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回珍宝岛 作者:北大荒人


尽管30年的岁月有些漫长,但只因那一个“情”字,852农场五分场值班连的四十余位知青,于近日又回到了他们魂牵梦萦的第二故乡。

 

 

我为情来

 

“没有北大荒的情和意,我们是不会来的,”杭州知青高美娟说。

 

“北大荒山亲、水亲、地亲、人亲,我们哭时一起哭、想家一起想,生生死死在一起,”哈尔滨知青姜雁说。

 

作为因珍宝岛事件而成立的值班连,他们的经历更富传奇色彩。农场中最艰苦的任务,他们都承担过。在珍宝岛事件时,农场从各营抽调出身好、表现好的知青组成了值班连。他们修筑了珍宝岛第二防线的坑道,铺设了通往指挥部的电话线,并在前线驻防了近一年的时间。

 

此外,他们还上山伐过木,兴建了造纸厂……正是在这种艰苦环境里,在共同的劳动中,他们与战友、与黑土地产生了最真挚最深沉的情意。也正是在这分情这分意的支配下,哈尔滨知青策划、筹备了本次活动。虽说是纯民间活动,他们搞得有板有眼。他们成立了临时组委会,4次开会研究活动方案。为了减少外地知青的费用,哈市知青主动把外地知青接到家里吃住。外地知青对活动十分配合,共有14位京津沪浙的知青参加了活动。北京知青沈晓宝因有事未能成行,但他为了表一分心意,特地订做了100件印有“魂系中华黑土地·30周年回访北大荒”字样的文化衫送到哈尔滨。

 

文珍,我们看你来了

 

在值班连知青浓浓的情意链中,已长眠在黑土地的杭州知青孙文珍,无疑是最催人泪下、令人心碎的一环。

 

孙文珍,1969年下乡到852农场,1989年因胰腺癌去世,年仅37岁。她曾担任过饲养员、养鹿工人、建筑工人。1971年开始从事医务工作,后在五分场卫生院当助产士。十几年中,她曾为上千名产妇接过生,从未出现过医疗事故。

 

在农场同志的引导下,老知青们来到了孙文珍的墓前。一时间,人人涕泪横流、哭声连成一片。作为老乡的高美娟更是伤心欲绝:“文珍有3次返城机会,但她都放弃了,她是用生命实现了自己当初的誓言:永远扎根在北大荒”。

 

老知青们回忆说,孙文珍是典型的南方纤弱女子,但她工作起来却是那么坚强,不管自己身上舒不舒服,只要来了病人便忘记了一切。由于工作紧张劳累,孙文珍婚后患了习惯性流产。一次,当听说有一名产妇难产时,她不顾自己正在休息、保胎,急忙赶去接产,别人的婴儿保住了,她自己的却失去了。

 

孙文珍是在杭州病逝的。临终前,她要求把骨灰送回北大荒。“孙文珍是我们值班连的骄傲,也是全体知青的骄傲。”姜雁动情地说道:“她代表的是整个知青的精神,是北大荒精神。”

 

情系未来

 

"妈妈,你们知青感情怎么这么浓、这么深呢?"为了给女儿一个生动、圆满的答复,高美娟带着她的18岁女儿胡静来了。在回访团的队伍中,还有8位和胡静年龄相仿的知青子女。行前,他们心中有着和胡静一样的疑问。短短几天的回访活动后,他们开始理解了。

 

一路上,从父辈们兴奋的交谈中,他们听到了这分感情;从农场职工热情的接待、质朴的笑脸中,他们看到了这分感情;从父辈们生活、工作过的田地、村庄中,他们感受到了这分感情。正如胡静在农场职工与老知青座谈时所说的,亲身来到母亲曾经生活、工作的土地上,才真正理解了母亲的"知青情缘"

 

但,老知青们期待的,不仅仅是子女的理解。哈尔滨知青谷文波说,北大荒培育了老知青艰苦创业的精神,老知青希望子女们在理解的同时,更能弘扬这种精神,这才是老知青们带子女重返第二故乡的最终目的。

 

"我们真心希望北大荒精神能一代代地传下去。"老知青们异口同声地说。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