是运动员又是教练员(挂名的)。那天,比赛正酣,手机响起来,是“鲁豫有约”的一个编导打来的,说要采访我。由于体育馆噪杂,我们约好晚上再联系。想起前些天凤凰卫视在“老三届”上征求嘉宾,自己根本就没往心里去,就象从来不关心的彩票和股市一样。

这次凤凰卫视主动找上门来,全是村长西里的推荐。我纳闷,西里自己就是一个天生的嘉宾,再说,“华夏知青”和“老三届”藏龙卧虎,人才济济,为什么偏偏推我“出山”?好在这个谜底晚上就“揭晓”了。

晚上,编导彭璜的电话来了,我们一气谈了一个小时,我将当年两次高考的经历全部倒了给她,特别是屡试屡败的结局。看得出,编导已经读过被收在“岁月如歌”里的《失落的大学梦》,特别关注我落第后的思想情绪。几经“诱导”,慢慢我将忘却多年的痛楚再历练了一遍。还供出了妻子也是77、78年的考生,恰恰也是彭璜挖掘故事的对象,接着便和妻子聊了起来。她们大概又聊了一个小时,彭璜对她说:你们一起来北京做嘉宾吧,题目是关于恢复高考三十周年纪念的。我突然明白了,这个题材需要各个方面的典型,有考上大学的,有考不上大学的,我属后者。果然,在北京做节目时,我的这个猜测得到了证实。

事情就这么定了。我们双双请了假,于4月20日下午到上海虹桥机场,其时,凤凰卫视已经为我们定好了机票,只要凭身份证即可领取登机牌,十分方便。飞机降落北京机场时天色尚明,刚进候机楼,凤凰卫视接站的师傅就来电话,表示他已经在等候。另外又接了一位山东的老师,我们便上车驶往市区,此时已经夜色迷朦了。

春天让人愉快,路旁白杨的新绿特别养目,车子掠过树丛,草坪和灯火闪烁的大厦。由机场高速经五环、四环,宽畅的马路和纵横的立交气势非凡,我似乎已经记不起四十年前旧北京的模样:满是尘土的巷子,厚重的矮房和靠在房檐下晒太阳的翁媪——文革“串联”时在北京的印象。司机说我们运气真好,几天的风沙刚住,而且下了雨,北京城因此格外鲜亮起来。

司机把我们送到万年青宾馆,告诉我们跟总台说是凤凰卫视的就行,然后就开车走了。

这是设在中央团校里的一家宾馆,门脸不大,楼层却很高,大堂也不大,加上有个什么培训班的在报到,更显得有点局促。办完入住手续,我们到附近的饭店点了几个菜,两瓶啤酒,感觉不错。

二、

21日上午,凤凰卫视的编导、摄影如约而至,一位漂亮姑娘和一个很帅气的小伙子,身后一堆“长枪短炮”。简单宣暄两句,他们就开始在狭小的客房里拍摄大屏幕用的背景资料。摄影小周一看就是个老手,三下五除二就利用房间的灯具把拍摄的灯光搞定了。先是小彭看着一张纸上的条条提问,边说边录,很快就过了。接着拍资料,大大小小的照片、证件、书信铺了一床,小周举着摄影机,时仰时俯,忙出一身汗。

临行,小彭说23日下午进录影棚,到时会有车来接,意思即从21日下午到23日上午的时间我们可以自由支配。于是,在这段时间里,就在北京,妻子找到了30多年未有音讯的中学同学,见到了同样是30多年未有联系的插队时的好友,登上了她向往多年的长城。我在04年末刚来过北京,“华知”许多朋友也聚过了,所以,全身心陪她游逛,天天出没在三、四环一带:会友、逛街、下馆子。

说起下馆子,我发现北京真是个好地方,各种风味应有尽有,而且价格适中,一点不比江南贵。我们几乎天天换饭店吃,十分惬意。特别是在宾馆附近的马路旁,有一家四川饭店,早上供应的却是北京的各色早点,尤其是那油条炸得又大又黄,配上一大碗热豆浆,美极!那白糖、咸菜随便取用,并不限量。我和妻子就天天早上到这家饭店用餐,她每天换个口味,我则天天豆浆油条,真解谗,现在还想着呢。果然是:

“北京的小吃……九十九……,样样地都叫您那……吃不够……”23日上午,我们想利用几个小时出去逛逛,便打开地图,发现颐和园离住地并不远,在同一轴线上。待我们到车站,却找不到直抵颐和园的车,问路人,皆不知。于是,我自作主张,以为是颐和园方向的车就上了。车不挤,可以说很空,首票员问到哪,我说到颐和园,她又问:

“到哪?”“颐和园”我又说。

“什么?颐和园!连我都不知道颐和园在哪……你上错车了吧?”“那这车往哪?”我问。

“往公主坟”她答。“那就到公主坟吧”此时,对面坐着的姑娘对我们说:“你们是南方来的吧,我告诉你们吧……”她把如何去颐和园的走法很详尽地说了一遍。这时才知道,我们已经南辕北辙了。即使方向走对了,也得倒三部车才能到。姑娘说如果去公主坟可以买衣服,不过,那的衣服档次较低;如果喜欢,最好去北京大戏院看话剧,眼下正是“人艺”的一个什么大庆,好戏连台……

她给我们介绍了一路,直到下车。一下子,以为北京人太傲的偏见被这姑娘的热心驱到爪哇国去了。

三、

23日下午,正式去录影棚做嘉宾。从宾馆到录影棚——亚洲电视城,车子开了好长时间,又一次领略了北京的都市风光,也由此感到北京城之大。

我们到达时,一档节目正在录制,我们被安排在休息室等候。接待的工作人员都很年轻,且态度和气,礼貌,显得很有修养。待我们快上场时,几个年轻人围着我们,这个给化装,那个端水,又是找座,一口一个“老师”“伯伯”“阿姨”地乱叫,使人感到亲切,没有一点紧张。只是他们往我脸上涂的类似花生酱样的东西让我生疑,他们解释说这是为了防止反光,他们是行家,任他们摆布吧。本来22日在长城上晒了一天,现在涂上这玩意,脸更黑了。

来前,以为北京气温低,没有带太多的夏衣,没想到北京居然比我们江南还热,加之22日登长城出了一身汗,衬衫换洗后,竟找不到合适的衣服出场。最后翻出临行那天买的一件本打算途中穿的蹩脚衬衫,上面的许多皱折被我用宾馆的电热杯熨平,就穿着它走进了录影棚。有谁知道,访谈中我穿的那件衬衫才值49元钱!

整个访谈录制中,感到比较放松,这主要是因为鲁豫主持技巧和平和的谈话风格,再者就是灯光和色调都比较适宜,给人以轻松的感觉。节目录毕,我觉得比较满意,其实,这种自我感觉往往靠不住。比如谈话中,虽然尽量想将普通话说得标准些,自己也觉得说得已经不错了,下得台来,妻子说我“一说话下面就有人说是上海人”,可见我的所谓普通话还是差劲得很。真正感到难堪的是我观看凤凰卫视播放后,简直难以相信,一直自以为说得可以的普通话竟如此水平,信心大减。

录制期间,观众——不知是哪个学校的大学生们,都很配合,所以场内气氛很活跃,鲁豫设计的互动也十分成功。本来,这些观众就是冲着鲁豫来的。结束后,我们在休息室与鲁豫合影留念,鲁豫很善解人意,一一满足嘉宾和嘉宾朋友们与之合影的要求。有趣的是,待我们走出录影棚大楼,这些学生们都没有走,而是摆好了“阵势”,直等鲁豫出来集体合影呢。起先我不知道,因为先出了大门,见学生们哄了起来,还以为自己一下子成了个人物,学生们要与自己合影呢。转念不对,他们一定是鲁豫的粉丝,于是赶紧站到一边,作了一个配角。果然,在与鲁豫合影后,学生满意而归。

附记24日,到老熊家。中午,将夏雨赠老熊的一瓶“山庄老酒”喝干,甘醇香浓,好酒!

25日,缺月驾车陪我们夫妇游野长城,午餐昌平后,多入歧途,几经周折,终到黄花城。春日京郊,古城延绵,美不胜收。

回到北京,打表200公里。

晚,餐于绍兴饭店,有缺月、疏桐……,喝花雕。

26日上午,飞回上海。

 

 

本贴于2007-06-11 08:32:52在乐趣→情感交友→纵横发表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