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點”及“風月無邊”考 作者:老牛


吳語中“十三點”流傳很廣,如今形成貶義詞了。據老夫“考證”此詞原來是褒貶共參以褒為主的,是形容憨厚又不解風情的人。原型人物就是梁山伯。吳語中的“兩”“三”“八”三個數字之和就是“十三點”,此為一證。梁山伯與祝英台各有書童一名:四九與銀心,取《增廣賢文》中的“路遙知馬力,事久見人心”之諧音。山伯的書童是四九,“四”與“九”之和也是“十三點”。梁祝故事是事起吳越民間傳說,當初虛擬姓名有沒有這層含義無從考證,但兩組數字和都相同為“十三”,這作為“十三點”來源絕對不會是偶合了。

那麼又是何時搗鼓出“風月無邊”呢?

話說當年有兩個虎王常年奔走於瀑布飛揚密林高山之中,也是流水潺潺果實累累的百獸興旺之處,兩個虎王肉食成性欺淩弱小常生事端,玉皇大帝有好生之德,遂命臣下做了兩個籠子將大蟲套住,下面留了出口便於通風排泄。蒼老先生雖然他拿不出什麼文憑來但卻是個知道若干歷史問題的智者,於是在當年造字的時候就據此造出“風月”二字。

兩個虎王所在本來都是松濤蕩漾鳥語花香風景優雅之處,大蟲既已關欄絕無危險,文人墨客吃飽了撐著就上山遊玩,謂之“賞風月”。

若干年後有一好事之徒在酒醉飯飽之餘紅袖添香之際不禁想入非非就擺弄出“風月無邊”還雕刻在山崖,換著別人倒也罷了,偏偏此人是文曲星下凡,他的話有“法律效果”,如此一來就拿去了籠子,既無關欄禁閉兩條大蟲就此放了出來。

史書記載清楚,其中一條大蟲是在景陽崗給武二爺打死了。那麼還有一條呢?

話說從前有位神人姓苛名政,苛政大爺治理一方百姓,平常管理都是十分到位。大爺為了提高百姓的體質,免費發放“忠心丸”又開展了“強肢活動”,早晚兩次,一聲令下眾百姓歡呼跳躍沖向山坡,個個鍛煉得四肢發達,雖然頭腦麻木卻也省了許多煩惱。後來又那知好景不常,另一虎王遊蕩到了所在的山上。大爺一看眾百姓有生命危險,就不顧本身安危上山治虎。苛政大爺好生威猛,上得山來見到虎王他就兩眼放電三聲猛吼那虎王頓時氣絕。豈止是“兵不仞血”都不動一個手指頭。苛政大爺保護了百姓從此過著安樂的美好生活。所以後人分得清清楚楚:動手的是“武松打虎”,不動手的就叫“苛政猛於虎”。知道了吧,這就是典故。

 

本贴于2006-09-08 17:17:25在乐趣园→情感交友→纵横发表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