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北大荒知青的一次聚会
作者:张中祥
|
|||||
二十年后,当年的连队人员85%到齐。三十年后喜相逢。大年初五, 为此,各地筹备组相继成立,通过基金会又筹集了部分经费.各地筹备祖也积极开展活动,多次召开地区会议,研究和安排会议事项.大家自发地,以极大的热忱投入准备工作,为会议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北京六十团联谊会对加工连的这次会议十分重视,对这次大会给予热情的支持和指导。为大会的召开增添了热烈的气氛。他们在筹备过程中对会务,组织,后勤等方面提出了很多指导性的意见。并在会议期间承担了会务,接待,公关,组织晚会等方面的大量工作。这次会议加工连到会的代表,特邀代表,家属共160人。天津,上海地区六十团联谊会也派代表前来参加会议,而闻讯赶来探望老领导,老战友的六十团北京知青达到一百余人。在欢乐,激动,热烈的气氛下,加工连的这次会议实际上也成为六十团联谊会的一次大聚会。 下午两点,指导员王传明的点名揭开了大会的序幕。像二十多年前在连队食堂开大会一样,指导员高声点名,台下的战友大声应答,战友们年近半百,声音依旧。于富生还故意用当年的怪声怪气回答,有人笑着说:“还和小时候一样”,引起哄堂大笑,。 会议在热烈,严肃的气氛下召开。赵家坤在致开幕词时说: “三十年流逝、当年十六七岁的少年男女,如今已两鬓染霜,年近半百。当年的领导、战友、分散各方,天涯海角、难得聚首。但是,回顾历史、怀念战友,多少人盼望的一个美好梦想,就是实现原加工连全连干部,战士的大聚会。经过近半年的策划和筹备,在各地筹备组的共同努力下,今天,我们从四面八方汇集在北京,分散二十多年的战友们终于见面了.我们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回顾历史、重温友情、面向未来”。 原指导员戚瑞珍在发言中激动地说:“我这人生来好做梦,但做梦也没有想到分别二十多年的我们,今天竟会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在首都北京相聚。机关的同志问我,是什么力量把你们凝聚在一起? 我说:这凝聚力来自对黑土地的不了情。我十分珍惜在加工连的那份艰辛,那份快乐;我将牢牢铭记加工连对我的关爱和培育! 副连长张士芹代表建三江的父老乡亲向大家表示问候,他说:“战友们!建三江的黑土地怀念您们,前进农场粮油加工厂(既过去的加工连)的老领导,老职工,老知青没有忘记您们。 北京知青李春生在发言中深情地说:“在过去的岁月里,我们常常缅怀离我们而去的战友,十分珍惜知青之间的真情、友情,更忘不了老同志、老领导,对我们知青的爱护、教诲之情。可以说,时间可以改变一切,唯一不变的是真情。我想,我们有北大荒这段生活经历,我们所能够战胜各种困难,能够勇敢的面对我们的各色人生。因为我们曾经是北大荒人。我想说,但愿有来生之年,再和同志们甘苦与共”。各地知青代表,特邀代表,前进农场现任党委书记刘胜利,六十团原政治部主任董仰芝等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会议结束后,大家一起合影,照了一张迟到三十年的“全家福”。 当晚的联欢晚会达到了这次活动的高潮。晚会由京,沪,津,哈,农场的主持人联合主持。各地代表团都拿出了经过精心排练的节目。 小合唱,诗歌朗诵,独唱,京剧,沪剧,都是当年的“老段子”。台上台下欢声笑语,掌声此起彼伏。猜谜,抽奖又把会场掀起了一个又一个高潮。大家开心地说:“真比过年还热闹”。 在各方面代表和来宾的共同努力下,这次会议安排紧凑合理,内容十分丰富。安排了纪念大会,联欢晚会,游天安门,故宫,难忘的人和事”座谈会,“回顾展”等项活动。原六十团二十四连的北京知青还赞助筹办了“京剧专场晚会”。在组织,筹备,会务,后勤,交通,会议,游览活动等方面安排合理,组织严密,秩序井然,规格和档次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会议期间,大会筹办的“加工连三十年回顾展”引起了代表们浓厚的兴趣。回顾展展出的是加工连干部,战士收藏的一部分当年的历史文物.包括三十年前的生活用品,用具,照片,日记,书信,诗歌,印刷品,文字资料等.还有为这次大会征集的“难忘的人和事”征文70余篇。这些展品分别从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前进农场等地征集,共一千余件.展品真实的反映了当年兵团战士的生活和工作,情趣和友谊,生动的再现了昔日北大荒艰苦的生活环境,展示出北大荒人战天斗地的英雄主义气概和乐观主义的精神凤貌.回顾展会场的前言醒目地写着:“在加工连建制三十周年的纪念活动期间,当我们走进这一展室,可以看到当年的历史,回顾黑土地上难忘的往事,听到北大荒遥远而熟悉的声音.让我们共同回忆往事,珍惜友谊,热爱生活,面向未来.白天到深夜,前来观看展览的人络绎不绝。人们在这里浏览,阅读,拍照,留言,沉思,议论,感慨万千。宾馆的领导和服务员也纷纷前来观看展览,她们没有经历过那艰苦的年月,但也从中深深受到启发。 大会组织的“难忘的人和事”大型座谈会别开生面,非常成功。 早在半年以前,各地代表开始撰写回忆文章。记述当年难忘的一件往事。有十几个代表在座谈会上发言。他们分别回忆了当年秋收,看电影,足球赛,紧急集合,扛麻袋等往事。有的人激动不已,声泪俱下。座谈会把大家带回到三十年前,很多人听着听着,不禁掩面而泣。 短短的三天时间,对于二十多年没见面的战友来说,实在太短暂了。每天的晚上,直至深夜,人们楼上楼下,串来串去,每个房间灯火通明,三三两两,彻夜畅谈。说不完的话语,道不尽的友情。 欢声笑语,宾馆里已经没有夜晚的安静。有的服务员说:“这样的会议我们从来没接过,让人太感动了,你们深夜还有人看展览,聊天,我们和你们一样高兴,也不觉得累”。 三十年是个整数,大家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对那段历史做一点认真,平静的思考,回顾和总结.知识青年十分珍惜北大荒战友之间浓厚的感情.他们已步入中老年。有的面临下岗,还承担着较重的家庭负担.多数人目前生活上和精神上压力很大。失散二十多年之后重逢团聚.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安慰和快乐。通过各地联谊活动的开展,可以进一步扩大社会活动的范围,缓解各种压力,增进人们之间的友谊.加工连通过这次活动,在各地分别建立了联谊会,将更加紧密地团结互助,积极开展各项经济,文化,社会活动。并配合六十团京津沪等地联谊会开展工作.可以预见,在今后的岁月中,通过大家的努力,的联谊会将会在各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代表们认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知识青年响应党的号召,满怀热血,奔赴边疆,农村的行为是值得肯定的.他们在开发边疆,发展工农业生产,建设农村文化事业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广大知识青年在农村经受了暴风骤雨的洗礼.他们把青春留在了农村.把汗水,热血甚至生命献给了垦荒事业.这一代人经历了磨练和考验.他们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培养出顽强的适应能力;他们敢于和大自然奋斗的英雄气概,可歌可泣;他们相互之间同甘共苦,患难相助,结下牢不可破的友谊;他们不但从老职工那里学到了生产技术,而且学到了纯朴,善良,宽厚的优秀品质;他们在那里学会做人,做事,逐步走上了人生的舞台;他们在不断奉献的同时,不断学习,积累,从黑土地的营养中汲取了生存的力量。 因此,不管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年代,北大荒人对黑土地永远充满依恋之情.知识青年把那里作为自己的第二个故乡.从那里走出来的战友,不论天涯海角,总是分外亲切,血脉相连.北大荒----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地域概念,它是那段历史的代名词,是知识青年人生路程最重要的一块里程碑,也是那一代人苦难和辉煌的象征,最近,有人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纪念活动的思潮称作“知青情结”。还有一些作家,学者著书,写文章.批评,甚至批判所谓的“知青情结”。他们认为:当前老知青对那段历史缺乏深刻的认识,知青对历史的反思缺乏深度。老知青过分沉湎于对过去的怀念,缺少批判精神,知青在精神上是贫乏可怜的。 加工连北京代表戴琛在大会发言中指出:“在上山下乡三十周年期间普遍出现的所谓“知青情结”是很正常的,不值得大惊小怪,更不必著文批判讨伐。对于上山下乡运动的认识和研究,那是将来历史学家和理论家们去探讨的问题。知识青年现在说不清楚,其实,那部分“青年学者”自己也说不清楚。知识青年从朴素的感情出发,自发地组织活动,回顾历史,重温友情。这本身就是对历史的反思和总结。只要我们公正地,实事求是地来回顾和评述那段历史,就不会流于肤浅,缺乏深度,就应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知识青年是肩负着重大社会责任的一代人,他们的特殊经历锻炼了他们的品质和意志,赋予他们永远保持乐观主义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知识青年的历史,将不会被时间的流逝所湮没。今后,知识青年的社会活动,将不会受其他方面的影响而继续正常开展。 加工连的这次会议,是圆满成功的盛会,是充满激情和友谊的盛会。三十年后喜相逢,虽然时间短暂,每个人都留下了永生难忘的喜悦和回忆。让北大荒留在我们心中,愿兵团战友们之间的友谊长存。 供稿人:加工连上海知青张中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