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偶录——重读《货殖列传》有感
作者:成小秦
|
|||||
夜读偶录——重读《货殖列传》有感 【作者授权田小野微信公众号“熊窝”发表】 2018年7月,重返爱丁堡,前往老卡尔顿公墓,凭吊休谟(David Hume)墓。休谟是苏格兰启蒙运动倡导者,著《人性论》等。尔后,沿皇家英里大道,三访Canongate Kirkyard,至墓园凭吊斯密(Adam Smith)墓。 墓前铺鹅卵石嵌碑文,篆刻斯密语:“The property which every man has in his own labour, as it is the original foundation of all other property, so it is the most sacred and inviolable.”(劳动所得财产,乃所有财产之基,神圣且不可侵夺。)斯密被尊为资本主义之父,著《国富论》,催生英国工业革命。 然而,国内外学者研读斯密《原富》,盖忘《史记》已早持此论矣。(钱钟书先生语。) 余重读《货殖列传》,叹服太史公之卓见,早于亚当?斯密两千年。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五七专论《货殖列传》。 班彪论《史记》“序货殖,则轻仁义而羞贫穷”......斯《传》文笔腾骧,固勿待言,而卓识钜胆,洞达世情,敢质言而不为高论,尤非常殊众也。夫知之往往非难,行之亦或不大艰,而如实言之最不易;故每有举世成风、终身为经,而肯拈出道破者鲜矣。盖义之当然未渠即事之固然或势之必然,人之所作所行常判别于人之应作应行。诲人以所应行者,如设招使射也;示人之所实行者,如悬镜俾照也。... ...马迁传货殖,论人事似格物理然,著其固然,必然而已。其云:“道之所符、自然之验”...... 马迁传货殖,乃为此“鄙”、“俗”写真尔。道家之教:“绝巧弃利”(《老子》一九章);儒家之教:“何必曰利”(《孟子·梁惠王》)。迁据事而不越世,切近而不骛远,既斥老子之“涂民耳目”,难“行于“近世”,复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是则“崇势利”者,“天下人”也,迁奋其直笔,著“自然之验”,载“事势之流”,初非以“崇势利”为“天下人”倡。... ... 迁自可以不任其咎矣,彪、固惩沸羹则吹冷盏,亦非尽无稽轻诋焉。又按当世法国史家深非史之为“大事记”体者(l'histoireénémentielle),专载朝政军事,而忽民生日用;马迁传《游侠》,已属破格,然尚以传人为主,此篇则全非“大事记”、“人物志”,于新史学不啻手辟鸿蒙矣......亚当·斯密《原富》喻钱之流通为圆转如轮(the great wheel of circulation)。 中国标榜经济学家者多多,然读其著述,有卓见者不多。 王毓瑚先生早年留学欧洲八年,先后就读于德国慕尼黑大学与法国巴黎大学经济系,学成归国,即投身学术和教学,直至弥留之际。 王先生的治学精神可谓气度恢弘,学术造诣博大精深,对中国经济史、农业科技发展史,以及古农书研究颇有卓见。(参阅《王毓瑚论文集》)在此仅就先生读《货殖列传》杂识,简介一二。 《王毓瑚论文集》,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版,658页王先生认为,研读《货殖列传》,当“抛开个别字句上的纠缠,改从大处着眼,......抓住作者立论的实质。”《货殖列传》开篇即“肯定了人之追求物质享用是人之天性,无可非议,其发展势头亦难以阻挡,从而提出了‘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导)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这样的关于国家对人民的经济活动所应采取的态度的论点。这个论点与西方资产阶级争夺政权时期在经济方面的理论是极其相似的。 太史公也阐明放任自流的经济活动的“自然之验”,归结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而巧在有余,拙者不足’,这样赤裸裸的判断表达了作者承认现实的客观态度。他接着勾画出来一幅天下的(全国的)经济地理图,叙述了战国以来全国上下追逐财富的各式各样的经济活动以及一般人的思想意识,而概括为‘归于富厚’一句话。 下面列举了一连串成功的产业活动家的事迹,指出了‘富者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幅凑,不肖者瓦解,【优胜劣汰取代世袭制度】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居,巨万者乃与王者同乐’这一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伦理和价值观念。 总起来谈,在短短的篇幅中,有理论,有史实,有经济地理,把几个世纪当中波澜壮阔的社会变化夹叙夹议地描绘了个淋漓尽致,这确是一篇大文章。像这样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议论和铺陈,在我国旧的史书中堪称空前绝后。”这一论断与钟书先生卓见略同。 接着,王先生引用《货殖列传》词句,试作解释,例如: 4)“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夷狄益甚。”“失势”以下费解,疑字句有讹夺,也可能是错简。从上文语气来看,这里是说,无论“君子”(出身于贵族的人)“小人”(即“庶人”)均可求富,只要你掌握了财富,人家就来奉承你,说你是“仁”,是“义”。“势”像是指的政治权力,一个人有了钱,再取得了政治权力,那就是锦上添花(益彰),这下面的意思应该是,即使失了“势”,因为还是有钱。仍然会被人看得起。只有像这样说,文气才通顺,因此下面接着就有“千金之子不死于市”的话。引这句话,是有“钱能通神”的意思。跟着又点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样“惟利是图”的行动原则来。所有这一切,都是古代死板的封建秩序没落以后出现的完全新的局面,它的主要的征识是,决定一个人的社会地位的不再是出身,而是自己所掌握的财富,因此,财富成为人人追求的对象。 15)“贤人深谋于廊庙,论议朝廷,守信死节,隐居岩穴之士设为名高者安归乎?归于富厚也。”这一段话可有两种理解。一是说,做官的人去谋取功名,不入仕途的人争取的是什么呢?应该是物质享受或者财富。另一种理解是,无论居官还是平民,总归都是追求物质福利的。从下面的发挥来看,后一种理解好像更妥当。所谓“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这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根本的一条,人人承认和肯定这一“真理”,从事政治活动的人当然也不例外。 16)“是以廉吏久久更富,廉贾归富。”这两句不知是否文字上有讹脱。从字面上来猜测,再联系上文,也许是说,做官的人有俸给,即使是个清廉的,时间久了,也会越来越富。做生意的人即使看利薄些,最后还是会成个财主。总之,同样是“归于富厚”。下文列举各行各色的人,揭穿了说,所致力争取的都是物质福利,没有例外。太史公描绘了一幅资产阶级分子的行乐图,他把冲锋陷阵的武士、官府的吏员、“游闲公子”,以及医卜星相之流,同劫路盗坟,甚至出卖色相的倡优之属,在追求物质利益上面画等号,这真是抓住了本质的大揭发,大暴露。最后点出了生活在这样一种社会里的人所必须信守不渝的一个念头,那就是竭智尽巧,全力以赴,当“财”不让。 20)“凡编户之民,富相什则卑下之,伯则畏惮之,千则役,万则仆,物之理也。”封建社会里受尊重的是“贵”(政治上的显赫地位),资产阶级社会里受尊重的是“富”,这是二者的根本区别。在过渡时期,没落的公子王孙有的还往往以门阀自矜,在一般非贵族亦即“编户之民”当中,那就讲谁的钱多谁坐上席,旧社会的一句俗语“有钱的忘八大三辈”,正是深刻地道出了这个道理。所谓“物之理也”,是说资产阶级社会之“理”在此。 王先生未论及的名言还有: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於有而废於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 是故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奸富最下。无岩处奇士之行,而长贫贱,好语仁义,亦足羞也。......经济学家潘吟阁言:“读中国书而未读《史记》,可算未曾读书;读《史记》而未读《货殖传》,可算未读《史记》。美哉《货殖传》!”信哉,斯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