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 关于知青的概念, 成为华夏知青网上的一个突出论题. 老谢几次谈到知青意识的凝聚力, 以此为出发点, 提出扩大网络影响, 组建股份公司的主张. 白云鸟从鹿鸣与老陈的网上论争出发, 就"知青精神"提出自己的看法, 心思细腻而凝重, 提出的问题十分深刻. 以我看, 这个问题的实质是这样的: 假如鹿鸣和老陈仅仅因为对于在网上发表言论有不同的看法而失和, 那就说明知青精神是脆弱的, 还谈什末知青的凝聚力. 由此, 也可以想象组建股份公司的困难了. 相反, 假如果然有一种知青精神, 那末作为一种精神, 它应该有感召力, 能够成为沟通思想的桥梁.
我的看法与老谢,白云鸟是一致的. 我虽然不是知青, 但我对知青一代的精神历程, 心仪久矣. 近年来, 我对从红卫兵时代开始的知青社会史和思想史, 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学习, 愿意借这个机会, 将我的结论的一部分报告给大家, 一则在正式发表前, 征求各位的意见, 二则希望表达这样一个意思: 知青精神的丰富资源, 不仅应该足以解决类似鹿鸣和老陈这样的论争, 而且应该可以支撑更为深刻宽广的社会道德问题--比如近年来社会上所漂浮出来的精神与信仰危机问题. 我将另写文章, 从几个方面讨论这个重大的问题 (它们是: 1. 什末是知青精神? 2. 知青精神的形成; 3. 知青一代与改革开放的关系; 4. 知青精神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这里简单先谈我心中的知青精神吧.
知青精神三要素: 1)九死而不悔; 2)心系民众; 3) 兼容崇高与平凡
知青一代人执著, 心向着普通百姓, 胸怀大志却又甘于平凡.
这一代人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 是从红卫兵时代开始的, 那时他们不论出身好坏, 不论是老红卫兵还是后来的造反派或保皇派, 他们的理想大致是相同的: 他们人人都是保尔. 他们乐观, 胸怀大志, 不甘于作平凡的人, 不甘于平凡的生活. 他们写诗, 作词, 论述世界革命的前途. 想象着成为世界革命斗争中的英雄. 每个人都有英雄的梦想!
插队了. 他们中间有乐观着, 有悲观者, 有歌颂皇帝的, 有骂皇帝的. 但他们中间很少有玩世不恭者. 他们依然严肃--严肃地修理地球, 或者严肃地拒绝修理地球. 他们唱着流浪的歌, 却没有浪迹天涯的潇洒. 他们总是心情沉重,忧国忧民.
与插队前不同, 除了忧国忧民, 插队期间, 他们开始忧己了. 这是一个关键的转折. 没有长时间下层生活的经历, 他们体会不到平凡生活中蕴藏的伟大, 他们就永远不会放弃作个遗世英雄的梦想, 他们就只能高不成低不就. 有了下层的痛彻经历, 他们悟到了 谋生的意义, 英雄的梦想被工分的计算公式简化了. 有意无意的, 他们似乎悟到: 英雄的起点, 应该是能够自己养活自己.
为什末说这个转折十分重要呢? 简单说吧: 知青一代从红卫兵时代起, 仍然是自视为有知识者的. 他们虽然批判传统的文化, 但在他们的内心, 他们继承了中国文人传统的核心, 那就是: 忧国忧民, 济世救人. 这样的文人传统, 其实掩盖了其看不起平常百姓的实质. 中国的文人, 各个心比天高, 却只能诌几句诗, 写几笔字而已, 他们不屑于学习或者运用实际的生活技能. 孔老二的话: "君子不器," 他们实在是奉若神明的. 在红卫兵时代, 知青一代人的身上,仍然飘着这样的习气. 只有经过了插队的生涯, 这种习气, 才算扫除.
但同时, 他们的理想情怀并没有改变, 只不过理想的内容发生了变化: 他们因为理解了劳动与生活, 也就理解了中国下层的老百姓, 他们真的开始成为人民的一员了. 民间的疾苦, 成了他们理想的内容, 因为民间的疾苦, 就是他们自己的疾苦. 从这个意义上讲, 崇高与平凡得到初步的, 然而是关键的结合. 这一结合, 实际上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没有这样的社会基础, 中国的改革开放就不一定能摆脱俄罗斯所经历的困境. 可惜的是, 关于改革开放的历史研究, 至今没有认识到知青一代人作为社会基础的重要性.
本来还想谈谈关于华夏论坛的情况, 主要想说明论坛的讨论(包括鹿陈二位的执著与认真), 其实很好的体现了知青精神. 贴子已经太长, 就此打住. 谢谢! 所写都是不成熟的一己之见, 写来供讨论而已. 如果您愿意私下交流, 请用email: jhhj888@hot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