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遗事--抒情季节
作者:过非
|
|||||
这是人生的一个抒情的季节,至少对于U知青而言是这样的。U知青是一个雅致又友善的人物,在充斥着激情、理想、友爱、粗俗、一本正经……等等元素调和出来的一种古怪气氛的乡村里的知青点里,这是比较稀少的,也是不招人反感的。就像知青点前面的一个荷塘夏天里长出来的荷花,有白色的有粉红色的,还有更多的绿色的荷叶,当然不可避免地也要长出一些长长的纤细的水草在水中摇曳呀招摇呀,荷花荷叶水草各有各的香味。
U知青从小生长在一个老式家庭里,这里的“老式家庭”,不是巴金笔下的“老式家庭”,而是指U知青的家庭里笼罩的气息有一些古旧的成分。他的父亲在铁路企业的一所中学里做事,原来做语文教师,严格的说是文学教师,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时候,中学里的语文课划出来了一个分支就是文学课。他的父亲后来在学校里做了行政工作,过了几年又调到企业里做行政工作。但是,一直保持着喜欢读古典诗词和文学作品的习惯。在“文革”期间,U知青所在的小学里一口气放了几年假,他没有事情可做,家里人担心他出去惹祸或是被人打了,于是总是要求他在家里玩。他感觉无所事事的时候,常常就找一本书来看看,慢慢地对于中国历史上的魏晋唐宋的诗词、明清小说以及中外的文艺作品有了初步的认识,几年过去以后,他发现自己的头脑不太空虚了,在自己的人生意识形成的过程中无意之中增添了一些对客观世界的理解、欣赏的态度,也培养了对文学的兴趣,其实这就是社会对人的甄陶机制的一部分。
下乡以后,U知青对于繁重的农业劳动和艰苦的生活并不惧怕,他的理解与认识是明朗积极的,他这时时常想起高尔基、狄更斯、塞万提斯等等著名的作家的困顿生涯,认为这些作家在文学上的成就与生活的磨难有直接的关联。比如高尔基在青少年时期,无论生存环境如何艰难,仍然始终意识到一个美好理想在鼓舞着自己,对美的认识与向往与日俱增,困苦生活成为这些作家创作的源泉。U知青在劳动中很认真,也很喜欢读书,从不敷衍熬日子。与此相反,另外有一些知青比较懒散,害怕劳动,害怕吃亏,如果有艰苦的活计总是想方设法逃避,好像没有思想,或者是思想不好。通过一段时间的劳动锻炼筛选,大浪淘沙,知青点里涌现出了四大名嘴——金嘴银嘴铜嘴铁嘴,在此之前必然已经经历过城市市井文化的熏陶,喜欢罗嗦絮叨,名嘴主要的特点有四个,一个是说话的时候频率很高,一般的知青说话时每分钟可以说三百个单音节语素,四大名嘴每分钟则可以说五百个单音节语素;还有,说话的音调很高,比其他的人高出10个分贝左右;词汇量贫乏;往往言不由衷,喜欢说假话。这也是有素养的人与没有素养的人的一个基本区别。例如,第一年冬天的时候,大队干部说,现在暂时没有太多的活计,分期分批抽出知青去水利工地锻炼,第一批劳动的名单确定的时候,四大名嘴们有的说昨天劳动的时候脚崴了,有的说吃了几天乡村的伙食,胃疼,有的絮絮叨叨讨价还价,有的说等下一批再去。U知青比较单纯,也可以说比较纯洁,不会像四大名嘴那样花言巧语工于心计,老老实实地报名去水利工地劳动了半个月,吃尽了苦头。当U知青在水利工地上呆到第十六天的时候,水利工程宣告完成。四大名嘴钻了空子沾了便宜,U知青这样一些诚实的知青吃了苦。会哭的孩子多吃奶,会说的知青少吃苦,这是包含永恒真理性质的知青箴言。有一次,一个名嘴被派去某个地方劳动,即使这些事本身很简单或比较轻巧,但是名嘴回来以后若有机会必定大肆渲染,似乎冲过了重重的围追堵截,比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还要艰难困苦,动机是希望以此博得大队干部的好评,也给其他知青一个印象,似乎自己吃了很大的苦。如果是U知青出去干活儿,即使很累或者很麻烦,回来后大队干部问起来,他也只是轻描淡写地随便说两句。U知青从小劳动较少,但是从下乡以后将劳动视为一件充满崇高境界和抒情意味的事情,比如他以前读过《共 产 党 宣言》,说过将来在共 产 主 义社会,劳动成为第一需要,这些对自己产生了一点影响。因此,他不害怕劳动,以热情的态度或者是诗意的感觉对待劳动,这样对于他来说劳动就成为了一件愉快的事情,就像有人读书可以通宵达旦,有的人一看见书就必定打瞌睡一样。另外U知青的头脑里还有一些别人闻所未闻的东西,例如有一次在山上挖地时,他与W知青边干边说,W知青这时正在研究若干政治问题,因为研究政治问题可以给大队干部留一个好印象,比如曾经有一个新来的大队干部认为W知青“有政治头脑”,根据就是W知青知道某日的“两报一刊”的社论的内容,实在是不善于识人。这个干部还不熟悉农业生产,有一年秋天带知青种小麦,第二年收过小麦,居然连种子都未收回,这个干部最后被调走了。这时,U知青与W知青扯到相关话题,U知青随便说了一句,什么在共 产 主 义社会劳动是人的第一需要,使W知青佩服不已,认为U知青的理论水平非同小可,晚上还来找U知青继续展开讨论,于是U知青指导W知青去读《国家与革命》和《共 产 党 宣言》。W知青生于一个极其一般的家庭,除了墙上的日历,家里找一本书很难,当然毛选还是有两本的,这是他的父亲单位里发的。与有的知青不同,U知青不喜欢墙报上的那些战天斗地、火红青春的豪言壮语,说读起来不抒情,硬邦邦的。大队干部有一个绝密的笔记本,写了一百多个知青的名字,编了序号,不过不是以姓氏笔画排序,是根据出工的天数来排列的。当两年过去以后,U知青的出工天数已经达到年均三百多天了,位居前五名呢。后来到了招工的季节,U知青在乡村却已经呆习惯了,说现在不想走,等下一批。这个时候已经是1977年了,他的父母所在的企业忙着到处修建桥梁,需要招收一万多工人。别人说这个人太傻,最后弄得还要大队干部去动员U知青填写招工表,也算是一个特例。
U知青与另外几个比较正派本分,也喜欢读书的知青趣味相投,感情甚笃,劳动之余常常在一起谈论所读过的有意思的书,或共同展望未来前景,若是找到一本喜欢的书,必定传阅一圈,奇文共欣赏。一日大雨,几个人在屋里闲坐,吃饭时喝了一些酒,U知青突然想起当年郭沫若从日本回国组织创造社的例子,开个玩笑说效仿郭沫若,成立一个“田野社”,成就大业,几个知青居然认为有一些意义。后来,几个人认认真真写了一大堆抒情诗,什么汗水与智慧,汗水与愚昧,簇新理想,从远古到现代,纯真而又深沉,抒发对祖国和未来理想的执着追求,主题,意象,一一讨论修改。这时《解放军文艺》已经复刊,于是通通投到这一家杂志社去了。只是过了几个月,却通通退了回来,一份不少。这件事在知青点的一个负责组织政治学习的知青的政治视野里被视为“不正常的事件”,有组织“小宗派”的嫌疑,被暗暗记了一笔。至于大队干部对这些意识形态上层建筑的东西,不太感兴趣,对树苗土方芝麻小麦的注意力要密切一些。这一年夏天,知青点里又开展“批邓”的运动,有一天晚上学习的时候,U知青无意中说了一句“批来批去,明年又要翻过来的”。负责组织学习的知青听了这些话,认为很反动,很严正地进行了批驳,并将U知青的老帐新帐一起算,弄了一份报道送到公社广播站,大意是大批判的活动初见成效,批判了错误思想,个别有错误的知青幡然觉醒,大批判有力地促进了革命生产,云云,并举例说明……U知青与几个知青朋友对此很气愤,认为这是一种政治投机的行为,后来找到了一个适当的时机,对这个知青进行了一次抨击,心情方才舒然。
后来,U知青去武汉的一家工厂里放了几年的电影,后来有了电视,没有人再看电影了,他在单位的图书室里又呆了二十几年。他很喜欢这个工作,因为又可以看许多的书。朋友们常常说U知青死无遗憾,因为读了许多书,喝了许多的酒,这是说他在乡村经常喝半斤酒,从来不醉。其实当时在代销店打的酒,通通被代销店的人搀了水,半斤酒也只相当于三两酒。U知青在乡村的时候,虽然在一个政治高于一切的环境里,但他对政治不是十分感兴趣。前些年,居然对政治产生了强烈的爱好。他想起当年恩格斯写了一本《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影响很大,这时他对东北国营企业的现状产生了关注与兴趣,于是写了一本小册子《中 国 工 人 阶级状况》,投往人民大学的学报,结果退回,说观点需要再商榷推敲。此后,又怀着极大的社会责任感,写了一篇《中国布尔乔亚的沉浮》,洋洋洒洒,旁征博引,长达数万言,切中时弊,寄往北大学报,后来也被退回,结论是不合时宜,再修改。U知青只知道耕耘,不知道收获,仍旧勤奋学习研究,以此为乐,掠过不提。
自古红颜薄命,有的时候一个人情感了太丰富了可能也会折寿的,以前苏轼诗词中也说过多情早生白发之类的话,总之是对身体不利的,相反,傻吃傻睡可能有益于生命的蜿蜒。中外文学史上曾经有许多杰出的诗人作家的生命都很短暂,有的死于意外,有的是自己弃世,有的死于决斗,有的则是劳累过度。例如,唐朝李贺的母亲常常对婢女唠叨,说这个儿子呀写诗呕心沥血呀!因为李贺除了喝醉酒或出去吊唁,每日都要写诗。王勃、李贺活了二十几岁,贾谊、普希金活了三十多岁,曹植、李商隐活了四十多岁,举不胜举。人生本来只是天地间的匆匆过客,生命是一个瞬间的过程,其中的一些片段若是充实的,愉快的,或者说是抒情的,没有浑浑噩噩度日子,就已经足够了。U知青也是这样的,他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喜欢什么,他的内心世界是充实的明朗的,想到的事情总要说出来,尽力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最低是对于社会无害的事情。不懂得将自己藏得太深,在人生的风格上是抒情的,他一直认为人生是要讲风格的。在他四十八岁的时候,身染沉疴,他的朋友去看望的时候,他说小的时候常常去龟山、凤凰山上玩耍,看见那些石阶都是用清代的墓碑砌的,上面的字依旧清晰可见,什么藩台呀,制台呀,曾几何时,终于烟消云散,不知所踪。他告诉朋友们不要难过,并委托他们以后将自己送到乡村里,埋在自己所种的一片树下,这时候,他的朋友不忍卒听。
U知青死了,他的朋友按照他的意愿,将他送到他曾经在此勤奋劳动锻造情感的一座清冷孤寂的山崖上。只是当年U知青种的一些树早已经被砍伐了,化成了闪亮的货币在银行间和商贾之间流转,只剩下浅浅的孤零零的一些树桩。他的朋友们去当年的房东家里找来一些人,帮助挖掉了树桩,将U知青安放于此。他的朋友按照他的愿望,准备了一块石碑,刻了他自己生前拟订的墓志铭——寂寥天空洒落的一滴雨;武汉知青U。他的朋友将墓志铭深埋于地下,将地面扫平,一切又恢复平静。这时,从所带来的录音机里传出来李叔同的《送别》的歌声,这是U知青最喜欢的歌曲。伤感惆怅的旋律在山崖上回旋,久久仍不能散去: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 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 惟有别离乡。 2005.4.汉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