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对老知青
作者:老常
|
|||||
知青小K,68初中,69年到黑龙江, K在机耕队,开着链轨拖拉机;L放电影,整天在各个知青点周游。K时常设法与机耕队的其他小伙商量换台胶轮拖拉机开开,方便接送电影放映队,时间久了与L成了一对,形影不离。 78年K与L双双回到故乡上海,各自都顶替父母找到了好工作,K当上了驾驶员,L当上了售货员,当年便结婚成家,不久有了他们可爱的女儿。 我上学时,恰巧大学的校门口旁边就是K单位的停车场,经常遇见他,也经常在一起去附近的小镇喝酒。82年我近毕业时,K决定去日本留学,去送他时K和L都眼睛红红的,唯他们的女儿很高兴,说:爸爸又去“插队”了。 整整八年,K在日本又受够了二茬罪回到家中,L的工作仍是售货员,女儿的功课特别优秀。K觉得很满足,又觉得很歉疚,与我一起喝酒时说:欠L和女儿的太多,回来后要补偿。说这话时显出一片赤诚。 L这时与自己单位的负责人、同是黑龙江一起插队的Z交往甚密,K不知道,但我们都清楚,却无法告诉他。L时常来我家,埋怨K不会写信,连一句柔情的话都不会说。K自日本回来后,L经常教育K:时代变了,现在是讲究生活素质的时候了。还经常拿回一些诸如《青年一代》之类的杂志给K阅读,并布置K按其中的一些文章的内容给她写些“情书”,在她不留意时给她,制造一些“惊喜”。可惜K不会写,也没有觉得这是一件事。 92年,Z婚姻变故,L坚决离家出走,百劝不回。K只能在离婚协议上签字,只身带着女儿苦熬,女儿住校时便来找我们这些老友喝酒。97年,K倾全部积蓄送女儿出国求学,自己继续打工,唯一的喜悦就是带着女儿的来信给我们读读,一边喝酒、一边乐呵呵地听我们赞扬他女儿如何懂事、如何体贴父亲。 98年,L的单位(也是Z的单位)效益滑坡,L将下岗,突然向K提出复婚。K来电话救助,问能否复婚。我当然坚决反对,说:你都“插队”三届了(下放、出国、离异),很少有你这样的“老三届”,怎么就不知道珍惜这个经历! 不久,回上海见到K,说已经复婚,请我喝酒。当晚,在一家个体的小排挡,K和L带着女儿的信一起来,见面时我们好象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依然谈论K的女儿,夸奖她如何懂事、如何体贴父亲... L很少言语,只是不断斟酒。K乘离席的机会对我悄悄说,Z的父母一直就不接纳L,Z因此与家中断了联系,后来发展到Z想念父母时便要打L。K的意思我理解,谁让我们都曾经是知青呢? 我只能对K说:过去的事情就别想它了,重新开始吧。K说:我还是觉得欠她们母女太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