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之殇 作者:海若


 

天使之殇

四年前,本人写了《我劝医生儿子去改行》,想用标题吸引眼球,让全社会给予暴力伤医高度重视,呼吁有关部门采取紧急措施(后来果然收到了预期效果,引来很多人关心讨论)。

一个月前,天津一丧心病狂的凶手以极其凶残手段砍/杀医生,社会反应却十分冷漠,甚至有人公开为罪犯点赞、喝彩!

悲哀的我,不再保持沉默,在新浪博客上将旧文置顶(头条重发),同时请《永远的华西》公众号转载旧文。该公众号是医界人士主办,读者多是同行,期望能抛砖引玉,吸引有识之士共同努力,齐声呐喊。

很欣慰,许多同行认同我的观点,或义正词严声援,或以亲身经历表示支持,或积极转载拙文扩大影响。

有意外,几个朋友(还有同行)提出质疑:

1、暴力伤医只是小概率事件、个案,不必小题大做,以偏概全,无事生非。

2、怀疑我意在投机,一边帮患者说话,一边又帮医生说话,两边讨好,用心叵测。

同行质疑提醒:此事并非已取得共识,要解决这个屡禁不止的难题,阻力还不小。这阻力不仅来自对医生职业缺乏了解的一般患者,恐还来自伤医暴力直接受害的医生群体。而来自同行的阻力,应该是对此事的严重性不了解,低估了其影响及恶果。

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何况这灰尘已日积月累,坚硬如石,非铁扫帚不能清除。所以决定再花点儿时间,旧话重提。

我长期搞科研,与大数据打交道,有时兼点儿科普写作。科普文章不能太严肃,不能大量引用冷冰冰的数据,那样只能让读者走开。因是网络文章,宜短小精悍,点到为止。

既然有人提到,伤医只是小概率事件,不能以偏概全。看来提供些大数据是必要的了。而对非专业读者,也要慢慢引导他们了解一些科学调查的常识,习惯看数据,即使看多了,有些“打脑壳”(四川话,头晕)。这次,就换个方法,用数据说话。每个问题,先以一组数据打头,再辅以简短讨论。希望各位能接受。如不喜欢,以后再改回来就是。


一、春花秋月何时了,暴力伤医知多少?

伤医是个案或小概率事件吗?

据卫生部统计,2006年全国“医闹”事件共发生10,248件,2009年上升为16,448件,2010年则升至17,243件。(屡禁不止,愈演愈烈,已是不争事实。括号中均为汪洋点评,后同。)

2013年,中国医院协会调查了316家三级、二级医院,覆盖全国30个省份(覆盖面积大,代表性较好。)。2012年平均每所医院发生暴力伤医27.3次。一年发生100次以上的医院比例,5年间翻了近一番,达到12.5%。医务人员受伤次数逐年增加,发生比例上升了近2成。每年发生次数在6次及以上的比例,2012年为8.3%,是2008年的近两倍。

有73.33%的三甲医院发生过暴力伤医事件,59.63%的院长曾受到围攻威胁,还有61.48%的医院发生过摆设花圈设置灵堂的现象。

2017年全国两会前夕,云南暴力伤医、江苏医生被刺等再次将舆论聚焦。2016年,从多部门协作专项整治,到民间舆论的严厉/声/讨,各方呼吁重视医生执业环境一浪高过一浪。两会上,“两高”报告均提及依法惩治涉医犯罪。3月12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五次全会,听取最高院院长及最高检察院检察长工作报告。

最高检检察长在报告中提到,依法惩治涉医犯罪,维护医疗秩序。制定服务健康中国建设“20条意见”。与公安部、国家卫生计生委等联合开展专项行动,突出打击故意伤害医务人员、在医院聚众滋事等犯罪,起诉3308人。督办30起重大涉医犯罪案件。河北、湖南、江苏等地检察机关从快批捕起诉李X、杨X、赵X等暴力伤医案。


二、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暴力伤医危害有多大,影响有多深远?

2011年8月,中国医师协会的《医师执业状况调研报告》表明:全国有70.67%的医师压力大,感觉医疗纠纷多、工作量大、患者期望值太高。针对频繁的医患冲突,一半多医师认为社会存在偏见。

“以往的医患纠纷有预兆,如患者反复来找,能感觉到要出事、有预防;现在的冲突,却让你没有丝毫准备,可能直接导致伤亡”,中国医师协会法律事务与维权部主任邓利强说。

一项对医生是否想改行的调查。答案“没有”占18.1%;“有”占81.9%。(三军可夺其帅,匹夫不可夺其志。白衣天使三军士气如此低落,如何与病魔作战?)

当浙江杀医案遇难的王云杰主任医师弥留之际,人们都心急如焚地守候在外,一围观者说:“医生态度不好,应该被捅!”另一位说:“杀死一个医生,下次来看病,服务态度肯定更好。”据中青舆情监测室统计:网络评价中,指责医生“自作自受”盖过了同情理解的声音。哈尔滨年仅28岁的王浩医生被患者杀害之后,网络上的调查表明,有80%多的人赞成“杀得好”。

社会反应如此,让死伤者家属与医护人员深受二次伤害。有网友悲愤留言:这些人无异于鲁迅笔下,那些围观同胞被砍头示众的冷漠看客。

中国医师协会分别在2002年、2011年作了两次调查,每次被调查医生都超过5000名。结果显示,不愿子女学医的由59.96%急升到78.01%。2014年“医学界杂志”微信公众号发起“您是否愿意子女从医”调查,结果显示:94.61%的医生反对子女从医。(不知今年这百分率是升还是降?我相信根据统计学原理,不会高至100%。)

有网友说:“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已成为医疗圈子里的口头禅,而很多人,一边骂,一边用情怀,人文,生命等大义来吸引学子学医,对从医现状的失望,又怕医学断层的矛盾心态展现无疑。(天使也是人呀!既担心自身安全,还不忘天使神圣使命。感动、泪奔!汪洋注)

据报导,天津被砍成病危、奄奄一息的经翔医生已完成RFA(肝癌射频治疗)2000多例,每年能完成350-400例。如果没有这次意外,他至少还能帮助3500-4000位病人延长生命,算上他带的学生,十年之后,这支队伍每年能拯救的肝癌病人将达到35,000-40,000人!也就是说,凶手砍杀他,就毁掉了40,000名患者的生存希望!而这40,000人中,可能就有我们的亲人朋友,甚至我们自己。

政协委员温建民在“两会”上说,我国儿科医生的比例是1:2000。如果伤害了一位儿科医生,就有两千位儿童没有人看病。这样的社会危害难道比一个罪犯拿着刀在学校砍人轻吗?

中国医院协会调查表明,导致暴力伤医事件的直接原因,是诊疗结果与患方期待落差大、医患沟通不到位、诊疗费用高、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差等。

“排队三小时,看病三分钟”(很多三甲医院的医生半天要看50~60病人),这种极度透支的状态,让医患之间严重缺乏沟通。(三分钟一个病人,要查体,要开处方,还要偷偷察颜观色,看对方是否带有凶器。也不是机器人,哪还有时间嘘寒问暖,还微笑?就是笑,怕也不比哭好看?)

去年全国卫生大会上,总书记说:"医改已进入深水区,到了啃硬骨头的攻坚期"。在当前依然困难的情况下,医生如何做好医患沟通,缓解矛盾减少冲突?医生同行们,加油啊!

2017年全国两会前夕,云南暴力伤医、江苏医生被刺等再次将舆论焦点聚集在涉医犯罪问题上。2016年,从多部门协作的专项整治,到民间舆论对暴力伤医的严厉声讨,各方呼吁高度重视医生执业环境一浪高过一浪。

“铁嘴”政协委员温建民说:我们国家的法律对医务人员的限制很多,有一百多条;对医务人员权利的保障却缺少。在欧美国家,对医生职业暴露中的各种风险都进行保护,连辱骂医生都会被抓,受到法律制裁。医生是特殊的人群,在特殊的职业环境中,应该受到国家的保护,要从医院设立安检做起。

凌/锋委员建议:暴力伤医和袭警是一样的,都应该从重从严处理。警察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医生守护患者健康,对这两类人施暴,伤害的不仅仅是医生和警察,同时也伤害了二者保护的对象。如果八百万医生的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障,谁给患者看病?健康中国如何实现?


三、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朋友问,你一退休医生,古稀老儿,为何扭住不放,祥林嫂般喋喋不休?

且看总书记,他为我们做了好榜样:

2014年3月两会期间,他在贵州省代表团指出:“必须维护医院的正常秩序,保护医务人员人身安全,任何伤害医护人员的违法行为都要严肃处理。”2016年8月,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他再次强调:“要严厉依法打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特别是伤害医务人员的暴力犯罪行为,保护医务人员安全。”(注意,下划线黑体字。两年后,语气加重,伤医行为性质有升级。汪注)

有人指责我投机,在患者和医生两边讨好卖乖?

患者与医生本来是连根连心的一根藤上两只苦瓜,曹植七步诗中,同根所生的豆荚与豆萁,亲如兄弟手足,并非你死我活的仇人(杀人者不能代表绝大多数患者),我不帮两兄弟说话?难不成当两兄弟有误会,发生争斗时,我还火上浇油,帮一方来残害自己手足?

本人身份较特殊,必须为双方代言。

1,自己以及家人、子孙后代,都会生病成为患者,都希望享受良好的医疗条件,都痛恨庸医,所以,替患者说话就是为我自己;2,自己一辈子是医生,儿子是医生,亲密的同学、亲爱的学生是医生,深知医生疾苦,为医生发声,争取社会理解,责无旁贷。

作为一名退休公共卫生医生,无论为患者、为医生、为大众,我都得据理力争!

作为一个老人,对医患双方,还有一种非常复杂的情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一些患者不幸,遭受医务人员或医疗机构损害时,为何不能用正当手段维权?反而要走“以暴维权”的绝路;或者虽然未采取行动,却为暴力伤医罪犯叫好助威,充当帮凶,亲者痛,仇者快,让医生受到“二次伤害”。(《侵权责任法》已有“医疗损害责任”相关条款,是保护患者的法律武器,请各位朋友一定学习、关注。)

医生不幸,人身安全受到威胁。但为何“不争”,依然保持沉默?

我猜测那些“不争”同行的几种情况(小人之心,请君子们海涵):

1、讲忍耐。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2、善良天使,谨记“打不还口,骂不还手,打死打伤,抬起就走”,用自己的血,感化凶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有多少天使的热血,能让魔鬼之心变得柔软几许?)

3、医务太忙,病人为重,无暇顾及其它。(你忙也就罢了,为何又能抽空,向为你维权呐喊的老朽泼冷水呢?)。

4、最后一种情况,与龙//应台《中国人为什么不生气》剖析国人心态有关。“因为中国人怕事、自私,只要不杀到他床上去,宁可闭着眼假寐。”(但愿同行中没有这种人。)

有网友说:伤医杀医,伤的是医者,但最后伤的一定是患者。医者为了躲避风险躲避责任,会出现推诿病人及重检查轻治疗等现象,检查风险小、治疗风险大呀!将来好医生越来越少,得了重病就得等死,悲哀呀!《人民日报》2016年10月12日发表《对暴力伤医“零容忍”》一文,文中写道:

犯罪学上有所谓的“破窗效应”,意为不良行为一旦放任不管,就会诱使他人效仿,甚至变本加厉。因此,如果对医生的正当维权都不能理直气壮给予支持,姑息纵容只能打破更多的“玻璃”,让暴力伤医陷入恶性循环。受害的首当其冲是医生、护士,最终埋单的却是全社会,社会大众将成为最终的受害者。社会舆论要求对暴力伤医采取“零容忍”,是社会意识的一种警醒,也是对法律的执行提出更高要求。

                                                                2017-08-07


海若文集:http://www.hxzq.net/showcorpus.asp?id=251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