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黄山茶林场的上海知识青年
作者:人民日报
|
|||||
黄山风雨育新人 ——记黄山茶林场的上海知识青年 (1974.09.24人民日报)黄山风雨育新人——记黄山茶林场的上海知识青年美丽的皖南山区,群峰突起,烟云缭绕。当年,这里曾是新四军、游击队纵横驰骋的战场。今天,大批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在这里经风雨,见世面,茁壮成长。他们继承先辈的革命传统,敢想敢干,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山区画出了最新最美的画图。 知识青年们建设山区的豪迈事业,给了我们很大的吸引力。最近,记者来到皖南,登上黄山之巅,访问了上海市黄山茶林场。满山的茶林,茂密的杉树,把黄山东麓装点得郁郁葱葱。这里有来自上海的四千五百多名知识青年。他们怀着满腔的热情,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离开繁华的城市,来到这僻静的山区。他们在茶林场这所大学校里,学政治,学文化,采茶,育林,做工,务农,开山筑路,建造电站,个个大显身手,各显其能。青年们谈到自己的成就时,十分自豪。他们说,几年的实践生动地证明:“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路线对了头,我们农场大有奔头”黄山茶林场有九万亩山林和土地。是一个以茶林为主的农场。文化大革命以前,由于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山区建设发展较慢。当时人们形容这里是:“低山茶林高山荒,淙淙河水任流淌,茶叶粮食产量低,年复一年老模样。”知识青年来了以后,和老工人一起,批判刘少奇的修正主义路线,决心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办好社会主义国营农场。 一九六八年十月,张林荣等十八位知识青年,听说场里有一块名叫大坪的地方,过去因为靠天种地,土地越种越薄,产量越来越低,最后干脆抛荒了。他们从这块熟荒地上看到了路线问题,大家把它当作一个极好的典型,要改变面貌就要从大坪做起。 这十八位青年敢想敢干,单独组织了一个“五·七”连队,开上了大坪。那里没有住房,青年们暂住在两个破草棚里。晚上,大家围坐在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毛主席说:“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大家热烈地讨论起来,越谈精神越振奋。草棚外面下起雨来,外面大下,里面小下。大家无法睡觉,干脆叠起被褥,头顶脸盆,站在屋子里讨论山区建设计划。一阵阵笑声从那低矮的茅棚里传出来,使雨夜笼罩的荒芜的大坪,增添了一片生气。 建设大坪一切都要从零开始。青年们起早贪黑,艰苦创业。有的上山伐木,有的去割茅草,有的到废墟上去捡来废砖,自力更生盖起了八间草房。这时,另外一些青年在“五·七”连队革命精神的鼓舞下,也陆续来到了大坪。 要把大坪这块瘠薄的土地变成良田,必须改良土壤,增加地里的有机肥料。青年们提出,学习大寨人艰苦奋斗的精神,把绿肥山搬到“五·七”连!每天,天刚蒙蒙亮的时候,青年们便踏着晨露,结队上山,打草积肥。经过艰苦的努力,去年全连打草四十多万斤,每亩每季施绿肥三十多担。 青年们又自己动手修水库。没有经验,他们向贫下中农请教;没有机械,大家靠两个肩膀一双手。水库终于修成了,全连二百多亩稻田得到了灌溉。辛勤的劳动换来了丰硕成果。去年,全连粮食平均亩产超过了《纲要》,今年早稻亩产达到六百斤,晚稻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大坪面貌的变化,鼓舞了茶林场的知识青年。他们说:“路线对了头,我们农场大有奔头。”大坪的实践也锻炼了知识青年,造就了人才。有的青年被调到其他连队担任领导工作,传播艰苦创业的精神。二十四岁的张林荣担任了场党委委员和“五·七”连的指导员。 “用双肩把水电站扛上山!”茶林场八连的小将们在高山顶上建起小型水电站的事迹,在这里被人们广泛传颂。 八连地处高山区,山上有等待开发的丰富资源。青年们提出要利用山上的水利资源,自己动手建造小型水电站,开发山区,建设山区。这个问题一提出,有人就表示怀疑:“在高山上建水电站,靠这些青年行吗?”“山上没有公路,设备和材料怎么运上去?”青年们学习了毛主席的教导:“我们要承认困难,分析困难,向困难作斗争。”“在*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他们说:“困难吓不倒英雄汉,有毛主席指引方向,我们一定能战胜困难。只要革命需要,我们用肩膀也要把水电站扛上山!”一九六九年六月,建造水电站的战斗打响了。从场部到八连,只有两条崎岖的羊肠小道,又窄又陡。空手走一趟,也要花三个多小时。现在要沿着这两条小路,翻山越岭,把二百吨黄沙、水泥、石灰、机器和钢管运上山,困难是不少的。 当时,黄山炎热异常,气温达到三十八度,烈日把石头晒得发烫。八连二十几位青年分挑着一千多斤重的水轮发电机,汗流浃背地往山顶上攀登。这部发电机经过拆卸,最大的机件还有五百多斤。这些青年硬是用肩膀、用毅力、用忠于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一颗红心,把发电机扛上了山。 背沙战斗已是初冬时节。高山区冷得早,小将们迎着寒风,从远处往山上背来大量的沙子,保证了工程的需要。大家豪迈地说:“山高,没有我们的志气高。路陡,挡不住我们前进的步伐。用我们的汗水也要叫发电机转动起来。”在其他连队青年的积极支援下,青年们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提前完成了运输任务。 水电站工程进展到建造拦水坝、开凿渠道的阶段,需要打炮眼,炸岩石,这些来自大城市的青年从没干过这些活。有的人手掌磨破了,虎口震裂了,手臂甩肿了,还是继续干。经过实践,许多青年成了熟练的打炮手。女同志也组织了爆破组,打锤放炮样样干。 小将们攻破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他们在山涧中建起了拦水坝,在山腰上开挖了引水渠道。一九七○年七月二十日晚,水电站胜利发电了。那是一个多么激动人心的夜晚啊!青年们望着巍巍拦水坝,滔滔清泉水,山上山下的电灯大放光明,一片壮观的夜景,大家高兴极了,纵情欢呼:“毛主席万岁!万万岁!”“男同志能办到的,我们女同志也能办到!”“男同志能办到的,我们女同志也能办到!”在茶林场,每当遇到艰苦的工作和繁重的任务时,都可以听到女知识青年们这一豪迈的声音。在峻峭的凤凰山脚下,有一个新建不久的“三八”连。这是一百五十多名女青年打破轻视妇女的旧观念,在全场建立起的第一个女子连队。 去年十二月末,正是天寒地冻的时候,“三八”连第一批女战士来到了凤凰山下。当时,没有住房,需要自己修建;没有烧柴,需要自己上山砍;繁重的生产任务需要她们去完成。这时,有人怀疑起来,“把这么多的工作交给一群十七八岁的女孩子能行吗?”“怎么不行?男同志能办到的,我们女同志也能办到!”女青年们自己动手,从七八里外运来建房用的水泥、黄沙、木材,战斗了一个寒冬,建起了房屋。为了解决烧柴问题,她们组织了一个突击队,带上干粮,到深山砍柴。在采收春茶的紧张战斗中,开头几天由于技术不熟练,每天每人只能采二三斤茶。这下可把女青年们急坏了。她们想了个“笨鸟先飞”的主意,早上四点半钟就起床上山,中午吃饭的时候也不回来。经过勤学苦练,这些上海女青年终于成了熟练的采茶姑娘。 采收的新茶必须及时运到茶场加工,否则就要影响茶叶的质量。 今年二月,连队决定让方培丽学开手扶拖拉机,担负起繁重的运输任务。消息传出,有人说:“这山路又陡又险,小伙子开起来都挺吃力,十八岁的小丫头能行吗?”“怎么不行,男同志能办到的,我们女同志也能办到!”在“三八”连,凭着这句话来激励自己,战胜困难,凭着这句话去回击一切看不起妇女的传统观念。 山区道路崎岖不平,手扶拖拉机在路上剧烈颠簸,稍不留心,便会滑下陡坡。冬天坐在拖拉机上,山风夹着大雪,吹得手脚发麻。夏天,炎热的太阳烤得人昏昏沉沉。每天发动机器又需要很大力气才能摇动摇把。然而,这一切困难都被这个十八岁的姑娘一个个克服了。在党支部和同志们的支持和鼓励下,经过刻苦学习和锻炼,如今方培丽成了茶林场第一个女拖拉机手。在采收春茶大忙季节,小方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风雨无阻地把鲜茶及时送到茶场。 男同志能办到的事,女同志一个个都办到了。“三八”连创业的经历,使黄山茶林场的女青年们革命精神大振。 “树不成林,木不成材,我们决不下山!”一九六九年七月,黄山茶林场四连十一位知识青年,在保卫国家财产,与特大山洪搏斗中英勇牺牲。烈士牺牲以后,先后有六名烈士的弟妹,前赴后继地来到了茶林场。 他们六个人一到连队的时候,都有一个朴素的想法:要实现烈士们改变山区面貌的遗愿,就要拚命干。因此,他们样样工作都干在前头。挑粪,拣重的担子挑;扛竹子,拣粗的竹子扛。李笑牛烈士的弟弟李东东,有一段时间被分配到养猪班,与另外一个人一起养猪。小李每天勤勤恳恳地干,不是打猪草,就是熬猪食,扫猪圈。可是花了很大的气力,猪还是养不肥。后来才知道和他一起养猪的那个人由于受了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把猪饲料私自盗卖了不少。 这件事给六个青年思想上敲起了警钟。他们想,要扎根山区干革命,不但要在生产上打先锋,更要注意在阶级斗争中当闯将。从一九七○年冬天开始,他们几个人自动组织了一个评论小组,联系本队知识青年的思想实际,写出了许多小评论,热情宣传上山下乡的伟大意义,帮助同志们树立扎根山区干革命的思想。几年来,他们认真学习了《*宣言》等六本马列著作和《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不管劳动多累,工作多忙,学习始终不断。 有段时间,连里的一些同志被调回城市工作。这在他们几个人中间也一度引起了一些思想波动。他们一起认真学习毛主席的《青年运动的方向》和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一系列光辉指示,一起回顾十一位烈士建设山区的事迹,互相帮助,互相勉励。大家下定决心要坚决听毛主席的话,坚定不移地扎根山区干革命。 李东东和刘度南烈士的妹妹刘雪英是四年前开发彩云山的第一批战士。现在这里已经长出了绿油油的茶园,各种树苗整齐地布满山岗。第一批开发彩云山的老队员差不多都调走了。有人问他们什么时候下山,两人坚定地回答说:“树不成林,木不成材,我们决不下山!”有人说:“松木成材要几十年,你们能坚持住吗?”他们说:“十一位烈士把尸骨埋在黄山,我们为什么不能在这里战斗一辈子?”现在,这六个青年中有五个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五个人担任了连队的领导工作,在斗争中发挥着骨干作用。 伟大的批林批孔运动,给了广大知识青年坚持乡村以更大的动力。这六个青年通过批判林彪、孔老二开历史倒车的罪行,清楚地认识到在上山下乡的道路上,始终存在着前进与倒退的激烈斗争。他们决心高举上山下乡的大旗,同旧的传统观念彻底决裂,用坚持乡村的胜利的战斗,去回击林彪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 汗水浇得黄山绿,黄山风雨育新人。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黄山将比过去变得更加美丽,青年们正在斗争中提高继续革命的觉悟,增长自己的才干。 新华社记者(本报有删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