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偏好读注释》 作者:wenjunq


这个征文的命题似乎以前做过,不过有号召不响应就太那个了。既然说的是读书,俺以为小人书大概不算读的,只能算看,看那图画么!记忆中俺一开始读书――读字书――就读的是《毛选》。那时俺家里只有俺爹的几本书,都是他的会计书,且都是单位上发的,不用花钱。须知,那时的书虽然便宜,可只要花一块钱就超过俺全家一天的菜钱,不是舍不得,而是买了书就买不起菜了。

 

不过俺爹还是买了三本书:《毛选》三卷。倘若不买,就是落后,提拔就别指望,加工资也就跟着没戏,俺爹只好假积极,跟着大伙排队买。只是买回来俺就没瞧见他读过,整整齐齐跟那些单位发的专业书排在一起,附庸风雅。及至俺开始有读书的欲望与能力时,只好翻《毛选》,味同嚼蜡。所幸后边有许多注释,那里边有好些故事,于是俺的读书就从读注释开始了。不记得是上五年级还是六年级,俺爹又买回一本《毛选》,古铜色皮面的,是第四卷。有新书可读了,俺很高兴,可俺爹却高兴不起来,念叨了一句,大抵是算算又得少买多少菜之类,活像老毛在阶级分析里说的:“唉,又亏了。”《毛选》已经买了四本,俺爹那个党还没入上,提拔也就没戏,工资更别指望加了,属于投资失败。

 

大抵从那时开始,俺读书就染上偏好读注释之“恶习”。别小瞧这注释,其实有许多文章在里边。举个例子说吧,杨奎松的《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第440页,说到毛给赫鲁晓夫复信,引文为:“‘为了最后胜利,灭掉帝国主义,我们愿意承担第一个打击,无非是死一大堆人’,要赫鲁晓夫不必担心。”标明注17。俺查到注释,知该引文为《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七册,第404-405页。于是顺藤摸瓜查过去,谁知这本书上第404405页上不是毛给赫的复信了,而是“关于研究赫鲁晓夫给艾森豪威尔的信稿的批语”。纳闷。寻来问去才知道,俺买的这套《文稿》是1998年印刷的,人家引的注明是1992年第一版。

 

无独有偶:1995111517日,广州中山大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主持在中大永芳堂召开《美国与中国现代化》专题学术研讨会,国内许多著名历史学家都到会了。在会议论文集里,杨奎松教授提交的论文《抗战期间美国介入国共关系及其影响》中有:“毛泽东在9月下旬甚至就此作了自我批评,指出:中国政治的重心已经逐渐发生了转移,而我们自己却常常估计不足,思想上赶不及,总是认为天下还是蒋的,没有及时想到和提出改组政府的问题。在这方面,美国人反倒走到我们的前面去了。”注释第45。查其为“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中),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546-547页。”

 

随即查阅俺的《毛泽东年谱》(中),第546-547页:“毛泽东发言说:现在重心有逐渐转移的趋势,我们自己常常估计不足。这次参政会公开,对我们是有利的,……”“思想上赶不及”以下全部没有,倒是扯到“抢救运动”上去了。杨奎松是一位十分严谨的近代史学家,他专门就学术论文的引文及其出处有过论述,很严厉地批评过那些对此予以忽视的学者与单位,其中包括中国军事科学院,我也曾经常挑刺似的找过他的引文及注释的来路。这次给我抓住小辫子了。可是一经查询就发现:他是1995年引用的1993年版本,而我买来查的却是20028月第1版。也即,俺这本是修订版,修订得可谓天衣无缝,不利于光辉形象的字句全换掉了。

 

于是想起当初批判胡适,说是他说的:“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女孩。”后来查到胡老的原话:“历史不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女孩。”打住。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