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 愁 作者:郑晓江斋


人皆有出生地,于是便有了家乡一词;人又常常需要背井离乡,出外谋生,于是便有了故乡一说;在外呆久了,在外受气了,在外疲惫了,在外厌倦了,人们不免幽幽地思念起了故乡故土故人,于是便有了淡淡的或浓浓的乡愁。
  大诗人李白吟道:“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客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人们只有在酩酊大醉中,才能忘怀思乡之情;由此推论,一当酒醒,那刻骨铭心的怀乡之念又必然会悄然地袭上心头,好不愁煞在外的游子。人,为何如此恋乡、如此思乡,以至酿造出如此浓厚的乡愁?家乡和故土带给人们的记忆是慈母、老屋、小院、村落、山水、田园,是鸟儿清脆的鸣叫,是野花散发的清香,是爷爷奶奶叔叔婶婶兄弟姐妹乡亲邻里的情谊,是水塘旁姑娘
的窃窃私语小孩戏水的漫天喧闹,是屋前房后猪牛鸡鸭猫狗的欢叫声,是清甜的稻草和着炊烟与牛粪的独特气息。这种家乡的特殊氛围织出了一张大网将我们呵护完完全全、严严实实,给我们无比的安全与温暖,让我们在一片亲情的笼罩下悠然自得。所以,故乡带给人的实际上就是熟悉,每个人处于其中都会油然生发出一种踏实的感觉:我过去生活的经历就是其他人生活的一种缩影,我现在的生活也与周围人相像,我将来的生活也可从长辈的人生中依稀看到轨迹。一切是那样的熟悉,一切是那样的按班就步,人的一生犹如小溪潺潺的流水,缓慢、执着、清亮亮地流淌着。在故乡,人们尽可以一生都没有梦想和非分之求,于是,也就没有了风刀雪霜般的人生险恶;人们可以不去求飞跃与强己所难,于是,也就少了许多人生的尴尬与灾难;人们也可以拒绝陌生和强烈的刺激,于是,也就没有了茫然与不自在。这就是家乡与故土对游子的巨大吸引力所在,这就是数千年人们恋乡恋土的深层根源所在。俗话说:美不美,家乡的水;亲不亲,故乡的人。这句话道尽了中国人对家乡和故土的依恋之情。可是,人类不久就进入到要离开家乡去谋生的时期了,而且还到了必须离开故土去展开自我人生的阶段了。由此,在中国,自古就有了“异乡客”一说。身在异乡谋生,人们似乎完全是不得以;家居住在异地,人们仍热切向往着故土。所以,中国人总是觉得,自己在异地不过是暂住,是一“客”而已。李白感慨万千地写道: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夜深人静之时,明月升起之际,在外的游子便思念起遥远的故乡,它带来的是一种揪心扯肺的痛楚,一种牵肠挂肚的思念。为什么会这样呢?身在异乡,人们常有一种沦落感。举目望去,茫茫人海,来去匆匆,似乎没有一个我认识的人,也没有一个想认识我、对我有兴趣者。身在异乡,人们还常有一种陌生感。我对周围的一切均不熟悉,每一人、每一物、每一处似乎都暗藏着凶险,我战战兢兢,小心翼翼,仍不免常常受到伤害,而且没有一个地方、没有一个对象能让我尽情地倾述我的痛苦和感受。身在异乡,给人最刻骨铭心的是孤独感。我举目无亲,我孑孓独行,在社会与人间寂寞地漂泊。我迫切地需要帮助却得不到帮助,我渴盼得到温暖却获不了温暖,我的想法、我的企盼、我的感觉,有谁在意?有谁在乎?又有谁知道?我只得面对苍天大海青山绿水遥远的故土泪流满面。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人在异乡时常常会感受到的生存困境与人生危机。当然,传统社会里故乡对人的意义要比现代社会中故乡对人的意义大得多。当现代社会的大多数人不得不也不能不离开家乡在异地、甚至在异国漂泊的情形下,那故乡故土和故人,代表的就已经不主要是某个实际的地域了,而更体现为我们人生中一种精神归依的家园,一种熟悉的文化与民俗的氛围,它表征的是现代人渴望获得的实际帮助和心理抚慰。为什么现代人已然四海为家的情况下,人们思乡依然,乡愁依然?这是因为,现代人生的孤独更甚于过去;现代人生的疏离更甚于往昔;现代人生的无助更甚于从前。由此,浓浓的乡情令人神往之,熟悉的故土令人留恋之。人的生命在家乡永恒地滞留,似乎才是一种最愉快和最真实的存在。三毛的《橄榄树》动人灵魂:“不要问我从那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四方,流浪──”是啊,人们为何一定要离开故土,带着乡愁四处流浪呢?不知何时,天下处处都能成为我们的故乡?不知何时,人人都能成为我们的乡亲?也不知何时,我们将永远不再有浓浓的乡愁?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