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人李远洲
|
|
前来吊唁的亲属哭成一团。
本版摄影
新报记者 王健
| |
爱人 我们以老李为傲
李远洲的妻子显得很内敛,她没有痛哭号啕,也没有寻死觅活,可是就在她平静的话语和无泪的双眼中,依然让人感觉到一股从心底升起的痛不欲生。
“我们老李是个好人,事已至此,谁也不愿意这样,这就是个意外。虽然老李走了,可是走得光荣,他让我们全家人都跟着沾光,我们以他为荣,以他为傲。”李女士说,他们一家人别无所求,只希望老李见义勇为的行为能尽快得到认可,老李泉下有知也会高兴的。
儿子 我会照顾好妈妈
李远洲突然逝世,对于儿子小李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不过,小李并没有把所有的痛苦都表现在脸上。
今年21岁的小李刚刚参加工作不久,有了固定的收入,可以说,他刚刚撑起了家里的半边天,小李万万没想到,父亲这么快就走了。“虽然还没能享上福,但我觉得父亲是个英雄。”小李说,现在这事出了,如果自己再把所有的痛苦都表现出来,那妈妈肯定更难过。所以,他要尽量将痛苦掩饰起来,以一个男人的姿态把这个家撑住,把妈妈照顾好,不让爸爸担心。
昨2点打捞成功
鱼线缠身溺水?
昨天凌晨2:00左右,好心人李远洲的尸体被搜救人员打捞上来。在尸体打捞上来之后,大家发现,在他的左脚上缠着很多细细的渔网线。
自前天下午接到民警打来的电话后,李远洲先生的家人便一直沉浸在悲痛之中。昨天下午,记者在李远洲的家里见到了他的妻子和儿子。他的家就在南开区广开四马路一栋普通的居民楼里,房间面积不大,装修也很普通,在不太宽敞的客厅里摆放着李先生的遗像。
李先生是天津五市政公路工程有限公司第五分公司一名普通的员工,今年53岁,如果不出意外,再有两年时间,他就可以顺利退休,回家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
据李先生的妻弟介绍,前天下午接到派出所民警的电话之后,他们一家人便全都赶过去等消息。搜救工作从前天下午开始进行,直到昨天凌晨2:00左右,姐夫的尸体才被打捞上来。
李远洲先生的尸体能被及时打捞上来也算是对其亲人的安慰,可是在尸体打捞上来之后,大家却意外发现,在李远洲的左脚上竟然缠着很多细细的渔网线。和李先生相交多年的赵先生说,当时他们几个想给他擦擦身体,就发现他的左脚腕和脚趾上都缠着渔网的细线,怎么都解不开,最后还是用剪子剪掉的。“远洲的身体特别好,平时也经常参加锻炼,我们总觉得他之所以出现意外,不是因为体力不支,而是密布在海河里的渔网缠住了他的脚,这才导致他的死亡。”
被救女孩家属
来津上门吊唁
昨天上午,被救女孩的父母也从老家保定赶来天津,并在第一时间前往李远洲家,在李远洲的遗像前深深鞠上几躬。
除了向李远洲的家人不停地道谢外,被救女孩的父亲文先生也表示,目前,女儿正在医院进行治疗,精神状况还不是很好。不过,今后,女儿每个月都会不定期来李家进行看望,来照顾救命恩人一家。另外,他女儿也说,自己还将从工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钱,用于李家的生活。
据文先生介绍,女儿一直在天津打工,由于感情问题,才一时想不开打算投河自尽。当被李远洲救起后不久,女儿就发现那个救她的老大爷沉了下去,随即自己被别人推到岸边。“女儿说,当时,她一个劲地喊‘救救那个老大爷’,但为时已晚。”文先生说,到现在,女儿还在深深地自责中。
在看望完女儿的救命恩人李远洲家人后,文先生夫妇昨天也赶到了另一名救人者任大爷家道谢。昨天下午,两人返回老家。文先生说,匆匆返回家中是打算尽快筹集一定的资金,来表示对恩人李远洲的感谢,来补偿他的家人。“虽然我们明白再给多少钱也弥补不了失去家人的损失,但我们现在也只能这么做了。”
文先生说,天津人的好,他都记在心里。他也想通过自己和女儿今后的行动告诉李远洲,告诉任大爷,还有更多的好人,这个人,他们没白救。
朋友——
老李是个热心肠
赵先生和李远洲认识多年,两人一直都是非常不错的朋友。前天下午,李远洲出事后,赵先生一直跟着忙前忙后。“老李是个热心肠,别看赚钱不多,可是他对于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从来都不吝啬。”赵先生说,有一年冬天,老李得知一户贫困家庭没有炉子取暖,他便将自家的炉子搬过去,买来烟筒给人家装上。除此以外,他还经常给贫困山区的孩子邮寄杂志、课外书,心眼特别好。
同样与李远洲相交多年的韩女士告诉记者,对于很多了解他的朋友来说,听说他跳下海河救人却一点都不感到吃惊,因为老李就是这样一个人。
同事——
老李救人前刚下班
获知李远洲因下河救人而失去生命的消息后,生前单位的同事和领导立即赶去了现场。昨天上午,这些平时和他在一起的好哥们也来到李家吊唁。
李远洲单位工会主席李先生说,就在李远洲救人的前一天晚上,他还在单位值夜班,早晨下班后回家,下午又出来溜达,估计他还没好好睡上一觉。在李先生的印象中,李远洲身体不错,爱运动,而且他还是个热心肠。“平时如果遇上点什么事,他一准帮忙,肯定没说的。”也正是因为这样,在工会主席李先生看来,下河救人这事,李远洲做得出来。
站在李远洲的遗像前,一帮几十年的老同事不住地摇头,“这么好的一个人,走得早了点儿。”
本版撰文 新报记者王渐 李柏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