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被突破的尺度(《人民的名义》观感三篇)
作者:井民
|
|||||
找寻被突破的尺度 说《人民的名义》暴红,因的是“尺度大”,或“突破尺度”。 真是这样么?不是哈。至少播到当下,贪官暴光的尺度,也只那个隐身京城的“副国级”。据提前看完“送审碟”者剧透,全剧贪官级别的尺度,也到那赵立春为止。再说虐心的尺度,全剧也只官商勾结,企图做掉两位市级反贪局长,就回归勾心斗角的常规尺度了。又再说贪官圈子的营建尺度,全剧最叫响的,也就只个“汉大帮”,再往上,也只轻触“赵家班”,就不再扩容了。 可这算什么尺度啊!康师傅创造的级别尺度,都正国级了;副国级不厚老婆犯罪的尺度,都毒杀老外尼尔·伍德了;“四川帮”,“石油帮”,“政法帮”,“公安帮”……都从中央到地方,从帮内到帮外,“一锅端”都至少数以十计了。在那口老虎苍蝇同在的硕大“锅”里,来自地方的,行业的,高校的,垂直的,横向的,兄弟伙的,七大姑八大姨的,都还只是体型最苗条那类。 只能说,现实永远比虚构更深沉,更复杂,更凶险。或说,现实的尺度更大。因而任何门类的作品,啥牛都可吹,就是不要吹“突破尺度”或“尺度大”。就像永远不要吹,作品比现实更荒诞,更离奇,更古灵精怪。 有种,下部别拍神马《天上人间》,直接弄《周某康帝国》或《薄谷倒台记》,绝对用不着挖空心思去虚构,只要中纪委和最高检给几个小案例,就足以复制甚至超越《人民的名义》的盛况。即使退而求其次,将《令氏兄妹》复制出来,无须什么“老戏骨”,“小鲜肉”更排不上号,到横店去“顺”几个群众演员来,就足以瞬间育出亿万人每天的按时追剧。 因而,上述二三剧,准拍,能拍,拍了能过审,才是真正“大尺度”。 可为啥观众还是觉得,《人民的名义》给人以强烈“突破尺度”或“大尺度”感呢?一个浅显的原因是,过去描写贪官,最多只到省部级,更多专弄县市级。用反腐话语来说,就是“只打苍蝇,不打老虎”。这让观众早就有了“不敢往上”或“到此为止”印象。而这个印象,终于在《人民的名义》中,被相当大程度地给打破了。 这就说到另一个原因,俺国编导和观众心里早有个尺度,而那尺度远低于现实的尺度。如说那尺度的边界就在贪官级别最多至省部,贪官吞财最多以百万千万计,没想到现实中副司长魏朋远,就生生贡献给《人民的名义》编导以“小官巨贪”三亿多的素材。而在剧里,贪官赵德汉级别只处级,钱藏仅两亿,无论级别还是数量,也还是比现实的尺度有所缩小。 事实上,是我们心中先有个影视反腐的尺度,而那尺度分明又与真实尺度差距巨大。一旦有作品哪怕只是轻轻地触及,我们就顿时觉得吃惊了,舒爽了,痛快了,就慷慨夸它“突破尺度”或“大尺度”了。 就此而论,此前的国产电视剧《人民检察官》《绝对权力》《步步紧逼》《使命》《国家公诉》《天网》《大爱无言》《深度打击》《浮华背后》等等,尺度确实都比《人民的名义》小,难怪它们的影响远不及后者,人民不满意,人民不过瘾,所以没敢扛“人民的名义”。 比方《深度打击》。一座偏远小县城,一封匿名举报信,一个县级市的商业银行副行长,一起涉及5000万国有资产的案子,比起今天的《人民的名义》,那真是小鼻小眼小家子气。幸好不是写的十八大前,否则都不好意思叫“反腐片”。该剧还是陶泽如、王姬等“老戏骨”主演的呢! 再比方《浮华背后》。沿海某城市,海关女关长,某集团走私,内部人告密,转来转去,观众都晓得,充其量是沿海小城市级,连当年的厦门远华和赖昌星都赶不上。因为后者不仅引最高层震怒,牵涉相当级别官员,养活多条老虎,一堆大苍蝇,还有主犯远逃异国,引发中加长期交涉……而前者,只是主犯屡次逍遥法外。而该剧的主演,也是陆毅、孙红雷、袁立等“中戏骨”。 准确地说,《人民的名义》比此前所有同类题材的作品尺度都更大,或突破了此前所有国产反腐影视剧描写的尺度。 然而,这等居功至伟的贡献,恰恰不归《人民的名义》本身。决定拍摄该剧的机构,为该剧放行的部门,甚至中央最高层定下的“反腐无禁区”,“反腐永远在路上”,才是真正的尺度大突破,或真正的大尺度。 十八以来,只中纪委,就一度创下“周五打虎、周一拍蝇、年终反腐”的节奏,对中纪委的官网的追看,好似今天对《人民的名义》的期待。而此后至今,反腐、外交、警务、司法、金融等部门相互协作的“国际猎狐”,便是简单直录下来,都可能比《人民的名义》里的丁义珍、赵瑞龙、高小琴们的桥段更加精彩。 贪官们史上最丧心病狂的集体贪腐,给了老百姓最酣畅淋漓的影视观感,成就了一部正能量电视剧的意外蹿红。夜深人静时仔细想想,不知咋的,禁不住冒出几分悲凉。
拉拉杂杂说几个戏中人 不停被问起,《人民的名义》,如何? 就看了。但杂事干扰,看得里里拉拉,观感也就无法连片。 达康书记若是真人,绝对无法再当市委书记、省委常委。贪官老婆落网前才和他离婚,说分居8年,有啥用?说老婆所贪他分文未得,鬼相信?他们共同的娃在国外“小留学”,仅学费就会吊打他的清廉。 掉进黄河了。黄泥巴掉进裤裆里,是屎当然是屎,不是屎也是屎。 关键是,他那个位子,多少双眼睛在盯着?那些人未必一身正气,但他人的任何瑕疵,都是他们借机上位的良机。官场规律如此,容不得老婆被当面抓个现行,书记还能平稳着陆。你懂的。 所以,在迄今所有达康书记露面的场合,观众都认为,若在生活中,他万难善后。他愈是在剧中表现出铁骨铮铮,就愈觉得他不可信。 相形之下,达康书记的老婆欧阳,可信度就高些。不管达康同不同意,知不知道,利用市委书记夫人的名分,在副行长的位子上替自己捞取好处,是尽人皆知的夫贵妻荣模式之一种。套路虽然陈旧,但事实就是如此。 高小琴也绝对真实。她这等姿色,拿下那等基业,丝毫不会有人怀疑。生殖器就是升职器,何况还经营着个吃喝玩乐一条龙包全的高档会所。除非官员无缘进去,或成不了她的攻打对象,否则大抵无男性官员能顶住她的风妖骚三管齐下,成功复制柳下惠。一旦裤带被解除,所有的思想戒备也就形同虚设。这是相当数量官员走向腐败的关口,偏偏高小琴这等尤物,就风姿绰约地在那关口晃着。有人说该剧丑化或矮化了女性,其实现实正是如此,不存在这两化。 陆处长和林科长,还有那个副局长,这两女一男三奇葩最不可信。北京空降来的局长,都知道带着人见人怕的尚方宝剑,三人竟敢公开抵制,公然翻白眼,这是放肆触犯官场大忌。事实上,只要人在官场混,就断不会有如此弱智。若无这等政治智商,爬到副局长、正处长和科长绝无可能。 三人后来脸色的转变,却又比娃娃变脸还快。后者是说哭就哭,说笑就笑,前者是说白眼就白眼,说配合就配合。那不是成年人,更不是成年政治人。特别那个华华,基本近于脸谱化。 郑西坡父子,及准儿媳三人,单纯从他们的角色看,倒也谈不上假。不过三人塞在戏里,缺理由,欠逻辑,属公然打酱油类。据说编导出此下策,为的是照顾年轻观众,不料想,年轻观众更喜欢看老司机开会。 此处失败的教训是,永远不要低估观众,尤其不要低估年轻观众。 想说郑西坡本人,“带领工人”或“代表工人”,在现实中很难找到肯相信者。剧中该角色的戏份越重,观众越觉得他不可爱。因为他不可信。他自述老婆蹬小三轮,就积攒下20万之巨,更是令观众在瞪大眼球之余,再增添进忍不住使劲摇头。 两个公安局长不错。指的是刻画得不错。或许他们至少有一人后来会出错,犯错,甚至犯罪。听说是级别高的那个。具体是哪个,都没有关系。公安局长卷进贪腐,太生活了,也太真实了。这个圈儿的老大康师傅,据说就领衔了若干个帮,石油帮,四川帮,公安帮等等。因而即使把汉东省的公安一把手把写成贪官,不过是对真实的还原,算不得什么大尺度。 那个成功逃脱,多半后来会成功劝回或逮回的丁副市长,也刻画得真实。《红通令》上那么多男女身上,都有此人的影子。他那成功逃脱的过程,让广大吃瓜群众大开眼界。高层通风报信,事先打通关节,全程有人安排,关口总有接应。只是成功到了异乡,罩得住的大神不管用了,这才虎落平阳遭犬欺。 观众在这过程中看到了匪夷所思却又绝对可信的事实,也看到被追逃的贪官累累如丧家之犬的可怜亦可悲状,意外从中获得一股短暂的快意。这快意,也算一种美感罢。 高副书记的说教太多。他的直接上司也说教太多。二人的戏似乎多在对下属的指教上,尽管有些指教其实是教唆,是把下属往沟里带。更多指教是言不由衷,或口是心非。 尤其他和他老婆相互说教,他向他的下级频繁说教。尽管说教过程表现出他的老谋深算,或老奸巨猾,但他在戏里的节奏叫人感觉似乎故意让人着急。替编剧想过,这大概也是故意为之吧。因为高副书记当官前,曾经是大学教授,好为人师即使是病,也属此人性格的有机组成么。 陈海风风火火地出场,一阵风似地离场。他还会躺病床多久?他躺那么久,他那爱他的爸妈也很少去看他。他们不去探望,观众也都快把他给忘了。相信他会在需要的时候醒过来。只是不禁担心,他真要哪天醒过来,记忆里还会有能帮助破案的东西么? 当然,他也可能从此不再醒来。不过,那就让观众觉得他的戏,自从车祸后,就显得多余了。 那个痞子蔡成功,也属于因为真,相对可爱的角色。他没文化,没人品,有机灵,有义气,以为发小无条件好使,反贪局长这发小更能把自己从局子里捞出来,甚至能保住自己的小命。对自己犯了什么罪,甚至犯罪没有,完全没感觉。侯局长摊上他,麻烦不断,痛苦不堪,戏也因此多出些料。不过,这小子被编剧隐藏得太深,戏都演了二十来集,还是不老实交待,还是在东拉西扯,跟躺下就迟迟不肯醒来的陈海一样,关进去就没句对破案有用的话,急死个观众。不过,也因此,他才更显得痞。 两个着墨颇多的正面人物,剧中有点级别的官员,王大路,易学习什么的,从名字就不难察觉他们是清官,好官。不过,全剧贴在他们身上的种种优良品质,与那些贴在反派身上的种种恶劣作派相比,能让人印象更深刻的,很不幸,竟然属于那些反派。不能说这两个正面人物有点标签化,戏里赋予他们的突出政绩也经得起推敲。但不知咋的,就是让人感觉他们人有点单薄,思有点表皮,欠点反派身上更丰满的血肉。 沙书记也正,但也失之有点表皮。大名“瑞金”虽然暗示了革命传统在他身上没有失传,也不会失传,但他对好坏干部的评价往往超出周围所有人的神奇,还是让人多少有些不敢相信那是真的。在中国官场,众人皆醉他独醒的超人,没有的哈,不随波逐流就算真英雄了。 不过,沙书记搞革命传统教育的几个桥段,倒是设计得非常巧妙。比如让陈老给常委们讲党课,那段当年靠“作弊”才争得背炸药包资格的回顾,放在现实中也是个极好的传统教育。常委们现场识图辩英雄那段,也让人觉得这位新来的书记,在做思政工作上还真那么几刷子。 戏才演到一半,还有些角色的性质会变,或会露出真容。可能眼下感觉有些空,有些假的角色,再过几集就实了,真了。不过,该剧情节太拖沓,前集故事提示太多,广告打得也太折磨人。芒果台掏了大钱让人看戏,再如此一弄,好似又在刻意提醒,这是我在赏你看。吃准了观众即使再有不满,也最多只会边吐槽边等待。
高小凤的学术逆袭 在《人民的名义》众多女角里,高小琴和高小凤姐妹,绝对称得上一对奇葩。初上岸时,这对渔家少女,光脚板,一身土气,穿鞋、走路、微笑、化妆、谈吐、待人接物等本领,都是赵瑞龙他们现教。“大结局”时,姐姐高小琴在被判重刑之外,光被没收掉的不法收入,就达七个亿,罚款更是高达十二亿。而汉东省的公安厅长,活活被她套牢、拉下,直至家破人亡。 编剧可在暗示,在那个腐与反腐的江湖上,也是“光脚的不怕穿皮鞋的”么? 奇葩姐妹中,妹妹高小凤尤值一说。比起姐姐的会来事,会唱《智斗》,她的强项是眼光更高,猎取目标越“正厅”盯“副省”,及至在高书记发妻、史学教授吴老师面前,来了个关公面前耍大刀,以自己对《万历十五年》的见解,把高书记煽上了床,同时把爹妈给的命改变得极彻底:香港居民,过亿基金,高档别墅,一个胖娃,副省老公。 可论讲《万历十五年》,那是高书记的发妻、史学教授吴老师的专长啊!说不定,高书记家中那本《万历十五年》,就是吴老师买的呢! 难怪吴老师自始至终都没想通,事情到底是咋走到这步的。在“大结局”里,她和梁璐,也就是死鬼祁厅长的老婆,在感叹人生,总结教训,居然也没理出问题出在哪里。她对同病相怜的梁璐说,自己没法跟一拨又一波的小姑娘竞争,没有高小凤,还有李小凤、张小凤等等。却没悟到,高小凤这个小姑娘,没走姐姐的“文艺路线”,《智斗》唱得逊些,叫侯亮平看出“缺少一股霸气”,原本替姐姐顶包的设计,给识破了,但她走“史学路线”,就走得远没姐姐那么艰难,姐姐唱《智斗》,剧中至少完整唱过三次,而她,可是连一次谈《万历十五年》都没讲给观众听,就成功俘获了目标。 高书记先后对前妻吴老师和弟子侯亮平亲口招认,高小凤讲的《万历十五年》,让他深感震惊与欣喜。高小凤也亲口说,自己的“第一次”是献给了高书记。虽然因姐姐冲在前线,替自己挡了色魔,以至姐姐先后遭两人奸污、经历三次流产,才让自己得以一直守身如玉到遇见高书记。 出于面子或脱罪的考虑,姐妹俩后来说的,都未必可靠。倒是剧中赵瑞龙等人,在得知高书记不爱钱后,决意培养出高小凤的投高书记所好。而他们的培养方式竟然是:“在师大找个教授”,恶补一个月。事实证明,他们这等眼光,这等创意,非常精准。 “师大教授”恶补一月,效果就超过吴老师潜心钻研几十年,想必这对吴老师的打击与嘲讽,比夺走她老公这个事实本身,对她的内心伤害还要深巨。 可是,一部《万历十五年》,史学教授吴老师在讲,渔家少女高小凤也在讲,在高书记身上,效果却是天和地,二人的讲法,可有啥不同?一个文化程度最多初中、长年生活在船上的渔家少女,能在短短一月的恶补后,就能在讲《万历十五年》上,超过史学教授吴老师,直抵大学法学教授、省政法委书记的身心,那该是个什么样的“师大教授”?他是咋完成那份艰巨而又奇特的教学任务的?高书记是高知型高官,阅读能力与领悟能力当在一般人之上,至少在才学会穿鞋的渔家少女之上,且他身边就有本《万历十五年》,想必他会经常翻翻,那么,现炒现卖的高小凤,在他面前又能有什么发挥空间?…… 遗憾的是,如此“猛料”,编剧却丁点不暴,俺们只好乱猜。 史学教授吴老师是这么讲的:“明万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在中国历史上原本是极其普通的年份。黄仁宇先生以该年前后的史实,以及生活在此前后的人物为中心,梳理出中国传统社会管理层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并由此探索当今中国当吸取的经验和教训。本书以其‘大历史观’而闻名于世……”她可能还会说,“黄仁宇先生学贯中西,眼光独到,视角独特,厚积薄发,文笔晓畅,一扫国内史学研究的积弊,令人顿感别开生面……”她讲错了么?没有。可这一见解,高书记得听她讲才知道么?不是。所以她起先讲讲,高书记出于礼貌,还能作洗耳恭听状,多讲几次后,高书记多半就会牙巴骨痒:“这个黄脸婆,‘好为人师’的病又犯了!” “师大教授”是这么恶补的:“新中国”之前叫“民国”,“民国”之前叫“清朝”,“清朝”之前叫“明朝”?知道吧?什么?咋不叫“清国”、“明国”?嗯,这……你可以不用知道。反正你记住,明朝的“万历十五”年呐,就是一个叫“万历”人的当皇帝第15年,那一年,是个猪年。这万历皇帝呀,人姓“朱”,活得也跟个猪一样,只想玩儿,不想干活。不过你想想,他9岁就当皇帝,14岁就讨了老婆,又能干啥活?可是,美女,你听说过“饱暖思淫欲”没?听说过?嗯,万历皇帝就是。他成天没事干,就整出件淫欲的事来,19岁那年,趁人家端茶给他,把那个17岁宫女睡了,还让那宫女“有了”。不过,哪怕是出了这桩丑事儿呀,人家也还是该玩儿照玩儿,最后,干脆连办公室也不去了,成天呆在家里听汇报,下命令,当起了翘脚老板……。 不难想像,“师大教授”这么恶补,估计还要不了一个月,高小凤心中那几个关键词,“姓朱像猪”“玩儿”“淫欲”“当翘脚老板”等,就扎根了,就张口就来了。而听惯黄脸婆那套凝重、深沉讲解的高书记,咋能不会对高小凤刮目相看?何况,年轻美貌本身,就是件攻无不克的武器。而今,这武器装上了“史学”,装上了《万历十五年》,拿下正成天当官当得闷、求升求得累的高书记,也就在会意一乐或哈哈大笑间了。 何况,高小凤在讲《万历十五年》时,先前经赵公子等精心调教过的肢体语言,一定与字正腔圆的有声语言珠联璧合。这,确实就是人老珠黄的吴老师,再咋也“恶补”不上的了。高书记不是柳下惠,也大概从无当柳下惠的志向,因而面对那么有趣、有形、前凸后翘、色香味俱佳的《万历十五年》“讲师”,双方间发生“不可描述”之事,就是可以想像的了。 得“佩服”赵公子等人,腐蚀术十分精到,祁局长喜欢唱京戏,就安排高小琴苦学《智斗》。高书记喜欢知性美女,就安排高小凤恶补《万历十五年》。陈清泉喜欢泡洋妞儿,就安排他床上“学外语”。他们的调教之功也极其了得,两个刚上岸时还打着赤脚的渔家少女,经他们一番训练穿鞋、走猫步、口衔筷子,以及学唱《智斗》,现读《万历十五年》,竟就能见谁灭谁,弹无虚发。这与那些只知往贪官手里塞钱、送礼的同类相比,实在是技高一筹。不妨说,是他们与被他们腐蚀的官员一道,将“腐败档次”拉到了新高。 而那个始终未现身的“师大教授”,竟能用短短一月时间(说不定还提前完成)恶补渔家少女成功,让她能在同一话题上打败高书记身边的史学吴教授,说明他是位真正懂得因材施教的教授。他如果到象牙塔外去干培训或开网教,绝对能赚得钵满盆满。 2017-04-2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