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上海人 作者:陈坚


    初识上海人   

作者:陈坚  来源:《宝泉岭论坛》

南人与北人,即南方人与北方人,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因地域的不同而形成的文化和性格,随着人口的大流动,经济建设的发展,越来越被人们关注和讨论。做为中国一个特殊地区的上海人往往被人们理解为南方人的代表。建国几十年来上海人为共和国的的堀起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初识上海人是在那个“人口大流动,民族大融合”的文革时期。

那年的夏天我们是最早一批来到北国支边的北京知青,当大豆结夹,玉米灌浆的时候连队里传说将有一批上海知青要来了。在那个生活枯燥毫无乐趣可言的劳作中这无疑是一桩特大新闻。在北方生活久了偶然间碰到个把外地人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特别是上海人的洋派举止,生活习惯,衣着打扮,及令人闻之如听外语的上海话都让我们倍感新鲜。

一日,连长找到我郑重其事的交我一件重要任务,连里马上要来十几名上海知青,南方人初到北方各方面多有不便,我相比之下要算老战士了暂时当几天他们的领队,负责带他们熟悉一下环境,以便尽快分到各各班排去接受再教育。

临近中午,连队的拖拉机喘着粗气拉来了一帮身穿草绿服装,细皮嫩肉的青年男女,远远地就听到他们唧唧喳喳的喧闹声。待连长介绍过,我便组织人员帮他们卸行李。大小箱子,大包袱、小口袋搬得我们上气不接下气。送到了寝室看着他们整理东西,不时变戏法似的从箱里、包中掏出各种糖果点心、锅碗瓢盆,成捆的挂面成摞的卫生纸......。不用说那小山也似的包袱里面肯定是四季衣服被褥。我于是真切的领悟了上海人的生存能力和对待生活的态度,那里象我们这些北方佬铺盖一卷以为是到哪里度假。孰不知这一走就没想到也许就是一辈子的事。再看他们用上海话交谈的热烈劲却又让我一句也听不懂,不免又有些气恼。于是我不客气地提醒他们,我应当领他们去吃饭了,他们这才发现我的存在,便又一窝儿蜂的围过来用很蹩脚的普通话和我讨近乎。午饭算是很照顾他们,破例上了盆粉条烧肉和白面大馒头,看他们愁眉苦脸鼓着腮帮子嚼馒头的神态,我忽地记起来,人们都说上海人是米饭养大的看来是不假。今后那一天三顿玉米大馇子主食窝头的好戏在后头呢,看他们怎样过得了这个与工农相结合的坎,我到真有点替他们担心起来。

几天以后,在下地干活之前我以一个“老兵团战士”的资格发表了几点意见,大意是请他们注意在语言和生活习惯上要严格要求自己,诸如男女生接触要注意影响穿着睡衣睡裤球衣球裤最好不要出寝室的门云云,这些虽然是小节但要考虑到当地群众的接受能力,要把这些放到路线斗争的高度来认识,放到有没有贫下中农阶级感情的高度上来认识。他们很快领会了我的话外音,他们开始学着用东北方言和我们讲话,但只要是上海人凑在一起便要好生过回家乡话的瘾。于是我就想上海的语言也许能标示些什么吧,不然上海人为何如此钟情自己的语言。没过多久他们就分散下去了。

南方与北方的生活习惯差别是相当大的,这对那些初别家门的上海人来说过好这一关确实是很难的了,但是人的最基本的生存权迫使他们去适应环境。他们很快用带来的糖果与当地的老乡混熟了并用他们的锅灶烧一些可口的食物。许多看似极简单的东西被他们稍做加工就可以当做美味隹肴。嫩玉米、青毛豆......。吃“旺鸡蛋”就是那时跟他们学的。上海人的到来给这个极落后的荒原带来股清新的感觉。上海人惊人的适应能力和影响力让我们这些自诩来自毛主席身边的“革命者”自愧不如。因为是重新掌握一种语言于是他们不久就会说一口道地的东北话,他们会把臃肿的冬装缝制得相当得体,他们也能在北国漫长的冬季一连几个月不洗澡,也会捉住个虱子并不大惊小怪地侃句幽默“不长虱子没人味”。他们还凭着自己的勤奋好学和精明能干率先钻进了拖拉机、康拜因的驾驶室而引起各地知青的艳羡。于是大碗喝洒大块吃肉已不再是北方汉子的专利,那种初来时彼此生分的地域小圈子很被南北大融合的大家庭所取代了。没几年当听到那位北方汉子谈了个上海姑娘,那个上海小伙讨上了北方媳妇也就不是什么新闻了。

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南人北人均有其长,北人优点为厚重,南人的优点为机灵,但厚重之弊也愚,机灵之弊也狡......相书上有一条,北人南相,南人北相者贵,我看这不是妄语。北人南相者,是厚重又机灵,南人北相者,不消说是机灵而又厚重。”

如今很多地方上海人撑出的世面不少,这是一群经过艰苦环境磨练和岁月苍桑考验的上海人,这是一群北方化了的上海的男人女人们。他们曾以他们的精明、聪明和文明影响了当地的一方水土。难怪听到许多东北朋友在观看反映上海生活的电视剧时就纳闷,怎么那里边的上海人一付娘娘腔一派女人相一杯啤酒就会被灌得昏天黑地,而我们身边的上海人那豪爽那胸怀竟令人别有一番感觉。

我敬佩上海人但我更喜欢北方化了的上海人。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