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的艰难
作者:随意
|
|||||
一些小事可以看出要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很不容易。 年初,为了扭转单位人浮于事的现象,激励在职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学校决定进行改革,其主要宗旨是以岗定人,各级聘用,落聘人员待岗。由于有过下海的经历,回单位后我对于一些人无所事事整天混日子的现象的确很看不惯,完全赞成学校的决定。 校务会上我表态支持,也提出自己的看法,鉴于学校经济状况尚可,建议对待下岗人员采取宽厚政策。尤其是对于部分老职工(以在校工龄界定),他们对于学校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应该享受一定的优惠条件。看来校长们是采纳了这个建议,制定了老职工内退的条例,享受退休人员待遇。高层的决定我不够资格参加,具体细节就不得而知了。 实习工厂的动员会上,我劝说老职工够条件的都提出申请,由于自己的年限还差一年,否则我也会提出申请。说句心里话,我还真羡慕他们,享受退休待遇而又不是很老,退下去自己再干点什么比在职的还强。动员起了一定作用,实习工厂提出申请的比其他部门比例大得多,减轻了人员过剩的压力。 接下来的落聘待岗却遇到了阻力,虽然待遇比最低社会保障高得多,毕竟只有在职的一半左右。于是落聘人员开始上告,并找到一个有力的武器,事业单位下岗没有文件依据。就有这样的咄咄怪事,上级单位事先可以口头支持改革,一旦有人闹事就不担责任,反过来劝说学校斟酌,冠冕堂皇的理由是维护社会安定。不用明说,其中个别人起了主要作用是一个重要因素,于是落聘待岗最终流产。 内退人员由于待遇优惠最初相安无事,几个月后上级文件加工资,我们单位属于只给指标不给钱被人戏说为“空调”的那一类,于是又出现新的矛盾。我校的经济实力毕竟有限,工资长上去必然影响到效益奖下降,内退人员如果长工资则与在职人员相差无几,反过来又会影响在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经过反复研究决定答复内退人员在没有拨款的条件下他们的待遇不变,由于这个特殊情况同意他们选择继续内退或者回校工作。最终的结果是有能力在外面找到新工作的没有回来,没找到工作的又回来上班。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最终变成一场闹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