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的幸福在哪里? 作者:郑晓江斋



    神游斋集神游者,乃精神之自由翱翔也。人在生活中、工作里、人际关系内,皆约束多多,规范很多,难有逍遥自由,唯人之精神可以不受实际之束缚而作自由之翱翔。人之回忆即是一种精神之自由穿梭,可远可近,可前可后。本人以神游斋名此集,突出者即是自由之思索和表达。但以下所述全是真实之事,真实之情,毫无半点虚假,可以当历史来看。 
作者谨记于南昌赣江之畔“神游斋”。  
***********************************************************************
    
    我十一岁便随父母奔向“广阔天地”去接受“再教育”。从城市到乡村,对一个孩子而言,新鲜事太多了,以至完全察觉不出这种生活的巨变有何不妥。
  这是一个典型的南方小村,你可随处嗅到弥漫在空中的混合着青草、稻谷、泥土和牛粪的气息。村后有一碾米房,一头老牛喷着响鼻拖着沉重的石碾围着米槽不停地转动。
  乡村的时光尤如洗衣小溪的流水,平静而沉默地逝去。
  每当清晨,雾霭还未消散,三三二二的农民扛着各式农具下地去耕作;太阳正了,饥肠漉漉的男人们才迈着沉重的步子迟缓地返家。接过女人们递过来的粗磁碗,夹上几块糟鱼和霉豆腐,呼噜呼噜地吃上几海碗,嘴巴一抹,抽出别在腰带上的黄烟简,踱到村头,大伙蹲在大树下,凑在一块吸烟聊天。无非是谁家要盖房啦,谁家要娶亲啦,或者那家死了人,那家生了子之类。
  下午又是漫长而沉重的劳动,直至晚霞缀满天空,劳累了一天的农民才能在饭后草草地抹把脸,他们大都早早地吹熄灯,上床歇息。男女间或卿卿我我,或埋头呼呼大睡。
  我在这小村庄一呆便是五年,村民们劳作的程序、生活的状态似乎从未变动过。人们关心的只是盖房、娶亲、生子、丧亡,周而复始,变化极微。
  我觉得这仅仅是活着,而非生活。
  吃、喝、拉、撒、性、及由此派生的活动都由人之本能而生发,虽然人的吃喝拉撒性有较高的要求,有一定的社会程序,但毕竟局限在生理性需求之内,故而仅能算活着。而生活则是人对自我的生存反复思索之后确立了一些基本的原则,同时把自己的人生活动纳入这些原则的指导之下,从而使生活具有了理性的色彩,具有了浓厚的社会文化性。
  世人不应只滞留在活着的层次,而应该努力于从活着登上生活的高峰,也即不断地反省:我为什么而活?我为什么这样活而不那样活?我怎样才能活得更好?我怎样才可实现自我的追求?我应该如何为社会、他人做点事?等等等等。由此就派生出一些经过省察之后的人生准则,并付诸人生操作,这就把活着提升到了生活的高度。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