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孩子在看着你呢
作者:呼伦河
|
|||||
一个孩子在看着你呢
一个多月前,疏桐向我推荐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并借给我这张光盘。 这部片子讲述了一个教育“问题少年”的故事。克雷芒马修是一位音乐家,二战之后的法国,没有他施展才华的机会,1949年的某一天,他应聘到一所乡村学校当了学监,管理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 这是一所工读性质的男生寄宿学校,学生中一少部分来自贫困家庭或因战争失去了双亲,大多数都是些行为顽劣的“问题少年”,被公立学校开除、送到这里接受再教育。马修的前任就曾饱受捉弄,因为没收了学生的烟,还被捅了一刀。 这里的校长作风粗暴,对老师们傲慢无礼,对学生动辄就打耳光、体罚和关禁闭。 看惯了同类片子,以为接下来就会看到马修挺身而出,与校长做斗争,付出艰辛的努力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最后以救世主的姿态改变学生们的命运。 但是直到影片结束,这一切并没有发生。 马修不是英雄,他只是一个平凡的小人物,他尽自己的力量保护学生,但是当校长下了体罚学生的命令,他也只有执行。 马修也没有救世主那样的威力,他只是把喜欢唱歌的学生们组织起来,征得校长的同意,成立了一个小小合唱团,精心地训练孩子们歌唱。 当有孩子用歌声讽刺校长,校长恼羞成怒下令解散合唱团,马修也只能利用晚间在寝室里背着校长继续训练。 在生活中,马修暗恋一位学生的单身母亲,以失败告终。 后来校园被烧,这个看似偶然的事件其实是校长那种暴力作法所导致的必然结果,所幸没有人受伤。校长认为是马修疏于防范,将他解职。 马修孑然一身离开学校,提着装满乐谱的小皮夹走向汽车站…… 整个故事伴随着优美纯净的童声合唱展开,就让我们在歌声中再把这个故事叙述一遍: 著名的指挥家皮埃尔回到家乡参加母亲的葬礼,他少年时的伙伴佩皮诺来找他,交给他一个日记本,这是当年他们的老师克雷芒马修的,指定要交给他。 打开日记本,遥远的回忆扑面而来,刻骨铭心而又模糊飘荡,深深的叹息,淡淡的惆怅,宝贵的童年时光…… 这首歌在影片中最先响起,(中间反复出现,影片结束时,歌声又起): 黑夜中的方向,希望之光, 一天晚上,马修偶尔听到孩子们在寝室里唱着歌打趣他的光头,他不但没生气,反而满怀希望在日记中写到: 这件小事一真萦绕在我的心头,我甚至发现他们中有几个嗓音不错。是否真拿这些孩子们没办法了呢?而我早已发誓永不放弃我的音乐创作,永不轻言放弃,前方总有希望在等待。 马修刚刚组建了合唱团,在日记中写道:四月,这些孩子让我灵感澎湃,我确信,属于我音乐的光明未来必将到来。 我叫克雷芒马修,一个音乐家,而每个夜晚,我为他们创作。 这是他为孩子们写的第一首歌, 海面上的清风托起了飞鹭, 海面上的清风, 孩子们稚嫩的声音清亮纯净,滌荡着人们的心灵。 粗暴易怒的校长使孩子们生活在阴郁紧张、充满仇恨的气氛中,他们向往外面的世界。马修理解他们,爱护他们,为他们写出了这样的歌: 风中飞舞的纸飞机, 率性的旅行,醉人的廻旋, 风中飞舞的小飞机啊, 孩子们在教室里唱着这首歌,一双双明亮的眼睛望向窗外蔚蓝色的天空,马修在日记里写道: 我感觉得到孩子们眼中对自由的渴望,在最远的天边建筑自己的小屋,这个好天气让他们伤心。 学生皮埃尔有一付天赋的好嗓子,但性格孤僻,桀骜不驯。马修对他倾注了最多的心血,耐心帮助他,单独给他辅导,让他担任领唱。他的歌声有如天籁,触动了人心底最温柔真挚的情感。 马修向皮埃尔的母亲建议,一定要让孩子去学音乐,并为此给他认识的里昂音乐学院院长写了推荐信。 马修用自己的心和孩子们对话,在音乐中逐渐接近了孩子们的心灵。校园里回荡着孩子们欢乐的歌声: 夏日的微熹, 马修写道: 慈善基金会的公爵夫人听说他们组织了合唱团,要来听他们唱歌,他们演唱了哈默的《黑夜》 哦,黑夜, 哦,黑夜, 他们的合唱团渐渐有了些名声,一向对此不屑一顾并已下令解散合唱团的校长,又把这做为自己的功绩去向上级部门申请勋章。马修听说此事,只是一笑,淡然处之。 校园被烧,马修被辞退,校长不许孩子们去道别。马修走出学校大门,黯然四顾,不见一个孩子。他伤心地想道: 孩子们的谨慎简直就像是冷漠。 可是当他转过一个墙角,忽然看到,从教室那高高的窗户里飞出一只只纸折的小飞机,同时传来皮埃尔那甜美清纯的声音领唱着的歌声: 风中飞舞的纸飞机, 率性的旅行,醉人的廻旋, 风中飞舞的小飞机啊, 马修抬起头,高高的窗口中许多双小手在挥舞,他低头捡起一只只有着孩子们稚嫩笔迹的纸飞机,向通往汽车站的小路走去。 他写道: 随着马修渐渐远去的背影,这支歌又响起: 黑夜中的方向,希望之光, 在歌声中,我忽然明白,这个故事讲的其实不是有关教育的问题,它讲的是一种人生的态度。当一个人无法左右命运的抛掷时,对内心的坚守就成了唯一的选择。永远用真诚和热情面对生活,即使在自己最困顿的时候,心中的爱也像温暖的泉水般汩汩流出,浸润着周围人们的心田,默默地,不求利禄,不求回报。 影片中最后的独白: 马修继续给别人上音乐课,直到去世。从未试图扬名立腕。他所做的一切都成了他自己的秘密,只是他的秘密?不,不仅如此。 看完后到网上一查,才知道马修的故事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这部片子早已是蜚声影坛。 这是2004年的消息: “在7000多万人口的法国,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已经有850多万人到影院观看了《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如果简单地解读这个比例,就是每100个人中有12人是《放牛班的春天》的观众。” “法国已正式选送这部影片参加明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角逐,美国老牌电影公司米高梅(MGM)对其角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寄予厚望” 这是2005年的消息: 《放牛班的春天》于去年3月17日在法国326间影院公映,首周票房高达540万美元,而总票房超过3000万美元,是去年法国本土影片票房之冠。该片在法国叫好又叫座,在上映后的第五周及第七周票房都不跌反升,收入比之前一周分别增加4%及7%,可见其韧力异常惊人。 该片是去年中法文化年法国电影周的开幕影片,在北京和上海等地放映时,好评如潮。对于吃惯了好莱坞口味的观众来说,《放牛班的春天》中的法式温情、幽默以及音乐品格,是“没有文化”的美国人所不能做到的。 最后解释一下,“放牛班”是在台湾放映时的翻译,其意是“合唱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