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游 以色列 (上) 作者:施勇


摄影:施勇   撰稿:胡南榆

4-17 星期五 晴  游往特拉维夫 入住Grand Hotel


晚上11时才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机场起飞,1个半小时,12时30分着陆以色列特拉维夫,过关也顺利,出关与不游土耳其的小曹等六人以及导游阿兰小姐会合。

大巴往Grand Hotel酒店开去,半小时到,办了入住手续后已经2时半后了。

4-18 星期六 晴 参观凯撒利亚海法拿撒勒等 入住提比利亚Golan Hotel


以色列国(英语:State of Israel),简称以色列,是一个位于西亚黎凡特地区的国家,于1948年5月14日正式宣布成立。位于地中海的东南方向,北靠黎巴嫩、东濒叙利亚和约旦、西南边则是埃及。以色列在1948年宣布独立建国,2012年12月人口已超过798万,主要来自犹太族群,犹太601万人,也是世界上唯一以犹太人为主体的国家。以色列的科学家在遗传学、计算机科学、光学、工程学以及其他技术产业上的贡献都相当杰出。以色列的研发产业中最知名的是其军事科技产业,在农业、物理学和医学上的研发也相当知名。

1992年1月24日与中国建交。

特拉维夫—雅法,通常简称为特拉维夫,是以色列第二大城市。特拉维夫滨临东地中海,市区面积51.76平方千米;是以色列最大的都会区和人口最稠密的地带,也是以色列的经济枢纽。特拉维夫被认为已出现了成为世界级城市的趋势,并被列为中东生活费用最昂贵的大城市。

今天第一站:凯撒利亚遗址。凯撒利亚,意为“罗马皇帝之城”

    凯撒利亚 是一座位于地中海东岸的古城,现属以色列,居特拉维夫和海法之间,毗邻哈代拉。2007年人口约4500,是以色列唯一由私立机构(“凯撒利亚发展集团”)管理的定居点,也是以色列尚未设立市级议会的定居点中人口最多之处,现属霍夫卡梅尔区法庭辖区。

公元前90年,由犹大国国王亚历山大·詹尼亚斯攻占,成为一座犹太城市。前63年罗马帝国征服此城,并令其自治。

公元前37年至公元4年在位的希律王是一个荒淫无度的国王,他对希腊罗马文化推崇备至,为满足自己穷奢极侈的欲望,他制订了规模宏大的建筑计划,不惜劳命伤财,在王国内大兴土木。地中海岸边的凯撒利亚堪称他的得意之作,从公元前22年开始动工,历时12载方才建成,集希腊和罗马风格于一体,气势恢宏,极尽奢华。

公元66年,凯撒利亚城中的犹太人不满罗马人的统治,揭竿而起,但遭到残酷镇压,2万多名犹太居民被血腥屠杀。这成为随后犹太战争爆发的起因,还导致了耶路撒冷和犹太第二圣殿于公元70年被毁。

在拜占庭帝国治下,该城仍以繁荣闻名。其后几经战乱地震,建筑大多崩毁或沉入海底,遂沦没无闻。

公元639年,凯撒利亚被阿拉伯人占领,1101年又落入十字军之手。1254年,法国国王路易九世重新在此构筑工事,修建十字军城堡,可惜10年后城堡被战火吞噬,凯撒利亚从此湮没在寂寂黄土中,数百年来,只有地中海的波涛日复一日地为它发出忧伤无奈的叹息。

19世纪末,人们开始在凯撒利亚进行考古发掘工作,希律王的古城和十字军堡垒得以重见天日,并被辟为国家公园。来到国家公园,看到的第一处古迹是希律王建造的竞技场。据估计,竞技场长230米,宽80米,可容纳2万多名观众。可惜竞技场尚未被全部挖掘出来,上面长满了杂草。接着扑入眼帘的,是希律王建造的古码头。凯撒利亚曾是以色列王国在地中海的第一大港,但物换星移,当时繁忙兴盛的古码头现在只剩下根根断柱,横七竖八地浸泡在海水中,忍受着海浪不停的侵蚀。。。。

走进十字军城堡,只见古堡依海而建,呈长方形,四周环绕着十多米深的壕沟,城高池深,气势雄伟。城堡的墙壁异常坚固,上面修筑着堡垒,这是路易九世在1254年用很短的时间建成的。城堡入口处是东门,穿过一条13世纪的交叉拱形通道,旁边可见一些房屋的遗迹,屋里还有带着大理石喷嘴的蓄水池,不少地基和地板铺设着一条条从古旧建筑上拆下的石柱。

站在城堡高处端目凝望,可以看出,希律为凯撒利亚城的建设是颇费了一番工夫的。高大的城墙依地中海海岸而建,迤逦的城墙内,圆形剧场、竞技场和热水浴池等大型建筑分布得井然有序。

十字军城堡南面,希律王城堡的南墙附近,是古罗马剧场。剧场附近竖立着许多在凯撒利亚发掘出来的雕塑,虽然大多已显得残缺不全,但那线条饱满、比例匀称的形体塑造,仍具有高度的造型感染力,使人们对当时细腻高超的雕刻工艺啧啧称奇。

剧场面海而立,规模庞大,采用的是希腊风格,舞台前半圆形贵宾席地板上,装饰着绚丽的花草和鱼鳞图案。目前,整个剧场已得到较好的修复,每逢夏季,海风习习,参加在这里举办的音乐会或歌舞晚会,成为以色列人喜爱的一项文娱活动。大海如青绒的地毯,依微风的韵调而抑扬吟咏,舒展流畅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带露的海风中飘逸、回荡,令人如临仙境,心荡神驰。

我们先进小剧场观看了一部描写这儿历史发展,历经战乱的小电影,然后在导游带领下先参观剧场,一大片地中海海面展现在面前,天气特好,蓝天白云,阳光照射在这一大片废墟上,那么壮观。

12点半,离开遗址,到附近一家日本餐馆吃饭。饭菜有烤鸡肉,牛肉丸及各种蔬菜,量太多,根本吃不完。

1时半再前往海法,以色列国家不大,每段路都在40分钟左右。

海法是好大一座港口城市,非常繁华,参观了巴哈伊空中公园,共19层但只能在底下及三层以及最高顶观赏,它是仿历史上的空中花园而建的,非常美丽。

海法是地中海东岸美丽的山城,以色列第三大城市,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在这里和诣共生,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在这里和睦相处,它是战火纷飞的中东土地上难得的和平家园。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涌入这座城市,而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冲着同一座建筑而来:巴哈伊空中花园。

巴哈伊花园(Bahai Gardens),被称作空中花园,是一个年轻宗教的圣地,宗教和建筑的历史都不长,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巴哈伊花园的建造颇为曲折,自巴哈欧拉于1891年亲选此处作为先知巴孛的长眠之地以后,工程断断续续达百余年。巴哈伊花园最终在2001年惊艳亮相,如今已成为以色列的旅游胜地。巴哈伊花园建造成本为2.5亿元,每年维护费用也高达400万美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于2008年把以色列海法市的巴哈伊圣地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并评价其不仅具有普世的精神价值,在建筑风格和设计上也具备独特的文化价值。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与近代宗教有关的建筑群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巴哈伊花园面向地中海,背靠群岭逶迤的卡梅尔山,整座花园依山而建,自山脚至山顶绵延千米,垂直高度约225米,最大坡度约63度。花园中心是巴孛陵寝,金色半球形穹顶位于40米高的乳白色圣殿之上,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对称齐整的巴哈伊花园洋溢着浓郁的波斯风情。一条由白色大理石砌成的阶梯位于花园的中轴线上,宛如一条玉带穿梭在花园层层叠叠的绿毯之中,而沿线树木、水池、花盆、雕塑等景观则对称地分布在两侧。 


距中轴线稍远处,各种景观便不再严格对称,而是融合多种园林风格,从铁门雕花的图案,到花坛形状的设计,可谓博采众长,相映成趣。园中甚至可以找到中国文化的痕迹,例如在陵寝花园中就有两尊上书“大清乾隆年造”的铜鼎。各种花草或姹紫嫣红,或苍翠欲滴;各种造型的鹰雕或遥望碧海,或展翅欲飞。

我们先在底层,走上三层,这儿即是观赏花园美景,又能登高而望海法全城及面前地中海港口的景致。然后车开到最高处,这儿更是将海法城及港口海面一览无遗。

参观了一个小时,约3时左右再前往拿撒勒,参观以色列三大重要教堂之一的天使报喜堂,也即天使来告诉圣母其怀孕消息的地方。

车子开了40来分钟便到了拿撒勒,这儿是阿拉伯人居住区,城市较小,显得有点杂乱,道路极其拥堵。下车走一段,眼前赫然出现宏伟教堂,导游介绍了教堂情况,以及教堂四周走廊上一幅幅由世界各处信徒捐献的不同风格的圣母像,然后进入教堂,先参观底层,有圣母原住址的遗址,前面是虔诚的信徒们在跪拜,然后上到二层参观。


基督教早期,“报喜岩洞”成为一处基督徒的朝觐地。此后,在悠久的历史岁月中,人们在“报喜岩洞”上先后建起了5座教堂。现今的天使报喜堂,是在“报喜岩洞”上建起的第五座教堂,由意大利建筑师基奥瓦尼·穆齐奥设计,1969年竣工。它那121英尺高耸入云的圆顶,已成为拿撒勒城最有代表性的景观。

早在公元3世纪,基督教徒便参照当时犹太会堂的样子,在“报喜岩洞”(即天使加百列向马利亚报知她圣灵感孕喜讯的地方)建起了第一座中等规模的教堂。


以色列北部的加利利的群山之中有个地方叫拿撒勒,是耶稣父母居住的地方,圣母马利亚在这里由圣灵感孕,耶稣也是在这里长大的。


然后再到对面的一座教堂参观。据说这是耶稣逃难到埃及居住20年后,又回到出生地传教住的地方,后人在此建立起了一座教堂。参观完已是5时,上车开往提比利亚市,开了半小时便到了戈兰高地,旁边是以色列的唯一也是最重要的供应水源的淡水湖加利利湖,Goland Hotel就在湖边,对面便是戈兰高地。

Goland Hotel位置就紧挨着有名的加利利湖,7时45分出发,天气极好,比较热。第一站到八福山:

八福山是以色列境内的一处非常著名的圣迹,它坐落于加利利地区,是加利利湖北岸不远处的一座高丘。八福山的出名与《新约圣经》有着密切的联系,《新约圣经》上记载着耶稣基督当时在加利利一带传播福音,加利利到处留下了耶稣的足迹。有一天,几千信徒与民众跟随着耶稣来到了这里,耶稣停留下脚步,向追随他的数千名走上这座山丘的信徒民众训话,这就是基督教中著名的“登山宝训”。

登山宝训第一部分内容就是论八福的,而且就是在这座山丘上进行的,所以这座本来并不太起眼的山丘被后人叫做“八福山”。 八福是“八福真谛”或“真福八端”的简称,耶稣指明世上有八种人是有福的,这八种人分为虚心的人,哀恸的人,温柔的人,渴求慕义的人,怜恤的人,清心寡欲的人,使人和睦的人及为正义受逼迫的人,耶稣说这样的人是有大福的,是活在基督里的。

Goland Hotel位置就紧挨着有名的加利利湖,7时45分出发,天气极好,比较热。第一站到八福山:

八福山是以色列境内的一处非常著名的圣迹,它坐落于加利利地区,是加利利湖北岸不远处的一座高丘。八福山的出名与《新约圣经》有着密切的联系,《新约圣经》上记载着耶稣基督当时在加利利一带传播福音,加利利到处留下了耶稣的足迹。有一天,几千信徒与民众跟随着耶稣来到了这里,耶稣停留下脚步,向追随他的数千名走上这座山丘的信徒民众训话,这就是基督教中著名的“登山宝训”。

登山宝训第一部分内容就是论八福的,而且就是在这座山丘上进行的,所以这座本来并不太起眼的山丘被后人叫做“八福山”。 八福是“八福真谛”或“真福八端”的简称,耶稣指明世上有八种人是有福的,这八种人分为虚心的人,哀恸的人,温柔的人,渴求慕义的人,怜恤的人,清心寡欲的人,使人和睦的人及为正义受逼迫的人,耶稣说这样的人是有大福的,是活在基督里的。

从此以后,这八福也就成了基督教徒们一生的做人准则,是基督教徒们严格恪守的“宝训”。八福山也就成为了基督教的圣地之一。

八福山上风景很美,教堂里信徒们在虔诚地跪拜。

4-19 星期日 晴 游八福堂黑面山戈兰高地 加利利海边餐厅午餐 游Yardenit 受洗处入住耶路撒冷CrownePlaza酒店

上车往戈兰高地的山脚下的潘神庙遗址进发。

潘神庙位于黑门山下戈兰高地,一世纪时这里是希腊人拜潘神的地方,因此得名Panias,也即今天的Banias国家公园,游人稀少,环境清幽。潘神半人半羊,是牧羊之神,今天仍能看到的山洞是当时的神庙所在地,洞中的一块石头仍保留着,当时有水从洞中流出,希腊人相信洞中是Styx河的发源地,就是人间与阴间的交界河,曾向洞中献祭。这里正是马太福音16章13-20节发生的地方,在潘神庙旁,耶稣问了关于祂真实身份的问题,当彼得承认祂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时,耶稣的回答中包含磐石和阴间,正与当时的环境呼应。

稀有的是山上竟有一股不小的泉水流下,形成一条湍急的溪流,水清澈见底,水草随水流不断摇摆漂动,但水很冷,因为它是山上雪水融化的。

庙址处只剩一片断墙残垣了。现在保护得很好,风景也很优美。

集合开车再到以色列最大的一个瀑布:加尼亚瀑布。

看罢瀑布,原路返回上车,然后就往戈兰高地开去,一路盘旋公路,却可见底下以色列的大片农田大棚,以及大水库等,非常美丽。最后开到最高处,下车后步行往居高点走去,小路两旁只见一个个用废机器零件拼装的小动物,机器人等非常可爱。居高点有一大片工事壕沟等,一边可看见以色列境内大片农田等,另一边就是叙利亚的国土。

叙利亚的国土

我们在戈兰高地观察二边

戈兰高地(Golan Heights阿拉伯文:هضبة الجولان Hadhbat al-Jaulan,希伯来文:רמת הגולן Ramat HaGolan)北长71公里,中部最宽处约43公里,面积1,800平方公里(其中以叙两国争议地区面积1,200平方公里),是叙利亚与以色列接壤的一个地区,位于约旦河谷地东侧,叙利亚西南部,东到鲁卡德河、南到亚尔木克河(Yarmouk river)到赫尔蒙山东坡,其西南临约旦河上游的太巴列湖(或称加利利海,Sea of Galilee),具有丰富的水资源。最高处海拔2724米,居高临下,是叙利亚西南边防的战略要地。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六日战争)期间,埃及发动多国对以色列发起攻击,不料反被以色列占领。这儿由于是以色列的重要水资源地,因此至今仍被以占领。


往日硝烟弥漫的战场现在一片平静,却不知何时又会战火重燃,因为这还是一个有争义的地区。

这儿确实是个意义非凡,太有名的地方。

12时半上车往伯利恒进发,约开了半个多小时下山来到加利利湖边的一个大篷餐厅吃烤鱼,前面就是加利利湖。

午餐是沙拉面饼和米饭自助,送上一条烤鱼很大,很香。

2时10分离开,车子沿湖一直往南,来到约旦河耶稣受洗处,这又是天主教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地方,现在是教徒们来此受洗的圣地。

约旦河很窄,但水很清,不少穿白袍的教徒在水中受洗

3时多重新上车,前往耶路撒冷。

开往耶路撒冷要两个多小时,一路沿约旦河谷南下,车子的左边山谷底处是约旦河(但我们在车上无法看见),只能看见对面一道绵延不绝的山脉,密密的房屋,那就是约旦地界,而这边则是河西岸,争议地区,有铁丝网分界。

开出这一地区,便是加沙地区,这儿是约旦沙漠地区。

5时半后进入耶路撒冷地区,6时不到抵达今天的酒店,也是非常豪华高达20层的大厦,叫Crowne Plaza。

初到耶路撒冷,拍了些夜景,非常神秘,一个争议的都市

耶路撒冷夜景

耶路撒冷夜景

4-20 星期一 晴 橄榄山到死海 参观Qumran和基布兹农庄 晚观赏灯光秀


以色列纬度较土耳其低,因此早上天亮得早。

今天第一站是往橄榄山去。



途经耶路撒冷城市


这是耶路撒冷神圣所在:

橄榄山的希伯来语作Har Ha-Zetim,阿拉伯语作Jabal at-Tur。 是原巴勒斯坦一条多山峰的石灰岩山脊。行政上在大耶路撒冷区内。在耶路撒冷旧城东面,之间隔汲沦(Kidron)溪谷。该山为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圣山,在《圣经》及以後宗教文献中屡见记载。橄榄山主峰通常指海拔808公尺的南顶。海拔806公尺的中峰上建有奥古斯塔维多利亚医院。最高的北峰习称斯科普(Scopus)山,海拔820公尺。


站在橄榄山高处远眺,耶路撒冷的城市风貌尽收眼底。橄榄山虽遍布基督教圣迹,但是几百年来埋葬犹太人的古老墓园也在山上,因此对犹太民族来说,此地亦是值得纪念的神圣之地。耶稣在橄榄山上度过了很多时间,教导他的门徒并且说预言,每天晚上回到橄榄山住宿,在他被出卖的那一夜也是如此。


我们的大巴在狭窄的路上七弯八拐地开到山顶,对面是耶路撒冷老城包括原犹太教第二圣殿所在地,伊斯兰金顶教堂,大卫塔,哭墙等大片区域尽受眼底。

据记载,耶稣在死前一周的初始从这里进入耶路撒冷,因此4世纪起相继落成多座基督教教堂和圣徒纪念堂。根据古犹太传说,弥赛亚时代将在此山开始。因此,数世纪以来,该山坡成为犹太人最神圣的墓地。1925年该山斯科普山上建成希伯来大学。1929年建犹太国立和大学图画馆。1934年建罗特希尔德-哈达萨(Rothschild-Hadassah)大学医院。

在山顶逗留半小时后,沿一条下山坡道往山下的眼泪教堂,正式名字是主泣教堂:

主泣教堂(Dominus Flevit,又译为主哭耶京泣堂)是一个天主教教堂,位于橄榄山,正对着耶路撒冷老城。

“Dominus Flevit”,从拉丁语翻译意为“上帝哭了”,教堂形状似一颗泪珠,象征耶稣的眼泪。根据《路加福音》第19章,耶稣走向耶路撒冷的时候,震惊于第二圣殿的美丽,并预测其将来的毁灭和犹太人的离散,当众哀哭。

主泣教堂是耶路撒冷最新的教堂之一,位于一个古老的遗迹之上。在施工期间,圣殿考古学家发掘出的文物可以追溯到迦南时期,并发现第二圣殿和拜占庭时代的古墓。

再往下,便又是一座在犹太教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教堂:万国教堂

关于耶稣的一段故事:橄榄山丘下的客西马尼园绿荫环抱。“客西马尼”希伯来语意为“压榨橄榄”。这些树都是与耶稣同一时代的,有的还更早……千年风霜磨砺的橄榄树冠几乎垂地,一些老迈树杈老被木杆支撑着,似颤颤悠悠老年人手中的拐杖……圣经新约上的一段记载:“耶稣用完了‘最后的晚餐’,他预感到自己受难的时刻临近了,便来到客西马尼园祈祷。他极其悲痛,汗如血珠滴在地上,在对上帝做了三次祷告后,逐渐恢复了勇气和自信,决心坦然地接受未来的苦难。这时,犹大带着祭司长等人前来捉拿耶稣,犹大按照约定的暗号:与谁亲吻谁就是耶稣。当他走到耶稣跟前叫了一声‘老师!’并上前亲吻后,耶稣说:‘朋友,你要做的事就做吧!’随后他被捕……”公元4世纪,信徒在客西马尼园建了一个圣坛,12世纪十字军对它进行扩建,后圣坛被穆斯林征服者破坏。现客西马尼教堂是上世纪初在原来建筑的遗址上修建的。同阳光明媚形成强烈反差,堂内幽暗,仿佛耶稣被出卖那一夜的光景,肃穆之情油然而生。几位信徒在圣坛前瞻仰圣容,静默祷告……

这是以色列游牧民族,以色列政府发放补贴,安置游牧民定居,而游牧民不要政府补贴,宁愿游牧流浪。

约10时我们再上大巴,往北直奔死海。

死海是所有人都耳熟能详的地方,一路只见约旦河谷里弥漫着一片雾气,而天空也不知什么,太阳当头普照,然而周围的天空却是雾蒙蒙的,见不到蓝天,真像是雾霾一 样。整个地方就是约旦沙漠地带,山脉都是黄褐色的几乎是寸草不长的秃山,但给人一种凝重苍茫的感觉。

车行了约一个小时不到,便看到了死海,眼前一片灰褐色的湖面。


我们开到一个游客点,下车,换好泳衣裤,便沿木栈道往海边走去。

听说死海的黑色泥巴有美容保健作用,于是大家都把自己涂满黑色泥巴,在死海中玩耍,在死海中人怎么都沉不下去,海水的含盐量是一般海水的十倍,

耶路撒冷海拔800多米,但死海的海拔是-428米,这一路经历了1200多米的落差。死海长约25公里,宽约15公里,由于这儿雨水稀少,死海的湖水以每年约一米的速度向下退落。

2时左右,导游带我们参观旁边的Qumran博物馆,它是因在附近的山洞里发现了大量的古代羊皮手卷而闻名,这即是20世界最伟大的考古发现:死海古卷。


死海古卷(Dead Sea Scrolls,或称死海经卷、死海书卷、死海文书),是目前最古老的希伯来文圣经抄本(旧约),除了《圣经·以斯帖记》以外的《旧约全书》全部内容都能在死海古卷中找到,还含有一些今天虽然被天主教承认、但被新教认为是外典(包括次经及伪经)的经卷,此外,当中也有一些不是《圣经》的文献。

此古卷出土于公元1947年的死海附近的库姆兰(Khirbet Qumran,或译昆兰或坎峦),故名为死海古卷。古卷主要是羊皮纸,部分是纸莎草纸。抄写的文字以希伯来文为主,当中也有少数由希腊文、亚兰文、纳巴提文和拉丁文写成。 一般认为这是公元66年至70年犹太人反对罗马帝国的大起义,被罗马镇压而失败后,犹太教文化面临灭顶之灾,一些犹太教的苦行教徒将古卷埋在死海附近干燥的地方,以求保全本民族文化。这些苦行教徒就是艾赛尼派(Essenes)的库姆兰社团(昆兰社团)。

目前,主要的八部经卷都存放在以色列博物馆;其余的则保存在耶路撒冷的洛克斐勒博物馆(Rockefeller Museum)。

这儿附近一片荒凉,灰褐色的大山绵绵不断,山上寸草不长却有许多横向石纹和一些山洞,很难想象当年的这批艾赛尼派苦行僧们如何在此建城修行的情景,眼前仅是一片断墙残垣。导游带我们沿参观道绕古城一圈,并作了详细的讲解。

参观结束,我们继续往死海南面行走,公路就建在死海边上,一边是死寂的海面,一边是荒凉苍茫的大山,这片世界确实令人敬畏。我们是到名为基布兹的共产主义农庄去参观。


3时左右抵达,这儿倒真属于沙漠中的一个绿洲,不由得不佩服以色列人的顽强意志,自1965年来此白手起家,通过50年的努力而建起了一个像模像样的庄园。

沙漠奇迹源于他们发明了滴水技术,使得种植的植物能按时得到需要的水分,排管滴水技术,我国也有排管滴水技术就是学以色列的

一个原籍美国的女接待了我们并作了详尽介绍。

茂密的树林,大片的灌木

鲜花遍野

共产主义农庄食堂

树木成荫

农庄社员

要多人合围的大树

热带沙漠植物

我们也当了一次农庄社员

女拖拉机手

农庄办的化妆品厂

参观了一个小时,结束,返回耶路撒冷,已近6时。

耶路撒冷古街的夜晚

8时20分集中,去耶路撒冷老城大卫塔看灯光秀。9时开始,灯光秀制作精良,非常有观赏性和艺术性,表现了耶路撒冷历史演变过程,只是对我们这些不太了解耶路撒冷历史的人来说,只能属于看热闹的。

表演约40分钟不到,

10时返回酒店。

在酒店房间阳台位置拍摄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