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美国电影《美丽心灵》
这部片子和那些美国大片没有关系,它不属于勾着你不看到底不罢休的那种。它的魅力在于它周体散发着一种迷人的气息,让你始终如探险般在排斥、吸引、抗拒、诱惑中欲罢不能,并久久地沉湎于其中。
我在想这种魅力从何而来?是不是它让你回到了你自己的某种状态?回到也存在于我们自己大脑里的那一片危险而迷人的丛林中?
自从弗洛依德以来,人的人格结构逐步被揭开,我们第一次知道了在我们的精神构成中有一个由原始冲动和原始欲望构成的、追求快乐、逃避痛苦的本我存在。当我们在社会的规范下长大成人,我们逐步用由理性、道德律令、社会规范建立起来的超我抑制了本我,使它们沉入了我们精神的底层,以至于在许多的时候以为它们根本不存在。
但是本我的能量何等强大!无时无刻不在试图冲破自我超我的抑制。当由社会规范道德律令建立的超我的力量不足以抑制本我时,在世人眼里,这人的精神就失常了。
纳什是一个天才,在理性的世界里具有超乎常人的感知力,因此在不到三十岁的时候就在科学的领域里走到了人类的前面。但天才也同时意味着非理性、本我的强大,强大到理性、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都无法抑制,因此,理性在走在人类前面的同时,非理性也同时突破了理性的控制。
人生在世上,生之恐惧和爱之渴望可能是能量最强大的两种冲动。在这部影片里,前者,用那个威廉来指代。当纳什天才地建立了自己的学说以后,对外界的恐惧使他走火入魔,幻想出一个威廉强迫他参加一个专门对付苏联的秘密组织,并因此被追杀。天才的纳什同时是个不会爱、得不到爱的孤独的人。当受到同学的嘲笑时,他幻想出来一个理解他、与他朝夕相处的室友,得不到异性的爱,他幻想出来一个友爱的、天真的小女孩。
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律令往往对天才无能为力,因此在天才那儿经常会看到后天建立的超我无法抑制本我的冲动,从而酿成精神失常的悲剧。这种悲剧,我们在梵高、尼采、陀斯妥也夫斯基、舒曼、克莱尔(罗丹的情人)等人那儿都看到过,现在,它又抓住了纳什。
看过这片子后我恰巧在中央台十频道看了半截住谈这片子的节目,一个搞经济学的女士说,她更喜欢影片中的纳什,因为影片中更多地表现了纳什美好的一面。而事实上生活中的纳什有许多的劣迹,比如和深爱他的前妻离婚、对另外一个爱他的女人始乱终弃、对私生子不负责任、在公共场合下露阴--她说这是纳什的人格上的弱点,认为天才的劣迹也是劣迹。我对她的话不敢苟同。我在想纳什之所以做出那些事情是不是因为他后天的人格根本就没完全建立?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律令在他的世界里从来就没一统天下?我没读过纳什的传记,我敢这样说的一个理由是:上述所谓“劣行”受害最深的应该是他的前妻,但她仍然数十年如一日地关爱他,照顾他,紧紧地扯着他的手,把他拉回到正常的、能够被人类社会接受的世界中来。也许,这位伟大的女性真正了解他丈夫的精神世界,知道他做出所有那些的原因只是因为他不了解社会规范和道德律令不能让他那样做。想到这一点我也对这部影片感到巨大的遗憾,在他们“为尊者讳”的举动中,是不是包含了其实是对天才精神世界的不理解?
纳什又回来了。纳什完全回来了吗?我们看到,一直到最后,纳什的非理性世界仍然强大,他的幻觉仍然如影随形地跟随着他。纳什的强大在于他竟然用理性的力量把非理性的幻觉控制在一个范围内,让它们服从理性的约束而不闹事。影片的这一部分令我着迷。那是一条不归路,尼采、梵高、克莱尔等都没能回来,纳什却平安地以这种方式回来了。一个人真能用这种方式和自己的非理性幻觉和平共处吗?在此前总觉得绝无可能,但纳什做到了,那就是说,人类是可能做到的。
也许,这正是这部影片的魅力之所在吧:它所展示的,是人的精神,这样一片危险而迷人的丛林。在这片丛林里,人所面对的一切都充满了诱惑,吸引着你控制不住地去探索,但走得太远,则可能一去不回。你如何能走得尽可能远却又不失去控制?那最后的边缘在哪里?人的潜能到底还有多少未曾被我们发现(正如此前我们不知道人的理性和非理性能以这种方式和平共处一样)?对所有这一切,都没人能给一个确切的回答。我们只能一遍又一遍想起从人类童年时就刻在希腊神庙门楣上的那句话:认识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